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金龙
- 作品数:15 被引量:206H指数:8
- 供职机构:烟台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天文地球更多>>
- 中国乡村民生评量体系的设计与实证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本文基于对民生概念的理解,深度考量我国农村居民生存与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与影响因子,首先选取了与乡村民生密切相关的63项评量指标,通过专家评定、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初选指标做了进一步的筛选与优化,建立由5个向度、42个指标项构成的中国乡村民生评量体系,并采用AHP法进行了权重确定。最后,以山东省烟台市农村地区为个案进行了实证分析,说明该研究建立的评量体系具有可操作性。
- 杨金龙
- 关键词:民生
- 社会信任提升有益于农业转移人口创业吗——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2
- 2018年
- 利用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和最大似然估计,以收入分配公平感知度作为工具变量,实证检验社会信任水平的提升能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创业选择,其影响效应是否因创业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这一重要命题,而后进一步借助Tobit模型来考察社会信任对创业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控制其他影响因素的干扰,同时考虑了内生性问题之后,社会信任对农业转移人口创业选择仍具有显著且稳健的正向影响;第二,较之于宽口径的创业(包括"自雇"和"雇佣他人"两种经营模式),社会信任对窄口径的"雇佣他人"型创业的边际效应更大且更显著;第三,较高的社会信任水平对创业企业健康成长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第四,收入分配的公平感知与社会信任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建构全面平衡充分的服务供给机制和信用体系,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文化环境来提升社会信任水平,将有助于进一步激发民众的创业潜能。
- 杨金龙
- 关键词:社会信任创业诚信文化
- 中国人民获得感的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分析被引量:49
- 2019年
- 人民获得感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体思想,精准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而提出的,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的价值追求。为了解目前我国人民获得感的状况,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对我国人民获得感的现实情态及结构性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民生建设领域虽然取得了非凡成就,但依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问题。因而,为了全面持续提升人民获得感,应检视民生建设中的短板和弱项,构建"问需于民—政策设计"的双向互动反馈机制,实现政府有效供给与人民真实需求的精准匹配。
- 杨金龙张士海
- 关键词:城乡差异
- “农转非”之后的身份认同分化及其逻辑被引量:6
- 2020年
- 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系统探究"农转非"之后的身份认同分化及其内在逻辑。研究发现,基于不同路径实现"农转非"群体的身份认同呈现鲜明的结构性分化态势,这一分化已由过程的"异路"迈向了结果的"殊途",形成了明显的马太效应。通过升学等竞争性路径完成"农转非"群体大多具有较强的内生发展动力,其突出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以及潜在的个体能力禀赋,使其在城镇劳动力市场中获得显著的职业优势与收入回报,并快速实现身份融合;而通过征地等政策性力量完成户籍转换的群体虽然摆脱了先赋性的农民身份,但仍然面临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中低端锁定的风险,同时在心理层面上也显现出强烈的不适应感,市民身份认同严重滞后。因此,在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同时,政府应建立配套措施,激发非竞争性"农转非"人员内在的转变动力,以形成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市民化推动机制。
- 杨金龙王桂玲
- 关键词:身份认同市民化生成逻辑
- 我国低收入群体获得感的提升机制——基于社会质量视角的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让低收入群体拥有更多获得感是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新征程中的重要时代命题。基于社会质量理论,探讨中国社会质量建设对低收入群体获得感建构机制问题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研究发现:高质量的社会建设是低收入群体获得感的重要来源。在经济社会保障维度,医疗、养老、住房等服务保障对低收入群体获得感均起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从社会凝聚和社会包容两个维度看,社会交往互动、社会道德规范和社会宽容度的提升能够较大幅度地增进低收入群体获得感,而社会歧视尤其是家庭背景歧视则严重损害了低收入群体的获得体验;社会赋权维度中,平等发展机会对低收入群体获得感的促进作用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在加快建构平衡充分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同时,强化基本社会规范,不仅要重视分配结果的公平,还要保证获得过程的机会平等,使低收入群体充分体验到通过努力拼搏可以实现自身的向上社会流动,从而促进其获得感的不断提升。
