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晓冬

作品数:12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子电信建筑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2篇电子电信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内孤立波
  • 7篇孤立波
  • 5篇南海北部
  • 3篇数值模拟
  • 3篇内潮
  • 3篇值模拟
  • 2篇数值模拟研究
  • 2篇相干
  • 2篇黑潮
  • 2篇非相干
  • 1篇大洋
  • 1篇大洋环流
  • 1篇大振幅
  • 1篇灾害
  • 1篇振幅
  • 1篇中尺度
  • 1篇中尺度涡
  • 1篇中国物理
  • 1篇深水
  • 1篇声源

机构

  • 12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国家海洋信息...
  • 1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大连交通大学
  • 1篇广东海洋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西北工业大学
  • 1篇天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极地研究...
  • 1篇中国21世纪...
  • 1篇马里兰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自然资源部第...
  • 1篇自然资源部第...

作者

  • 12篇黄晓冬
  • 5篇赵玮
  • 3篇田纪伟
  • 1篇史阳
  • 1篇胡建宇
  • 1篇陈戈
  • 1篇史久新
  • 1篇曾坚
  • 1篇朱建荣
  • 1篇侯一筠
  • 1篇刘海龙
  • 1篇汪嘉宁
  • 1篇于福江
  • 1篇尹宝树
  • 1篇杨庆轩
  • 1篇孙晓峰
  • 1篇管玉平
  • 1篇刘克修
  • 1篇李整林
  • 1篇雷瑞波

