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杏梅
- 作品数:28 被引量:193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五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电烧伤创面早期处理的疗效分析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电烧伤创面早期处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32例电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侧肢体创面行切开减张术,17处行截肢(指)术,23处创面行缝合术,34处创面换药治疗。结果23处创面行皮瓣修复,愈合优、良、差者分别为14处、5处、4处。67处创面行皮片修复,愈合优、良、差者分别为44处、13处、10处。一期修复组皮瓣修复16处,皮片修复43处,延期修复组皮瓣修复7处,皮片修复24处。高压电组皮瓣修复16处,皮片修复53处,低压电组皮瓣修复7处,皮片修复14处。延期修复组皮片愈合明显优于一期修复组(P<0.01),其余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清创术后合理选择皮片或皮瓣修复创面是取得电烧伤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皮片修复宜采用延期修复,皮瓣修复宜采用一期修复;DR脱细胞异种皮覆盖、VSD可为创面植皮创造条件。
- 倪俊顾海峰陈瑞彩许献荣张杏梅
- 关键词:电烧伤皮片移植外科皮瓣负压引流术创面愈合
- 细胞松弛素B对内皮细胞损伤修复的影响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观察细胞松弛素B对内皮细胞损伤修复过程中微丝骨架系统的形态结构变化,研究阻断微丝功能对内皮细胞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以培养单层内皮细胞损伤模型,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3H-TdR掺入法,研究微丝功能对创面愈合及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内皮细胞在损伤修复过程中伴随微丝特殊而有序的变化。用细胞松弛素B破坏微丝,可不同程度抑制创面的愈合及细胞增殖,并呈一定的时间-剂量依赖关系。结论微丝功能在促进内皮细胞修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效应影响DNA合成,从而影响修复过程。
- 顾海峰倪俊张杏梅
- 关键词:内皮细胞创伤愈合细胞骨架
- 烧伤外科非计划再手术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影响烧伤外科发生非计划再手术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2006年1月~2012年3月间解放军第八五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施行的291次烧伤外科手术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行非计划再手术分为再手术组和非再手术组,对2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和手术情况进行比较,并对其相关风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非计划再手术37次。患者性别、创面修复手术、感染手术、皮瓣修复手术、手术者职称、空腹血糖与非计划再手术的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感染手术、术者职称是影响非计划再手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积极防治感染、提高术者诊疗水平是减少烧伤外科非计划再手术的重要措施。
- 倪俊顾海峰许献荣陈瑞彩张杏梅
- 关键词:烧伤再手术
- L-选择素介导中性粒细胞与LPS激活的内皮细胞黏附被引量:3
- 2002年
- 目的 研究L -选择素在大鼠中性粒细胞 (PMN)与LPS激活的内皮细胞间黏附中的介导作用。方法 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PMEC) ,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大鼠PMN ,测定用L -选择素单抗、L -选择素配体硫苷脂孵育后的大鼠PMN与不同浓度LPS激活的PMEC间黏附率。结果 L -选择素单抗、硫苷脂均能使中性粒细胞与LPS激活的PMEC间黏附率降低。结论 L
- 倪俊于宝军刘志国陈玉林张杏梅
- 关键词:L-选择素中性粒细胞细胞黏附PMN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 多平面面部除皱及骨膜下除皱术被引量:6
- 2000年
- 目的 探讨多平面面部除皱术及骨膜下综合除皱术不同手术方法的使用范围。方法 对 10 1例患者采取皮下组织及表浅肌肉腱膜层两平面除皱 ,以及面上中部骨膜下除皱 ,骨膜下除皱术是分离额骨 ,眶周 ,上颌骨及颧弓骨膜。结果 2例手术后小血肿 ,治疗后没有后遗症。结论 对于 35~ 45岁的患者采用面上中部浅层两平面除皱 ,对 5 0~ 5 5岁以上的患者 ,需要全面除皱。骨膜下除皱在消除鼻唇沟皱折及消除眶颧颊皮肤皱纹方面特别有效。
- 张杏梅顾海峰王炜
- 关键词:面部除皱术
- 多平面面部除皱术后并发症的防治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多平面面部除皱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方法对39例多平面面部除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术后血肿、感觉异常、秃发、表皮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及处理情况。结果本组出现血肿3例(7.7%),感觉异常3例(7.7%),秃发2例(5.1%),表皮坏死1例(2.6%),经积极处理后均未留有后遗症。无面神经损伤、全层皮肤坏死、瘢痕增生、两侧面部不对称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多平面面部除皱术后易出现血肿、感觉异常、秃发、表皮坏死等并发症,采取及时、正确的防治方法可有效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及其造成的后遗症。
- 倪俊顾海峰张杏梅
