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智

作品数:22 被引量:126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经济管理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4篇生物学
  • 3篇经济管理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9篇物种
  • 9篇两栖
  • 8篇物种丰富度
  • 8篇丰富度
  • 7篇爬行动物
  • 6篇自然保护
  • 6篇自然保护区
  • 6篇保护区
  • 5篇气候
  • 4篇植物
  • 4篇区系
  • 4篇物种多样性
  • 4篇两栖动物
  • 4篇白水江自然保...
  • 3篇栖息
  • 3篇栖息地
  • 3篇资源调查
  • 3篇两栖爬行
  • 3篇两栖爬行动物
  • 2篇动物

机构

  • 17篇西北师范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西南林业大学
  • 1篇大理大学

作者

  • 22篇郑智
  • 16篇龚大洁
  • 9篇孙呈祥
  • 8篇李万江
  • 5篇李晓军
  • 5篇赵海斌
  • 4篇郭熙川
  • 3篇刘卫东
  • 3篇张乾
  • 3篇孙立新
  • 3篇刘卫东
  • 2篇叶尔肯·吾扎...
  • 2篇张世虎
  • 2篇宋周莺
  • 2篇刘开明
  • 1篇石绍渊
  • 1篇彭培好
  • 1篇沈泽昊
  • 1篇梁宜
  • 1篇李新辉

