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春

作品数:10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有限元
  • 3篇有限元分析
  • 3篇软组织
  • 3篇生物力学
  • 3篇关节
  • 2篇三维可视化
  • 2篇三维重建
  • 2篇生物力学研究
  • 2篇数字化骨科
  • 2篇前路
  • 2篇椎弓
  • 2篇椎弓根
  • 2篇椎弓根螺钉
  • 2篇椎体
  • 2篇踝关节
  • 2篇螺钉
  • 2篇颈椎
  • 2篇可视化
  • 2篇骨科
  • 2篇骨水泥

机构

  • 7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温州医科大学
  • 2篇香港理工大学
  • 2篇皖西卫生职业...
  • 1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遵义医学院
  • 1篇莆田学院附属...
  • 1篇武汉钢铁(集...

作者

  • 10篇陈春
  • 4篇赵卫东
  • 4篇吴长福
  • 4篇孙培栋
  • 4篇欧阳钧
  • 2篇张明
  • 1篇郑伟
  • 1篇章莹
  • 1篇卢巍
  • 1篇卢巍
  • 1篇尹庆水
  • 1篇顾韬
  • 1篇胡晓芳
  • 1篇杨琳
  • 1篇黄文华
  • 1篇吴卫东
  • 1篇瞿东滨
  • 1篇刘雄
  • 1篇李绍刚
  • 1篇黄山东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解剖...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医用生物力学
  • 1篇北京医学
  • 1篇遵义医学院学...
  • 1篇脊柱外科杂志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针灸学会...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钉道强化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术式稳定性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评价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骨水泥对颈椎骨螺钉的强化作用,分析钉道强化前后、疲劳前后不同状态下颈椎前路椎间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interbody fusion,ACIF)术后颈椎的稳定性。方法在12个猪颈椎(C3~7)标本上,利用Motion Analysis运动捕捉分析系统和MTS-858液压伺服材料试验机按以下分组顺序测试屈伸、左右侧弯、左右旋转6个方向的运动角位移参数,包括运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中性区(neutral zone,NZ)和弹性区(elastic zone,EZ)。正常对照组(A组)为完整状态;钢板固定组(B组)行C4、5椎间盘切除植骨前路钢板固定术;钢板固定疲劳组(C组)对B组标本行屈伸、左右侧弯疲劳实验,各加载5000次;钉道强化钢板固定组(D组)对C组注入PMMA实施钉道强化;钉道强化钢板固定疲劳组(E组)对D组标本行屈伸、左右侧弯疲劳实验。结果 A组各运动方向ROM、NZ、EZ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各运动方向ROM、NZ、EZ明显低于C组(P<0.05);但与D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屈伸ROM、NZ及前屈EZ均明显低于E组(P<0.05),其他运动方向各指标与E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各运动方向ROM、NZ、EZ均明显高于D、E组(P<0.05)。D组与E组比较,除屈伸、左右侧弯ROM和NZ,左右旋转ROM,及屈伸、右侧弯、左右旋转EZ明显低于E组(P<0.05)外,其他运动方向各指标与E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MMA骨水泥强化钉道能明显增强ACIF内固定术式的稳定性,这为临床实施颈椎前路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提供生物力学依据。
陈春赵卫东孙培栋吴长福瞿东滨欧阳钧
关键词:骨水泥强化疲劳载荷生物力学
髋关节表面置换三维可视化设计被引量:3
2011年
背景:髋关节表面置换过程中二维图谱只能观察到三维解剖结构的某一个侧面,不能全面地把握整体的三维结构。目的:利用个人计算机结合图像处理软件Amira4.1对髋关节表面置换进行三维重建,建立髋关节表面置换的可视化数字模型。方法:对1例髋关节表面置换后患者骨盆进行多排螺旋CT扫描,观测内置物的位置形态,将原始数据以.dicom格式输入个人PC,利用Amira软件,经剪切、分割、表面重建及体绘制等步骤,根据解剖结构特点,对骨盆及髋关节进行三维重建,获得立体形态的髋关节及内置物位置结构。结果与结论:重建了骨盆、髋关节及内置物的形态构成,重建的三维结构可以多彩色、透明或任意组合显示,经不同角度观察,整体显示清晰、实体感强。在三维表面重建的图像中可清楚观察表面假体的位置形态,特别是可以立体直观显示全髋关节表面置换假体的大小、倾角、稳定性以及磋磨股骨头形态,并可精确测量。提示髋关节表面置换三维重建对基础研究、临床试验及手术规划具有重要价值,应用Amira软件可为三维建模提供基础。
