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文

作品数:14 被引量:78H指数:6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天文地球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水体
  • 3篇营养化
  • 3篇铜绿微囊藻
  • 3篇微囊藻
  • 3篇细胞
  • 3篇内陆水体
  • 3篇光学
  • 3篇富营养化
  • 3篇富营养化水体
  • 2篇稻秸
  • 2篇遥感
  • 2篇遥感估算
  • 2篇叶绿素A
  • 2篇藻类
  • 2篇生态
  • 2篇水稻秸秆
  • 2篇太湖
  • 2篇流式细胞
  • 2篇流式细胞仪
  • 2篇浸泡

机构

  • 11篇国家海洋局
  • 10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港珠澳大桥管...

作者

  • 14篇苏文
  • 7篇姜广甲
  • 6篇马荣华
  • 5篇孔繁翔
  • 4篇黄华梅
  • 4篇段洪涛
  • 3篇谢健
  • 3篇蔡伟叙
  • 2篇黄楚光
  • 2篇贾后磊
  • 2篇张纯超
  • 2篇陈绵润
  • 2篇阳杰
  • 1篇赵旭辉
  • 1篇张民
  • 1篇娄全胜
  • 1篇张翠萍
  • 1篇于洋
  • 1篇卢楚谦
  • 1篇吴玲玲

