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万军
- 作品数:27 被引量:110H指数:6
- 供职机构: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被引量:13
- 2015年
- 针对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涉及学科领域多、实践性强的特点,探讨新形势下如何突破传统教学思维定式,通过完善实验教学体系、满足区域种业发展需要、加强专业与企业合作以及专业间交流、建立多样性开放式实验等措施来开展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工作,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和水平,培养创新型种业人才。
- 冯万军杜慧玲贺立恒冯伟
- 关键词:种子科学与工程创新型
- 一种基于无土栽培的生态鱼缸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无土栽培的生态鱼缸,属于无土栽培技术领域,具体包括玻璃鱼缸和安装在玻璃鱼缸内的智能透明花盆,玻璃鱼缸的底部设置有储液槽,玻璃鱼缸顶部设置有装饰盖,储液槽内安装有底座玻璃鱼缸固定在底座上,玻璃鱼缸的底...
- 邢国芳李振冯万军李明明贾亚涛
- 文献传递
- 谷子WRKY转录因子基因家族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谷子是抗旱研究的模式植物,谷子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为分离鉴定谷子抗旱基因提供了便利,WRKY基因参与植物非生物胁迫应答,在植物抗旱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为分离鉴定谷子WRKY类抗旱转录因子基因,从而为谷子抗旱机理研究和抗旱育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谷子转录因子SiWRKY基因家族进行了分离鉴定和表达分析。[结果]我们发现,谷子基因组中存在103个WRKY基因,分布在谷子的9条染色体上,根据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命名为SiWRKY1-SiWRKY103。[结论]80%的谷子WRKY基因在干旱胁迫后上调表达,表明其参与谷子抗旱机制,为植物抗旱研究提供了候选基因。
- 邢国芳张莉冯万军谢圣杰贾亚涛苑乂川陈小雨
- 关键词:谷子干旱胁迫WRKY转录因子基因表达
- 玉米自交系幼苗生物量积累及根系形态对两种氮素水平的反应及聚类分析被引量:5
- 2019年
- 为探讨低氮胁迫对玉米自交系幼苗生物量和根系形态的影响,以35份玉米自交系为材料,测定了两个氮素水平处理后14d玉米幼苗的单株干重、地上部干重、根干重、根冠比、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平均直径、侧根数和初生根长。结果表明,低氮胁迫下玉米幼苗根干重、根冠比、根总表面积、根体积、侧根数、根平均直径和初生根长显著增加,地上部干重和单株干重显著减小,而总根长没有明显变化。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发现,同一氮素水平下,玉米幼苗各性状的综合表现存在基因型差异,且在正常氮素和低氮条件下均可以分为6组。低氮处理后,选取的9个自交系地上部氮素积累量均显著降低,PH4CV、B73和XY4的根系氮素积累量显著增加,其余6个自交系显著降低。此外,只有XY4的氮素吸收和利用效率均较高。综合分析表明,XY4是低氮高效型玉米自交系。
- 师赵康赵泽群张远航徐世英王宁王伟杰程皓邢国芳冯万军
- 关键词:玉米氮素生物量积累根系形态聚类分析
- 施氮量对紫糯玉米籽粒花青素积累及其合成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研究施氮量对不同灌浆时期紫糯玉米晋糯20籽粒花青素积累及其相关合成酶的影响,为紫糯玉米科学施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紫糯玉米晋糯20为研究材料,于2018-2019年在大田进行施氮0(N0)、120(N1)、240(N2)和360(N3)kg·hm^(−2)处理,测定其不同授粉天数的籽粒中花青素积累量和含量以及苯丙氨酸氨解酶(PAL)、黄酮3-羟化酶(F3H)、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FR)、花青素合成酶(ANS)和UDP半乳糖甘-类黄酮-3-O-葡萄糖基转移酶(UFGT)等5种花青素相关合成酶的活性。[结果]施氮会促进晋糯20籽粒中花青素的积累,其变化为N2≈N3>N1>N0。随着灌浆时间的推进,相同施氮量下单籽粒花青素积累量呈先上升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而籽粒花青素含量则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授粉后20 d具有最大值。N1、N2、N3相较于N0,在不同灌浆时间,单籽粒花青素积累量年均增加幅度在10%~52%;而籽粒花青素含量年均提高幅度在4%~17%。施氮量、灌浆时间和单籽粒花青素积累量呈二次曲线关系,R2均为0.97,确定授粉后31 d和施氮量为305 kg·hm^(−2)时,单籽粒花青素积累量达到最大值。相较于N0,随施氮量的增加,在授粉后15 d,PAL、F3H、ANS和UFGT的活性均先升高后下降,其提高幅度年均在0.1%~49%,而DFR活性对施氮反应不明显;在授粉后30 d,PAL、F3H和ANS的活性则逐渐降低,其降低幅度年均在3%~27%,DFR活性对施氮反应同样不明显,而UFGT的活性则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其变化幅度年均在−12%~10%。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授粉后15~20 d的单籽粒花青素积累速率仅与PAL、ANS和UFGT的酶活性极显著相关,其R2均在0.50以上,而授粉后30~35 d的单籽粒花青素积累速率仅与PAL和DFR的活性显著相关,其R2分别为0.23和0.19。[结论]晋糯20籽粒中PAL、ANS和UFGT的活性对施氮的反应集中在灌浆早期,施氮促进PAL、ANS和UFGT的活性提升,从而促进其籽粒中花青素�
- 程皓赵泽群薛伟伟王宁师赵康王伟杰冯万军
- 关键词:糯玉米施氮量酶活性
- 不同玉米自交系灌浆期棒三叶光合特性及产量差异比较分析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比较分析6个玉米自交授粉后15d棒三叶的光合特性及产量性状。[方法]以玉米自交系PH6WC、PH4CV、唐65、郑58、综3和87-1为研究材料,测定各自交系授粉后15d的棒三叶面积、光合特性及收获后的产量性状。[结果]在6个自交系中,PH6WC棒三叶面积和干重最大,分别是PH4CV、综3和郑58的1.5倍和2倍左右;在叶绿素含量上,所有自交系基本呈基本呈现穗位叶≥穗上叶>穗下叶的变化规律,其中唐65叶绿素平均含量最高;从光合特性上,综3的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及水分利用效率(WUE)均较显著高于其他自交系;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仅棒三叶面积与产量显著相关,而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参数均与产量不相关。[结论]玉米棒三叶面积与叶绿素含量和光合特性并不相关,通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参数不能预测玉米产量,本研究为选育强光效玉米新种质奠定一定基础。
- 赵泽群师赵康张远航王雯冯万军
- 关键词:玉米棒三叶灌浆期光合特性
- 一种智能控制无土栽培水槽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控制无土栽培水槽,属于无土栽培技术领域,具体包括水槽内设储液槽和配液槽,储液槽内安装有酸碱度电极和电导率电极,储液槽的底部设置有集液槽,集液槽上设置有出水管,出水管上安装有循环水泵,配液槽内安装有第...
- 邢国芳冯万军李萍苑乂川韩昀桦
- 文献传递
-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玉米杂种优势研究上的应用进展被引量:2
- 2015年
- 杂种优势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在玉米中已经广泛应用,但其形成的分子机理仍不清楚。蛋白质组学技术是一种高通量筛选重要功能蛋白的研究手段,在玉米杂种优势的形成上进行蛋白质组学研究有利于深入解析杂种优势形成的分子机制。简单介绍了玉米杂种优势的表现,并对玉米种子胚、苗期根系、叶片和雌穗等性状上有关杂种优势形成的分子机理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进行了综述。
- 冯万军窦晨牛旭龙邢国芳
- 关键词:蛋白质组学玉米杂种优势
- 低氮诱导玉米幼苗叶片衰老过程中碳氮平衡的动态变化被引量:8
- 2022年
- 叶片适时衰老对保证玉米产量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以玉米自交系PH6WC和PH4CV为研究对象,通过水培方法,设置低氮(0.04 mmol·L^(-1),LN)和正常(4 mmol·L^(-1),CK)氮素水平两种处理,在培养2、4、6和8 d后,对其幼苗第2和第3叶片表型、光合特性、叶片中氮素和糖分含量及碳氮比进行分析,旨在探究低氮胁迫下玉米幼苗叶片衰老过程中碳氮平衡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与CK相比,LN造成两玉米自交系幼苗第2和第3叶片的面积、生物量、相对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均下降,而其氮物质生产能力均先后增加,但第2叶片的变化时间均早于第3叶片;在两叶片的各性状上,均为LN下PH6WC的变化幅度大于PH4CV,且仅幼苗叶片中的碳氮比在LN下显著提高;PH6WC的叶片衰老更快,PH4CV有更强的碳氮平衡能力,其叶片衰老相对滞后。综上,低氮会诱导玉米幼苗叶片衰老,高碳氮比具有促进叶片衰老的调控作用,低氮胁迫下幼苗叶片的碳氮平衡能力在两个玉米基因型间存在较大差异。
- 王宁师赵康徐世英尹凤茹王伟杰冯万军
- 关键词:玉米叶片衰老幼苗低氮胁迫碳氮比
- 玉米杂交种与亲本雌穗花器官形成期蛋白差异表达谱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为探讨玉米穗粒数杂种优势形成的分子机制,以玉米强优势杂交种豫玉22及其亲本综3和87-1的花器官形成期雌穗为材料,采用高通量的2-DE和MALDI TOF MS技术,建立蛋白差异表达谱,并对差异蛋白进行了质谱鉴定。结果显示,在检测到的1290个蛋白点中,有114个(8.84%)在杂交种与亲本之间的表达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其中表现单亲沉默、偏高亲、中亲表达、偏低亲、杂种上调、杂种下调、亲本特异和杂种特异表达模式的蛋白点分别为27、25、15、13、11、11、10和2个。另外,成功鉴定出其中的104个差异表达蛋白点,涉及代谢、信号转导、能量、转录、蛋白质合成、蛋白运输与储藏、细胞生长与分裂、细胞结构、抗病防御、次生代谢、转座子及功能未知和假定蛋白等12个功能类别。玉米杂交种与亲本蛋白在丰度上的明显差异及涉及多个功能类别,可能与玉米穗粒数杂种优势的形成有关。
- 郭宝健宋方威冯万军隋志鹏孙其信倪中福
- 关键词:玉米雌穗杂种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