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延吉

作品数:101 被引量:420H指数:10
供职机构: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7篇期刊文章
  • 15篇专利
  • 5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0篇环境科学与工...
  • 28篇动力工程及工...
  • 10篇化学工程
  • 5篇农业科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电气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9篇垃圾
  • 18篇衍生燃料
  • 17篇气化
  • 17篇垃圾衍生燃料
  • 15篇生物质
  • 15篇热解
  • 12篇产气
  • 11篇生活垃圾
  • 11篇污染
  • 11篇产气特性
  • 10篇厌氧
  • 10篇焚烧
  • 9篇厌氧消化
  • 9篇废弃物
  • 8篇堆肥
  • 8篇燃烧
  • 7篇污染物
  • 7篇煤粉
  • 6篇污染物排放
  • 6篇流化床

机构

  • 54篇沈阳航空工业...
  • 46篇沈阳航空航天...
  • 16篇浙江大学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沈阳化工学院
  • 1篇辽宁省政协
  • 1篇沈阳光大环保...

作者

  • 101篇李延吉
  • 78篇李润东
  • 36篇冯磊
  • 24篇杨天华
  • 21篇魏砾宏
  • 20篇李爱民
  • 13篇池涌
  • 10篇刘耀鑫
  • 8篇姜璐
  • 8篇邹科威
  • 8篇孙洋
  • 7篇王雷
  • 7篇宋政刚
  • 6篇姜秀民
  • 6篇秦四强
  • 6篇赵宁
  • 6篇李玉龙
  • 5篇李彦龙
  • 4篇栾敬德
  • 4篇岑可法

传媒

  • 14篇热力发电
  • 9篇可再生能源
  • 5篇太阳能学报
  • 5篇沈阳航空工业...
  • 3篇环境科学学报
  • 3篇电站系统工程
  • 3篇浙江大学学报...
  • 3篇中南大学学报...
  • 2篇燃料化学学报
  • 2篇环境科学
  • 2篇中国电机工程...
  • 2篇环境污染治理...
  • 2篇煤炭学报
  • 2篇沈阳航空航天...
  • 1篇环境工程
  • 1篇江苏环境科技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年份