传媒

  • 3篇生物学通报
  • 3篇西北师范大学...
  • 3篇生态学杂志
  • 2篇生物多样性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中国动物学会...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经济地理
  • 1篇四川动物
  • 1篇2013年生...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9篇2014
  • 2篇2013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秦岭小陇山保护区维管植物丰富度和种域海拔梯度格局及其对Rapoport法则验证被引量:3
2014年
物种丰富度和种域的海拔梯度格局及其形成机制一直是生物地理学和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点.海拔Rapoport法则认为,物种丰富度随海拔升高而逐渐降低,种域逐渐变宽.本文分析了秦岭小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维管植物物种丰富度及其种域宽度的海拔梯度格局;采用4种常用方法,验证不同类群、不同生长型和不同阶元的物种丰富度与其分布中点间的关系,并检验其是否支持海拔Rapoport法则.结果表明:除窄域种外,秦岭小陇山维管植物物种丰富度随海拔升高呈先升后降的单峰分布格局;狭域种主要分布在低海拔和高海拔段,低海拔段的丰富度高于高海拔段;物种海拔分布宽度与海拔关系因不同类群和验证方法而异,随分类阶元的增大更容易支持Rapoport法则,这可能与不同分类阶元所占据的生态位不同有关;被子植物的平均种域呈单峰分布格局,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的种域海拔梯度格局无明显规律;藤本植物平均种域随海拔升高而变宽,灌木能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因此,灌木分布对海拔梯度的变化不敏感.Pagel验证方法最容易支持Rapoport法则,Stevens方法次之,中点法受中域效应的影响物种平均种域分布呈单峰分布格局而不支持Rapoport法则,逐种法受散点图分布格局的影响线性模型拟合结果解释力很低.
郑智龚大洁孙呈祥李晓军李万江
关键词:维管植物物种丰富度海拔梯度小陇山
宁夏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被引量:4
2014年
宁夏六盘山保护区自成立以来,对其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的相关报道较少。为掌握两栖爬行动物本底资源现状,评价保护区生物多样性,2011年7月-2013年7月共7次对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结合文献记载,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共14种,隶属于2目7科9属,占宁夏28种两栖爬行动物的50.0%;其中两栖类共5种,隶属于1目3科4属,占宁夏7种两栖动物的71.4%,爬行类共9种,隶属于4科5属,占宁夏21种爬行动物的43.8%。保护区两爬动物以古北界物种和广布种为主,分别为8种和5种,东洋界物种仅1种。在此基础上与其相邻的保护区做了动物区系相似性(AFR)比较,结果显示,随着纬度的增高,各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存在规律性的替代现象。
龚大洁孙呈祥郑智孙立新段虎虎李万江郭熙川
关键词:两栖爬行动物资源现状
大气氮沉降影响草地植物物种多样性机制研究综述被引量:12
2022年
大气氮沉降对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已成为全球变化生物学研究重点。大气氮沉降导致草地群落物种多样性降低已成为全球普遍现象,但其生物学机制还不清楚,因此有必要系统梳理大气氮沉降对全球不同草地生态系统的研究结果,以便在氮沉降背景下为我国草地生态系统的研究和管理制定科学决策。系统综述了氮沉降降低草地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可能机制,主要包括资源竞争排斥、群落更新限制、土壤酸化及其离子毒害、养分失衡、氮素本身的毒害、次生胁迫。氮沉降导致草地物种多样性降低是多种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每种机制在不同时空具有不同的相对贡献。同时,与欧洲酸性土壤草地和美国高草草原相比,我国草地土壤类型和植被属性具有明显差异。因此,应根据我国草地生态系统的特征、不同植物功能利用养分策略,从土壤养分变化、根系养分吸收转运、叶片生理过程等方面的整合研究思路,探讨氮沉降影响我国草地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生物学机制,为我国草地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张世虎张悦马晓玉王聪马群杨雪纯徐婷马越郑智
关键词:大气氮沉降草地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土壤酸化资源限制
秦岭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海拔分布格局及其解释被引量:19
2014年
物种多样性和种域宽度沿环境梯度的分布格局及其成因机制一直是生物地理学和生态学讨论的重要议题。本研究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和方差分离的方法判断面积、水分和能量、边界限制对秦岭两栖、爬行动物及其不同区系成分的物种丰富度海拔梯度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秦岭两栖爬行动物及其不同区系成分的物种丰富度均呈单峰分布格局,但峰值分布的海拔段有所差异。形成这种格局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3种假设的独立解释力较低。水分能量动态假设对两栖、爬行动物物种的丰富度格局有很强的解释能力,但水分和能量的解释力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边界限制、面积的协同作用,在解释两栖动物的海拔分布格局时,边界限制与水分和能量之间存在较强的共线性,而在解释爬行动物的海拔分布格局时,面积与水分和能量之间存在较强的共线性。同时,本研究采用Stevens法和逐种法对Rapoport法则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爬行动物物种种域的海拔梯度格局基本上支持Rapoport法则,两栖动物很难判断是否支持Rapoport法则。
郑智龚大洁孙呈祥李晓军李万江
关键词:物种丰富度气候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物种丰富度和种域海拔梯度格局及对Rapoport法则的验证被引量:13
2014年
