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延春

作品数:18 被引量:67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理学

主题

  • 16篇发光
  • 11篇荧光粉
  • 8篇发光性
  • 8篇PO
  • 7篇电荷
  • 7篇电荷补偿
  • 7篇发光性能
  • 6篇浓度猝灭
  • 6篇猝灭
  • 6篇发光特性
  • 6篇PO4
  • 5篇SR
  • 4篇光致
  • 4篇光致发光
  • 4篇DY
  • 3篇绿色荧光粉
  • 3篇红色荧光粉
  • 3篇白光
  • 3篇白光LED
  • 3篇DY3+

机构

  • 18篇河北大学

作者

  • 18篇宋延春
  • 17篇杨志平
  • 17篇韩月
  • 11篇赵青
  • 10篇潘飞
  • 9篇周东站
  • 6篇刘鹏飞
  • 6篇赵引红
  • 2篇马淑媛
  • 1篇吕梁
  • 1篇于红伟
  • 1篇刘玉峰

传媒

  • 4篇硅酸盐学报
  • 3篇发光学报
  • 3篇中国稀土学报
  • 2篇人工晶体学报
  • 1篇光电子.激光
  • 1篇河北大学学报...
  • 1篇功能材料
  • 1篇材料工程

年份

  • 4篇2013
  • 12篇2012
  • 2篇2011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绿色荧光粉KNaCa_2(PO_4)_2:Tb^(3+)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采用高温固相法成功制备了KNaCa2(PO4)2:Tb3+绿色荧光粉,并研究了其发光性质。测量了其激发和发射光谱,样品发射峰位于418,440,492,545,586,622 nm,分别对应Tb3+的5 D3→7 F5,5 D3→7 F4,5 D4→7 F6,5 D4→7 F5,5 D4→7 F4,5 D4→7 F3能级跃迁,主发射峰位于545 nm。主激发峰位于350~390 nm之间,属于4f→4f电子跃迁吸收,与InGaN管芯匹配。确定了在KNaCa2(PO4)2基质中Tb3+浓度对其发光强度的影响及其自身浓度猝灭机制。研究了不同电荷补偿剂对KNaCa2(PO4)2:Tb3+材料发光的影响,其中Li+离子改善其发光强度最为明显。
杨志平宋延春韩月赵青周东站潘飞
关键词:荧光粉电荷补偿浓度猝灭三基色
KNaCa_2(PO_4)_2基质中Ce^(3+)→Tb^(3+)的能量传递与发光特性被引量:1
2012年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Ce3+,Tb3+激活的KNaCa2(PO4)2发光材料,并对其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荧光光谱测试表明:Ce3+的加入显著增强了Tb3+的发射强度,观察到Ce3+对Tb3+的发光存在明显的敏化现象,且测得KNaCa2(PO4)2∶xCe3+,yTb3+的最佳掺杂浓度为x=0.01,y=0.16。根据Forster-Dexter理论判定KNaCa2(PO4)2∶Ce3+,Tb3+中Ce3+对Tb3+的能量传递属于电偶极-电四极相互作用引起的共振能量传递。研究表明,KNaCa2(PO4)2∶Ce3+,Tb3+材料是一种优良的紫外-近紫外激发白光LED用高亮度绿色发光材料。
杨志平刘鹏飞宋延春韩月赵引红周东站
关键词:高温固相法
单一基质白光荧光粉Ba_2B_2O_5:Dy^(3+)的制备与发光性能被引量:1
2012年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Ba2B2O5:Dy3+荧光粉材料,并对其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样品发射光谱为典型的双峰谱线,分别位于483和575nm处,对应Dy3+的4F9/2→6 H15/2和4F9/2→6 H13/2特征跃迁.激发光谱为多峰锐谱,主峰位于348和386nm处,和UVLED管芯匹配.讨论了Dy3+物质的量分数对发射光谱的影响,结果随Dy3+物质的量分数的增大,黄蓝发射的相对强度比(IY/IB)基本不变,样品的发光强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研究了电荷补偿剂Li+对材料发光强度的影响,随着Li+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加发光强度先增大后减小.测量并标定了Dy3+不同物质的量分数下样品的色坐标,均呈现白光发射.
