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昆
- 作品数:22 被引量:35H指数:3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一种基于亚甲基蓝指示剂定量检测PCR的电化学安培检测法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亚甲基蓝DNA指示剂技术定量检测PCR扩增产物的电化学安培电流测定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正常人线粒体实际样品的PCR产物定量检测,包括如下步骤:根据待测基因扩增片段进行PCR扩增所需引物的设计及合成,本发明...
- 林新华陈元仲王昆刘爱林
- 文献传递
- 312例癫痫患者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分析某院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探讨影响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酶放大免疫测定法对某院住院及门诊服用丙戊酸钠的癫痫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312例患者中,有72例(23.08%)血药浓度<50μg/mL,有207例(66.35%)血药浓度50~100μg/mL,有33例(10.58%)血药浓度>100μg/mL.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与患者的年龄、给药剂型及合并用药无相关性(P>0.05).结论应重视加强丙戊酸钠浓度监测并实施个体化给药,从而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 李彦萍王昆王琦
- 关键词:癫痫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合并用药年龄剂型
- 多通道电化学基因传感阵列快速联检AML相关耐药基因的新方法
- 2020年
- 筛选并制备高特异性DNA探针,与纳米粒子标记技术相结合,设计多通道电化学基因传感阵列检测模式,建立灵敏、快速、简便、经济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相关多药耐药基因(MDR1和MRP)检测新方法.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灵敏度和重现性,能够在1.0×10^-14~1.0×10^-12 mol·L^-1和5.0×10^-14~5.0×10^-12 mol·L^-1范围内,分别实现对AML相关多药耐药基因序列MDR1和MRP的定量检测.该方法有望为预测肿瘤治疗效果和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 王昆张书仪颜志文魏吟秋李碧艳陈方陈庆
- 关键词:多药耐药基因
- 我院6种治疗药物1886例次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通过对我院2015年6月~2016年5月期间开展6种治疗药物监测(TDM)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TDM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均相酶放大免疫分析法(EMIT)测定环孢素、他克莫司、丙戊酸、甲氨蝶呤、地高辛、万古霉素6种药物的血药浓度,并采用系统回顾性分析对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6种治疗药物共进行1886例次监测。其中,丙戊酸血药浓度达到有效治疗窗范围的比例最高72.71%,环孢霉素、他克莫司、地高辛、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低于有效浓度所占的比例在30%~40%左右;血药浓度监测对使用甲氨蝶呤的患者在解救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结论治疗药物监测对临床用药剂量调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应根据血药浓度监测及时调整给药方案,制定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最大限度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 王昆孙洲亮
- 关键词:治疗药物监测血药浓度
- 我院3681例次治疗药物监测结果分析
- 2022年
- 目的 分析评估我院治疗药物监测现状,探讨可能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措施,精准提升其临床服务能力。方法 收集我院2020年全年开展的6种治疗药物监测结果,对照相关临床指南对数据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并总结归纳。结果 我院2020年3681例次血药浓度监测的结果分析显示,6种治疗药物的血药浓度个体差异较大,处于安全有效浓度的比例介于48.49%~61.86%之间。结论 目前我院尚有较大比例患者的稳态血药浓度超出指南推荐的安全有效范围。临床医师仍需给予更多重视,要求患者定期监测并参考临床药师建议,及时调整用药方案,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 赵敏张帆帆王昆王昆
- 关键词:治疗药物监测血药浓度个体化用药
- 分子信标探针荧光法测定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相关基因被引量:1
- 2009年
- 根据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相关基因b3a2序列设计了一种带有荧光基团和淬灭基团的凸环结构探针(分子信标,MB),研究其与互补目标DNA杂交前后的荧光变化行为,建立了b3a2基因检测的新方法。在最适条件下,得到杂交后溶液荧光强度与本底荧光强度的比值(S/B)和目标DNA的浓度呈线性关系,r=0.9973,线性范围4.0×10-9~3.2×10-8mol/L。该方法为实际样品的检测奠定了基础。
- 王昆陈敬华庄茜罗红斌李光文林新华
-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分子信标
- 发夹结构DNA探针用于检测白血病PML/RARA融合基因的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被引量:8
- 2008年
- 基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中PML/RARA(promyelocytic leukemia/retinoic acid receptor alpha)融合基因的碱基序列,设计了一种新型发夹结构DNA电化学探针,并将此探针固定在玻碳电极表面,采用自行合成的硝基吖啶酮(NAD)作杂交指示剂,应用循环伏安法与差分脉冲伏安法实现了对人工合成的APLPML/RARA融合基因的检测,同时对检测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pH7.0Tris—HCl缓冲液中,杂交前后NAD氧化峰电流差值与靶标链浓度在2.0×10^-8~1.0×10^-7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3.0×10^-9mol·L^-1。