徐凯陈春黄山东章莹尹庆水
关键词:髋关节表面置换三维重建数字化骨科
骨水泥修复颈椎前路椎体螺钉钉道的生物力学研究
2015年
目的评价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修复颈椎前路椎体螺钉钉道的生物力学效果。方法防腐成人颈椎标本(C3~7)共30个,分3组:正常骨密度组(A组)、骨质疏松组(B组),骨质疏松修复组(C组),各组10个标本,测试疲劳前后的最大轴向拔出力。A、B对照组椎体二侧钉孔均放置4 mm的椎体螺钉,随机选择一侧行即时最大拔出力实验,另一侧在疲劳实验(2 Hz,20 000次)后行最大拔出力实验。C组(实验前需进行螺钉拔松实验)注入PMMA 0.6~1.0 m L,并拧入螺钉,随机选择一侧进行即时和疲劳后最大拔出力实验。结果 A、B、C组即时拔出力明显高于疲劳后拔出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疲劳后与A组即时拔出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于B组即时拔出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时拔出力C组〉A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疲劳后拔出力C组〉A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MMA注射后未发现钉道渗漏。结论 PMMA钉道修复能够明显增强椎体螺钉的即时稳定性和抗疲劳能力,并且安全有效,适用于螺钉松动和拔出的修复固定。
陈利帮陈春顾韬
关键词:颈椎聚甲基丙烯酸类生物力学内固定器
有限元分析中软组织力学参数的设定及验证
  目的 提高显式求解中软组织模拟准确性,提供软组织超弹性材料参数并探讨优化方法,为FEA冲击研究中软组织准确模拟提供参考.方法 测定6具足底软组织标本抗压性能,以实验数据计算FEA材料参数,利用泊松比对材料参数进行优化...
孙培栋陈春吴长福赵卫东张明欧阳钧
关键词:软组织超弹性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腰椎椎弓根螺钉双皮质固定的椎前大血管三维重建的解剖学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摘要】目的基于造影及CT扫描对腰椎椎前大血管行三维重建及测量,探讨实施腰椎弓根螺钉双皮质固定手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明胶.氧化铅混悬液灌注的新鲜成人标本10例,CT扫描后三维重建,测量椎弓根轴线与椎体前缘交点与大血管的解剖结构关系。L/RAD(L/RVD):左右侧腰椎椎弓根轴线与椎体前缘的交点和腹主动脉(下腔静脉或髂动静脉)之间的距离。结果L,(RAD)与L,(LAD)分别为(0.51+0.12)cm和(0.16±0.11)cm,L】(LVD)与L4(RVD)分别为(1.03+0.08)cm和(0.10+0.16)cm.L1-3L/RAD及k,LL/RVD对比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L1~L3腹主动脉逐渐靠近椎体前缘(0.38~0.46cm),L3-5则反之(0.46~0.16cm)。Ljq下腔静脉逐渐远离椎体前缘(1.00~0.11cm)。腹主动脉位于L1-4椎体左侧.6°~30°区域;下腔静脉位于L1-3椎体前面右侧-15°~57°,L4椎体前面.10°~60°。髂血管在L,椎体前面左内外、右内外分别为4°~10°,20°~60°,-18°~35°,.50°~70°。结论L1-5左侧双皮质椎弓根螺钉置钉过深容易损伤腹主动脉及髂血管,L1-3椎右侧椎弓根螺钉易操作,L4-5双侧损伤下腔静脉及髂血管的可能性较大。
陈利帮陈春
关键词:三维重建
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人工椎体系统的有限元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利用有限元研究方法,比较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人工椎体系统(anterior transpedicular screw-artificial vertebral body, AVB)与传统颈椎前路钉板系统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采集1名38岁正常女性志愿者颈椎(CJ-TJ)CT数据,应用Mimics 14.0、Geomagic Studio 2013、ANSYS14.0软件建立下颈椎(C3~7)完整模型、颈椎前路钛板椎体钉(anterior screw plate system,AP)固定模型、AVB固定模型。