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小丹

作品数:6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抗炎免疫药理学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小鼠
  • 4篇狼疮
  • 3篇系统性红斑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细胞
  • 3篇红斑
  • 3篇MRL/LP...
  • 2篇系统性红斑狼...
  • 2篇细胞
  • 2篇免疫
  • 2篇免疫功能
  • 2篇红斑狼疮
  • 2篇B淋巴细胞
  • 1篇蛋白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融合蛋白
  • 1篇肾炎
  • 1篇肾组织
  • 1篇鼠模型

机构

  • 6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同济大学

作者

  • 6篇张小丹
  • 5篇严尚学
  • 5篇魏伟
  • 5篇王晶晶
  • 2篇程雁
  • 2篇赵伟
  • 2篇徐星铭
  • 2篇房健民
  • 2篇赵文娣
  • 2篇王杰
  • 1篇周爱武
  • 1篇吴成义
  • 1篇张运芳

传媒

  • 2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药理学会...

年份

  • 5篇2011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TACI-Ig对活性染色质诱导红斑狼疮样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目的 研究TACI-Ig对ConA活化淋巴细胞的染色质诱导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样小鼠模型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用ConA活化淋巴细胞的染色质诱导SLE样小...
严尚学张小丹王晶晶魏伟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
TACI-Ig对MRL/lpr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部分机制
目的:研究TACI-Ig对红斑狼疮转基因小鼠(MRL/lpr)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TACI-Ig(3.75,7.5,15mg/kg)隔日皮下注射给药MRL/lpr小鼠,观察并记录动物给药8周的行为活动、毛发状态、排泄...
严尚学张小丹王晶晶赵伟程雁赵文娣魏伟
文献传递
TACI-Ig对MRL/lpr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对小鼠肾组织JAK1-STAT1信号通路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研究TACI-Ig对MRL/lpr小鼠的治疗作用以及TACI-Ig对狼疮性肾炎肾组织JAK1-STAT1信号通路活化的影响。方法将MRL/lpr红斑狼疮转基因小鼠随机分成6组,即模型组、TACI-Ig 3个剂量治疗组(3.75、7.5、15 mg.kg-1)组、强的松阳性对照组和IgG-Fc阴性对照组,另选用BALB/c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除强的松组每日灌胃给药外,其余各组隔日皮下注射给药,共计8周,模型组和正常组给予生理盐水。观察TACI-Ig对MRL/lpr小鼠一般体征、损伤指数的影响,目测半定量尿蛋白试纸法检测动物的尿蛋白变化,HE染色法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肌酐和尿素氮的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中BLyS、IL-10和IFN-γ的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肾脏磷酸化的JAK1和STAT1的表达分布情况。结果 TACI-Ig(7.5、15mg.kg-1)皮下注射给药8周可明显降低模型小鼠的尿蛋白水平和损伤指数;有效改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和肾小球纤维化,明显减轻炎性细胞浸润;TACI-Ig给药可明显降低小鼠血清中的肌酐和尿素氮水平以及血清中BLyS、IL-10、IFN-γ等细胞因子水平。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的肾脏磷酸化的JAK1和STAT1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在肾小球、肾间质中呈强阳性表达,TACI-Ig给药后可使其表达明显降低。结论 TACI-Ig可明显改善MRL/lpr小鼠红斑狼疮样的临床表现和肾脏病理特征,降低血清中细胞因子和肾组织中磷酸化JAK1、STAT1蛋白的表达水平,这可能是TACI-Ig治疗狼疮性肾炎的机制之一。
王杰严尚学张小丹王晶晶吴成义王文祥黄敏房健民徐星铭魏伟
关键词: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MRL/LPR小鼠狼疮性肾炎
TACI-Ig对ConA活化淋巴细胞的染色质诱导SLE样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
目的: 建立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 A, ConA/)活化淋巴细胞的染色质诱导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样小鼠模型,观察B淋巴细胞刺...
张小丹
关键词:BLYS
文献传递
淋巴细胞活性染色质诱导系统性红斑狼疮样小鼠模型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建立活性染色质诱导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样小鼠模型。方法从ConA活化的BALB/c小鼠脾淋巴细胞中提取活性染色质,分别于d 0、d 14、d 21和d 28以染色质100μg在BALB/c小鼠尾根部及背部皮内注射免疫4次,诱导SLE样小鼠模型。目测半定量尿蛋白试纸法检测动物的尿蛋白变化,HE染色法检查动物的肾脏、脾脏病理改变,计算动物的胸腺和脾脏指数,MTT法检测ConA和LPS诱导的T、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Crea和BUN水平,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ANA、抗dsDNA、IgG1、IgG2a、IL-10、IFN-γ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T、B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诱导模型小鼠尿蛋白水平升高,出现肾小球肾炎、脾脏增生等病理改变;脾脏指数明显升高,LPS诱导的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增强;血清Crea、BUN、ANA、抗dsDNA、IgG1、IgG2a、IL-10和IFN-γ水平明显升高;脾脏CD19+、CD19+CD21+、CD19+CD23+、CD19+IgD+B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明显升高,CD4+CD25+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下降。结论 ConA活化淋巴细胞的染色质免疫同系BALB/c小鼠成功诱导了SLE样小鼠模型,其血清学、组织病理学及免疫学方面特征与人类SLE临床特征表现相似。
张小丹严尚学王晶晶赵文娣程雁赵伟王杰周爱武魏伟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抗体细胞因子
TACI融合蛋白对MRL/lpr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及其部分机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研究TACI融合蛋白(TACI-Ig)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转基因小鼠(MRL/lpr)的治疗作用及部分机制。方法将MRL/lpr小鼠随机分为6组:模型组、TACI-Ig(3.75、7.5、15 mg/kg)治疗组、阳性对照药强的松组、阴性对照药Ig-Fc组,另选BALB/c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除强的松组每日灌胃给药外,其余各组隔日皮下注射给药,共计8周,模型组和正常组给予生理盐水。HE染色法检查动物的脾脏和淋巴结病理改变,计算动物的脾脏和胸腺指数,3H-TdR掺入法检测刀豆素A(ConA)和脂多糖(LPS)诱导的T和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1、IgG2a)、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anti-dsDNA)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肠系膜淋巴结T淋巴细胞和脾脏B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TACI-Ig(7.5、15 mg/kg)皮下注射给药能显著改善模型小鼠脾脏和淋巴结增生等病理变化;降低小鼠升高的脾脏指数,降低LPS诱导的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显著降低模型小鼠血清中升高的IgG1、ANA和anti-dsDNA水平;能有效降低脾脏总B淋巴细胞(CD19+)、成熟B淋巴细胞(CD19+IgD+)、早期B淋巴细胞(CD19+IgM+)数量,TACI-Ig给药可升高MRL/lpr小鼠活化Th淋巴细胞(CD4+CD25+)数量,降低表达活化诱导分子Th淋巴细胞(CD4+CD69+)的表达,而对记忆B淋巴细胞(CD19+CD27+)和其它T淋巴细胞亚群活性无明显影响。结论 TACI-Ig皮下注射给药对MRL/lpr小鼠具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T、B淋巴细胞功能有关。
王晶晶严尚学张小丹张运芳王文祥黄敏房健民徐星铭魏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