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旭

作品数:19 被引量:124H指数:6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细胞
  • 5篇动脉
  • 5篇肾衰
  • 4篇肾衰竭
  • 4篇主动脉
  • 4篇哮喘
  • 4篇粒细胞
  • 4篇慢性肾衰
  • 4篇慢性肾衰竭
  • 4篇大鼠主动脉
  • 3篇心肌
  • 3篇肾功能
  • 3篇肾功能衰竭
  • 3篇尿毒
  • 3篇尿毒症
  • 3篇尿毒症患者
  • 3篇中性粒细胞
  • 3篇微炎症
  • 3篇慢性
  • 3篇慢性肾功能

机构

  • 19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广元市第一人...

作者

  • 19篇杨旭
  • 13篇冯兵
  • 11篇叶自林
  • 10篇杨惠标
  • 6篇袁发焕
  • 6篇王长征
  • 4篇张耀全
  • 3篇何作云
  • 3篇王冉
  • 2篇刘湘
  • 2篇蒋云秋
  • 2篇周小波
  • 2篇程晓明
  • 2篇李琦
  • 2篇张巧
  • 2篇赵生涛
  • 2篇陈华萍
  • 2篇刘禹
  • 2篇高瞻
  • 1篇周建

传媒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重庆医学
  • 2篇免疫学杂志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国血液净化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生理学报
  • 1篇中华肾脏病杂...
  • 1篇临床肾脏病杂...
  • 1篇中华肺部疾病...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09
  • 8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性肾衰竭大鼠主动脉NF-κB的表达变化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尿毒症时主动脉局部炎症信号NF-κB表达变化。方法采用单肾切除、对侧肾动脉部分结扎法建立慢性肾衰竭模型,RT-PCR检测NF-κB p65亚基、I-κB 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65亚基蛋白表达,凝胶迁移率法测定NF-κB活性,并用图像分析定量。结果与正常大鼠比较,慢性肾衰竭大鼠主动脉NF-κB p65亚基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I-κB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NF-κB p65亚基蛋白表达和活性也显著增加(P<0.01),并随病程延长而进一步上升。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可明显抑制慢性肾衰竭大鼠主动脉NF-κB组分表达和活性升高。结论慢性肾衰竭大鼠主动脉NF-κB炎症信号通路存在显著活化。
冯兵杨旭叶自林袁发焕杨惠标张耀全
关键词:慢性肾功能衰竭主动脉NF-ΚB
血清学生物标志物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进展及预后的预测研究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探讨血清学生物标志物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早期诊断预警及预后判断的预测效果。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队列研究的方法,从2014年1月开始纳入各中心收治的ARDS与ARDS高危病例。采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检测患者在入组24 h内的血清学指标(sRAGE、CC16、Ang-2、sICAM-1、PAI-1、Su PAR、HMGB1)。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高危ARDS患者发展成为ARDS危险因素和影响ARDS预后的危险因素。用ROC曲线比较单个危险因素或联合多个危险因素对ARDS发生的预警及ARDS死亡预后的预测效果,计算其预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结果共纳入ARDS患者59例,ARDS高危患者41例。ARD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HMGB1、sICAM-1、Ang-2、CC16、PAI-1。其中HMGB1预测效果最好(AUC=0.908),其次根据AUC大小顺序为CC16(AUC=0.861),Ang-2(AUC=0.858),PAI-1(AUC=0.801),sICAM-1(AUC=0.773)。单指标分析中,敏感度最高的单指标为HMGB1与sICAM-1,皆为79.7%,特异度最高的指标为HMGB1、CC16与Ang-2,皆为87.8%。在联合预测中,HMGB1与Ang-2联合预测,特异度最高,为95.1%,其AUC也为最高(0.92)。HMGB1、Ang-2与PAI-1指标联合预测,敏感度最高,为89.9%。多指标联合预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ARDS诊断预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对ARDS预后分析,sRAGE与Ang-2是其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sRAGE(AUC=0.791)比Ang-2(AUC=0.67)对ARDS患者死亡预测效果好。两指标联合可以提高ARDS死亡预测的特异性。结论在ARDS高危患者中,HMGB1、sICAM-1、Ang-2、CC16、PAI-1是其发展成为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HMGB1与Ang-2联合预测有较好的特异性,HMGB1、Ang-2与PAI-1联合预测有较好的敏感性。对于ARDS患者,sRAGE与Ang-2的增高预示着ARDS患者预后不良,两者联合预测可以提高预测的特异性。
