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伟伟

作品数:25 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地震
  • 7篇地壳
  • 7篇形变
  • 7篇GNSS
  • 5篇应变率场
  • 4篇地壳形变
  • 4篇速度场
  • 3篇多尺度
  • 3篇形变特征
  • 3篇高斯
  • 3篇GPS
  • 2篇地壳变形
  • 2篇地壳形变特征
  • 2篇地理数据
  • 2篇地震科学
  • 2篇地震预测
  • 2篇地震预测方法
  • 2篇电子设备
  • 2篇断层
  • 2篇信号

机构

  • 21篇中国地震局地...
  • 6篇同济大学
  • 3篇兰州交通大学
  • 2篇广东工业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台网...

作者

  • 25篇吴伟伟
  • 16篇孟国杰
  • 8篇赵国强
  • 5篇赵倩
  • 4篇伍吉仓
  • 4篇苏小宁
  • 3篇佘雅文
  • 2篇鲁正
  • 1篇熊仁伟
  • 1篇徐克科
  • 1篇陈俊平
  • 1篇胡新康
  • 1篇金红林
  • 1篇邹镇宇
  • 1篇魏文薪
  • 1篇罗艳
  • 1篇王恒
  • 1篇黄勇

传媒

  • 4篇地球物理学报
  • 4篇地震
  • 4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测绘学报
  • 1篇地球与行星物...

