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涛

作品数:136 被引量:586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金属学及工艺文化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22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4篇建筑科学
  • 13篇金属学及工艺
  • 9篇文化科学
  • 5篇天文地球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社会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理学

主题

  • 26篇抗震
  • 17篇混凝土
  • 16篇地震
  • 16篇静力
  • 15篇拟静力
  • 14篇抗震性
  • 14篇抗震性能
  • 13篇拟静力试验
  • 13篇子结构
  • 13篇静力试验
  • 11篇剪力
  • 11篇剪力墙
  • 11篇教学
  • 11篇钢筋
  • 11篇钢筋混凝
  • 10篇钢筋混凝土
  • 9篇阻尼
  • 9篇阻尼器
  • 8篇隔震
  • 7篇连梁

机构

  • 62篇中国地震局工...
  • 39篇中国地震局
  • 26篇哈尔滨工业大...
  • 19篇黑龙江科技大...
  • 14篇清华大学
  • 12篇黑龙江科技学...
  • 9篇中国船舶重工...
  • 9篇北京市建筑设...
  • 6篇北京市建筑工...
  • 3篇教育部
  • 3篇天津大学
  • 3篇浙江工业大学
  • 3篇北京建筑大学
  • 2篇东京大学
  • 2篇同济大学
  • 2篇北京城建集团...
  • 1篇哈尔滨工程大...
  • 1篇大连海事大学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东北电力大学

作者

  • 130篇王涛
  • 19篇孟丽岩
  • 16篇王涛
  • 11篇潘鹏
  • 10篇吴斌
  • 9篇薛钢
  • 8篇李文峰
  • 7篇周惠蒙
  • 7篇方洪渊
  • 6篇张令心
  • 6篇苗启松
  • 5篇张健
  • 5篇孔子昂
  • 5篇施唯
  • 4篇宫旭辉
  • 4篇左敬岩
  • 4篇曲哲
  • 4篇杜文学
  • 4篇张永群
  • 4篇杨建国