传媒

  • 5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海洋学报
  • 1篇电子与信息学...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科技纵览
  • 1篇第二届深海研...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黑潮对吕宋海峡全日内潮生成与传播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2023年
基于一套环流-潮汐耦合模型的模拟结果,本文探究并比较了2015—2016年的三种黑潮形态下,吕宋海峡全日内潮以及全日非相干内潮生成与传播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当黑潮以流套形态流经吕宋海峡时,全日内潮非相干性最强,具体表现为全日非相干内潮能量生成最大,全日内潮的传播速度变化率最大。由于传播速度的变化会改变全日内潮的位相,进而会影响全日内潮的非相干性,导致在吕宋海峡内全日内潮的非相干性最强。本研究结果对理解黑潮背景动力过程下吕宋海峡内潮的时空变化有重要意义。
王嘉琦黄晓冬王越于海庆
关键词:黑潮内潮非相干吕宋海峡
南海北部内孤立波的时空特征
黄晓冬
文献传递
中尺度涡对南海北部全日内潮传播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基于潮汐-环流耦合的FVCOM数值模式,本文以南海北部全日内潮为例探究了中尺度涡对内潮传播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暖涡和冷涡分别导致全日内潮向西北和西南方向折射,能通量方向最大变化可达40°;全日内潮能通量大小在子午向呈现反相位变化,在暖涡南部(冷涡北部)边缘显著减小,而在暖涡北部(冷涡南部)边缘明显增大,最大变化幅度达25%;在暖涡南部和冷涡北部,西向背景流导致全日内潮传播相速度分别加快0.7和0.3 m/s,进而引起内潮波峰线向西凸起弯曲。本研究结果对深化理解多尺度背景下的南海北部内波和深海混合时空变化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王昭允牛嘉路于海庆黄晓冬于华明赵玮
关键词:内潮中尺度涡数值模拟
南海东北部全日非相干内潮的特征及其成因被引量:1
2021年
本文利用南海东北部的潜标资料研究了南海东北部全日非相干内潮的特征。潜标数据的结果表明,在2010年7月下旬和8月上旬,全日非相干内潮的能量显著增强,同时全日内潮的总能量强度达到了预期(相干部分)的两倍;从能量的垂向分布上来看,非相干内潮的能量最大值出现在120 m深度附近。射线追踪模型的结果表明,此次强非相干内潮能量主要来自吕宋海峡的中部,黑潮入侵是导致非相干内潮信号增强的主要原因,全日内潮在吕宋海峡中部生成后向西传播进入南海,而黑潮改变了全日内潮的传播路径,将西向传播的内潮向北折射,导致来自多源地的内潮在潜标处叠加,引起全日非相干内潮能量的增强。本文的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非相干内潮的特征的认识和促进对其生成机制的了解。
王越黄晓冬杨运超王嘉琦赵玮
关键词:南海东北部非相干黑潮
台风灾害对琼北地区城市建设的影响——以海口某不规则超高层建筑的数值模拟分析为例被引量:3
2012年
通过数值模拟分析海口2栋超高层建筑的平均风压分布和空间风致响应.对比发现,不规则形体超高层建筑将会产生更大位移,在琼北地区应尽量避免建造超高层建筑.基于此,归纳总结琼北地区城市规划中的防风策略与手段,提出对防风规划的建议,以期对我国热带台风高发城市的规划方向有所预测.为琼北地区城市布局与新建筑在形体特征和高度上的确定提供依据.
孙晓峰曾坚周传璐黄晓冬
关键词:城市建设台风灾害减灾防灾数值模拟
基于MODIS图像的内孤立波信息反演——以南海北部深水区为例被引量:5
2014年
卫星遥感技术是探测海洋内孤立波的重要手段,目前提取内孤立波特征参数的工作均使用SAR图像。本文首次探讨了基于MODIS可见光图像的内孤立波信息反演方法,并对位于南海北部水深3 000m左右的内孤立波个例进行了研究,发现其振幅为124m,传播速度为3.14m/s,半波宽度为3 258m。根据潜标现场观测结果对反演得到的内孤立波信息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为研究南海北部深水区内孤立波提供了一条新的可行路径。
黄晓冬赵玮
关键词:内孤立波振幅MODIS
一个典型南海北部第二模态内孤立波的观测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第二模态内孤立波在海洋中极少被观测到。本文基于潜标高时空分辨率观测数据,对南海北部陆架区的一个典型第二模态内孤立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第二模态内孤立波的流核出现在135m深度处,其最大水平流速为0.66m/s,传播方向为西偏北58°。沿传播方向的内孤立波流速分布在80~170m的深度范围内,而与传播方向相反的逆流出现在海表和海底附近。垂向模态分析表明,该第二模态内孤立波水平流速的垂向结构与理论结果吻合良好。能量计算结果显示其动能密度的垂向积分可达14kJ/m^2,而波峰线方向单位长度上的动能估算值为5.98 MJ/m。尽管该第二模态内孤立波的动能比陆架区第一模态内孤立波小1个量级,但其高达0.045s-1的流速垂向剪切约为典型第一模态内孤立波的2倍,表明其导致的混合可能更强。
钱洪宝黄晓冬田纪伟
关键词:内孤立波潜标
内孤立波环境下稳健降阶自适应匹配场定位方法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海洋内孤立波的存在会引起海水混合,温盐结构改变,从而导致声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均匀分布,而在匹配场定位中则表现为声速失配,定位不准确。该文提出一种内孤立波下稳健的降阶自适应匹配场定位方法(RR-AMFP)。在传统自适应匹配场定位算法的基础上,融合了主分量抑制波束形成方法,通过特征分解对拷贝协方差矩阵进行降阶,抑制噪声空间,同时采用抑制系数和权重因子来计算匹配过程中的权向量,监测失配的拷贝向量。因此该算法可以在内孤立波环境下保持更好的稳健性,而且阶数的降低也缩短了计算时间。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实现单个内孤立波下的准确定位,但大振幅的内孤立波波列仍然会造成较大的定位误差。在南海开展了内孤立波环境下的声源定位实验,估计距离误差为3.7%,深度误差为1.6%,验证了该算法在实际海洋内孤立波环境下的有效性。
李杰美慧史阳杨益新杨益新
关键词:内孤立波降阶
认知和驾驭全球海洋最强内孤立波:南海北部内孤立波被引量:1
2018年
通过构建“南海内波潜标观测网”,突破南海北部内孤立波生成、演变和消亡机理认知,实现对南海北部大振幅内波的有效预测。
田纪伟黄晓冬
关键词:南海北部内孤立波全球海洋观测网大振幅内波
南海陆坡区约束流核型内孤立波观测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本文基于南海陆坡区内孤立波的观测,对内孤立波的基本特征进行了研究,经分析得到其振幅为45m,最大水平流速可达1.6m·s-1,最大垂向流速为0.39m·s-1,传播速度为1.46m·s-1。将内孤立波经过时的流速、温盐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内孤立波引起水质点的最大水平流速大于其传播速度,即umax>c,形成了约束流核;在内孤立波核心处水体密度近乎一致,N2接近于0,理查德森数Ri<0.25,发生了剪切不稳定。基于内孤立波的振幅并结合背景场温盐剖面,对内孤立波引起的温盐场起伏进行反演,并对其动能、势能进行了估算。
于博黄晓冬董济海赵玮
关键词:内孤立波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