杨志平潘飞宋延春韩月赵青
关键词:发射光谱激发光谱电荷补偿
适合近紫外和蓝光激发的Sr_(2-x)ZnMoO_6:xEu^(3+)红色荧光粉的制备与发光性能被引量:4
2012年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适合于近紫外、蓝光激发的Sr2–xZnMoO6:xEu3+红色荧光粉。研究了Eu3+掺杂量对样品发光性能的影响。XRD谱显示合成样品为纯相Sr2ZnMoO6晶体。激发光谱由一系列尖峰和电荷迁移带组成,主激发峰位于395nm和465nm处,对应于Eu3+的7F0→5L6和7F0→5D2跃迁。在395nm和466nm激发下,主发射峰分别位于597nm和624nm,对应Eu3+的5D0→7F1和5D0→7F2跃迁。随着Eu3+掺杂量的增加,发射光谱强度先增大后减小,Eu3+最佳掺杂量为0.2。研究了分别以Cl–、Li+、Na+和K+作为电荷补偿剂对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Li+补偿效果最为显著。
杨志平韩月宋延春赵青潘飞
关键词:红色荧光粉光致发光浓度猝灭电荷补偿
白光LED用KNaCa_2(PO_4)_2∶Dy^(3+)材料的制备与发光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KNaCa2(PO4)2∶Dy3+发光材料并对其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光谱显示,KNaCa2(PO4)2∶Dy3+激发谱为300~500nm范围内的一系列锐谱,可被InGaN管芯和蓝光有效激发。尤其在385nm紫外光激发下,样品呈现较强白光发射,主发射峰位于485和577nm,对应Dy3+的4F9/2-6 H15/2、4F9/2-6 H13/2跃迁,形成"黄+蓝"单一基质白光。研究了Dy3+掺杂浓度对KNaCa2(PO4)2∶Dy3+发光性能的影响,随Dy3+浓度增加,发光强度先增大后减小,最佳掺杂浓度为0.04mol,Y/B值在较小范围内先增大后减小。根据Dexter理论分析其浓度猝灭机理为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测量并标定了Dy3+不同浓度下样品的色坐标均呈现白光发射。研究表明,KNaCa2(PO4)2∶Dy3+材料是一种适合紫外-近紫外-蓝光激发的单一基质白光荧光粉。
杨志平宋延春韩月赵青潘飞
关键词:白光LED发光色坐标
Ce^(3+)在Na_2Ca_(1-x)SiO_4:xCe^(3+)中的发光特性及晶体学格位被引量:5
2012年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Na2Ca1-xSiO4:xCe3+蓝色发光材料,并对其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测得激发光谱为双峰宽谱,峰值分别位于279nm和360 nm,属于Ce3+的4f-5d跃迁,可被紫外-近紫外LED芯片有效激发。样品的发射光谱为不对称单峰宽谱,主峰位于439nm。利用van Uitert公式证明了Ca在Na2CaSiO4中只存在一种晶体学格位,判定经Gauss分峰拟合后的425 nm与460 nm子发射峰均来自于八配位Ce3+的发射,非对称发射的原因是局部晶体场的不对称和Ce3+能级劈裂。研究了Ce3+掺杂量对Na2Ca1-xSiO4:xCe3+材料发光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随Ce3+掺杂量的增大,发光强度先增大后减小,且发射光谱红移。Ce3+掺杂量为4%(摩尔分数)时,出现浓度猝灭,根据Dexter理论分析猝灭机理为电偶极-电四极相互作用。
杨志平宋延春赵青韩月潘飞
关键词:发光晶体学格位
红色荧光粉Ba_(2–x)B_2O_5:xSm^(3+)的制备及发光性能被引量:8
