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新新

作品数:21 被引量:95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外膜蛋白
  • 6篇迟缓爱德华菌
  • 4篇基因
  • 4篇爱德华氏菌
  • 3篇桃拉综合征病...
  • 3篇免疫
  • 3篇病毒
  • 3篇迟缓爱德华氏...
  • 2篇荧光
  • 2篇食品
  • 2篇水产
  • 2篇水产动物
  • 2篇免疫力
  • 2篇耐药
  • 2篇耐药性
  • 2篇抗原
  • 2篇抗原性
  • 2篇基因组
  • 2篇副溶血性
  • 2篇副溶血性弧菌

机构

  • 1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0篇上海出入境检...
  • 9篇浙江清华长三...
  • 3篇清华大学
  • 2篇东南大学
  • 2篇上海海洋大学
  • 2篇北京出入境检...
  • 1篇江苏农牧科技...
  • 1篇常州大学
  • 1篇杭州电子科技...
  • 1篇瓦赫宁根大学

作者

  • 21篇黄新新
  • 9篇陆承平
  • 6篇何宇平
  • 4篇杨娟
  • 3篇李想
  • 3篇何苗
  • 3篇郭德华
  • 2篇曾静
  • 2篇赵勇
  • 2篇孙晓红
  • 1篇欧阳志明
  • 1篇范红结
  • 1篇韩伟
  • 1篇姚火春
  • 1篇张舒亚
  • 1篇潘良文
  • 1篇刘海泉
  • 1篇濮俊毅
  • 1篇熊清明
  • 1篇马勋

传媒

  • 3篇食品安全质量...
  • 2篇微生物学通报
  • 2篇中国病毒学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食品工业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鱼类病害研究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传感器与微系...
  • 1篇检验检疫学刊

