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胃癌
  • 9篇干细胞
  • 8篇易感性
  • 8篇基因
  • 7篇多态
  • 7篇多态性
  • 7篇胃癌易感性
  • 7篇基因多态性
  • 7篇间充质干细胞
  • 7篇癌易感性
  • 7篇充质干细胞
  • 6篇骨髓间充质
  • 6篇骨髓间充质干...
  • 5篇易感
  • 5篇细胞
  • 4篇愈合
  • 4篇缺损
  • 4篇创面
  • 4篇创面愈合
  • 3篇软骨

机构

  • 30篇东南大学
  • 11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江苏省肿瘤医...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江苏职工医科...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30篇张娇
  • 11篇沈孝兵
  • 8篇章庆国
  • 5篇浦跃朴
  • 4篇杨玉凤
  • 3篇朱良军
  • 2篇汤丁洁
  • 2篇王金明
  • 2篇周福临
  • 2篇黄莉明
  • 2篇马晓菁
  • 1篇虞佩
  • 1篇马虹
  • 1篇陈伏庭
  • 1篇符刚
  • 1篇冷永成
  • 1篇沈浩
  • 1篇张治家
  • 1篇张骏
  • 1篇郭宗科

传媒

  • 7篇中国美容医学
  • 3篇中国公共卫生
  • 3篇环境与职业医...
  • 3篇组织工程与重...
  • 2篇环境与健康杂...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中国美容整形...
  • 1篇江苏医药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第五节全国环...

