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穆春芳

作品数:3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嘉兴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降解
  • 3篇废水
  • 2篇制药废水
  • 2篇生化性
  • 2篇污染
  • 2篇污染物
  • 2篇难降解
  • 2篇难降解污染物
  • 2篇可生化性
  • 2篇降解污染物
  • 2篇高浓度
  • 1篇毒性
  • 1篇毒性研究
  • 1篇生产废水
  • 1篇生物毒性
  • 1篇生物降解
  • 1篇生物降解性
  • 1篇维生素
  • 1篇可生物降解
  • 1篇可生物降解性

机构

  • 3篇东北师范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2篇浙江清华长三...

作者

  • 3篇穆春芳
  • 2篇陈吕军
  • 2篇袁星

传媒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维生素和酮苷生产废水中难降解污染物的溯源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研究了维生素和酮苷生产过程中各生产工段排水的生物降解特性,评价了各生产工段对生产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贡献率,追溯了可能的难降解特征污染物。结果表明,维生素生产废水中的难降解物质主要来自W1-1、W1-3、W1-5和W1-6生产工段,甲醛、丁烯酮、醛酮聚合物和吡啶可能是导致生产废水难降解的重要原因;酮苷生产废水中的难降解物质主要来自W2-1、W2-3和W2-7生产工段,氯代有机溶剂和苯环类物质可能是导致生产废水难降解的重要原因。建议根据具体生产工段排水的水质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物化处理,提高废水可生化性。
穆春芳刘锐熊贞晟李荧袁星陈吕军
关键词:维生素生产废水可生化性
制药废水处理技术研究和难降解污染物的溯源分析
制药废水有机污染物浓度高,含盐量大,可生物降解性差,有些组分还具有生物毒性,属于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随着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制药企业废水排放标准不断提高,很多以生物处理为主体的制药企业排放废水已不能满足达标排放要求,从...
穆春芳
关键词:制药废水可生化性
文献传递
制药废水的可生物降解性与生物毒性研究被引量:21
2011年
制药废水有机物含量高,难生物降解成分多,有些成分可抑制污泥活性或具有生物毒性。以某制药企业维生素生产的7个工段(W1~W7)的排放废水为研究对象,用摇瓶试验评价了各工段废水的可生物降解性能,用瓦勃氏呼吸仪测试了各工段废水对污泥活性的抑制作用,用发光菌急性毒性试验评价了各工段废水经好氧生物处理前后的生物毒性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各生产工段废水的可生物降解性和生物毒性差别显著。各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碳(TOC)占总TOC的比例最高超过90%(W5和W6),最低则小于10%(W4和W7)。各工段废水发光菌急性毒性EC50的最大值(W4)与最小值(W3)之间相差500倍以上。经过好氧生物处理,W2、W4和W7工段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毒性都得到高效去除;W5工段废水中TOC未减少但是毒性得到削减;而W1和W3工段废水的TOC虽得到削减但是毒性未减小;W6工段废水不仅TOC未减少,且毒性上升,对污泥呼吸活性产生了抑制作用。因此,建议W6工段废水不直接进入好氧生物处理系统,W1和W3工段废水应在好氧生物处理前后采取必要的脱毒措施。
刘锐范举红穆春芳蔡强袁星陈吕军
关键词:制药废水可生物降解性生物毒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