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乃田
- 作品数:10 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武警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异丙酚对H_2O_2刺激下细胞内ASK1蛋白激活的影响
- 2011年
- 目的探讨在H2O2刺激下,异丙酚对细胞中Daxx-ASK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对体外培养的HEK293细胞分为对照组、H2O2刺激组以及H2O2刺激合并异丙酚处理组。采用免疫荧光、Westernblot及MTT等方法,观察异丙酚预处理对H2O2刺激下的HEK293细胞存活率以及细胞中Fas死亡结构域相关蛋白(Daxx)的亚细胞定位以及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ASK1)激活的影响。结果在200~500μmol/LH2O2刺激下,异丙酚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保护细胞,缓解抗氧化应激损伤。进一步实验发现,H2O2刺激细胞后,与H2O2刺激组相比,异丙酚处理组细胞中Daxx蛋白大部分仍然聚集在细胞核中,只有少部分移入到细胞浆中,相应ASK1的激活程度也较低。结论氧化应激刺激下,异丙酚可通过抑制细胞中Daxx蛋白的出核,进而抑制胞浆中ASK1蛋白的激活,从而起到保护细胞、抑制细胞死亡的效能。
- 王乃田肖华平肖金仿古妙宁
- 关键词:H2O2异丙酚DAXXASK1
- 双下肢缺血再灌注后对心肌损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07年
-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体内损伤修复过程中病情反复及加重的重要病理机制。自1960年Jennings首次提出心肌再灌注损伤的概念以来,人们已经证实,在脑、肾、肝、胃肠道等多种组织器官都存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现象。并且缺血再灌注不仅使再灌注器官本身的损伤加重,还可以累及远隔器官,严重时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导致患者死亡。本文就下肢缺血再灌注后对心肌损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王乃田刘晋屠伟峰
-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损伤
- 乌司他丁对双下肢缺血再灌注后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 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临床常见的病理过程,良好的血液循环是组织细胞获得充足的氧供和营养物质并排出代谢产物的基本保证,各种因为造成的组织血液灌流量减少可使细胞发生缺血性损伤,而缺血组织器官恢复血液灌注则可能发生再灌注损伤,此...
- 王乃田
- 关键词:乌司他丁双下肢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
- 文献传递
- 侧脑室置管对大鼠长时记忆提取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观察侧脑室置管技术对大鼠长时记忆提取功能的影响。方法SD大鼠134只,2只在侧脑室置管后用于观察定位是否准确,其余大鼠进行水迷宫训练后随机编入对照组(n=12)、未置管组(n:60)、置管组(n=60);未置管组及置管组术后分别于后6、12、24h、3、7d再次进行水迷宫测试,记录逃避潜伏期、穿越平台次数及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并绘制轨迹图;水迷宫测试后取脑组织,行尼氏染色以观察尼氏体形态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HSA)检测海马组织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结果未置管组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组术后6h逃避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37.84±24.32)s比(26.78±17.38)s,P〈0.05],穿越平台次数及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减少[(2.83±1.34)次比(4.72±1.80)次、(23.74±8.30)s比(29.67±13.93)s,P〈0.05],轨迹图较其余各组杂乱且分散;尼氏染色示置管组神经元尼氏体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组与对照组的BDNF含量在置管后3、7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1.64±11.16)pg/ml比(167.65±11.04)pg/ml、(162.33±9.14)pg/ml比(167.65±11.04)pg/ml,P〉0.05]。结论置管后大鼠的长时记忆提取功能短暂下降后可很快恢复并维持在正常水平。
- 刘理金崔辉王乃田王琳向勇平刘爱兵
- 关键词:MORRIS水迷宫
- 乌司他丁预先给药对双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浆细胞因子的影响
- 2016年
-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预先给药对双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浆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30例择期双下肢需上止血带(>150 min)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C组,n=10)、乌司他丁预先给药组(UP1组,n=10)和乌司他丁治疗组(UP2组,n=10)。UP1组于首次上止血带前15 min静脉滴注乌司他丁按6000 U/kg,末次松止血带前15 min再次静脉滴注6000 U/kg;UP2组末次松止血带前15 min给予乌司他丁静脉滴注12 000 U/kg;NC组:末次开放止血带前15 min静脉滴注等容积生理盐水(均10 min内滴完)。3组患者首次上止血带前20 min(缺血前)、末次松止血带后30 min(再灌注后30 min)及术后(再灌注后)1 d、3 d和7 d,取外周血检测血浆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与缺血前比较,再灌注后30 min、1 d及3 d,3组患者血浆CRP、IL-6、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但UP1组、UP2组与NC组相比明显低于后者[CRP:1 d(11.15±2.32)、(10.48±2.08)mg/l比NC(15.83±4.56)mg/l,3 d(4.29±1.89)、(3.89±1.34)mg/l比NC(6.78±2.95)mg/l;TNF-α:1 d(31.24±8.66)、(29.72±8.77)ng/l比NC(44.802±11.70)ng/l,3d(13.75±5.11)、(15.73±4.16)ng/l比NC(20.787±8.05)ng/l;IL-6:1 d(160.80±46.95)、(179.72±35.77)ng/l比NC(329.50±95.34)ng/l,3 d(45.32±16.53)、(53.35±17.62)ng/l比NC(79.33±24.93)ng/l,P<0.05],UP2组与UP1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再灌注后7 d 3组患者血浆细胞因子均恢复正常。结论乌司他丁预先给药可有效地减轻双下肢缺血再灌注所引起的全身炎性反应,使血浆CRP、IL-6、TNF-α上升幅度明显受抑,从而可有效地阻抑炎性因子介导的组织器官损伤。
- 王乃田于明军刘理金屠伟峰
- 关键词:乌司他丁双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因子
-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及其对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效果评价被引量:3
- 2008年
- 刘晋米彦军王乃田鲁迪
- 关键词: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手术室护理质量
- 异丙酚对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 异丙酚(propofol),又名丙泊酚,化学名称为2,6-双异丙基酚(2,6-di-isopropyl phenol),是一种快效、短效静脉麻醉药。由于其具有舒醒迅速而完全,持续输注后无蓄积等特点,因此目前普遍应用于麻醉...
- 王乃田
- 关键词:异丙酚氧化应激抗氧化效应
- 文献传递
- 异丙酚在第三丁基过氧化氢诱导脐静脉内皮细胞氧化应激中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研究异丙酚对第三丁基过氧化氢(t-BHP)诱导的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HUVECs分为对照组、异丙酚组、t-BHP组、异丙酚预处理+t-BHP组,给予相应处理后,Westernblot检测p38MAPK磷酸化水平变化,RT-PCR检测iNOS、eNOS表达。结果:t-BHP处理后,能显著诱导p38MAPK磷酸化,激活iNOS、eNOS表达,而异丙酚预处理后能减轻这些变化。结论:异丙酚通过抑制p38MAPK,减少iNOS、eNOS表达,减轻氧化应激从而起到保护HUVECs的作用。
- 王乃田肖华平肖金仿古妙宁
- 关键词:二异丙酚氧化应激脐静脉内皮细胞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一氧化氮合酶
- 坐位后颅窝手术中并发大量空气栓塞成功救治一例
- 2007年
- 王乃田何洹丁玉杰施冲屠伟峰
- 关键词:空气栓塞右颈内静脉穿刺后颅窝间断性头痛听神经鞘瘤救治
- 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其对远离器官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2
- 2007年
- 王乃田屠伟峰
- 关键词:下肢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