  • 6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7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10篇2009
  • 16篇2008
  • 10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4
10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源头分类的城市垃圾资源化利用研究
李润东冯磊李彦龙李延吉可欣杨天华王雷魏砾宏张琢石
该项目属于城市垃圾资源化与能源化利用领域。该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1)适合国情的城市垃圾源头分类体系建立及示范研究;(2)连续四年以上的生活垃圾特性数据库的建立;(3)可生物降解垃圾厌氧消化中试研究与工艺优化;(4)生活垃...
关键词:
烧结条件对焚烧飞灰烧结特性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9
2008年
对垃圾焚烧飞灰在高温箱式电阻炉中进行烧结实验,考察烧结温度、时间及成型压力对烧结体理化性质(抗压强度、烧失量、体积变化率、密度变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烧结温度在1080~1100℃范围时,烧结温度、时间、成型压力对烧结体各种理化性质的影响各不相同。烧结试体的抗压强度、烧失率、体积变化率和密度变化率随烧结温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大,且随烧结时间的增加而增大;抗压强度和密度变化率随成型压力的增大而增大,烧失率和体积变化率却随成型压力的增大而减小。
李润东于清航李彦龙王镭魏砾宏李延吉
关键词:固体废物垃圾焚烧飞灰骨料抗压强度
不同粒径玉米秸秆与猪粪混合厌氧发酵特性研究被引量:8
2020年
使用可控型恒温厌氧发酵反应器研究了发酵温度(37,52℃)和秸秆粒径(50,100 mm)对猪粪和玉米秸秆混合厌氧发酵产气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发酵温度为52℃时,大秸秆的累积产气量为153.01 L,当发酵温度为37℃时,大秸秆和小秸秆的累积产气量分别为112.41,99.28 L;各试验组的pH值均在6.5~7.9波动,各试验组的VFAs浓度的变化曲线基本类似;当发酵温度为37℃时,小秸秆和大秸秆的氨氮浓度均值分别为1 760,1 980 mg/L,当发酵温度为52℃时,大秸秆的氨氮浓度均值为1 920 mg/L;各试验组前35 d的日产甲烷量均较低,中后期的日产甲烷量逐渐升高,并且日产甲烷量峰值出现在42~51 d;52℃下大秸秆的累积产甲烷量最大,为72.60 L,37℃下小秸秆的累积产甲烷量最小,为43.22 L。
刘中军丁岳峰于钦李延吉
关键词:玉米秸秆厌氧发酵沼气
矿物成分对超细化煤粉燃烧过程中氮转化的影响被引量:6
2006年
选用超细化鹤岗、铁法、准葛尔3种脱灰煤(HCl/HF脱灰),分别添加NaOH、MgO、CaO、Al2O3和Fe2O3矿物成分制成试验样品.采用DTG(热重/差热连用仪)和GCMS(气相色谱质谱连用仪)对不同样品进行燃烧实验,设定气体流量为50mL·min-1,氧气体积分数为20%,升温速率为20℃·min-1,研究矿物成分对煤粉燃烧时氮转化的影响.结果发现,经脱灰处理的超细化煤粉在氧气体积分数为20%时燃烧过程中NO的释放曲线是单峰曲线;NaOH、Al2O3对NO的还原反应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催化作用,NaOH的催化能力最强;Fe2O3、CaO和MgO对还原反应有催化或抑制作用,其作用的类别和大小与煤的种类和矿物质的含量有关,超细化可促进NO的还原.
魏砾宏姜秀民杨天华李延吉王雷
关键词:超细化煤粉矿物成分NO
微藻填充型生物降解塑料的全过程一键式制备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藻填充型生物降解塑料的全过程一键式制备系统,包括:一键式开关、PC端、智能集成芯片、微藻培养系统、破壁系统、干燥系统、破碎过筛系统、混合搅拌机、静置箱、添加剂罐、塑料颗粒容器、高速混合机、双螺杆挤出机和...
李延吉李明泽马婕董春良宋瑞雯冯磊
垃圾衍生燃料热解热重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本实验用热重分析法对含75%布、含50%、67%、75%、100%生活垃圾的RDF样品的热解进行研究,通过分析不同热解终温、不同升温速率、不同物料比、添加污泥与添加废石灰对RDF热解过程的影响,分析TG和DTG曲线的变化和特征点温度及不同阶段样品质量变化,计算热解率,研究表明,①热解终温增加,TG曲线向低温区移动,热解率增大,其中最大可达98.6%;②升温速率增加,热解反应向高温区移动,说明升温速率越低,越有利于热解反应进行;③对于生活垃圾与生物质不同配比的RDF热解,生活垃圾比重的增加导致TG曲线向高温区移动,挥发分析出温度延后;④添加污泥的RDF与添加废石灰的RDF相比,热解更充分,热解率由77.14%上升到92.46%。
李延吉赵宁姜璐李玉龙李润东池涌
关键词:垃圾衍生燃料热解热重分析
矿物成分对超细化煤粉燃烧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0
2007年
采用热天平研究了超细化鹤岗、铁法、准葛尔3种脱灰煤样(HCl/HF脱灰),及分别添加NaOH、KOH、MgO、CaO、Al2O3和Fe2O3矿物成分制成试验样品的燃烧特性。实验中气体流量为50mL/min,氧气体积百分比浓度为20%,升温速率为20℃/min。通过对所获得的热失重(TG)和失重微分(DTG)曲线的分析,比较了各种矿物质对3个煤种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NaOH、KOH使鹤岗、准噶尔和铁法煤的脱灰样品的着火降低50℃左右,最大失重速率温度和活化能降低;Fe2O3提高了3种脱灰煤样的着火温度,抑制挥发分反应活性;Mg、Ca、Al、Fe对3种脱灰煤样影响不同,与煤的品种有关。
魏砾宏姜秀民李爱民杨天华李延吉
关键词:热能动力工程超细化煤粉矿物成分燃烧特性
“能源与环境”课程调查问卷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基于"能源与环境"课程的教学改革构想,围绕课程具体教学内容对授课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结果采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分析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性别、成绩等变量对具体互动教学环节的影响,根据得到的结果对设计的调查问卷提出了改进意见,并探讨了课程深入教学改革的方式和方法。
王伟云杨天华魏砾宏李润东贺业光李延吉栾敬德
关键词:调查问卷分析教学改革SPSS
生物质气化特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在小型固定气化炉和中型气化炉内对典型生物质进行气化实验,分别采用空气、氧气及水蒸气作为气化介质。实验分析了物料、气化温度、气化剂及气化剂流量等影响因素发生变化时对气化产气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物料含可燃质高时,产气品位也好;随着气化温度的升高,产气中可燃气含量增加;空气作气化剂时产气的热值低于氧气作气化剂时的产气热值;气化剂的流量发生变化时,气化产气成分也相应改变。
李延吉李润东李爱民冯磊姚伟
关键词:生物质气化产气特性
一种双筒式垃圾分选滚筒
一种双筒式垃圾分选滚筒,由第一滚筒(1)、第二滚筒(2)、中心轴(3)、轴承(4)、第一传送带(5)、第二传送带(6)、第三传送带(7)、第四传送带(8)、砂砾收集装置(9)、钢制挡板(10)以及支架(11)组成,不仅结...
李延吉李想于梦竹何强李润东倪蒙
文献传递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