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赛男

作品数:11 被引量:26H指数:4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医学部免疫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细胞
  • 6篇衰老
  • 6篇小鼠
  • 5篇半乳糖
  • 5篇D-半乳糖
  • 4篇亚急性衰老
  • 4篇致衰老
  • 4篇衰老小鼠
  • 3篇致衰老小鼠
  • 2篇云克
  • 2篇真核
  • 2篇真核表达
  • 2篇生物学
  • 2篇生物学功能
  • 2篇脾脏
  • 2篇转染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细胞
  • 2篇抗体
  • 2篇基因

机构

  • 11篇苏州大学
  • 1篇河南中医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作者

  • 11篇黄赛男
  • 10篇张彦军
  • 9篇邱玉华
  • 8篇朱华亭
  • 4篇陈昌友
  • 4篇郭静雅
  • 3篇薛秀青
  • 3篇王志强
  • 2篇夏永洁
  • 2篇孙杰
  • 2篇黄莉
  • 2篇安萌
  • 2篇沈立军
  • 1篇陈永井
  • 1篇苏成海
  • 1篇陈明心
  • 1篇李明忠
  • 1篇孔永
  • 1篇刘玉华
  • 1篇朱晓燕

传媒

  • 5篇细胞与分子免...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现代免疫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5篇2012
  • 6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胸腺T细胞重要膜型分子的改变及其意义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建立D-半乳糖亚急性衰老小鼠模型,并探讨其胸腺T细胞重要膜型分子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8周龄雌性昆明种小鼠,12.5 mL/(kg.d)颈后部皮下注射100 g/LD-半乳糖溶液,连续注射42 d;逐日观察小鼠的生存状态和行为变化,并通过对小鼠血清中SOD活力和MDA含量的检测,对此衰老模型进行生物学鉴定;在D-半乳糖亚急性衰老小鼠模型成功建立的基础上,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对胸腺T细胞重要膜型分子进行检测分析。结果:造模过程中小鼠逐渐表现出脊椎隆起,体形消瘦,皮肤松弛等衰老体征;血清中SOD活力下降[模型组:(2.16±0.43)mKat/L,对照组:(5.52±1.55)mKat/L,P<0.01],MDA含量上升[模型组:(4.14±0.82)μmol/L,对照组:(1.24±0.21)μmol/L,P<0.01];小鼠胸腺初始T细胞相关分子CD45RA表达下降[模型组:(2.16±0.47)%,对照组:(2.98±0.53)%,P<0.05];小鼠胸腺T细胞活化相关分子CD28[模型组:(91.52±1.68)%,对照组:(95.12±1.21)%,P<0.05]和CD25[模型组:(7.42±0.75)%,对照组:(8.84±0.58)%,P<0.05]表达下降;小鼠胸腺T细胞活化负性调控分子PD-1表达上升[模型组:(21.25±1.95)%,对照组:(12.92±3.28)%,P<0.01];小鼠胸腺记忆T细胞相关分子CD196表达上升,但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模型组:(21.13±1.44)%,对照组:(19.73±2.02)%]。结论:成功建立了D-半乳糖亚急性衰老小鼠模型,机体衰老时胸腺中初始和活化T细胞减少,记忆T细胞有增加的趋势。
张彦军朱华亭黄赛男薛秀青邱玉华
关键词:D-半乳糖亚急性衰老免疫活化免疫记忆
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模型脾脏B细胞的改变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运用D-半乳糖建立亚急性衰老小鼠模型,在对其进行生物学鉴定的基础上,分析脾脏B细胞表面重要膜型分子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健康昆明鼠,颈后部皮下注射100 g/L D-半乳糖溶液,0.25 mL/20 g,1次/d,连续42 d。逐日观察动物的生存状态和生物学行为并定期称量其体质量动态变化。小鼠衰老模型的生物学鉴定采用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浓度的测定;脾脏细胞表面与活化、记忆相关的重要膜型分子的分析采用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术;血清中细胞因子IL-4的分析采用ELISA法。结果:成功建立亚急性衰老小鼠模型。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术分析模型组小鼠脾脏细胞上CD20+为56.8%,CD40+为43.6%,CD20+CD45RA+B为14.04%,CD40+CD45RA+B为35.4%,CD20+CD86+B为2.25%。CD40+CD86+B为4.38%,CD20+CD196+B为10.68%,CD40+CD196+B为10.98%。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血清中IL-4的平均水平为7.93 ng/L。经统计学分析模型组小鼠脾脏细胞CD20、CD40、CD45RA、CD86的表达及血清中IL-4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CD196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机体衰老过程中,脾脏B细胞表面与活化、记忆相关的重要膜型分子的表达发生改变,活化细胞减少,记忆细胞增多,血清中IL-4的表达下降,导致免疫系统功能紊乱。
