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刚

作品数:9 被引量:63H指数:4
供职机构:江西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淡豆豉
  • 3篇染料木素
  • 3篇苷元
  • 2篇学成
  • 2篇异黄酮
  • 2篇化学成分
  • 2篇黄酮
  • 2篇活性
  • 2篇大豆苷
  • 2篇大豆苷元
  • 1篇胆碱
  • 1篇胆碱酯酶活性
  • 1篇淡豆豉提取物
  • 1篇淀粉酶
  • 1篇调节血脂
  • 1篇毒素
  • 1篇性状
  • 1篇血脂
  • 1篇延龄草
  • 1篇氧化应激

机构

  • 9篇江西中医药大...
  • 1篇江西省人民医...
  • 1篇萍乡市人民医...

作者

  • 9篇李刚
  • 8篇谢小梅
  • 7篇苏明声
  • 7篇梁永红
  • 4篇杨安金
  • 3篇龙凯
  • 2篇程文超
  • 2篇谢卫华
  • 1篇罗光明
  • 1篇张忠立
  • 1篇杨明
  • 1篇左月明
  • 1篇曾金祥
  • 1篇梅洵
  • 1篇周立分
  • 1篇谢小琴
  • 1篇刘继强
  • 1篇熊师华

传媒

  • 3篇中草药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江西中医学院...
  • 1篇中国药房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6
  • 4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不同产地淡豆豉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的质量和安全性评价
2024年
目的对自制和不同产地来源的12个淡豆豉样品进行性状、显色鉴别和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为完善淡豆豉药材质量和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根据2020年版《中国药典》淡豆豉项下的性状、显色鉴别方法对淡豆豉进行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测定各样品中大豆苷元、染料木素、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和黄曲霉毒素(AFTs)含量。结果12个淡豆豉样品性状均符合药典标准,显色鉴别中9个样品显紫红色反应,3个不符合药典规定。不同产地淡豆豉的大豆苷元、染料木素、GABA和GLu含量差异较大,大豆苷元、染料木素总量依次是安徽3(SSP6)>江西3(SSP3)>自制淡豆豉(SSP0),分别为1.992、1.713 mg/g和1.673 mg/g;GABA含量依次为自制淡豆豉(SSP0)>安徽3(SSP6)>四川(SSP10),分别为7.940、5.336 mg/g和2.145 mg/g,另有4个样品的大豆苷元、染料木素总量不符合药典规定,且它们的GABA含量很低;有6个样品检测出AFTs,其中2个样品超出药典限量标准,分别为安徽1(SSP4)和安徽3(SSP6),SSP4的AFB1、AFB2含量最高分别为6.48,0.63μg/kg。结论各产地淡豆豉品质良莠不齐,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新引入的活性成分GABA和AFTs含量测定可作为淡豆豉质量优劣和安全性评价的指标。
李刚李翠英戴家齐杨安金杨安金龙凯周立分谢小梅
关键词:淡豆豉大豆苷元染料木素Γ-氨基丁酸黄曲霉毒素高效液相色谱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淡豆豉提取物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研究淡豆豉提取物对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抑制能力。方法:单因素考察淡豆豉在不同乙醇浓度,不同固液比,不同浸提时间和不同浸提温度下提取物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能力,采用Ellman法测定不同条件下的提取物对乙酰胆碱酯酶抑制率。结果:淡豆豉提取物的提取工艺为浸提时间60min,乙醇浓度100%,温度70℃,固液比1∶20时,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效果最佳,且古法炮制淡豆豉提取物对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抑制率比市购淡豆豉高。结论:古法炮制淡豆豉提取物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有很好的抑制效果。
李刚梁永红苏明声朱海针谢小梅
关键词:淡豆豉乙酰胆碱酯酶提取物抑制率
再闷过程影响淡豆豉炮制工艺研究被引量:26
2014年
目的优化淡豆豉的发酵炮制工艺,明确再闷过程是淡豆豉发酵炮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方法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制法结合古法炮制,以总异黄酮及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质量分数为考察指标,结合成品性状(色泽、气味、皱缩程度以及断面和硬度)为感官指标,优化炮制过程中再闷前(包括蒸煮时间、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和再闷过程(包括再闷温度、再闷时间)的炮制工艺参数。结果优化的炮制工艺为黑大豆在吸尽药液后蒸煮1.5 h,(30±2)℃条件下发酵6~8 d至黄衣上遍;洗去黄衣后,置于容器内,用水密封,进入再闷过程:置于温度为(30±2)℃的培养箱内再闷12~15 d。再闷期间每3天倒出,翻动,稍晾干,反复4~5次,最后略蒸,干燥。经过再闷的淡豆豉其品质较未经再闷过程的淡豆豉具有明显优势,其成品具有芳香气味,色泽光亮,质地柔软,断面为棕黑色,表皮皱缩;总异黄酮及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质量分数也达到最高值。结论再闷过程是淡豆豉发酵炮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影响淡豆豉主要化学成分量和成品性状改变的关键因素,优化后的淡豆豉炮制工艺将为指导淡豆豉规范化生产、研究淡豆豉的发酵炮制机制奠定基础。
李刚梁永红龙凯杨安金苏明声谢小梅
关键词:淡豆豉异黄酮大豆苷元染料木素