传媒

  • 14篇土木工程学报
  • 14篇工程力学
  • 11篇地震工程与工...
  • 11篇山西建筑
  • 9篇建筑结构学报
  • 8篇材料开发与应...
  • 5篇黑龙江科技大...
  • 4篇焊接学报
  • 4篇建筑结构
  • 4篇结构工程师
  • 3篇煤炭技术
  • 3篇施工技术
  • 3篇振动与冲击
  • 3篇防灾减灾工程...
  • 2篇世界地震工程
  • 2篇哈尔滨工业大...
  • 2篇自然灾害学报
  • 2篇黑龙江科技学...
  • 2篇沈阳建筑大学...
  • 2篇工程抗震与加...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4篇2022
  • 7篇2021
  • 4篇2020
  • 5篇2019
  • 7篇2018
  • 11篇2017
  • 17篇2016
  • 14篇2015
  • 18篇2014
  • 15篇2013
  • 11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1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平面应力状态“铁素体-奥氏体-铁素体”异质接头疲劳特性
2015年
针对10Ni5Cr Mo V钢采用0Cr18Ni24Mo6N奥氏体焊条焊接形成的"铁素体-奥氏体-铁素体"异质接头,采用薄片试样疲劳试验研究了无加强高和带加强高两种情况下平面应力状态接头的疲劳行为,并建立了带加强高接头S-N疲劳曲线。结果表明,无加强高情况下疲劳裂纹在焊缝金属内启裂并扩展;带加强高情况下疲劳裂纹在焊趾处启裂、并近似垂直载荷方向在母材内扩展至断裂,寿命较无加强高情况大幅降低,且启裂寿命占疲劳总寿命的比例较高,达到70%—80%。
薛钢宫旭辉王涛方洪渊高珍鹏
关键词:平面应力异质接头
10Ni5CrMoV钢循环塑性变形的力学本构关系被引量:4
2015年
针对屈服强度为785 MPa级别的调质态10Ni5Cr Mo V钢开展了系列应变幅的循环加载试验,并分析了循环应力应变特性,结果表明:循环塑性变形条件下表观弹性模量随应变幅的增大呈线性降低特点;循环塑性应变显著降低屈服强度,且屈服强度随应变幅的增大呈线性降低特点;塑性变形段的真应力和真应变塑性分量的对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基于上述结果提出了描述循环应力应变关系的单对数强化弹塑性本构关系模型σ=σp+χ·lgεp,并建立了10Ni5Cr Mo V钢循环应力应变本构方程。
薛钢宫旭辉王涛方洪渊
关键词:10NI5CRMOV钢本构关系
新型装配整体式墙体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25
2012年
文中针对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出的两种新型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连接构造设计了两组墙片试验。试验墙片采用预制构件,并预埋连接件。装配时,墙片之间利用预埋件焊接连接,称为干式连接;上下层墙片之间采用现浇方式与楼板连接在一起,这种方法增强了墙体的整体性,可大幅度降低混凝土现场湿作业量。本文设计了两组墙片试验,第1组试验检验墙片竖缝位置干式连接方式的抗震性能;第2组试验体检验型钢边缘约束构件、型钢抗剪键和高强度灌浆料后浇带的连接性能。两组试验各建造两个试验体,第1组两个试验体相同,第2组两个试验体分别采用不同的轴压比。试验结果表明:干式连接方式可以充分传递截面上的剪力,使腹板墙和翼缘墙协调工作;采用型钢的约束边缘构件具有较好的延性,有效地延缓了墙片角部的破坏。
刘继新李文峰王啸霆徐秀凤王涛苗启松
关键词:预制构件
持续变刚度摩擦型阻尼器被引量:9
2010年
文中提出了一种具有持续可变滑移后刚度的摩擦型阻尼器。与传统摩擦阻尼器相比,这种阻尼器的滑移后刚度随变形增加而持续增长,承载能力显著提高。使用者可以根据不同地震水平下的性能目标调整输出力的大小,因此也为不同目标值下的结构控制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阻尼器采用套筒-活塞式结构,摩擦片通过橡胶层固化到活塞上,橡胶层同时为摩擦片提供面压。摩擦片与套筒内壁形成滑移面,该滑移面的内径沿轴向呈曲线变化,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表明,抛物线形的滑移面可提供呈三次函数关系的力与位移关系曲线,持续增长的刚度和出力,有利于改善结构的抗倒塌性能。
滕睿陈曦王涛
关键词:阻尼器
基于界面单元的子结构协调技术被引量:4
2017年
该文提出一种用于协调子结构的界面单元方法。基于广义变分原理,将两子域的刚度与界面单元刚度组装成耦合结构的整体刚度矩阵,求解新的平衡方程即可得到各个耦合子域的位移。界面单元的意义是对子域引入边界力,并建立边界上平衡关系和位移协调关系。该文利用悬臂梁单轴受拉案例验证了界面单元方法的精确性。为了使得界面单元能够应用到子结构混合试验中,引入静力凝聚与BFGS方法,这样只需通过提取边界上的力与位移即可实现多子域不共节点的边界协调问题。该文最终以悬臂梁案例验证了界面单元在解决非线性静、动力加载工况下的正确性。