- 魏娜陈敬华王昆李光文罗红斌蔡婉婷林新华
- 关键词:电化学传感器
- 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对秦皮中秦皮乙素的灵敏测定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研究秦皮乙素在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c-MWCNTs)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其测定方法。方法利用交流阻抗法(EIS)和循环伏安法(CV)表征修饰电极,用CV研究秦皮乙素在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以差示脉冲伏安(DPV)对其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c-MWCNTs修饰电极对秦皮乙素有明显的电催化作用,在pH4.5磷酸缓冲液(PBS)中,氧化峰电流与秦皮乙素浓度在6.0×10-2~8.0μ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5.0×10-3μmol/L。结论 c-MWCNTs修饰电极与裸玻碳电极(GCE)相比,提高了秦皮乙素的检测灵敏度,可用于实际样品中秦皮乙素含量的测定。
- 郑艳洁陈伟刘爱林王昆林雅静林新华
- 关键词:秦皮电极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谷胱甘肽硫基转移酶M1和T1基因多态性与甲氨蝶呤血药浓度及不良事件的关系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谷胱甘肽硫基转移酶(GST)M1和T1基因多态性与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输注开始后48h甲氨蝶呤血药浓度(48h血药浓度)及72h内主要不良事件的关系。方法收集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接受含HDMTX方案化疗且进行过48h血药浓度和GSTM1、GSTT1基因多态性检测的ALL患儿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的ALL患儿共94例,男性52例,女性42例;年龄2~15岁,平均(5±3)岁;HDMTX化疗后72h内出现肝损伤者44例(46.8%),胃肠道反应43例(45.7%),骨髓抑制15例(16.0%),皮肤黏膜损伤45例(47.9%)。将患儿按48h血药浓度分为<0.5μmol/L组、0.5~1.0μmol/L组和>1.0μmol/L组,48h血药浓度<0.5μmol/L组患儿肝损伤、胃肠道反应和皮肤黏膜损伤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48h血药浓度>1.0μmol/L组[17.9%(5/28)比78.6%(11/14),21.4%(6/28)比85.7%(12/14),17.9%(5/28)比71.4%(10/14),均P<0.001]。GSTM1功能基因型与缺失基因型患儿之间以及GSTT1功能基因型与缺失基因型患儿之间48h血药浓度/剂量比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GSTM1和GSTT1缺失基因型患儿大剂量MTX化疗后72h内肝损伤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相应功能基因型患儿[GSTM1:50.7%(36/71)比34.8%(8/23);GSTT1:55.2%(32/58)比33.3%(12/36),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STM1、GSTT1基因多态性与肝损伤发生风险增加有关(OR=1.928,95%CI:1.353~2.745,P<0.001;OR=2.462,95%CI:1.046~5.793,P=0.039)。结论接受HDMTX化疗的ALL患儿48h血药浓度与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关,GSTM1和GSTT1基因多态性对48h血药浓度无明显影响,但可能增加肝损伤的发生风险。
- 陈秋林孙洲亮王昆颜志文
- 关键词:甲氨蝶呤谷胱甘肽转移酶
-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住院患者的治疗现状调查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了解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cute gouty arthritis,AGA)住院患者的治疗现状,为AGA患者的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调阅2018年1月—2020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151例AGA住院患者的首次病历,收集相关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疗程、病程、用药情况、疼痛数字评分、血尿酸值、治疗效果和合并疾病。结果(1)一般资料:男性(96.03%),女性(3.97%),平均年龄(52.57±14.06)岁,疗程(9.89±5.10)d,病程(9.61±7.32)年。(2)抗炎镇痛药频率:单一用药与联合用药例数相当,单一用药者例数略高于联合用药例数。用药出现的频率,非甾体类药物78例(51.65%),秋水仙碱66例(43.71%),糖皮质激素83例(54.97%);降尿酸治疗用药频率,联合用药者明显多于单一用药者,碱化尿液用药者104例(68.88%),位居第一,抑制尿酸生成用药者58例(38.41%),位居第二,促尿酸排泄药,苯溴马隆用药者43例(28.48%),位居第三。(3)入院后与出院前患者的疼痛数字评价(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分别为(4.13±1.18)分和(1.15±0.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疼痛缓解率为98.01%。(4)入院后与出院前患者的UA值分别为(535.66±118.45)μmol/L和(417.86±104.7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排除出院前检测血尿酸值高于入院后检测值者27例(17.88%)。(5)临床疗效,显效61例(40.40%),有效63例(41.72%),无效27例(17.88%),总有效率124例(82.12%)。(6)AGA合并症频数,最高是高血压49例(32.45%),其次是高血脂29例(19.20%),第三是糖尿病13例(8.61%)。AGA合并症者,合理用药率为92.47%。结论AGA住院患者的疼痛缓解率和降尿酸治疗有效率均较高,但是临床应该参考指南推荐,合理选择治疗用药。
- 柯金珍王昆魏吟秋陈秋林谢黎崖
- 关键词:痛风性关节炎住院患者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