王冉张巧马千里杨旭赵生涛王熠杰邓朝霞刘明华蒋东坡周建李琦王长征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
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主动脉核因子kB活化及泛素通路的调节作用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主动脉泛素(Ub)-NF-kB通路的表达变化规律。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CON)、肾功能衰竭组(CRF)、肾功能衰竭加MG-132干预组(CRF+M),观察6个月。采用部分肾动脉结扎加对侧肾切除法复制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模型。ELISA法测定血液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RT-PCR半定量测定主动脉中NF-kB及Ub 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主动脉中NF-kB及Ub蛋白表达。Western印迹法测定主动脉泛素化蛋白的含量。凝胶电泳迁移率(EMSA)法测定动脉中NF-kB的活化情况。结果与CON组比较,CRF组大鼠术后4~6个月时血清中IL-lβ[(9.02±1.29)比(2.74±0.96)mg/L]和TNF-α[(50.02±9.52)比(14.04±1.29)mg/L]水平显著升高(P〈0.01);主动脉NF-kB、Ub的mRNA表达升高1.38倍和1.29倍(P〈0.01);NF-kB、Ub的蛋白质表达升高3.75倍和20.5倍(P〈0.01);NF-KB活性增强1.82倍(P〈0.01),术后6个月各指标均有进一步上升趋势。与CRF组比较,CRF+M组大鼠干预治疗4~6个月后,大鼠血清中IL-lβ[(2.94±0.33)mg/L]和TNF-d[(12.80±2.12)mg/L]含量显著下降(P〈0.01);NF-kB、Ub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显著减少(P〈0.01);NF-KB的活性显著降低(P〈0.01),与CON组比较,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而主动脉中泛素化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1)。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主动脉泛素.NF-KB炎性反应信号明显活化,抑制蛋白酶体活性可能是降低主动脉NF-KB活化的重要药物靶点。
杨旭冯兵叶自林袁发焕杨惠标张耀全
关键词:肾功能衰竭慢性泛素核因子KB
雷公藤多甙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微炎症反应的影响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甙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微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5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普通治疗组(DN组)和雷公藤多甙治疗组(TL组),共治疗3个月。Ficoll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并于体外培养,观察雷公藤多甙对培养的PBMC的作用。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清和PBMC上清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IL-1)的浓度,EMSA测定PBMC核因子-κKB(NF-κB)的活性。选择20名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NO组)。结果①与NO组治疗前相比,DN组和TL组治疗前血自蛋白降低,24h尿蛋白定量升高,血TNF-α和IL-1升高(P〈0.05)。②治疗后,与DN组相比,TL组患者血白蛋白升高,24h尿蛋白定量降低,血TNF-α和IL-1降低(P〈0.05)。③与NO组治疗前相比,DN组和TL组治疗前PBMC基础分泌TNF-α和IL-1增加,PBMC NF-κB活性升高(P〈0.05)。雷公藤多甙处理后,PBMC分泌TNF-α和IL-1明显减少,NF-κB活性降低(P〈0.05)。结论雷公藤多甙通过抑制PBMC活性及循环微炎症反应发挥治疗糖尿病肾病作用。
冯兵叶自林杨旭杨惠标牟矫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核因子-ΚB