年份

  • 1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 2篇2002
  • 3篇2001
  • 1篇1999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MA-qPCR法检测冷冻基质中非可培养状态(VBNC)副溶血性弧菌被引量:5
2018年
【背景】副溶血性弧菌为冰鲜产品及肉制品中常见的污染微生物,致病性强,危害严重,出入境运输及加工的肉食品常采取冷冻冷藏的处理手段来防止微生物污染及生长,以保持食物新鲜。而残留的部分副溶血性弧菌会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state,VBNC),从而构成潜在的风险隐患。【目的】建立可用于冷冻食品中VBNC副溶血性弧菌的快速检测方法,并探讨其适用性。【方法】将大西洋鲑鱼1:10匀浆,加入终浓度为6.6×10~5 CFU/mL的副溶血性弧菌,-20°C分别诱导10、20、30和50 d。建立实时荧光PCR技术(qPCR)方法,测定其特异性、灵敏度及稳定性。利用PMA-qPCR法对不同冷冻时期样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检测,同时与qPCR、平板培养法进行比较。【结果】建立的qPCR方法特异性好,与其他阴性参考株无交叉反应;灵敏度高,检测限为19.8 CFU/mL;重复性好,C_q值的变异系数(CV)均在1.5%以下;标准曲线为y=-3.272x+45.310,线性回归系数R^2为0.996,定量范围为1×10~2–1×10~9 CFU/mL。在低温诱导10-50 d后,qPCR法的C_q值在26.32-27.34之间,与诱导前相比几乎没有变化;叠氮溴化丙锭(PMA)-qPCR法的C_q值则从诱导前的26.43逐步上升到38.84,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表明死菌的数量在显著上升。经过比较及统计,PMA-qPCR检测的活菌数均高于平板培养法测出的数量,差异显著(P<0.05)。【结论】PMA-qPCR特异性及灵敏度高,能有效抑制对死菌的扩增,同时能克服传统平板培养法对VBNC的漏检缺陷,可方便、快捷地用于冷冻食品中受损致病微生物,尤其是进入VBNC状态的细菌检测。
黄新新杨娟郑江何宇平蔡强
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冷冻食品
迟缓爱德华氏菌EcoRⅠ核糖体自动化分型与聚类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对26株迟缓爱德华氏菌进行自动化核糖体分型,并进行聚类分析。【方法】采用RiboprinterTM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对分离自斑点叉尾鮰、日本鳗、多宝鱼、比目鱼、斑醴等宿主体内的迟缓爱德华氏菌进行核糖体分型,以限制性内切酶Eco RⅠ处理、切割菌株DNA;运用Bio Numerics软件分析图像数据。【结果】迟缓爱德华氏菌核糖体图谱与数据库中已有信息进行比对,ATCC15947和BYK00685的比对相似值>0.85,分别为0.95及0.90。条形码经软件分析共产生21种核糖体条带,聚类分析分为3个群。条带之间呈现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和宿主差别。来自北方及南方的菌株除少数几株以外,各自聚集为一个群;所有人源株则分布在第三群。【结论】自动化核糖体分型可以方便快捷地用于不同物种的菌株分型与流行病学追踪溯源。
黄新新何苗韩伟沈文淑顾鸣蔡强
关键词:迟缓爱德华氏菌聚类分析
应用转LUX报告基因重组发光菌监测评价DNA损伤毒性污染物
2017年
为研究对DNA损伤污染物MNNG、MMC特异性响应作用,构建2株分别含有PUCD-uvr A、PUCD-alk A载体的重组发光菌THSH1711及THSH1712。uvr A、alk A PCR产物经双酶切后与PUCD615载体连接,测序结果表明,基因已正确插入到PUCD615的多克隆位点,方向和读码框正确,重组载体构建成功。THSH1711及THSH1712均对MNNG及MMC有特异响应作用。2菌株对MNNG的响应起始浓度均为5 mg/L,最佳反应浓度为50 mg/L,在3.5~5.5 h达到反应高峰,超过该浓度则反应效应下降。THSH1711对MMC的响应起始浓度为0.1 mg/L,最佳反应浓度为5 mg/L,在作用3 h后达到反应高峰。相比之下,THSH1712对MMC的反应较弱,需MMC浓度达到10 mg/L以上才有反应。构建重组发光菌用于水质等毒性污染物检测,具有快速、经济、稳定可靠等优点,能实现连续在线及自动化检测,达到早起预警目的,发展前景广阔。
黄新新何苗何宇平杨娟郭德华蔡强吴頔
关键词:DNA损伤
迟媛爱德华氏菌外膜蛋白某些特性的研究
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Et)对多中动物致病,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作为重要保护性抗原受到重视.该实验分析了27株不同来源Et的OMPs,经SDS-PAGE...
黄新新
关键词:爱德华氏菌外膜蛋白抗原性流行病学
文献传递
桃拉综合征病毒中国株ZHZC3全基因测序及分子结构预测被引量:5
2006年