物种丰富度和种域宽度沿海拔梯度分布格局及其形成机制一直是生物地理学和生物多样性讨论的重要议题之一。海拔Rapoport法则认为,物种丰富度随海拔升高而逐渐变低,种域宽度逐渐变宽。本文基于白水江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物种的海拔分布数据,分析了白水江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物种丰富度及其种域宽度的海拔梯度格局;采用常用的4种验证方法,验证了不同类群、不同区系物种丰富度和不同阶元丰富度与其分布中点间的关系,并检验了Rapoport法则的适应性。结果表明:(1)白水江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物种丰富度随海拔升高呈逐渐下降趋势,大体符合单调递减模式,水分可能是决定两栖动物物种分布格局的主要环境因子,而决定爬行动物物种分布的环境因子主要是温度,这可能由这两种类群动物不同的生理需求所致。(2)两栖爬行动物物种(特别是狭域种)主要分布在低海拔,因此保护两栖爬行动物应该把重点放在低海拔段。(3)Stevens方法、Pagel法和逐中法验证结果支持海拔Rapoport法则,中点法由于受中域效应的影响,物种种域与海拔梯度呈先升后降的单峰分布模型。因此,验证方法对Rapoport法则的验证结果具有重要的影响。Rapoport法则验证的研究方法亟待改进,物种丰富度和种域的海拔梯度格局及其形成机理需要更多的案例比较研究,以形成普遍性的认识。
郑智龚大洁孙呈祥
关键词:白水江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物种丰富度
中国高山植物区系地理格局与环境和空间因素的关系被引量:20
2017年
高山带是具有极端环境和明确边界的植物分布区,研究高山植物区系地理对于理解空间彼此隔离的极端高寒环境下植物区系的形成与相互联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整合了中国境内14座主要山地的高山植物区系数据,用Jaccard指数测度不同区系之间的相似性,运用相关分析和Mantel检验方法,重点分析了中国高山种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的构成、不同山地之间的相似性及其环境和空间相关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山地的高山带分布着物种丰富的种子植物区系,14座主要山地即包含了65科489属3,670种(含340个种下单位),主要由北温带分布及其亚型、世界分布、旧世界温带分布和东亚分布及其中国–喜马拉雅分布亚型等成分构成,缺少中国–日本分布类型,中国特有属的比例较高(5.2%)。14座山地高山植物区系构成的地理分异显示:北热带和东亚成分自南向北减少,而北方温带成分增加;自西向东古地中海成分减少,北方温带成分增加,而东亚成分在中部达到最大值;在属级地理成分构成上,北方山地和青藏高原周缘山地构成了区系成分近似的两大群组,台湾高山植物区系与大陆东部北方高山带的区系联系更密切。地理隔离是高山植物区系分异的首要因素,高山带的面积大小也影响到其区系成分的构成,而夏季热量是影响中国高山植物区系地理分异的首要气候因子,显示全球变暖对未来高山植物区系具有潜在的胁迫作用。
沈泽昊杨明正冯建孟李新辉彭培好郑智
关键词:种子植物区系成分地貌气候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物种丰富度的海拔梯度格局的解释:水分能量动态假设和生境异质性假设被引量:5
2014年
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和方差分离方法,利用水分能量动态假设和栖息地异质性假设解释了白水江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物种丰富度的海拔分布格局。水分能量动态假设对白水江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物种丰富度的海拔分布格局的解释力较强,同时,水分能量动态假设和栖息地异质性假设之间存在着较强的共线性。年均降水量(PAN)进入了两栖动物物种丰富度海拔分布格局的最优线性回归模型,未进入爬行动物物种丰富度海拔分布格局的最优线性回归模型,但潜在蒸散量(PET)及其二次方(PET2)全部进入了爬行动物的最优线性回归模型,说明水分对两栖动物的重要性和温度对爬行动物的重要性。方差分离结果表明,栖息地异质性假设对两栖、爬行动物物种丰富度海拔分布格局的独立解释力较低,而水分能量动态假设的独立解释力较高。对于广域种,可能受到边界限制的影响,水分能量动态假设和栖息地异质性的解释力并不高。
郑智龚大洁张乾
关键词:物种丰富度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白水江自然保护区
六盘齿突蟾被引量:2
2013年
六盘齿突蟾为六盘山地区特有的珍稀无尾两栖动物。但近几年来六盘山地区人类活动日益频繁,对六盘齿突蟾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致使其栖息地迅速缩小,种群数量急剧下降,保护该物种已是刻不容缓。
孙呈祥龚大洁郑智李万江
关键词:栖息地种群数量
宁夏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及动物区系相似性(AFR)比较
宁夏六盘山保护区自成立以来,对其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的相关报道较少.为掌握两栖爬行动物本底资源现状,评价保护区生物多样性,201 1年7月~2013年7月前后7次对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结合文献记载,保护...
龚大洁孙呈祥郑智孙立新段虎虎李万江郭熙川
关键词:两栖爬行动物资源现状
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资源调查及区系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利用样线法和访谈法对六盘山保护区两栖动物进行调查,共采集到两栖动物标本80余只,经鉴定并结合文献记载,六盘山保护区分布有5种两栖动物,隶属于1目3科4属,占宁夏两栖动物总数的71.4%.其中六盘齿突蟾(Scutiger liupanensis)种群数量不足3万只,已处在濒危状态,花背蟾蜍(Bufo minshanicu)、岷山蟾蜍(Pseudepidalea raddei)及中国林蛙(Rena chensinesis)为保护区优势种,而黑斑侧褶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在保护区十分罕见,恐已绝迹.保护区以古北界物种为主,共计3种,占保护区两栖动物总数的60.0%,占宁夏两栖动物总数的42.9%,广布种2种,占保护区两栖动物总数的40.0%,占宁夏两栖动物总数的28.6%,无东洋界物种,这与保护区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属宁南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动物群相一致.针对保护区两栖动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在管理、科研及具体实施上提出了一些建议.
龚大洁孙呈祥郑智孙立新郭熙川
关键词:两栖动物优势种动物地理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