IL-17A抑制Th2细胞分化减轻哮喘小鼠气道嗜酸性粒细胞炎症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研究IL-17A对哮喘小鼠Th2细胞分化及其相关炎症的作用。方法 24只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和IL-17A处理组(n=8)。哮喘组和IL-17A处理组予以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致敏及激发。每次雾化激发前1 h,IL-17A处理组给予重组小鼠IL-17A气道滴入。各步对照均予以生理盐水。末次激发后24 h处死小鼠,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行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ELISA检测BALF中IL-4、IL-5、IFN-γ、IL-17A的浓度。HE和PAS染色及半定量评分评估小鼠肺部病理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和支气管淋巴结Th细胞分化。免疫磁珠分选健康小鼠幼稚CD4^+T细胞,用Th2极化培养基体外培养,并给予IL-17A或等量PBS干预,检测Th2细胞的增殖、凋亡和分化。结果哮喘组较对照组,BALF中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数及其比例(P<0.05)、IL-4、IL-5、IL-17A浓度均显著增高(P<0.05),IFN-γ浓度显著下降(P<0.05);支气管、血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和杯状细胞化生明显加重(P<0.01);脾脏和淋巴结Th2细胞分化比例显著增高(P<0.05)。IL-17A处理组较哮喘组,BALF中的细胞总数[(26.00±5.43)×10~4/mL vs(58.40±26.93)×10~4/mL,P<0.05]、嗜酸性粒细胞数[(8.04±1.98)×10~4/mL vs(31.95±12.28)×10~4/mL,P<0.05]及其比例[(29.93±3.03)%vs(53.47±6.62)%,P<0.01]显著降低,而中性粒细胞数及其比例无明显变化;BALF中Th2相关因子IL-4浓度[(9.86±2.77)pg/mL vs(28.13±4.62)pg/mL,P<0.01]、IL-5浓度[(7.30±0.50)pg/mL vs(10.50±1.10)pg/mL,P<0.01]均显著降低;支气管、血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减轻,HE染色半定量评分降低[(2.00±0.51)vs(3.12±0.64),P<0.05],杯状细胞化生减少[(0.80±0.45)vs(2.40±0.55),P<0.01];脾脏[(2.24±0.44)%vs(4.82±1.83)%,P<0.01]和淋巴结[(7.05±0.58)%vs(10.57±1.35)%,P<0.05]中Th2细胞分化比例显著减少。极化培养的幼稚CD4^+T细胞,予IL-17A干预后,诱导分化的Th2细胞比例显著减少(P<0.05),而增�
王熠杰赵生涛杨旭王冉郭东霖蒋云秋王长征
关键词:嗜酸性粒细胞TH2细胞
他汀药物治疗对尿毒症患者微炎症反应的影响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探讨他汀药物治疗对尿毒症患者微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重庆市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肾内科终末期肾病患者(ESRD)5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他汀治疗组,另选择20例正常人作为正常对照,监测治疗前后患者炎症因子的变化。结果与正常人组比较,治疗前尿毒症患者的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而营养学指标(血浆白蛋白、血浆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含量均显著降低。来适可20mg治疗4月,虽然治疗组患者血脂、血糖无明显改变,但CRP、IL-1、IL-6、TNF-α含量明显减少,血浆白蛋白、血浆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明显升高,同时患者肌酐尿素氮含量也呈下降趋势。结论他汀治疗可以显著抑制尿毒症患者微炎症反应、改善营养状态。
常为民冯兵杨旭杨惠标叶自林
关键词:尿毒症微炎症他汀
初步探讨髓过氧化物酶/铜蓝蛋白在中性粒细胞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中的意义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观察中性粒细胞哮喘(NA)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痰上清中髓过氧化物酶(MPO)、铜蓝蛋白(CP)及MPO/CP比变化,初步探索中性粒细胞的MPO/CP体系在NA和COPD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3月到2015年9月之间在我院门诊就诊的9例非急性发作NA患者、11例COPD稳定期患者、9例非急性发作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EA)患者、8例健康志愿者,进行诱导痰白细胞分类计数,用ELISA检测各组痰液上清中的MPO和CP。结果 NA、COPD组的MPO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A、COPD、EA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4组间的CP无显著差异(P>0.05)。NA、COPD组的MPO/CP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A、COPD、EA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NA组和COPD组的CP和MPO呈显著正相关(r=0.767和0.645,P<0.05),NA组MPO/CP比和MPO、CP无显著相关性(r=-0.050和-0.617,P>0.05);COPD组MPO/CP比和MPO呈显著正相关(r=0.845,P<0.05),和CP无显著相关性(r=0.300,P>0.05)。结论 NA、COPD气道中的中性粒细胞存在MPO/CP体系失衡,这种失衡可能是二者氧化-抗氧化失衡的原因之一。
