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飞

作品数:109 被引量:737H指数:15
供职机构: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2篇期刊文章
  • 16篇专利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1篇电气工程
  • 10篇自动化与计算...
  • 10篇理学
  • 7篇建筑科学
  • 5篇动力工程及工...
  • 5篇航空宇航科学...
  • 5篇核科学技术
  • 4篇机械工程
  • 3篇经济管理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天文地球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电子电信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电力
  • 8篇图像
  • 7篇电站
  • 7篇光伏
  • 6篇弹塑性
  • 6篇电力系统
  • 6篇有限元
  • 6篇风电
  • 5篇网络
  • 5篇无功
  • 5篇无人机
  • 5篇两相流
  • 5篇安定性分析
  • 4篇弹塑性分析
  • 4篇低压
  • 4篇电网
  • 4篇调度
  • 4篇应急
  • 4篇三维模型
  • 4篇三维模型重建

机构

  • 57篇清华大学
  • 43篇华北电力大学
  • 10篇大连理工大学
  • 7篇河北大学
  • 7篇伊利诺伊大学
  • 7篇云南电网有限...
  • 5篇中国运载火箭...
  • 4篇国家电网公司
  • 4篇国网河北省电...
  • 3篇澳大利亚国立...
  • 3篇华北电力大学...
  • 3篇华北电力大学...
  • 2篇国家质量监督...
  • 2篇国网青海省电...
  • 1篇长春理工大学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石家庄学院
  • 1篇中国特种设备...
  • 1篇西门子中国研...

作者

  • 106篇王飞
  • 13篇郑晓翠
  • 9篇王飞
  • 8篇米增强
  • 6篇刘应华
  • 6篇任惠
  • 6篇潘立冬
  • 5篇何枫
  • 5篇朱菊芬
  • 5篇栾茂田
  • 5篇博金海
  • 4篇陈钢
  • 3篇岑章志
  • 3篇甄钊
  • 3篇陈旭鹏
  • 3篇程灏波
  • 3篇冯之敬
  • 3篇曾鸣
  • 3篇吴鑫
  • 3篇刘冬欢

