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刚
- 作品数:46 被引量:204H指数:7
- 供职机构: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黄浦区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个性化核医学教学初探被引量:4
- 2009年
- 核医学(Nuclear Medicine)是研究核技术在医学中应用及其理论的学科,同时又是一门涉及多学科领域的综合性、边缘性医学学科。当今核医学已进入分子水平,新技术和新方法的不断涌现,使核医学成为了医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核医学在临床上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核医学教学改革近年来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笔者在如何进行核医学个性化教学方面做了初步的探索。
- 陈刚张淼李彪邵洁朱海燕
- 关键词:核医学教学医学教学改革医学学科分子水平核技术
- 中西医结合防治放疗致口咽黏膜反应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防治放疗致口咽黏膜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予根治性放疗。自放疗开始,对照组给予庆大霉素、维生素B12、地塞米松局部雾化喷敷,每天1次,每周5次,直至放疗结束;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养阴清肺汤合桔梗汤口服。观察记录两组口咽黏膜反应状况。结果试验组口咽黏膜反应程度及因严重口咽黏膜反应而放疗中断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中药养阴清肺汤和桔梗汤联合西药局部雾化喷敷可有效防治放疗致口咽黏膜反应。
- 高清李安临王文华陈刚姚珏刘娟
- 关键词:头颈部恶性肿瘤放射疗法中西医结合疗法
- 放射诱导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和MCF-7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研究经放射诱导的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和MCF-7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变化特点,探讨其与放射敏感性间的联系。方法使用6 MV X线对MCF-7和MDA-MB-231细胞进行照射,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拟合细胞存活曲线,计算放射生物学参数:平均致死剂量(D0)、准域剂量(Dq)和2 Gy照射的存活分数(SF2),比较肿瘤细胞放射敏感性;Hoechst 33342染色法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率,PI染色检测细胞周期。结果经6 MV X线照射后,MDA-MB-231细胞的存活曲线较MCF-7细胞右移;MDA-MB-231细胞D0、Dq和SF2值均大于MCF-7细胞(1.603±0.023比1.233±0.027、1.76±0.04比1.03±0.10、0.639 3±0.008 2比0.398 1±0.018 5,t值分别为-17.981、-11.745、-20.596,P值分别为0.000、0.003、0.000)。MCF-7细胞在2、4、8 Gy照射后24 h及同一剂量6 Gy照射后12 h和48 h的凋亡率均高于MDA-MB-231细胞(t值分别为4.441、7.299、10.499、6.375、7.743,P值分别为0.011、0.002、0.000、0.003、0.001)。和未照射相比,这两种细胞照射后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G2期阻滞,MDA-MB-231细胞组中G2/M期细胞比例随照射后时间及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增高,直至照射后48 h也未见细胞周期的明显恢复;而MCF-7细胞在受到8 Gy照射后24 h及6 Gy照射后48 h,这种阻滞就开始逐渐解除,随之出现G0/G1期细胞比例增高[(65.80±0.56)%、(62.53±0.67)%]。结论2~8 Gy 6 MV X线照射可诱导MCF-7细胞发生G1和G2期阻滞,MDA-MB-231细胞发生G2期阻滞,从而导致MCF-7细胞出现更多的凋亡,这也可能是造成两者放射敏感性差异的原因之一。
- 孙丽云张顺康陈刚
- 关键词:MCF-7细胞MDA-MB-231细胞细胞凋亡细胞周期
- SPM和ROI方法研究脑内^(99)Tc^m-ECD的稳定性被引量:2
- 2001年
- 目的 用统计参数绘图 (SPM)及感兴趣区 (ROI)方法评价脑内双半胱乙酯 (ECD)的稳定性。方法 13名正常志愿者 ,年龄 (31.2± 11.8)岁 ,静脉注射99Tcm ECD后 1h ,用三探头SPECT仪进行 60min、12次断层显像。通过SPM方法 ,比较早 10min与末 10min图像中99Tcm ECD的分布情况。用ROI方法测定局部ECD在 60min内的清除率和了解灰白质比值的变化。结果 SPM法显示局部99Tcm ECD分布 ,包括大脑皮层、基底节和丘脑无明显变化 ;ROI法显示局部ECD清除率在 60min内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60min内灰白质比值的变化趋于 0。结论 在正常脑内局部ECD的分布是稳定的。
- 李培勇郭万华陈刚朱承谟David Mozley
- 关键词:SPECTECD
- 肿瘤标志物的实验诊断及其进展被引量:9
- 2001年
- 管梁陈刚朱承谟
- 关键词:肿瘤标志物
- 放射性核素乳腺肿块显像被引量:1
- 1999年
- 放射性核素乳腺肿块显像是诊断乳腺肿块的新方法,目前临床上用于乳腺肿块显像的放射性核素,主要有^(99m)Tc-MDP、^(99m)Tc-MIBI、^(99)Tc-TETROFOSMIN和^(201)T1等几种。各种药物各有其优势和不足,本文就此简要地进行综述。
- 陈刚王辉
- 关键词:放射性核素乳腺肿块乳腺癌SPECT显像妇女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患者上肢淋巴水肿与腋淋巴结手术结果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7
- 2018年
- 背景与目的: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常见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显著影响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本研究旨在观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患者的上肢淋巴水肿发生情况,分析淋巴水肿发生与患者腋淋巴结手术结果(阳性淋巴结个数、切除淋巴结总数及两者的比值,即淋巴结阳性率)的相关性,以及年龄、体质量指数和其他治疗相关因素对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在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的患者共202例,采用上肢周径测量法,观察这些患者从放疗开始至放疗结束后12个月期间的上肢淋巴水肿发生情况。结果:共有197例患者完成随访观察,其中38例诊断为上肢淋巴水肿(19.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与未发生上肢淋巴水肿的患者在切除淋巴结总数(P<0.001)、阳性淋巴结个数(P<0.001)与淋巴结阳性率(P=0.002)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年龄、体质量指数和其他治疗相关因素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切除淋巴结总数的增多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患者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患者的上肢淋巴水肿发生情况与腋淋巴结手术结果具有相关性,其中切除淋巴结总数的增多是淋巴水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对于切除淋巴结总数较多的患者,在制定术后相关治疗方案时要充分重视其较高的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发生风险。