设计8对引物分片段扩增桃拉综合征病毒中国分离株ZHZC3全基因组,病毒两末端序列采用末端快速扩增方法(RACE)获取。扩增产物克隆到pMD18-T载体并测序,用DNAstar软件拼接全序列及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ZHZC3全序列除去3′poly(A)尾,由10202个碱基组成,有两个开放阅读框,分别编码2107和1011个氨基酸的聚蛋白。与美国参考株HI94相比,在编码区没有核苷酸的缺失和插入,但在5′UTR缺失3个A,两者整体核酸同源性达97.9%。ORF1中ZHZC3与HI94及巴西株(BLZ01)的核酸同源性分别为97.6%、97.7%,在ORF2中ZHZC3与HI94、BLZ01的核酸同源性则分别为98.3、97%。与国外株ORF2的部分序列比较发现:ZHZC3和中国台湾株均与美国株HI94同源性最高。克隆分析6株TSV中国大陆株主要结构蛋白CP2基因,发现其编码的氨基酸存在三个高变区,中国大陆株更有其独特的氨基酸变异模式,312(S),449(A),451(Q)和468(H)。表明该病毒的整体变异性不高,但中国的流行株已形成其自己的遗传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生物学软件对CP2蛋白功能域和三维结构进行了预测,为进一步分析CP2蛋白结构与功能关系奠定了基础。ZHZC3株是第一个测定全序列的TSV中国株。
黄新新陆承平
关键词:基因组同源建模
迟缓爱德华菌全菌及外膜蛋白的免疫力比较被引量:18
2002年
目的 比较观察Et ATCC15947株的全菌(WCB)及外膜蛋白(OMP)对小鼠和鲫鱼免疫效果。方法 用全菌凝集试验及ELISA测定抗体滴度,以迟发性变态反应(DTH)观察细胞免疫情况。结果 免疫小鼠抗体滴度14 d时,以全菌组最高,而在28 d时以OMP+LPS组最高。保护率分别是:OMP+沙门氏菌LPS>全菌组>OMP>OMP+FCA。免疫鲫鱼第1周OMP+LPS注射组即能测到抗体,而全菌组则需2~3周,但强化免疫后均能升高至相似的滴度,浸泡组则只在刚免疫的2~3周可测到低滴度的凝集抗体。保护率:OMP+LPS注射组>全菌注射组>全菌浸泡组。结论 给小鼠和鲫鱼注射全菌和OMP均能提供良好的免疫保护,在有佐剂LPS存在下,OMP效果更好。
黄新新陆承平
关键词:迟缓爱德华氏菌外膜蛋白免疫力抗体滴度水产动物
迟缓爱德华菌的外膜蛋白图谱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3
2001年
分析 2 7株不同来源的迟缓爱德华菌 (Et)的外膜蛋白 (OMP) ,可分为A~H 8个型。 2 1株致病株与 6株非致病株有明显不同的图谱。致病株OMP条带多而深浓 ,并且相同来源的菌株有几乎一致的图谱。其中国内致病株以E型为主 ,与ATCC参考株相似。非致病株OMP条带则浅而稀疏 ,来源虽不同 ,但图谱极类似。另外 ,6株非致病株对磺胺、庆大、四环素等抗生素普遍耐药 ,而致病株除少数几株外 。
黄新新陆承平
关键词:迟缓爱德华菌外膜蛋白耐药性水产动物致病菌
迟缓爱德华菌外膜蛋白抗原性分析被引量:15
2002年
目的 :分析迟缓爱德华菌 (Et)外膜蛋白 (OMP)的抗原性。方法 :用Western blotting分析 2 7株Et与EtATCC15 94 7OMP抗血清的转印情况 ,用ELISA、杀菌力试验和凝集反应检测OMP诱导的抗体滴度。结果 :2 1株致病株中有 2 0株能与EtATCC15 94 7株OMP抗血清转印出清晰的条带 ,分别为 33k、35k、38k、4 5k ,而非致病株和另一株致病株Et12 2的OMP则没有反应带 ;ELISA、杀菌力试验和凝集反应表明 ,ATCC15 94 7和JEL4株的OMP均能诱导高滴度的杀菌抗体和抗OMP抗体 ;不同程度稀释的抗ATCC15 94 7OMP血清及抗 35k、4 5k血清还能对小鼠提供一定的保护力。结论 :EtOMP33k、35k、38k、4 5k可能为保护性抗原 ,OMP可作为疫苗的候选成分。
黄新新陆承平
关键词:迟缓爱德华菌外膜蛋白抗原性OMP
涉及食品质量安全的多项关键检测技术研制及其有效应用
李想郑秋月于海燕黄新新韩丽熊炜张舒亚曹际娟潘良文
该项目属于食品安全检测领域。食品安全是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事件之一,已被世卫组织设为"公共卫生优先事项"。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不仅引发了公众的诚信危机,也拷问着政府监管部门的执行力度。中国最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对危害食品质...
关键词:
关键词:食品安全检测食品质量安全
迟缓爱德华氏菌耐药性分析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分析来自不同地区和宿主的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 Et)耐药特性及抗性基因。方法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分析系统,利用VITEK 2 Compact AST-GN13(22095)药敏鉴定卡对23株Et进行药敏试验;通过实时荧光PCR法检测抗性基因。结果manE291、ET-0711059、L49231、DT这4株Et对复方新诺明耐药,其中ET-0711059还对包括氨苄西林、庆大霉素等在内的其余7种抗生素耐药,对环丙沙星处于中介耐药。23株Et经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磺胺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等30种抗性基因检测,16%Et含有氨基糖苷类ant(3”)-I抗性基因及磺胺类sul1抗性基因;另有16%Et含磺胺类sul2抗性基因;40%Et含四环素类tetA抗性基因。所有耐药菌株均为鱼源株,6株人源菌株不表现耐药。结论所检测的Et菌株除了1株多重耐药,其余菌株的耐药性并不突出,主要表现为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在检测的Et菌株中分布有一定比例的抗性基因,但和耐药性并不完全相关。
黄新新何宇平彭强辉曾静刘海泉孙晓红赵勇李想郭德华
关键词:迟缓爱德华氏菌耐药性抗性基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