在C3上分别施加74N轴向压力及1N·m纯力偶矩,使模型产生前屈、后伸、左侧弯、右侧弯、左旋和右旋运动,记录AP组及AVB组VonMises应力云图及最大应力值,计算并比较3组椎间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结果实验建立了正常人下颈椎(C3~7)有限元模型,模型包括286382个单元,414522个节点,其椎间ROM与Panjabi等及Kallemeyn等实验数据吻合度较好。AP组在钉板连接部位出现应力集中,AVB组应力分布较均匀。在74N轴向压力、前屈、后伸、左旋、右旋工况下,AP组与AVB组最大应力值差异明显。与AP组相比,AVB组固定节段ROM更小,邻近节段ROM相对较大;与完整组相比,AP组与AVB组的整体ROM减小约3°,但邻近C3、4及C6、7节段的ROM代偿增加约5°。结论AVB作为一种新型固定技术,其稳定性优于AP,且固定系统断裂的风险显著低于AP。
吴卫东孙培栋刘雄陈春吴长福欧阳钧
关键词:下颈椎人工椎体有限元分析
有限元分析中软组织力学参数的设定及验证被引量:16
2012年
目的提供软组织超弹性材料参数并探讨优化方法,为有限元分析(finite element analysis,FEA)冲击研究中软组织显式求解的准确模拟提供参考。方法测定6具足底软组织标本抗压性能,以实验数据计算FEA材料参数,利用泊松比对材料参数进行优化。设置与体外实验相同工况的FEA模型进行模拟。利用实验及文献报道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软组织体外实验中力-位移曲线呈指数增长。FEA模拟与实验结果相比,压缩率≤45%时,结果相一致;在压缩率>45%时,材料泊松比愈接近0.5,FEA模拟的准确性越高。泊松比为0.497时,FEA模拟与体外实验结果有较强线性相关关系(R2=0.9923)。结论本研究中材料参数模拟效果良好。在较低压缩率下,计算结果与体外实验的结果相一致;在较高压缩率下,提高材料泊松比可增加FEA模拟准确性。
孙培栋陈春吴长福赵卫东张明欧阳钧
关键词:软组织超弹性抗压性能有限元分析
踝关节肌腱及骨折的三维可视化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对踝关节韧带及骨折建可视化数字模型。方法对1例踝关节行螺旋CT扫描,经剪切、分割、表面重建及体绘制等步骤,对踝关节的肌腱和内固定物进行三维重建,获得立体形态的骨折块、内置物与软组织之间的位置结构。结果重建的三维结构可以多彩色、透明或任意组合显示,整体显示清晰、实体感强,可清楚地观察内置物位置形态,特别是可以立体直观地显示骨折块复位的程度,骨折与周围肌腱的关系,并可进行精确测量。结论踝关节软组织及骨折三维重建对基础研究、临床试验、手术规划及教学具有重要价值。
陈春苏薇
关键词:数字化骨科踝关节骨折软组织
新型双向锁定骨外固定器的生物力学评价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对新设计的新型双向锁定骨外固定器进行生物力学评价。方法取7具成人尸体正常胫骨标本(对照组),制作中段骨折模型,根据骨断端间距(g=0、10 mm)、骨-外固定器杆间距(b-r=10、25、40和55 mm)的不同组合分成8个试验组(A~H组),使用新型双向锁定骨外固定器固定。应用BOSE机进行轴向压缩、扭转、前/后和内/外侧弯曲的力学测试,分别计算刚度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的轴向压缩、前/后、内/外侧弯曲和扭转4种刚度与试验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骨断端间距的差异对压缩、前/后弯曲、内/外侧弯曲3种刚度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骨与连接杆间距的差异对上述3种刚度也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两者对扭转刚度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处理因素间均无交互效应(P值分别为0.054、0.527、0.819、0.065)。结论该新型双向锁定骨外固定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郑伟赵卫东李绍刚陈春卢巍黄文华
关键词:外固定器生物力学刚度
腓骨切除及胫腓骨联合固定术后的踝关节稳定性
2015年
目的探讨腓骨切除及胫腓骨联合固定术后的踝关节稳定性,为临床上腓骨切除的位置及是否进行胫腓骨联合固定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6例无损伤和结构畸形的新鲜成年人下肢标本。在不同位置行腓骨切除术,测量腓骨切除术及腓骨切除术并行胫腓骨联合固定术后踝关节的稳定性。结果踝关节的稳定性与腓骨切除的位置及长度密切相关,切除的位置离踝关节越近,切除的长度越长,踝关节的稳定性越差。胫腓骨联合固定术提高踝关节的稳定性,特别是位于腓骨下段水平切除组,手术前后踝关节稳定性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当腓骨切除长度增加时,腓骨远端(外踝)的相对位置易发生变化,应尽可能考虑在胫腓骨远端实施胫腓骨联合固定术,维持踝关节的稳定。
卢巍陈春蒋振东胡晓芳杨琳
关键词:腓骨切除踝关节稳定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