- 张顺康孙丽云陈刚
- 关键词:乳腺癌上肢淋巴水肿
- 依西美坦联合同期或序贯放射对MCF-7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
- 2016年
- 背景与目的:放疗和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关于二者相互作用的研究较少。辅助放疗和内分泌治疗的最佳时序至今尚无定论,而两者的时序安排对临床却非常重要。本研究通过探讨依西美坦同期或序贯放射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为临床制定最佳的治疗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分成单纯放射组、放射前加依西美坦组和放射后加依西美坦组,采用克隆形成试验法检测各组的放射敏感性,用MTT法检测各组的细胞增殖率,用DAPI染色法检测各组的细胞凋亡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放射前加依西美坦组和放射后加依西美坦组的放射增敏比(sensitive enhancement ratio,SER)分别为1.51和1.37;与单纯放射组相比,依西美坦联合放射组肿瘤细胞抑制率和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升高;依西美坦联合放射组能明显使Bax蛋白升高,Bcl-2蛋白降低,但放射与依西美坦的使用顺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依西美坦对MCF-7细胞具有放射增敏作用,可能与促进细胞凋亡有关,放射与依西美坦的使用顺序对效果无影响。
- 陈刚金冶宁张顺康王鑫
- 关键词:依西美坦MCF-7细胞
- ^(18)F-FDG-PET显像对肝癌肝移植患者手术前后评估和预后判断的价值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分析对18F-FDG-PET显像在肝癌肝移植患者手术前后评估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2例(33例次)拟行或已行肝移植的肝癌患者的临床和18F-FDG-PET影像学资料及随访结果,其中肝移植患者术前18F-FDG-PET评价者22例,肝移植术后行评估者10例,用Kaplan-Meier法计算各组的累积生存率,COX回归进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①22例肝移植术前评估患者中有14例未发现全身各部位转移性病灶,其中12例进行了肝移植手术,2例因肝源不足改用肝段切除术;另8例患者发现远处转移,放弃移植手术,改用介入或其他内科治疗。②肝移植术后进行PET显像的10例(11例次)中,有6例次发现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③肝移植术前病例分成远处转移阴性组(n=14)和阳性组(n=8),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8个月和3个月,阴性组1、2、3年期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00%、89.10%和51.23%。术后评估病例分成阴性组(n=4)和阳性组(n=6),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1个月和7个月。④COX回归分析显示平均标准摄取值(SUV)和甲胎蛋白(AFP)水平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18F-FDG-PET对肝移植术前评估及预后判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王超陈刚江旭峰李彪管樑张一帆朱承谟
- 关键词:肝移植
- 二甲双胍对不同雌激素受体状态乳腺癌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18
- 2018年
-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对不同雌激素受体(ER)状态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是否具有放射增敏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索。方法 取指数生长期的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分为对照组、二甲双胍组、单纯照射组和二甲双胍联合照射组。采用MTT法测定二甲双胍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克隆形成实验评估二甲双胍对乳腺癌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碘化丙啶(PI)染色法检测细胞周期;Hoechst 33342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p-AMPK、p-mTOR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不同浓度二甲双胍对这两种细胞均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在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中,二甲双胍联合照射组的Dq、D0和SF2值均较单纯照射组明显降低(MCF-7:t=9.305、14.528、13.708,P〈0.05;MDA-MB-231:t=19.560、16.893、36.048,P〈0.05),放射增敏比(SERD0)分别为1.29和1.21。二甲双胍联合照射组与单纯照射组相比,G2/M期阻滞更明显(t=6.103、38.431,P〈0.05),增加了放射诱导的细胞凋亡(t=9.143、14.561,P〈0.05)。在MCF-7细胞中,二甲双胍联合照射组p-AMPK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组(t=35.194、8.647、10.316,P〈0.05),但在MDA-MB-231细胞中,p-AMPK的表达未见明显变化(P〉0.05);而对p-mTOR蛋白的抑制作用在这两种细胞中均可见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CF-7:t=80.133、31.820、11.308,P〈0.05;MDA-MB-231:t=12.436、15.757、8.402,P〈0.05)。结论 二甲双胍对不同ER状态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均有放射增敏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AMPK或非AMPK依赖的途径,抑制mTOR信号级联通路,以及增加细胞G2/M期阻滞,诱导细胞凋亡等途径实现的。
- 孙丽云陈刚张顺康王鑫卢月
- 关键词:二甲双胍放射增敏乳腺癌细胞雌激素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