黄赛男朱华亭张彦军薛秀青邱玉华
关键词:D-半乳糖衰老脾脏细胞
云克(99Tc-MDP)对亚急性衰老小鼠肝脏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2011年
目的 研究云克对D-半乳糖亚急性衰老小鼠模型肝脏抗氧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健康雌性昆明种小鼠48只,随机分为6组:正常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维生素E组、云克低、中、高剂量组.给药6周后脱臼处死,取出肝脏,制成肝脏组织匀浆液,测定其对肝脏中的SOD(超氧化物歧化酶)、MDA(丙二醛)、GSH-PX(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MAO(单胺氧化酶)的影响.结果 云克能显著提高衰老小鼠肝脏SOD、GSH-PX的活性,降低衰老小鼠肝脏中MDA、MAO的含量,云克组、维生素E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云克能保护机体免受自由基的损伤,进而发挥抗氧化作用及延缓衰老.
薛秀青张彦军黄赛男苏成海
关键词:云克亚急性衰老小鼠抗氧化
再生多孔丝素膜创面局部运用激活不同部位T细胞的作用被引量:1
2011年
背景:丝素蛋白是从蚕丝中提取的天然高分子纤维蛋白,其具有良好的理化特性及生物相容性。而目前国内外有关再生多孔丝素膜植入体内后对T淋巴细胞的激活作用研究未见报道。目的:观察再生多孔丝素膜植入大鼠局部创面后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脾脏及胸腺中T淋巴细胞的激活作用。方法:切除SD大鼠背部皮肤建立2cm×2cm创面,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覆盖经预处理的再生多孔丝素膜,将已切除皮肤的表皮盖在丝素膜上进行缝合,对照组仅覆盖自身表皮层。于术后第3,14,28,56,90天观察创面愈合及丝素膜的残留情况,采用双色免疫荧光及流式细胞术分析大鼠外周血、脾脏及胸腺中CD3+CD25+/CD3+T细胞百分率。结果与结论:植入早期,两组均可见局部、轻微的炎症细胞浸润,主要为淋巴细胞;至28d后,炎症细胞逐渐减少,并且在整个动态观察过程中,两组结果一致。实验组外周血中活化T细胞在14d之前呈一过性升高,随后开始下降,至28d以后,活化T细胞水平趋于稳定,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脾脏与胸腺T细胞均有少量活化,随后即开始下降并趋于稳定,胸腺中CD3+CD25+/CD3+T细胞的阳性率较脾脏微高,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再生多孔丝素膜对T淋巴细胞的激发作用较小,引发机体细胞免疫应答的能力较弱。
朱晓燕李永林谢芳张彦军黄赛男李明忠邱玉华
关键词:T淋巴细胞免疫原性
抗人CD80单链抗体的构建、表达及与抗原结合的特性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构建及表达抗人CD80单链抗体(ScFv),并初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方法:采用RT-PCR法从分泌鼠抗人CD80mAb的杂交瘤细胞株(4E5)中克隆VH和VL基因。用重叠延伸拼接PCR方法构建具有前导肽的L-VH-Linker-VL单链抗体基因,并亚克隆至pIRES2-EGFP表达载体,脂质体法转染中华仓鼠卵巢细胞(CHO),G418加压筛选。纯化抗CD80-ScFv,并分析其对膜型CD80的识别。竞争抑制实验分析抗CD80-ScFv与相应抗原的结合能力。MTT法体外分析抗CD80-ScFv对CD80介导的共刺激信号的阻断作用。结果:构建的抗CD80-ScFv基因全长为828 bp,经测序含有信号肽和连接肽。实验获得稳定表达细胞株SA-Ⅱ,其培养上清与L929-CD80细胞的阳性结合率达98%以上。抗体纯化后产率约为15.12 mg/L,其能够识别Raji和Daudi细胞天然表达的CD80分子,结合率分别为96.6%和95.0%。抗CD80-ScFv对鼠源亲本抗体4E5与抗原结合的竞争抑制率达98.67%,并能阻断CD80介导的共刺激信号转导,抑制PBMC的增殖,增殖率下降43.48%。结论:成功建立了抗CD80-ScFv CHO细胞的表达株(命名为SA-Ⅱ),该抗体能够特异识别细胞表面膜型CD80分子并介导相应的生物学功能。
陈昌友郭静雅陈永井陈明心孙杰张彦军黄赛男朱华亭邱玉华
关键词:CD80单链抗体真核表达
D-半乳糖所致亚急性衰老小鼠脾脏B淋巴细胞的改变及云克的抗衰老作用
衰老是机体的生理功能逐渐下降,组织器官发生退行性变化,最终走向死亡的过程。关于衰老的学说有很多,有代表性的有自由基学说、免疫学说、线粒体学说、端粒学说等。其中免疫学说是由Wolford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认为免疫功...
黄赛男
关键词:亚急性衰老B淋巴细胞D-半乳糖
文献传递