2012年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Ba2–xB2O5:xSm3+红色荧光粉。研究了Sm3+掺杂量对样品发光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物质为纯相Ba2B2O5晶体结构。主激发峰为342nm(6H5/2→4H9/2)、359 nm(6H5/2→4D3/2)、372 nm(6H5/2→6P7/2)、400 nm(6H5/2→4F7/2)、436 nm(6H5/2→4G9/2)、450~510 nm(6H5/2→4I13/2,4I9/2,4I11/2,4G7/2)。主发射为550~575 nm(4G5/2→6H5/2)、580~620 nm(4G5/2→6H7/2)及630~660 nm(4G5/2→6H9/2),其中以400 nm激发的峰值最大。随着Sm3+掺量x的增大,发光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在x=0.06时达到最大值。分析表明其浓度猝灭的机理是电偶极–电四极相互作用。
杨志平韩月宋延春赵青周东站刘玉峰
关键词:红色荧光粉光致发光浓度猝灭
白光LED用新型红色荧光粉Sr_5(BO_3)_3Cl:Eu^(3+)的制备与发光特性被引量:3
2013年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Sr5(BO3)3Cl:Eu3+新型红色发光材料,并对其结构和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X射线衍射测试表明合成材料为纯相Sr5(BO3)3Cl晶体。材料的主发射峰位于587,596,613nm和626nm,对应Eu3+的5 D0→7F1,7F2辐射跃迁。监测626nm发射峰,激发光谱主峰位于392nm,可被InGaN管芯有效激发。通过时间分辨光谱测得Eu3+离子5 D0能级的荧光寿命约为2.28ms。研究了Eu3+离子掺杂浓度对Sr5(BO3)3Cl:Eu3+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随着Eu3+离子浓度的增大,样品的发光强度先增大后减小,最佳掺杂浓度为16%(摩尔分数)。计算了Eu3+离子浓度猝灭的临界距离为1.46nm。测量了不同Eu3+浓度样品的色坐标,均位于色品图红光区,符合NTSC标准。
杨志平宋延春韩月潘飞刘鹏飞赵引红
关键词:发光浓度猝灭
新型红色荧光粉Sr2ZnMoO6:Sm3+的制备与发光性能被引量:7
2012年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Sr2ZnMoO6∶Sm3+新型红色荧光材料,并对其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XRD测量结果表明所制备样品为纯相Sr2ZnMoO6晶体。样品的发射光谱由一系列锐谱组成,分别位于563 nm(4G5/2→6H5/2)、598 nm(4G5/2→6H7/2)、607 nm(4G5/2→6H7/2)和645 nm(4G5/2→6H9/2),最强发射为645 nm。样品激发光谱由电荷迁移带CT和Sm3+离子的特征激发峰组成,主激发峰位于284 nm(CT)和403 nm(6H5/2-4L13/2)。随着Sm3+浓度的增大,Sr2-xZnMoO6∶xSm3+材料的发光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在x≥2%时,发生浓度猝灭现象。根据Dexter理论分析其猝灭机理为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比较了Li+、Na+和K+作为电荷补偿剂的作用,发现均使Sr2ZnMoO6∶Sm3+材料的发射强度得到增强,但以Li+补偿效果最为显著。
杨志平宋延春韩月赵青潘飞周东站
关键词:发光荧光粉浓度猝灭电荷补偿
CaZn_2(PO_4)_2∶Eu^(3+)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被引量:9
2011年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CaZn2(PO4)2∶Eu3+橙红色荧光粉,研究了其发光特性。该荧光粉在350~410nm处有一个宽带激发,其激发主峰位于394 nm。在紫外激发下,发射峰分别由Eu3+的5 D0→7 F1(585,595nm)、5 D0→7 F2(615、622 nm)、5 D0→7 F3(645 nm)及5 D0→7 F4(687,700 nm)4组线状峰构成,其中以595 nm发射峰最强。探讨了Eu3+的掺杂浓度对样品发光强度的影响以及Eu3+发射的橙/红光比值随浓度的变化关系,确定Eu3+的最佳掺杂摩尔分数为10%。实验结果表明,加入不同电荷补偿剂Li+,Na+,K+均能使发光强度得到提高,其中以Li+最佳。
杨志平赵青潘飞宋延春韩月马淑媛
关键词:发光荧光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