年份

  • 2篇2009
  • 7篇2008
  • 8篇2007
  • 7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A1298C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的关系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的关系及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方法]收集南京市原发性胃癌患者169例,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随机选取非消化系统疾病、非肿瘤病人为对照,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取外周血,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分析研究对象MTHFR1298位点的多态性,并分析MTHFR1298基因多态性与烟酒嗜好在胃癌发生中的交互作用。[结果]MTHFRl298C等位基因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中的频率分别为21.6%和13.0%,差异具有显著性(x^2=8.693,P=0.003,OR=1.841,95%CI=1.223—2.772)。携带MTHFR1298A/C基因型者患胃癌危险性增高(x^2=10.994,P=0.001,OR=2.160,95%CI=1.365—3.419),携带A/C基因型同时又吸烟者患胃癌的危险性是AM型不吸烟者的3.289倍(x^2=10.002,P=0.002,95%CI=1.573~6.880),携带A/C基因型不饮酒者患胃癌的危险性是携带A/A基因型不饮酒者的2.726倍(x^2=12.459,P〈0.001,95%CI=1.562—4.758),同时携带A/C基因型、吸烟、饮酒者患胃癌的危险性是携带A/A基因型、不吸烟、不饮酒者的2.394倍(x^2=3.933,P=0.047,95%CI=1.010—5.672)。[结论]MTHFR1298A/C基因型可增加胃癌易感性,并与吸烟、饮酒间存在交互作用。
符刚杨玉凤沈孝兵浦跃朴张娇
关键词: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胃癌病例-对照研究
南京市人群DNA修复基因XRCC1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的关系
[目的]研究XRCC1基因多态性及其他危险因素与南京市人群胃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南京市原发性胃癌患者147例,同时随机选取同性别、年龄差别小于5岁、同民族、同居住地的非消化系统疾病、非...
杨玉凤沈孝兵张娇
关键词:XRCC1基因多态性胃癌易感性
文献传递
Goosecoid基因突变与先天性小耳畸形的关系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对收集的43例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进行遗传因素分析,对Goosecoid(GSC)基因测序,探讨GSC基因与先天性小耳畸形的关系。方法:采集43例小耳畸形患者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对GSC基因的三个外显子分别设计引物,经PCR扩增纯化后直接测序。结果:6例患者在第二外显子的第197bp处发生了C→T的同义突变,编码氨基酸仍为酪氨酸;2例患者在第三外显子的第125bp处发生了A→G的错义突变,编码氨基酸由谷氨酸变成谷氨酰胺。结论:在先天性小耳畸形的患者中发现了GSC基因的突变。
虞佩张娇章庆国
关键词:先天性小耳畸形基因突变
表面改性双相陶瓷复合自体骨髓干细胞修复兔骨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应用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复合经低晶态羟基磷灰石(Low Crystalline Hydroxyap- atite,LcHA)涂层的双相陶瓷(Biphasic Calcium Phosphate,BCP)构建的组织工程化骨(LcBCP)修复兔桡骨节段性缺损。方法:体外分离培养、诱导扩增兔BMSCs,取第三代细胞复合LcBCP(实验组)后修复15只兔左侧桡骨15mm缺损;右侧桡骨缺损处植入复合BMSCs的BCP(对照组),于植入后4、8和12周处死动物,通过大体形态、组织学、影像学和扫描电镜检测骨缺损修复效果。结果:BMSCs-LcBCP复合物生长良好,随时间延长,X线显示实验组连接处骨痂形成,对照组连接处始终愈合稍差,12周大体观察实验组骨修复良好,髓腔再通;组织学显示板层骨形成,连接处骨性愈合,实验对照组连接处虽然也为骨性愈合,但尚有较多编织骨形成。结论:自体BMSCs复合LcBCP形成的组织工程化骨可修复兔桡骨节段性缺损,低晶态羟基磷灰石涂层能够增强双相陶瓷的早期成骨。
王光军张娇章庆国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缺损
比较不同来源人成骨细胞的体外培养模式及其生物学特性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建立不同来源人成骨细胞的体外培养模式,比较颅骨、骨膜、骨髓来源的成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实验于2002-9/2004-3在东南大学修复重建外科研究所完成。①从人4个月龄胚胎骨膜、颅骨及骨髓组织中分离培养出骨膜来源的成骨细胞,颅骨来源的成骨细胞和骨髓基质干细胞并对骨髓基质干细胞进行成骨诱导培养。②体外动态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和形态学变化,用第2~4代细胞进行细胞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的比较。③通过相差显微镜,Giemsa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比较细胞的形态和超微结构,通过生长曲线,比较细胞的增殖能力。经碱性磷酸酶染色和钙结节染色比较细胞的成骨活性,并经X射线能量散射分析鉴定钙结节的元素成分。结果:培养的颅骨、骨膜来源的成骨细胞和在诱导培养下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具有成骨细胞的形态、生长及功能特点。骨膜、颅骨来源的成骨细胞以功能态为主,骨髓基质干细胞以增殖态为主。①体外增殖结果:3种细胞的增殖能力依次为:骨髓基质干细胞、颅骨来源成骨细胞、骨膜来源的成骨细胞。②形态学观察:第3代后3种细胞在形态上无明显的差别,在超微结构上骨膜来源的成骨细胞和颅骨来源的成骨细胞为高分化细胞,骨髓基质干细胞为低分化细胞。③成骨功能表达:骨膜来源成骨细胞第15天,颅骨来源成骨细胞第17天光镜下可见褐色的钙化结节形成,骨髓基质干细胞在诱导液条件下培养24d时可见褐色结节;矿化结节X射线能量散射分析,其Ga/P元素含量比值,骨膜来源成骨细胞为2.16±0.17,颅骨来源成骨细胞为2.39±0.21,骨髓基质干细胞为2.57±0.15;骨膜来源成骨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率为95.2%,颅骨来源成骨细胞为89.6%,骨髓基质干细胞(诱导后)为69.0%。骨髓基质干细胞(未诱导)碱性磷酸酶染色阴性。3种不同来源的人成骨细胞成骨能力�
郭宗科章庆国李静张娇
关键词:成骨细胞细胞