传媒

  • 10篇华北电力大学...
  • 6篇清华大学学报...
  • 6篇电力建设
  • 4篇太阳能学报
  • 4篇工程力学
  • 3篇电力系统自动...
  • 3篇电网技术
  • 3篇电力自动化设...
  • 2篇电测与仪表
  • 2篇岩石力学与工...
  • 2篇润滑与密封
  • 2篇计算机应用
  • 2篇中国航天
  • 2篇中国电机工程...
  • 2篇核科学与工程
  • 2篇航空精密制造...
  • 2篇电力科学与工...
  • 2篇聊城大学学报...
  • 2篇电力系统保护...
  • 1篇太原理工大学...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9
  • 8篇2018
  • 13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7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7篇2006
  • 11篇2005
  • 6篇2004
10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无人机便携式地面站处理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人机便携式地面站处理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地面站接收无人机拍摄并发送的视频;所述地面站检测所述地面站与图像处理中心端之间的通讯链路的传输速率;若所述传输速率小于第一设定传输速率,所述地面站根据所...
王飞郑晓翠郑富达
文献传递
一种应急数据质量控制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应急数据质量控制系统及方法。本发明的一种应急数据质量控制系统,由数据质量规则提取单元(1)、数据质量规则控制单元(2)和数据质量规则库(3)三部分组成,数据质量规则提取单元(1)实时根据突发事件的态势信...
王飞
文献传递
用于三维模型重建的无人机路径确定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三维模型重建的无人机路径确定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构造构成被拍摄建筑的轮廓的三维点模型;确定无人机围绕所述建筑的飞行路径的拍摄点,使得每个拍摄点所述无人机上的相机能够拍摄覆盖所述三维点模型的相应...
王飞郑晓翠
文献传递
一种基于无人机的全景图像拼接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无人机的全景图像拼接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从视频流中依次提取关键帧图像;根据航迹规划信息,将飞行时间划分为多个时间段,并依次将关键帧图像划归到对应设定的时间段内,对奇数时间段或偶数时间段内的...
王飞郑富达郑晓翠
文献传递
基于改进混沌粒子群算法的多源独立微网多目标优化方法被引量:28
2017年
针对目前独立微网优化运行中微源类型与场景设计较为简单、未充分考虑可控负荷作用等问题,以可控负荷作为网内功率平衡的辅助手段,研究多源独立微网的调度优化问题。建立了使发电成本、切负荷补偿成本及微网环境效益最优的多目标优化模型。根据工作日、周末和晴、阴雨天组合设计了四种典型场景,在满足功率平衡等约束的前提下实现独立微网的经济调度。针对优化变量多、场景复杂的微网优化模型,提出了改进的混沌粒子群算法(Chaos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CPSO)用于优化问题求解,验证了模型和算法对不同场景微网优化问题的有效性。
苏适周立栋陆海陈奇芳严玉廷N.A. Engerer王飞
关键词:多目标优化混沌粒子群经济调度
基于直接后继节点完成时间的异构调度算法被引量:1
2017年
分布式环境下的异构计算系统(HCS)是大数据时代进行数据密集型计算不可或缺的,一个有效的任务调度算法可以提高整个异构计算系统的效率。在对异构环境下的任务调度进行有向无环图(DAG)建模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直接后继节点完成时间的异构调度算法(HSFT)。在计算开销和通信开销差异度较大的异构环境中,考虑两者之间的平衡,采用更为合理的以计算均值与标准方差的乘积和通信权值与任务节点出度的比值作为优先权值计算方法,并在考虑最快完成时间(EFT)的基础上,将直接后继节点完成时间(SFT)用于处理器分配策略。实验结果表明,HSFT在不增加算法时间复杂度的情况下,比HEFT、SDBATS、PEFT等算法有更短的调度长度(makespan)、更优的调度长度比和效率。
王冠王宇新陈鑫王飞郭禾
关键词:异构计算任务优先级静态任务调度
基于改进型灰色理论的中长期电力负荷预测模型被引量:10
2011年
对电力负荷的中长期预测为电网规划提供必不可少的数据,有助于优化电力系统的规划工作。针对中长期电力负荷预测"小样本"、"贫信息"、"不确定"、"非线性"等特点,可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中两种常用的GM(1,1)和verhu lst模型进行预测。然而考虑到原始序列的采样差异和其变化程度的差异,并不能精确地预测。通过对原始序列的等间隔处理和背景值的改造的方法,建立了改进的灰色模型。将改进的模型用于对某地区电力负荷进行预测,实际应用的结果显示,与传统预测模型相比,采用文中的改进模型提高了中长期电力负荷预测精度。
赵文清王飞
关键词:电力系统中长期负荷预测GM(1,1)模型VERHULST模型
小破口失水事故研究综述被引量:18
1998年
对小破口失水事故(SBLOCA)及其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描述了典型的压水堆和沸水堆小破口失水事故过程和破口位置、破口尺寸及反应堆冷却泵对失水过程的影响,对现有文献按实验和数值模拟两大类进行了归纳,给出了目前世界上用于小破口失水事故研究的主要设备,对小破口失水事故的研究进行了总结。
博金海王飞
关键词:反应堆小破口失水事故SBLOCA
共享电动汽车可调度容量时空预测
2023年
针对共享电动汽车通过需求响应参与电力系统备用服务的可调度容量预测问题,基于历史轨迹数据提出一种基于模型无关的元学习(model-agnostic meta-learning,MAML)、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 term memory network,LSTM)和注意力机制(attention mechanism)的可调度容量评估模型,采用LSTM对CNN从历史数据中提取有效的特征向量动态变化进行建模学习,并用MAML对CNN-LSTM网络的初始化参数进行训练,在解决传统神经网络难以有效提取历史序列中潜在高维特征且当时序过长时重要信息易丢失的问题的同时,通过多任务训练对元预测网络进行微调以快速适应新预测任务,从而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及泛化能力;加入注意力机制突出对预测结果起关键性作用的时序信息,进一步提高预测精度。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可以有效预测不同日期类型和不同功能区域共享电动汽车的可调度容量,也为后续共享电动汽车通过需求响应参与电网备用服务的风险评估研究提供参考。
任惠陈萍韩璐付文杰王飞
关键词:需求响应卷积神经网络
气空间中不凝结气体对自然循环流动沸腾的影响被引量:2
1997年
为了研究不凝结气体对反应堆安全的影响,在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5MW热工水力实验台架上研究了气空间中有不凝结气体存在时自然循环两相流稳定性的变化。实验发现:在气空间中有很高的氮气分压情况下,即使冷凝器投入运行,系统仍可能出现沸腾和两相流振荡,汽液交界面的温度可达到气空间总压对应的饱和温度,蒸汽分压在气空间中存在不均匀分布。这些现象的研究对压水反应堆变工况运行有重要意义。并对汽液交界面的Stefan流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
王飞马昌文博金海
关键词:不凝结气体两相流反应堆自然循环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