淡豆豉不同制法其成品性状及异黄酮类化学成分含量的比较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比较古法炮制与现今药典制法的淡豆豉其成品性状及异黄酮类化学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淡豆豉提取物中的总异黄酮进行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淡豆豉提取物中异黄酮游离苷元(大豆素、染料木素)的含量进行测定。色谱柱为Prevail-C18(250 mm×10.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乙酸(35∶64∶1,V/V/V),检测波长为260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25℃,进样量为15μl。结果:古法炮制的淡豆豉气香,质地柔软,断面为棕褐色,表皮皱缩,总异黄酮含量为4.140 mg/g,大豆素含量为1.263 0 mg/g,染料木素含量为1.254 mg/g;现今药典制法的淡豆豉气味微弱,质地稍硬,断面为棕黄色,表皮皱缩,总异黄酮含量为3.530 mg/g,大豆素含量为0.349 mg/g,染料木素含量为0.335 mg/g。结论:古法炮制淡豆豉与现今药典制法淡豆豉相比,前者成品性状好、大豆异黄酮类含量高,古法炮制有明显优势。
李刚梁永红杨安金苏明声朱海针谢小梅
关键词:淡豆豉总异黄酮染料木素
一种高富集γ-氨基丁酸的淡豆豉发酵炮制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富集γ?氨基丁酸的淡豆豉发酵炮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药汁浸泡;2)蒸制:将经过步骤1)浸泡后的黑大豆置于蒸锅内,隔水蒸1?2小时,取出后晾干水分,再置于容器内,用煎过的桑叶渣和青蒿渣覆盖在蒸制后的黑大...
谢小梅任佳秀苏明声梁永红朱海针李刚谢小琴
文献传递
斜生褐孔菌菌质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研究人工发酵的斜生褐孔菌菌质对链脲佐菌素(STZ)致2型糖尿病大鼠的影响,并与野生斜生褐孔菌菌核进行比较。方法高糖、高脂饲料饲养SD大鼠6周,单次ip给予STZ35mg/kg制备2型糖尿病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斜生褐孔菌菌质(菌质)1g/kg组、野生斜生褐孔菌菌核(菌核)1g/kg组和盐酸二甲双胍(0.2g/kg)阳性对照组。连续ig给药10周后,检测各组大鼠体质量以及空腹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游离脂肪酸(FF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水平,并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结果给药10周后,与模型组比较,菌质组和菌核组大鼠的体质量明显增加(P<0.05),血糖明显降低(P<0.05),血清FFA、TC、TG和MDA水平下降(P<0.05),SOD、GSH-Px水平升高(P<0.05);菌质组与菌核组的上述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斜生褐孔菌菌质能缓解STZ致2型糖尿病大鼠症状,具有降低血糖、调节血脂、改善氧化应激的作用,且作用强度与野生斜生褐孔菌菌核相当。
刘继强梅洵梁永红程文超李刚苏明声谢小梅
关键词:2型糖尿病降血糖活性调节血脂氧化应激
雷公藤甲素对大鼠胰腺腺泡细胞的损伤作用被引量:1
2013年
雷公藤为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雷公藤(Tripterygiumwil—fordiiHook.F)的根及根茎,有免疫抑制、抗肿瘤、抗生育及抗病毒等药理作用,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毒性大,已报道雷公藤毒副作用表现在生殖、肝、肾及血液系统等全身多个脏器。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TP)是雷公藤的主要活性和毒性成分。胰腺有重要的分泌功能,其损伤将产生严重后果。
程文超谢卫华梁永红苏明声李刚谢小梅杨明
关键词:雷公藤甲素胰腺腺泡细胞淀粉酶增殖抑制
淡豆豉炮制至“黄衣上遍”过程中微生物菌群动态变化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初步研究淡豆豉发酵炮制至"黄衣上遍"过程中微生物菌群种类和数量的动态变化,为探讨淡豆豉炮制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参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按本实验室优化的炮制工艺制备淡豆豉(制备工艺见文章中)。取发酵炮制至"黄衣上遍"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的样品,分别用细菌、霉菌和酵母菌选择性培养基培养并分离纯化,进行菌落计数;同时对分离纯化的微生物用肉眼和镜检观察进行菌种的初步鉴定。结果:淡豆豉炮制至"黄衣上遍"过程中,随着炮制时间的延长,细菌、酵母菌、霉菌数量呈现上升趋势,各菌群在发酵前4 d均有明显上升,细菌菌落数量由1×103.2CFU/mL增长到1×1010.6CFU/mL,霉菌菌落数量由1×102.1CFU/mL增长到1×109.8CFU/mL,酵母菌菌落数量由0增长到1×108.8CFU/mL;发酵4 d以后,各菌群的数量变化平缓;发酵过程中细菌数量明显高于霉菌和酵母菌,优势细菌主要为革兰阳性杆菌、霉菌主要为曲霉和毛霉、酵母菌主要为子囊菌酵母。结论:淡豆豉炮制是多菌种混合发酵的过程,其种类、数量随着发酵时间不同发生了明显变化。
李刚龙凯苏明声梁永红杨安金谢小梅
关键词:淡豆豉菌群变化
延龄草根及根茎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22
2011年
目的研究延龄草Trillium tschonoskii根及根茎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聚酰胺、反相硅胶C18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对延龄草70%乙醇提取物进行了分离纯化。用质谱、一维及二维核磁等波谱学方法确定了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延龄草醋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分离鉴定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偏诺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苷(1)、偏诺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苷(2)、偏诺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苷(3)、偏诺皂苷元(4)、薯蓣皂苷元(5)、7,11-dimethyl-3-methylene-1,6-dodecadien-10,11-dihdroxyl-10-O-β-D-glucopyranosyl-(1→4)-O-β-D-glucopyranoside(6)、7,11-dimethyl-3-methylene-1,6-dodecadien-10,11-dihdroxyl-10-O-β-D-glucopyranoside(7)、紫云英苷(8)。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张忠立左月明熊师华曾金祥罗光明李刚
关键词:延龄草薯蓣皂苷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