N-乙酰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N-乙酰转移酶2(NAT2)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和PCR技术,检测121例原发性胃癌患者和相应对照的NAT2基因型,分析其NAT2基因突变位点及表型与胃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结果 NAT2 M1位点的突变增加胃癌的发病危险,OR=11.111(95%CI=4.510~27.377).NAT2 M2、NAT2 M3、NAT2表型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AT2 M位点的突变与胃癌易感性增加有关.
张娇沈孝兵浦跃朴
关键词:胃癌易感性基因多态性
乙醛脱氢酶2基因多态性及环境暴露与胃癌易感性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多态性及环境暴露与胃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和扩增产物长度多态性(APLP)方法,检测南京市169例原发性胃癌患者和对照的ALDH2基因型,分析其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结合环境危险因素分析,对ALDH2基因多态性与环境危险因素在胃癌发生中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结果ALDH2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7,P=0.032)。消化道疾病史、腌制食品、三餐不定时、暴饮暴食4项因素与胃癌发生的危险性增加有关;ALDH2基因与消化道疾病史、三餐不定时及暴饮暴食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结论ALDH2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有关,并与环境暴露有一定的交互作用。
杨玉凤沈孝兵张娇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胃癌易感性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创面愈合中的作用被引量:7
2009年
背景:骨髓可能是体内所谓间质组织的干细胞库,一旦组织受损,信号可通过未知方式到达骨髓,促进体内的间充质干细胞向创伤部位迁移。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创面愈合中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内观察,于2006-07/2007-07在东南大学完成。材料:健康6~8周龄SD大鼠34只,由东南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方法:取4只大鼠,采用全骨髓法体外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传至第5代细胞,移植前48h行BrdU标记。剩余30只大鼠麻醉后制作全层皮肤缺损模型,以对侧对称部位皮肤作为自身正常对照。造模后将标记的2×107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尾静脉注入体内。主要观察指标:于创伤后不同时间点采用大体观察、免疫荧光化学染色等手段,动态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参与创面修复情况。结果:大鼠造模后伤口有少量炎性渗出,细胞移植后7d创面均形成较硬的痂皮,14d创缘有新生表皮生成,21~28d大部分创面愈合,未出现炎症、化脓现象。细胞移植后第7,14,21,28天组织切片均可见BrdU染色阳性细胞,胞核呈绿色荧光,在创面边缘和创伤局部聚集。细胞移植后第14天组织切片可见BrdU染色阳性的细胞(胞核为绿色荧光)胞浆中有FⅧ表达,呈红色荧光,提示可能有部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参与创面愈合。对侧正常皮肤未见明显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聚集和增殖分化。结论:创伤可能是一种刺激因素,招募自身或外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参与创面愈合。
马晓菁谢东珊张娇章庆国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创面愈合招募
不同浓度血清对人成纤维细胞生长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探索和建立人真皮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所需最低浓度血清的方法。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在不同浓度血清(体积分数为2%、5%、10%)的培养基中进行条件培养。苏木素-伊红染色后,观察成纤维细胞的形态以及波形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MTT法进行细胞计数,用流式细胞仪对细胞生长周期进行检测。结果在3种条件培养基中,分离的成纤维细胞的生长状态有所不同,其含5%、10%血清培养液相对于含2%血清培养液的条件下,培养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增殖迅速,细胞活力强,MTT值明显增高(P<0.05),细胞周期G1/S期降低(P<0.01);5%血清与10%血清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在5%自体血清的条件下培养的人真皮成纤维细胞,活力强、增殖迅速,可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周福临张娇章庆国
关键词:成纤维细胞细胞培养血清浓度
静脉移植5-BrdU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参与创面愈合的作用研究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探讨经尾静脉移植入体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参与皮肤创面愈合的情况。方法: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分离、培养并鉴定大鼠BMSCs。制作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动物模型;经尾静脉注入经5-BrdU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于不同时间点(3、7、14、21、28天)观察移植细胞参与创面愈合的情况。结果:经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达CD29、CD90表达阳性;CD45表达呈阴性;经体外标记的5-溴脱氧尿嘧啶标记率>90%;标记后的干细胞进行移植4周后,实验组大鼠创面局部及边缘可见BrdU标记的阳性细胞聚集,对照组中未发现明显的聚集现象。结论:5-BrdU完全能够满足移植细胞的标记需要。经尾静脉注射移植入体内的BMSCs可能参与皮肤创面愈合。
马晓菁张娇章庆国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移植创面愈合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