抗人CD80双价抗体的构建、表达及生物学功能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构建及表达抗人CD80双价抗体(dimeric antibody fragment,diabody),并初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PCR法获得轻重链可变区基因,构建表达载体pIRES2-EGFP/diabody。将pIRES2-EGFP/diabody转染中华仓鼠卵巢细胞(CHO),G418加压,筛选稳定高表达细胞株,扩大培养并收集上清,经镍柱纯化,并经变性及非变性SDS-PAGE电泳对抗体分子的双体性进行鉴定。采用免疫荧光及流式细胞术(FCM)分析抗体与细胞膜型CD80分子的结合活性及与鼠源性亲本抗体4E5的竞争抑制效应;MTT法分析该抗体对天然高表达CD80的Raji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抗人CD80-diabody表达载体并含有编码信号肽和Gly4Ser连接肽的序列。获得了稳定分泌双价抗体的细胞株(命名为SA-Ⅲ),培养上清中纯化抗体的得率为50 mg/L,PAGE结果显示其为一个二聚体,Mr约为53 000(抗人CD80-ScFv Mr约为27 000)。抗CD80-diabody与L929-CD80、Raji及Daudi的阳性结合率分别为96.5%、98.1%及93.0%;该抗体对鼠源亲本抗体4E5与抗原结合的抑制率为97.11%,对Raji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率达31.27%。与单链抗体相比,亲和活性明显提高。成功建立了抗CD80-diabody CHO细胞的表达株,其分泌的抗体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
陈昌友朱华亭郭静雅黄莉张彦军黄赛男邱玉华
关键词:CD80双价抗体真核表达
人CXCR3B基因转染细胞株的构建、鉴定及生物学功能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克隆人CXCR3B基因,并构建含有该目的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获得稳定表达人CXCR3B分子的基因转染细胞株L929-huCXCR3B。方法:采用PCR方法从pMD19-T/huCXCR3A质粒中扩增人CXCR3B基因,通过双酶切装入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中;脂质体法转染L929细胞,G418加压筛选阳性克隆;分别用RT-PCR方法与免疫荧光技术分析阳性克隆中人CXCR3B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MTT分析基因转染细胞株L929-huCXCR3B在Mig(monokineinduced by IFN-γ,IFN-γ诱导的单核因子)作用下的增殖能力。结果:成功克隆了人CXCR3B基因并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huCXCR3B,转染该载体后获得了稳定表达人CXCR3B的基因转染细胞株L929-huCXCR3B,膜表面CX-CR3B分子的阳性表达率为93%。该基因转染细胞与其配体Mig共培养24、48及72 h,抑制率分别为41.44%、44.01%和24.80%。结论:L929-huCXCR3B细胞株的建立为研究CXCR3B信号转导及制备相应的单克隆抗体(mAb)奠定了基础。
郭静雅陈昌友王志强张彦军黄赛男朱华亭邱玉华
关键词:趋化因子L929细胞基因转染
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脾脏T细胞亚群的改变及其意义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D-半乳糖所致亚急性衰老小鼠脾脏T细胞亚群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运用100 g/L D-半乳糖溶液建立小鼠亚急性衰老模型,并对此衰老模型进行生物学鉴定。ELISA检测模型小鼠血清中IFN-γ和IL-4的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模型小鼠脾脏中初始、活化及调节性T细胞相关分子的改变。结果:模型组小鼠血清中IFN-γ和IL-4含量分别为(82.93±2.74)pg/mL和(125.41±3.16)pg/mL,与对照组[(125.41±3.16)pg/mL和(8.28±2.47)pg/mL]相比含量降低(P<0.01)。脾脏中初始T细胞相关分子CD45RA表达下降[模型组:(4.46±1.21)%,对照组:(7.38±1.03)%,P<0.01];活化T细胞相关分子CD25表达下降[模型组:(6.74±0.81)%,对照组:(5.14±1.25)%,P<0.05];Foxp3在CD4+CD25+T细胞中表达上升[模型组:(18.32±1.44)%,对照组:(10.14±1.52)%,P<0.05]。结论:机体衰老时脾脏中初始和活化T细胞减少,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增多,T细胞活化及免疫调节能力下降。
张彦军朱华亭黄赛男夏永洁王志强沈立军安萌邱玉华
关键词:D-半乳糖亚急性衰老脾脏T细胞亚群
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抗原提呈细胞的改变及其意义
2012年
目的:研究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取健康昆明雌性小鼠,2月龄,运用D-半乳糖建立衰老小鼠模型并进行生物学鉴定后,采用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术测定脾脏中巨噬细胞CD11b、树突状细胞CD11c、B淋巴细胞CD40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脾脏组织Fas表达的改变。结果:模型组小鼠巨噬细胞CD11b+/MHC-Ⅱ+CD11b+的百分率为9.78±1.42,与对照组10.76±1.93相比下降(P<0.05);模型组小鼠树突状细胞CD11c+/MHC-Ⅱ+CD11c+、B淋巴细胞CD40+的百分率分别为5.34±0.74、43.60±8.06,与对照组7.88±1.73、56.70±10.97相比明显下降(P<0.01)。模型组小鼠脾脏组织Fas表达增加。结论: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脾脏各种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减少,脾脏组织Fas的表达出现渐进性增加。
黄赛男朱华亭张彦军夏永洁沈立军王志强安萌孔永邱玉华
关键词:D-半乳糖衰老抗原提呈细胞FAS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