年份

  • 5篇2024
  • 5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滇西南地区深浅部构造变形特征被引量:1
2023年
滇西南地区是地震多发区,研究该区的岩石圈深浅部变形特征是认识其孕震环境和地震成因的重要途径.基于自主观测和收集的GNSS观测资料,通过融合给出滇西南地区最新的GNSS速度场.采用多尺度球面小波方法计算应变率张量,分析主应变率、面应变率和最大剪应变率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滇西南地区表现出近NNE—SSW向的挤压和NNW—SSE向的拉张.近EW向断层表现为左旋走滑,近NS向断层表现为右旋走滑,黑河断裂和无量山断裂之间的区域具有明显的面压缩与面膨胀转换,畹町断裂、龙陵-瑞丽断裂东部、南汀河断裂东部、黑河断裂、澜沧断裂和小江断裂跨过红河断裂延伸到孟连、孟兴断裂区域具有较高的剪应变率,最高达到50 nstrain/a.利用1976-2020年的震源机制解,采用区域阻尼应力反演方法反演应力张量,并解算反映主应力相对大小的R值分布,反演结果表明,滇西南地区受到NNE—SSW向的主压应力作用,整体上处于走滑应力状态,而大盈江断裂东部腾冲火山附近的南北向断层存在正断兼斜滑的特点.滇西南地区的主应力大小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南汀河断裂以南是主应力最大的区域,其走滑特征也更加明显.此外,还收集了滇西南地震波各向异性数据,分别对比主应力方向和主应变率方向的夹角、主应力方向和Pms快波偏振方向的夹角、主应力方向和XKS快波偏振方向的夹角、Pms快波方向和XKS快波偏振方向的夹角,得到地表和中上地壳、中上地壳和下地壳、下地壳和上地幔构造变形的差异性,发现滇西南地区下地壳和上地幔变形机制不相同,解耦并不全部位于下地壳和上地幔之间.在龙陵-瑞丽断裂、南汀河断裂、孟连断裂附近下地壳和中上地壳之间存在变形差异,下地壳与上地幔变形一致,表明该区域下地壳与中上地壳发生解耦,滇西南部分区域可能存在上地幔涌
杨业鑫孟国杰吴伟伟罗艳Thant Myo
关键词:应变率场应力场地震各向异性
一种转动放大的颗粒惯容阻尼器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动放大的颗粒惯容阻尼器,包括外圆环、大中小三种尺寸的齿轮、附加质量、质量块、弹簧、颗粒、支撑、螺纹转杆、底座、销轴、钢片;螺纹转杆、底座、销轴组成支撑结构并与待减震的主体结构固接,螺纹连杆与大齿轮内的螺纹...
鲁正吴伟伟赵若宇
利用黏弹性球体位错理论研究2004年苏门答腊地震震后效应对华南块体的影响
2024年
本文基于黏弹性球体位错理论和GNSS观测资料,约束东南亚地区大范围地幔黏滞性结构,探讨该地震的震后形变及其对华南块体的影响.首先收集泰国地区震后位移资料,考虑兼顾稳态和瞬态震后形变的Burgers黏弹性体,利用黏弹性球体位错理论进行模拟,得到软流圈麦克斯韦黏滞性系数(η_(m))为5×10^(18)Pa·s,开尔文体黏滞性系数与麦克斯韦体比值(α)为0.3,开尔文体剪切模量与麦克斯韦体比值(γ)为0.33.进而收集和模拟华南块体及其周边区域震后形变,GNSS流动站观测资料显示震后2年形变主要集中于华南块体南部,观测与模拟震后位移方向整体一致,往西南方向指向震中,震后形变量上存在明显差异,云南地区模拟值偏大,而华南块体南部模拟值偏小.GNSS连续站观测资料显示,华南块体受苏门答腊地震震后形变的影响在2010年后明显减弱.后续地壳变形研究以华南块体为参考基准时,建议基于2016年以后的观测提取速度场.
刘泰邹镇宇吴伟伟佘雅文付广裕孟国杰
基于GNSS的红河断裂中段现今变形特征
2024年
采用红河断裂带中段加密布设的GNSS连续站观测资料以及前人发布的速度场结果,获取红河断裂带中段及邻区现今地壳运动速度场。根据川滇地区活动断裂分布建立研究区三维有限元模型,以红河断裂带中段及邻区GNSS速度场为约束,获得红河断裂带中段不同段落的现今滑动速率和区域应变率场。结果表明,红河断裂带弥渡-元江段右旋走滑速率为1.2±0.6 mm/a,挤压速率为0.6±0.5 mm/a;红河断裂带元江-元阳段右旋走滑速率为1.8±0.7 mm/a,挤压速率为1.5±0.6 mm/a。应变率结果显示,红河断裂带中段及邻区以剪切变形为主,最大剪应变率高值区位于小江断裂带附近,最大幅度约为62×10^(-9)/a,红河断裂剪切变形相对较弱;面应变率显示,红河断裂元江-元阳段挤压变形较为显著,挤压应变率值约为10×10^(-9)/a,该段落处于强闭锁状态,未来地震危险性值得关注。
黄勇黄勇孟国杰吴伟伟
关键词:断层滑动速率应变率场
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应变与应力特征研究
2022年
青藏高原东北缘是青藏高原隆升和变形的前缘,地壳变形剧烈,研究其地壳运动和变形对理解该区的构造活动特征和动力学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收集1991-2016年的GNSS速度场数据,采用多尺度球面小波方法计算应变率张量,分析主应变率、面应变率和最大剪应变率的空间分布特征.面应变率结果显示青藏高原东北缘大部分区域具有轻微的压缩,平均压缩率小于15 nstrain/a,压缩率较高的区域集中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的边缘地区,其中祁连山断裂带和海原断裂带区域的面压缩率大于20 nstrain/a.东昆仑断裂带、祁连山断裂带、海原断裂带和六盘山断裂带具有较高的剪应变率,最大约为40 nstrain/a.研究还收集青藏高原东北缘1904-2021年2.0级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通过区域阻尼应力反演方法得到该区域的应力场,最大主应力方向显示青藏高原东北缘35°N以南的区域表现为近EW向的挤压,而35°N以北的区域表现为NE向的挤压.根据最大、最小主应力的倾角把研究区划分为正断、逆冲和走滑3类区域,发现青藏高原东北缘内部的大部分区域和六盘山断裂的北部区域表现出走滑的运动特征,而祁连山断裂带、海原断裂带和西秦岭断裂带以南的区域表现出明显的挤压逆冲特点,与面压缩率的高值区域较为重合.对比主应力轴方向和主应变率轴方向发现青藏高原东北缘内部区域中上地壳变形是垂直连贯的,而与塔里木盆地、阿拉善地块和华南地块相接区域主应力和主应变率方向差异较大,可能与壳内软弱带和复杂的地表局部构造有关,这些区域岩石圈复杂的变形和较强的地震活动性是青藏高原的NE向扩张变形受到较为坚硬的塔里木盆地、阿拉善地块、鄂尔多斯地块和华南地块阻挡的结果.