传媒

  • 2篇环境科学
  • 2篇光学学报
  • 2篇海洋开发与管...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红外与毫米波...
  • 1篇海洋学报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海洋通报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富营养化水体中光学活性物质的垂向分布及其对遥感反射光谱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富营养化水体中光学活性物质的垂向分布对水下光场分布具有重要影响,决定了水色参数定量遥感反演的精度.基于2011年8月和11月在太湖进行的垂直分层采样,分析了水体中光学活性物质含量的垂向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及其对水体遥感反射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风速是影响富营养化水体中光学活性物质垂向分布的重要因子之一.风速较小(小于3.0 m·s^(-1))或无风时,表层叶绿素a浓度急剧增加,易形成水华;而风速大于5.0 m·s^(-1)时,水体发生垂直混合,底层叶绿素a浓度最大;其它风速条件下,叶绿素a浓度在某一水深处出现极大值.在风速小于5.0 m·s^(-1)的情况下,悬浮物浓度和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的垂向分布相对均一;当风速超过5.0 m·s^(-1)时,底泥再悬浮过程对两者的贡献较大.在未发生藻华情况下,0~0.5 m水深范围内的叶绿素a浓度均值与波段比值的相关系数最大(r=0.86),对水体遥感反射比的影响较大;而表层悬浮物浓度对水体遥感反射比的影响最大,研究结论可为水色参数含量的精确估算提供方法论支持.
苏文姜广甲马荣华段洪涛黄华梅陈绵润谢健
关键词:遥感光学特性叶绿素A
基于半分析算法的海岸带和内陆水体悬浮物浓度遥感估算被引量:2
2021年
水体总悬浮物(TSS)会影响光在水体中的传播过程及水体的生态功能,在水生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基于2009~2014年在太湖、巢湖、鄱阳湖、珠江口和大亚湾采集的生物-光学数据,分析了TSS浓度变化的遥感响应波段,构建了海岸带和内陆水体TSS浓度遥感定量估算模型,并结合VIIRS(Visible infrared imaging radiometer suite)卫星遥感数据揭示了水体TSS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由不同水体组分贡献的比值模型[R_(rs)(865)/k_(d)(555)]可以解释81%的TSS浓度变化,其中,R_(rs)(865)为865 nm处的遥感反射比,k_(d)(555)为555 nm处的水体衰减系数。相比已报道的其他经验模型,本模型的估算精度有明显提高。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可适用于海岸带和内陆水体,将其应用于预处理后的VIIRS卫星遥感数据,揭示了太湖和珠江口水域水体TSS浓度的空间和季节变化规律。
娄全胜张纯超张纯超邓伟姜广甲苏文
关键词:海洋光学水色遥感二类水体
一种铜绿微囊藻的快速计数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铜绿微囊藻的快速计数方法,通过酶标仪测定不同浓度铜绿微囊藻在波长680nm处的吸光度,同时用显微镜对藻细胞精确计数,在吸光度和细胞密度之间建立了良好的线性关系,根据得到的校正曲线或回归方程对待测样品中的铜...
苏文孔繁翔赵旭辉
文献传递
历史遗留围填海项目生态保护修复相关思考被引量:8
2020年
2018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的通知》,提出加快处理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保护滨海湿地生态环境。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的相关要求,自然资源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印发相应规范性文件和技术指南,对地方处理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的工作程序和实施细则提出了明确指引。依据目前正在开展的工作,文章重点梳理了在解决历史遗留围填海项目的过程中配套的生态保护修复方案的主要保护修复类型,探讨不用围填海利用类型与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适宜性,同时依据不同的海域地理单元分析其与不同生态修复类型的适宜性。文章总结了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解决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今后工作的建议:①要把握异地修复的原则;②要落实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理念;③要在实施方案的设计中注重增殖放流的科学性研究;④要强化围填海的监督管理和考核机制;⑤针对多年形成的围填海项目,充分考虑现有已形成的生态系统的平衡。
黄华梅吴玲玲苏文
关键词:生态保护生态修复
水稻秸秆浸泡液对蓝藻和绿藻生长选择性抑制作用被引量:6
2017年
运用流式细胞仪研究了水稻秸秆浸泡液(RSE)对藻类生长、形态学特征(细胞大小)和生理参数(叶绿素荧光强度)的影响.RSE对有毒、无毒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有毒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鱼害微囊藻(Microcystis ichthyoblabe)这4种蓝藻和羊角月牙藻(Selenastrum capricornutum)、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nus)这3种常见绿藻生长的抑制作用具有选择性.RSE浓度为2.0~10.0 g·L^(-1)时,可以显著抑制蓝藻的生长,同时强烈影响了藻细胞的叶绿素荧光强度和细胞大小.有毒水华鱼腥藻、鱼害微囊藻、有毒和无毒铜绿微囊藻的7d EC50分别为1.72、2.21、2.92和5.72 g·L^(-1).暴露于RSE的蛋白核小球藻和斜生栅藻,细胞生长被促进了并观测到有群体形成;而对羊角月牙藻来说,当RSE浓度为1.0~4.0 g·L^(-1)时月牙藻生长和叶绿素荧光强度被抑制,但是当RSE浓度为8.0~10.0g·L^(-1)时,月牙藻生长被显著促进.总之,RSE对蓝藻生长的抑制效果强于羊角月牙藻、蛋白核小球藻和斜生栅藻,蓝藻光合系统Ⅱ反应中心的敏感性和绿藻群体的形成可能是造成两者对水稻秸秆敏感性不同的重要原因.
苏文陈洁张胜鹏孔繁翔
关键词:化感作用流式细胞仪水稻秸秆铜绿微囊藻
珠江口海域主导光学因子的遥感分类及其变化特征被引量:4
2016年
基于2014年5月和8月珠江口海域的现场和实验测量数据,分析了光学因子和生态参数的动态变化特征,并找出该海域的主导光学因子;基于模拟的MODIS数据,构建了水体组分特征波长处吸收系数的遥感反演模型,并结合MODIS卫星遥感影像,依据IOCCG规则对主导光学因子进行遥感分类,揭示了珠江口海域2014年逐月水体主导光学因子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珠江口海域水体以ad、ag以及两种共同主导类型为主,并且ag、ad两种光学因子主导类型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ag主导类型,ad主导类型所占比例最小。同时发现ad(442)、adg(442)均与无机悬浮物浓度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说明CDOM和悬浮泥沙具有相似的来源和动力变化过程。
姜广甲段国钦黄志雄蔡伟叙卢楚谦苏文阳杰张纯超
关键词:遥感
海洋生态红线制度公众参与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随着我国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过度和不合理的开发活动已严重威胁海洋生态系统健康。2011年我国明确提出划定海洋生态红线,这是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公众参与海洋环境管理的现状存在制度不完善、操作性不强等问题,海洋生态红线公众参与更是处于起步阶段。文章通过阐述海洋环境管理中公众参与的内涵与重要性,总结国内外公众参与海洋管理的发展历程与研究进展,旨在为海洋生态红线中的公众参与提供建设性建议。
苏文贾后磊黄华梅张翠萍谢健
关键词:公众参与海洋环境管理
一种用于控制有害蓝藻的水稻水提液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控制有害藻类的水稻水提液的制备方法,将新鲜的水稻秸秆风干、剪碎后置于无菌水中,保鲜膜密封,于不避光条件下浸泡5天后对浸泡液进行过滤即可制得水稻水提液。该水稻水提液可用于抑制铜绿微囊藻、水华鱼腥藻、鱼害...
苏文孔繁翔
文献传递
海上风电工程对海洋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2
2020年
随着世界各国对能源安全、生态环境、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重视,加快发展风电已成为国际社会推动能源转型发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普遍共识和一致行动。过去十余年,我国海上风电产业受益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而蓬勃发展,大有乘势崛起,赶超其他清洁能源的势头。相比陆上风电场,海上风电场对环境的影响较小,但其开发实施以及运行对海洋生态环境和资源开发的累积影响还尚不明确。本文系统全面地梳理了海上风电工程对鸟类、鱼类、海洋哺乳动物、底栖生物、浮游生物及海洋生物多样性等影响的研究进展,总结了海上风电环境影响研究的现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将科学研究与海上风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紧密结合,开展海上风电项目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等有关建议。
苏文吴霓章柳立陈绵润
关键词:海上风电生态环境海洋生物
太湖中颗粒有机碳对水体固有光学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利用2011年5期太湖现场测量数据和室内分析数据,通过建立ρ(POC)(POC为颗粒有机碳)与ap(λ)(颗粒物吸收系数)、bbp(510)(总颗粒物的后向散射系数)的相关关系,评价了POC对水体固有光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太湖水体ρ(POC)时空变化显著,各期样品平均值在1 558.06-5 281.09 mg/m^3之间变化.ρ(POC)与ap(λ)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特别是在浮游植物色素强烈吸收的波段(605-700 nm),各期数据的相关系数均在0.9以上;但ρ(POC)与bbp(510)的相关性较差(R^2=0.04,P=0.02).进一步分析ρ(POC)对颗粒物的色素部分和非色素部分的影响发现,ρ(POC)与色素颗粒物吸收系数[aph(665)]的相关性很好(R^2=0.82),而与非色素颗粒物吸收系数相关性较差.ρ(NPOC)(NPOC为非有机碳颗粒物)与bbp(510)的相关性较好(R^2〉0.60),说明太湖水体POC对浮游植物色素的吸光特性有重要影响,而NPOC影响了水体的后向散射特性.
姜广甲苏文马荣华段洪涛蔡伟叙黄楚光
关键词:富营养化水体POC浮游植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