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今朝

作品数:7 被引量:29H指数:4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二氧化碳
  • 3篇烟气
  • 3篇氧化碳
  • 3篇氨水
  • 2篇烟气净化
  • 2篇烟气净化处理
  • 2篇哌嗪
  • 2篇吸收法
  • 2篇吸收剂
  • 2篇净化处理
  • 2篇化学吸收
  • 2篇化学吸收法
  • 2篇二氧化碳含量
  • 2篇氨水吸收
  • 2篇SO2
  • 2篇CO2
  • 2篇捕集
  • 2篇捕集装置
  • 1篇动力学
  • 1篇乙醇

机构

  • 7篇清华大学

作者

  • 7篇陈昌和
  • 7篇王淑娟
  • 7篇刘今朝
  • 6篇赵博
  • 5篇齐国杰
  • 4篇高巨宝
  • 2篇禚玉群
  • 2篇周姗
  • 2篇徐志成
  • 1篇徐旭常

传媒

  • 2篇化工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清华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一种两相二氧化碳捕集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烟气净化处理技术领域的一种两相二氧化碳捕集装置。本发明的装置比传统捕集装置多了一个分离器,分离器内装有的吸收剂溶液将分为两个二氧化碳含量有显著差异的液相,通过静置,旋转离心分离或者过滤实现上下层液体的分离...
王淑娟徐志成刘今朝高巨宝周姗赵博陈昌和
氨水溶液同时吸收烟气中SO_2和CO_2的实验及模拟被引量:4
2016年
燃煤电厂排放大量SO_2和CO_2等气态污染物,相应的减排技术研究十分必要。利用湿壁塔实验台对氨水溶液(质量分数为0.2%~7%)同时吸收SO_2和CO_2的传质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并结合Aspen Plus速率模型分析了填料塔的吸收性能,对氨水溶液同时吸收SO_2和CO_2吸收系统的设计做了必要的探讨。实验结果表明:随着CO_2体积分数(5%~20%)的增加,SO_2选择性吸收因子有所降低,SO_2的传质系数变化较小且均高于CO_2的传质速率一个数量级;SO_2质量浓度(0~11 428mg/m3)和反应温度(20~80℃)的增加,对CO_2的吸收产生不利影响,氨水溶液趋向于选择性吸收SO_2。氨水溶液中SO_2负载量(SO_2在氨水溶液中相对NH3的摩尔浓度)在0.1~0.4之间增加时,CO_2的传质系数大幅降低。氨水溶液质量分数增加对CO_2及SO_2的吸收传质均有利,选择性吸收因子降低,且实验值和模型计算值符合良好。采用同时吸收SO_2和CO_2的填料吸收塔,结合控制氨挥发的氨洗塔及用于SO_2负载控制的离子交换装置的吸收系统,可以实现污染物的有效脱除。
齐国杰王淑娟高巨宝刘今朝赵博禚玉群陈昌和
关键词:脱碳氨水CO2SO2
燃煤烟气中SO2对氨法脱碳的影响被引量:8
2012年
利用湿壁塔实验台对燃煤烟气中SO2对氨水溶液[1%~7%(质量)]吸收CO2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具体分析了不同反应温度(20~80℃)和CO2体积分数(5%~20%)条件下,CO2传质通量及传质系数随SO2浓度和SO2负载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SO2浓度由0增至11428mg.m-3,CO2传质通量及传质系数均有一半左右降幅,而SO2负载量[0.1~0.4mol SO2.(mol NH3)-1]的增加,同样导致CO2传质通量及传质系数明显减小。氨水浓度及反应温度增加可有效提高CO2传质通量和传质系数,相对降低SO2对CO2传质的影响。CO2浓度的增加可明显提高其传质通量,但是CO2的传质系数有所降低。
齐国杰王淑娟刘今朝赵博禚玉群陈昌和
关键词:传质CO2SO2