杨业鑫孟国杰吴伟伟赵国强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北缘应变率场应力场
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BDS-3定位精度和地壳运动初步分析
2024年
我国BDS-3卫星导航系统于2020年7月建成,并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自此开始,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简称“实验场”)的GNSS测站相继接收BDS-3卫星数据,目前已经积累了2年多的观测数据,为BDS-3应用于川滇地区地壳运动监测提供了重要平台和数据保障。为评估实验场BDS-3观测数据的精度及其应用于地壳监测的可行性,本文首先根据各测站所记录的BDS-3的B1I和B3I两个频点的多路径效应和信噪比与卫星高度角之间的关系,对BDS-3的数据质量进行评价。然后,基于高精度数据处理软件GAMIT/GLOBK (10.7版)对各测站同期记录的BDS-3和GPS数据分别进行处理,得到BDS-3和GPS坐标时间序列。基于包括线性项、年周期项和半年周期项等分量的函数模型,利用极大似然法分别对BDS-3和GPS时间序列进行拟合估计,得到各测站的线性速度、年周期和半年周期信号,并对拟合结果对比分析,评定BDS-3和GPS的定位精度。最后,讨论BDS-3定位精度的影响因素和BDS-3水平速度场的区域性特征。研究表明:实验场BDS-3与GPS原始数据质量相当,BDS-3坐标时间序列的均方根残差(RMS)的平均值在N、E、U方向上分别为4.42、4.25和8.34 mm,稍大于GPS的结果。BDS-3与GPS速度场在E方向存在约2.0 mm/a系统性差异。在区域分布特征方面,BDS-3和GPS的速度场、周年期和半年信号没有明显差别。认为目前影响BDS-3定位精度的因素主要为卫星轨道产品不够完善,经验型太阳光压模型和卫星天线相位中心改正模型等欠缺。造成BDS-3和GPS速度场差异的原因主要为两者的定位基准不一致。随着实验场BDS-3观测数据的积累和数据解算模型的改进,BDS-3可望达到GPS的定位精度,并形成独立于GPS的监测系统,为该区地壳运动监测和地震预测提供优质的大地测量产品。
贺添孟国杰吴伟伟苏小宁赵国强魏聪敏董志华
关键词:GNSS地壳形变
中国地震科学试验场大地测量模型研究
1.研究意义本文完整收集与处理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GNSS测站1998-2020年的观测资料,采用高精度GNSS数据解算与处理分析策略,获取高精度高分辨率三维地壳形变场和应变场,建立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大地测量模型,为中国地...
吴伟伟孟国杰苏小宁赵国强
关键词:地震科学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东南缘现今构造形变特征及地震危险性研究
利用最新的GPS观测资料,我们给出了青藏高原东南缘现今地壳运动速度场。通过高斯加权方法,获取了该区域的地壳形变应变率场。通过应变率场,解算得到青藏高原东南缘14个地震活动单元的地震矩积累率。利用最近100多年的历史地震目...
赵国强孟国杰苏小宁吴伟伟潘正洋赵倩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南缘地震活动应变率场地震危险性构造形变
文献传递
地震预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本申请涉及灾害预测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地震预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旨在解决地震预测不准确的问题。为此目的,本申请的地震预测方法包括:待预测区域包括多个第一网格,分别获取各个第一网格在历史时间段内的...
魏聪敏孟国杰吴伟伟陈学良赵国强
地球模型对季节性负荷形变计算的影响——以川滇地区为例
2021年
利用川滇地区的GNSS和GRACE数据,结合不同地球模型和负荷理论,研究了地球模型对地表季节性负荷形变计算的影响,该工作对于选取合适的地球模型开展负荷形变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研究表明:①川滇地区GNSS观测的地壳垂向季节性形变振幅为20 mm左右,GRACE反演的垂向形变与GNSS的结果相位一致,振幅存在差异。②区域地球模型的负荷勒夫数与其他地球模型的差异较大,且负荷勒夫数h_(n)对地球结构的变化较为敏感。③区域地球模型可以改善GRACE反演的负荷形变结果,从而减小与GNSS观测结果的差异。④川滇地区大部分GNSS测站的加权均方根比值减小量呈现由东北向西南方向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
佘雅文佘雅文吴伟伟付广裕
关键词:GNSSGRACE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