- 关键词:多平面面部除皱并发症
- 47例烧伤外科儿童手术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烧伤外科儿童手术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2年3月我院施行的烧伤外科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儿童组47例,成人组244例,比较儿童手术与成人手术的不同之处。结果我院烧伤外科实施的儿童手术中女性患者比例高于成人组,手术种类以烧伤手术(特别是烧伤畸形整形手术)和皮片修复手术居多,创面修复手术、感染手术较少。儿童组和成人组的术前生理指标差异不大,手术疗效相似。结论通过积极有效的术前准备,可积极开展烧伤外科儿童手术,并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 倪俊顾海峰许献荣陈瑞彩张杏梅
- 关键词:烧伤手术儿童
- 烧伤病房患者创面金葡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分析烧伤病房患者不同创面金葡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五医院烧伤病房患者创面分离出金葡菌,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分析金葡菌的耐药性,并对难愈性创面、非难愈性创面的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与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MSSA)的耐药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分离出金葡菌112株,其中难愈性创面有70株MRSA和17株MSSA来自难愈性创面,16株MRSA和9株MSSA来自非难愈性创面。金葡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4.64%、81.25%和74.11%),对复方新诺明、呋喃妥因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16.07%和1.79%),对万古霉素、利奈唑烷的耐药率为0。MRSA的耐药率高于MSSA。来源于难愈性创面与非难愈性创面的MRSA仅在对利福平的耐药率上有明显差异,而来源于两创面的MSSA的耐药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创面金葡菌中MRSA的构成比高,难愈性创面MRSA耐药严重,应积极防控创面MRSA感染和扩散。
- 倪俊许献荣陈瑞彩孙建文顾海峰张杏梅
- 关键词:烧伤创面金黄色葡萄球菌甲氧西林耐药性
- 烧伤病房难愈性创面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29
- 2013年
- 目的分析烧伤病房难愈性创面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2年6月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五医院烧伤病房收治的难愈性创面患者创面分离出的病原菌,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分析病原菌耐药性。结果分离出病原菌154株,革兰阳性菌62株,占40.26%;革兰阴性菌92株,占59.74%。常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烧伤难愈性创面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见,压迫性溃疡创面中常见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其他难愈性创面中铜绿假单胞菌最常见。创面革兰阳性菌对利奈唑烷和呋喃妥因的耐药率较低,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亚胺培南、氨曲南和头孢西丁的耐药率较低,无万古霉素耐药菌。常见病原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较高,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较低。结论不同病因的难愈性创面病原菌分布不同,引起难愈性创面的病原菌主要为多重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鲍曼不动杆菌。
- 倪俊顾海峰许献荣陈瑞彩张杏梅
- 关键词:烧伤难愈性创面耐药性
- 超声和X线摄影术诊断早期乳腺癌价值的Meta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应用Meta分析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乳房x线摄影术对中国妇女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医学网中文数据库,检索年限为2001至2011年。按照诊断试验的纳入标准,筛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乳房x线摄影术诊断早期乳腺癌的中文文献。使用Meta—Disc1.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绘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结果最终纳入5篇文献,研究对象共有485例,其中乳腺癌333例,乳腺良性病变152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乳房x线摄影术的合并敏感度分别为0.77(95%a:0.72—0.82)、0.74(95%c,:0.68—0.78);合并特异度分别为0.61(95%CI:0.53—0.69)、0.66(95%CI:0.58~0.74);合并诊断OR值分别为5.95(95%c,:3.41—10.37)、8.61(95%CI:3.93—18.85)。两种诊断方法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58、0.8042,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Z=0.695,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乳房x线摄影术在诊断中国妇女早期乳腺癌中的价值相似。
- 倪俊顾海峰许献荣陈瑞彩张杏梅
- 关键词:乳腺肿瘤乳房乳房X线摄影术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