江浩然王涛周惠蒙罗清宇
关键词:广义变分原理静力凝聚BFGS方法
装配式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混合动力试验研究
2023年
为研究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的抗震性能,设计了一个3跨10层的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利用OpenSEES建立了该结构的混合动力模型,以中跨底部两层框架为试验子结构,采用混合试验方法开展了装配式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拟动力试验研究。根据试验结果,验证了混合动力模型的准确性,获得了组合框架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模式和动力响应,分析了中空夹层混凝土柱和组合节点的受力性能,揭示了组合框架的整体抗震性能。结果表明: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破坏模式包括节点端板鼓曲、梁下翼缘屈曲、楼板混凝土压溃和柱钢管鼓曲;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整体结构未出现明显的破坏现象,框架整体呈现出良好延性;由于结构中部荷载较大,中柱比边柱更早进入屈服阶段,而组合节点能够通过自身转动产生的塑性变形耗散大部分地震能量,避免梁端出现塑性铰并减小传递给柱端的弯矩,进而改善柱端受力,提高组合框架的整体抗震性能。
王静峰王静峰王涛王涛王涛
关键词:动力特性抗震性能
一种无条件稳定的显式数值积分算法被引量:4
2016年
显式直接积分方法利用已知信息求解位移,不需要迭代过程,特别适合于拟动力试验。然而大多数显式积分方法条件稳定,难以应用于受高阶振型影响较大结构的拟动力试验。基于隐式无条件稳定的HHT-α法,提出了一种新的显式算法,利用谱半径分析证明了该算法具有无条件稳定的特点。最后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该算法的数值特征。
冉田苒王涛周惠蒙邱法维
关键词:拟动力试验
弯曲型摩擦钢桁架连梁(BFTCB)抗震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文章提出一种弯曲型摩擦钢桁架连梁(BFTCB),其主要利用位于下弦杆的摩擦装置的滑移代替下弦杆的塑性变形,从而保护钢桁架主体不发生破坏,同时由于摩擦装置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从而获得稳定的耗能能力。首先通过循环往复加载试验对弯曲型摩擦钢桁架连梁的变形及耗能能力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连梁的梁端位移主要集中在摩擦装置的滑移上,弯曲型摩擦钢桁架连梁具有稳定的滞回行为。之后建立准确有效的有限元模型,并利用试验结果进行标定。通过有限元分析对弯曲型摩擦钢桁架连梁的受力机理以及摩擦装置的性能进行详细研究。通过有限元参数分析,研究不同摩擦起滑力、连梁跨高比对其抗震性能的影响,最后给出了弯曲型摩擦钢桁架连梁的承载力计算方法。
崔瑶崔瑶王涛
关键词:受力机理有限元模拟
采用界面单元协调子结构方法研究
2017年
子结构混合试验在研究复杂工程时,需要针对不同物理的物理性质划分子结构,比如土和结构,这些子结构的单元类型和网格划分通常不同,为了使混合试验更灵活地划分子结构,该文提出利用界面单元方法,基于广义变分原理,将两子域凝聚在边界上的刚度矩阵与界面单元刚度矩阵组装成耦合结构的整体刚度矩阵,进而求解新的平衡方程即可得到各个耦合子域的位移。同时,将传递函数的概念引入界面单元方法中,通过二维自由度和三维自由度之间的传递函数,解决了具有不同自由度单元的子结构之间的耦合问题。最后,利用板梁受竖向地震动作用的案例验证了界面单元和传递函数结合的方法的可行性和精确性。
罗清宇王涛
关键词:传递函数
Q235钢芯材屈曲约束支撑的超强特性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以国内外近年来的各类型屈曲约束支撑(BRB)的试验数据为基础,提出了与BRB承载力超强相关的应变硬化系数和拉压不平衡系数上限值的计算公式。设计并完成了7组Q235钢芯材BRB轴心受力试验,分析了超强系数与峰值应变和累积塑性应变之间的关系,研究了加载速率对超强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离散性较大,但Q235钢芯材BRB的应变硬化系数和拉压不平衡系数均表现出随峰值应变的增大而增大的趋势。在设计中可采用建议的超强系数包络值以更加合理地考虑BRB的超强特性。BRB是位移相关型消能器,但试验中BRB试件在应变速率约为0.1/s的动力加载作用下的拉压不平衡系数明显大于相同峰值应变下静力加载试验结果,说明加载速率对BRB受压性能影响明显,对该现象有待深入研究。
解晋珍曲哲王涛
关键词:屈曲约束支撑超强系数加载速率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