艾莲
- 作品数:5 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防基础科研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理学核科学技术更多>>
- 向日葵秸秆对放射性核素锶(90Sr)的柱吸附性能研究
- 本文研究了不同吸附柱设计参数如填料高度、流速和初始浓度对向日葵秸秆吸附Sr的动态吸附性能,且用Bohrat-Adams模型拟合不同填料高度下的实验数据。结果表明:向日葵秸秆柱的穿透时间和耗竭时间随填料高度的增加而延长,随...
- 艾莲罗学刚林晓艳李文明
- 关键词:锶
- 文献传递
- 向日葵基生物质材料对放射性核素铀和锶的吸附性能研究
- 本课题是在国防基础科研重点项目(批准编号:B3120110001)的资助下,以我国丰富的农林废弃物向日葵秸秆(straw)、茎(stem)、叶(leaf)、花盘(disk)为原料,从废物资源高效利用和减少化学污染的角度出...
- 艾莲
- 关键词:铀锶
- 文献传递
- Ni(Ⅱ)-EDTA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机制的光谱学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应用光谱学方法以吖啶橙(AO)作探针研究了Ni(Ⅱ)-EDTA与DNA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Ni(Ⅱ)与EDTA形成配离子的摩尔结合比nNi(Ⅱ)∶nEDTA=1∶1,配合物Ni(Ⅱ)-EDTA与DNA的摩尔结合比为nNi(Ⅱ)-EDTA∶nDNA=2∶1,其结合常数K■B25℃=2.77×105 L.mol-1,K■B37℃=2.01×105 L.mol-1.该过程为熵和焓共同驱动,其ΔrS■m=171.39J.(mol.K)-1,ΔrH■m=-2.05×104 J.mol-1,25℃时ΔrG■m=-3.06×104 J.mol-1.Scatchard法和探针法等均表明Ni(Ⅱ)-EDTA与DNA之间的结合方式以沟区作用为主.
- 李盛玉王兴明赵娜艾莲刘丹丹魏大海丁立生
- 关键词:光谱学DNA
- 向日葵秸秆对U(Ⅵ)和Cu(Ⅱ)的选择吸附特性被引量:8
- 2014年
- 以分别含有单一的U(Ⅵ)、Cu(Ⅱ)溶液以及U(Ⅵ)、Cu(Ⅱ)混合溶液为吸附质,系统探讨了pH值、吸附剂量、温度、时间和初始离子浓度对向日葵秸秆吸附效果的影响。采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Freundlich和Langmuir-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从分配系数和分离因子角度对吸附选择性进行分析,并对吸附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向日葵秸秆对U(Ⅵ)和Cu(Ⅱ)的吸附分别是自发的吸热和放热反应;吸附动力学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即化学吸附为控速步骤;单离子体系下U(Ⅵ)和Cu(Ⅱ)的吸附等温线分别符合Langmuir-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复配体系下,当干扰Cu(Ⅱ)浓度≥60 mg·L-1时,U(Ⅵ)的吸附等温线可用Langmuir-Freundlich模型描述;而当干扰U(Ⅵ)浓度≥200 mg·L-1时,Cu(Ⅱ)的吸附等温线可用Langmuir模型描述。当溶液中同时存在U(Ⅵ)和Cu(Ⅱ)两种离子时,离子间存在竞争吸附,且向日葵秸秆对U(Ⅵ)具有更高的选择性,这与金属本身的特性有关。向日葵秸秆吸附前后的SEM、EDX和FT-IR图谱表明,吸附U(Ⅵ)和Cu(Ⅱ)的主要方式为络合和离子交换。
- 艾莲罗学刚王昱豪梅强
- 关键词:选择性热力学动力学
- 向日葵秸秆对U(VI)和Pb(Ⅱ)的选择吸附性能及机理研究被引量:10
- 2014年
- 以含有单一的U(VI)、Pb(Ⅱ)溶液以及U(VI)和Pb(Ⅱ)混合溶液为吸附质,系统探讨了pH值、吸附剂量、吸附时间和初始离子浓度对向日葵秸秆吸附效果的影响。采用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粒内扩散模型、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从分配系数和分离因子角度对吸附选择性进行分析,并对吸附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吸附20 mg/L的U(VI)-Pb(Ⅱ)溶液的最佳pH值为4.0、吸附剂量为2.0 g/L、吸附时间为720 min,U(VI)和Pb(Ⅱ)的去除率分别为77.55%、87.44%;U(VI)和Pb(Ⅱ)的吸附动力学在单离子和复配体系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均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单离子最大吸附量分别为327.0和67.59 mg/g,且当U(VI)高于200 mg/L时Pb(Ⅱ)的吸附过程也能用Freundlich模型描述。当离子初始浓度较低时向日葵秸秆对Pb(Ⅱ)具有更高的吸附选择性,而较高时则相反。向日葵秸秆吸附前后的SEM、EDX和FT-IR图谱表明,吸附U(VI)和Pb(Ⅱ)的主要方式为络合和离子交换。
- 艾莲罗学刚林晓艳梅强
- 关键词:选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