李静张实陈华萍杨旭何兴罗怡程晓明王长征
关键词:诱导痰铜蓝蛋白髓过氧化物酶
MG-132对慢性肾衰大鼠治疗作用的初步研究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在慢性肾衰竭大鼠中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部分肾动脉结扎加肾切除法复制慢性肾衰竭大鼠模型,RT-PCR法测定主动脉泛素、泛素结合酶mRNA的表达变化,光镜观察肾脏病理改变,酶法测定血肌酐、尿素氮及血脂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单纯手术组大鼠肾小球明显硬化、间质纤维化、炎细胞浸润,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均显著升高,主动脉泛素Ub及泛素连接酶E2 mRNA表达水平也显著增加。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治疗4-6个月后大鼠主动脉泛素Ub及泛素连接酶E2 mRNA表达显著降低,同时,病理检查显示肾脏间质纤维化和炎症浸润明显减轻,血肌酐、尿素氮升高水平也显著低于单纯手术组。结论泛素蛋白酶体信号通路活化在慢性肾功能衰竭病理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杨旭冯兵叶自林袁发焕杨惠标牟娇
关键词:慢性肾功能衰竭泛素炎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进展及预后的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30
2017年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前瞻队列研究的方法,纳入2013年1月-2016年3月新桥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64例ARDS患者和66例ARDS高危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血常规、凝血六项、炎症标志物等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RDS高危患者发展成为ARDS和影响ARDS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危患者发展为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APACHEⅡ评分(OR=6.764,P=0.001)、低蛋白血症(OR=10.54,P=0.002)、白细胞计数(OR=3.912,P=0.012)、纤维蛋白原(OR=9.953,P=0.064)和D-二聚体(OR=4.239,P=0.029)。64例ARDS患者中死亡28例,死亡率为43.75%,影响ARDS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氧合指数(OR=6.573,P=0.014)、血小板计数(OR=9.376,P=0.003)和低蛋白血症(OR=10.738,P=0.05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联合多项指标预测ARDS的发生风险,APACHEⅡ+低蛋白血症的敏感度为62.50%,特异度为92.42%,APACHEⅡ+D-二聚体的敏感度为62.07%,特异度为93.33%;而联合多项指标预测ARDS的死亡风险,低蛋白血症+血小板计数特异度为77.78%,敏感度为60.71%。结论低蛋白血症或APACHEⅡ评分联合D-二聚体预测ARDS高危患者发展为ARDS的特异性较好,但敏感性较低。严重的低氧合指数、血小板减少及低蛋白血症预示着ARDS患者预后不良。
王冉张巧杨旭王军王熠杰蒋云秋李琦王长征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
哮喘气道中性粒细胞性炎症表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8
2015年
目的探讨哮喘中性粒细胞性气道炎症与临床控制的关系,为哮喘临床防治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4年6月在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呼吸内科门诊就诊的中性粒细胞性哮喘患者40例,采集患者病史、ACT评分、诱导痰和肺功能等检查结果,统计分析诱导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绝对计数与ACT评分、FEV1%pred的相关性。结果在纳入的40例中性粒细胞哮喘患者中,女性26例(65.00%),男性14例,平均年龄(42.70±13.74)岁,发病年龄>12岁31例(77.50%),病程(11.32±12.25)年,ACT(17.15±4.80)分,诱导痰嗜酸粒细胞比例(0.49±0.80)%,诱导痰嗜酸粒细胞计数(0.03±0.06)×106/g,诱导痰中性粒细胞比例(73.79±5.83)%,诱导痰中性粒细胞计数(5.21±2.09)×106/g,FEV1%pred(75.50±21.83)%。在中性粒细胞哮喘组中,诱导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细胞总数、ACT评分与FEV1%pred存在相关性(P<0.05,r分别为-0.373、-0.530、-0.519、0.552)。结论中性粒细胞性哮喘其临床特征多种多样;哮喘患者气道中性粒细胞性炎症与临床控制存在相关性,提示中性粒细胞炎症可能参与了气道阻塞的发生发展;ACT是一种简易评价哮喘控制水平的工具。
刘禹李志伟杨旭刘湘高瞻陈华萍王长征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诱导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