PZ等添加剂对氨法脱碳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本文在湿壁塔实验台上,针对2.67 mol/L氨水溶液分别混入0.1 mol/L的PZ(哌嗪)、AMP(2-氨基-2-甲基-1-丙醇)、AMPD(2-氨基-2-甲基-1,3-丙二醇)和THAM(2-氨基-2-羟甲基-1,3-丙二醇)等有机胺添加剂吸收CO_2的过程,进行了20℃下的气液传质和反应动力学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混入PZ可以最有效地提高氨水的吸收速率。本文还在20℃下分别进行了2.67 mol/L氨水和0.1 mol/L PZ单独吸收CO_2的吸收速率实验,研究发现,氨水和PZ的混合溶液吸收CO_2的速率强于两者单独吸收的简单加合,二者在吸收过程中相互促进。研究还发现,氨水和PZ混合溶液吸收CO_2的相互促进率最大可达近50%。
刘今朝王淑娟齐国杰赵博陈昌和徐旭常
关键词:氨水二氧化碳添加剂哌嗪吸收速率
N-甲基二乙醇胺/哌嗪溶液和氨水吸收二氧化碳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1
2012年
MDEA/PZ溶液被认为是目前燃煤电厂煤燃烧后脱碳过程中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化学吸收剂.反应速率和气液平衡是研究CO2吸收剂的重要参数.因此,本文在一个加压湿壁塔实验台上,针对45%MDEA/5%PZ(质量分数)溶液进行实验研究,得到了溶液在20~60℃时的反应速率和在20~120℃之间低CO2负载量(<0.2mol·mol-1)条件下的CO2平衡分压,并拟合出了平衡分压的半经验关联式.鉴于氨水是目前另一种被广泛关注的CO2吸收剂,本文在相同的实验装置上,进行了5%氨水的吸收速率实验,并与MDEA/PZ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两者在20℃和40℃之间的吸收速率接近,20℃时氨水的吸收速率略高,但MDEA/PZ溶液在40℃时的吸收速率高于氨水.基于研究结果,本文推荐45%MDEA/5%PZ溶液的吸收温度窗口应为40~60℃,氨水应为20~40℃.
刘今朝王淑娟赵博高巨宝齐国杰陈昌和
关键词:二氧化碳氨水动力学
一种两相二氧化碳捕集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烟气净化处理技术领域的一种两相二氧化碳捕集装置。本发明的装置比传统捕集装置多了一个分离器,分离器内装有的吸收剂溶液将分为两个二氧化碳含量有显著差异的液相,通过静置,旋转离心分离或者过滤实现上下层液体的分离...
王淑娟徐志成刘今朝高巨宝周姗赵博陈昌和
文献传递
氨水吸收CO_2的吸收热预测模型被引量:5
2013年
基于e-NRTL模型,利用Aspen Plus软件建立了氨水吸收CO2的吸收热预测模型,验证了NH3-CO2-H2O体系的汽液平衡、液相组成形态并与前人的实验数据做了对比,进而结合负载CO2的氨水溶液中各离子及分子的变化特征,对CO2吸收过程的反应热随着CO2负载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预测并与已发表的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吸收热模型能够准确地实现氨水吸收CO2过程中汽液平衡、液相反应以及吸收热的计算。氨水吸收CO2的反应热主要受H2O的电离、NH3的电离、NH2COO-的生成与水解、CO2的溶解等反应过程的影响,H2O的电离过程受NH3的电离过程的抑制,对于总吸收热的贡献最大,NH2COO-的反应则随着CO2负载量的增加先放热再吸热。随着温度的升高,总吸收热有所降低,当温度为80℃时,在较低的CO2负载区间[0.2~0.5mol CO2·(mol NH3)-1],总吸收热约为70.5kJ·(mol CO2)-1。
齐国杰王淑娟YU Hai刘今朝陈昌和
关键词:二氧化碳吸收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