- 杨金龙
- 关键词:低收入群体社会质量共同富裕
- 户籍身份转化会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经济收入吗?被引量:21
- 2018年
- 文章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OLS)和倾向得分匹配法(PSM),系统考察了非农户籍身份转换对收入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户籍身份转换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劳动力市场上的经济收入。但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非农户籍转换带来的收入优势并非均衡分布在所有经历了"农转非"群体之中,通过竞争机制完成"农转非"的人,其在城镇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不仅优于农业户籍群体,甚至高于非农户籍出身的城镇居民,而非竞争性"农转非"群体则不具备这种相对优势。倾向得分匹配方法检验的结果再次表明,户籍身份转换可能仅是有利于潜在个体能力和资源禀赋较高的群体。文章的政策含义是,如果要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劳动力市场上的经济融合,取消农业户籍仅是迈出了重要一步,相关配套的福利制度改革将是非常重要的政策着力点。
- 杨金龙
-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全国90村的调查数据被引量:34
- 2013年
-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排放量迅速增长,导致村庄环境污染严重,影响并制约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已有文献的分析,提出三个假说,并利用对全国90个村庄的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法,探讨政府管理、村域社会资本、个人因素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发现,政府管理、村域社会资本和个人因素均对村庄生活垃圾治理有正向影响。其中,政府管理和村域社会资本通过直接和间接两条路径发挥作用,且二者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政府管理、村域社会资本和个体因素的结构性优化,是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的必然选择。
- 杨金龙
- 关键词:农村垃圾治理生活垃圾乡村治理
- 失地农民城市社会融入的结构性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山东省的调查分析被引量:17
- 2017年
- 基于山东省的调查数据,利用方差分析方法,本文从单一维度和综合指数两个角度剖析失地农民的城市融入结构特征,并借助OLS回归模型检验城市融入差异的影响因素。结论显示:(1)经济发达地区失地农民的综合融入水平明显高于欠发达地区,但心理认同层面则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2)年龄与综合社会融入之间呈"倒U型"关系,但不同年龄组在不同维度上具有不同的融入特点;(3)人力资本存量越高,融入优势越强;(4)自营劳动者的融入水平优于其他群体;(5)党员所代表的政治身份对社会融入具有促进效应。此外,由于迁移的特殊性,失地农民四个维度融入次序与经典的移民社会融入模式迥然有别。因此,政府应根据失地农民城市融入的差异性特质,建构分类施策机制,支持和引导其分层有序地融入城市社会。
- 杨金龙王桂玲
- 关键词:失地农民社会融入结构性差异影响因素
- 村域社会资本、家庭亲和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影响的实证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文章利用对全国五省90个村庄的实地调查数据,考察了村域社会资本、家庭亲和对我国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村域社会资本和家庭亲和对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均有显著影响;个体社会资本存量越高,老人生活满意度越高,但组织社会资本对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正向影响并不显著。家庭代际关系越和谐、子女间的关系越和睦,老年人对生活满意度的评价越积极。本文结论具有稳健性,并就如何提高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 杨金龙
- 关键词:农村
- 农村居民生活质量评价结构的设计与实证检验被引量:11
- 2013年
- 通过对山东省10个县开放式问卷调查,获取了影响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因子,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EFA)设计出生活质量的评价结构,并利用鲁东、鲁中、鲁西三个县1423人的调查数据,运用验证性因素分析(CFA)对理论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显示,我国农村居民经济收入对于生活质量影响的基础地位并未改变,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联。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的转移支付力度,继续贯彻落实"少取多予"的方针政策,同时要重视并优化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优先化解农村教育问题。对于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生态破坏问题,要加大治理力度,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 杨金龙
- 关键词: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