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游

作品数:16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长江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文学
  • 4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军事

主题

  • 3篇文学
  • 3篇高校
  • 2篇叙事
  • 2篇艺术
  • 2篇伦理
  • 2篇教育
  • 1篇大艺术教育
  • 1篇代文
  • 1篇当代文学
  • 1篇当代文学批评
  • 1篇底层文学
  • 1篇典范
  • 1篇典范性
  • 1篇叙事策略
  • 1篇学法
  • 1篇学生突发事件
  • 1篇艺术教育
  • 1篇应然
  • 1篇应然选择
  • 1篇责任感

机构

  • 12篇长江师范学院
  • 4篇华中师范大学

作者

  • 12篇李游
  • 6篇胡俊飞

传媒

  • 1篇教育探索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理论与创作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知识经济
  • 1篇湖南社会科学
  • 1篇前沿
  • 1篇吉首大学学报...
  • 1篇沙洋师范高等...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教育与教学研...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李尔王》的伦理济世思想被引量:2
2013年
《李尔王》作为一部伦理悲剧经典,是莎士比亚在深受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政治文化和宗教思想的影响下,灌注在剧中人物的思想与行动中两套相辅相成的避免悲剧命运的济世方案。王权—父权主义从宏观着眼,为济世;后者从微观入手,为救个体,抚慰灵魂。它们是莎士比亚提出的互为表里的伦理济世双桅,表面上看似矛盾,实则互为补充。建构以王权—父权主义为基础的社会结构和以仁爱隐忍苦行精神为主体的人格精神结构是莎士比亚理想中的"大同世界"。透过这种方式,莎士比亚为化解文艺复兴晚期西方社会伦理危机,提供了一套合理的济世方案。
李游胡俊飞
关键词:《李尔王》
运用案例教学法突破《伦理学》课程教学的局限
2012年
《伦理学》是一门具有较强理论性的课程,在《伦理学》课程教学中发现传统的教学法有很大的局限,在课堂上不仅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也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运用案例法对于突破《伦理学》教学局限具有迫切的现实必要性。
李游
关键词:《伦理学》案例教学法
高校学生突发事件信息传播机制的缺陷及对策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高校学生突发事件信息传播机制存在的主要缺陷包括信息传播渠道不畅通、权威信息发布不及时、信息传播引导不合理等。建立健全高校信息传播机制的对策包括:通畅的"学校—学生"沟通交流信息传播渠道机制,加强权威信息及时发布的信息管理意识,积极探索和总结科学的信息引导策略与方法等。
李游
关键词:高校学生突发事件
试探马克思主义批评中国形态建构的“三位一体”模式被引量:1
2011年
马克思主义批评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具体实践,西方和苏俄等不同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批评都建立了以基本原则立场——基础范畴命题——核心问题论域为构架,以人的自由发展与全面解放为终极目标的"三位一体"社会文化研究范式。与此相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批评的"三位一体"模式长期缺失,导致其难以有效应对与合理阐释当代诸多经济文化现象,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批评"三位一体"模式势在必行。于此,我们需寻求独特的问题论域和方法论,持守必要的批判性纬度,开放性与原则性兼顾地融合各种理论资源。
李游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批判
互文视域下马克思“希腊艺术典范性”论述被引量:1
2012年
谈论古希腊艺术的辉煌是西方近现代文艺理论与美学思潮演进中一个不容绕开的话题,马克思关于古希腊艺术典范性的论述是在这一话语语境下阐发,本身亦构成这一学术谱系链条上的重要一环。马克思在何种意义层面阐释古希腊艺术的"迄今仍不可企及"的审美价值,它与马克思艺术观如何关联,这些问题被关于"物质生产与艺术发展不平衡性"命题的思考长期遮蔽。本文认为,马克思在迥异于从维柯、荷尔德林到席勒等人的路径,亦超越了黑格尔的意义层面上,从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艺术生产论出发,认为相比现代社会"人"处于由其与艺术生产、牟取剩余价值等联结起来的利益链条的末端,古代社会"人"作艺术生产的直接和最终目的,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古代艺术作品中更为鲜明和凸显。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古希腊艺术确实显得比现代艺术"崇高得多"。
胡俊飞李游
疯癫叙事:20世纪中国文学历史意识的标本被引量:4
2012年
20世纪中国小说的"疯癫叙事"历经从萌生、演变、沉寂到兴盛的曲折发展过程。缘于作为叙事视角兼叙事声音的"疯癫者"驳杂多面的文化形象及不同于常人的言语、思维与情感体验特征,从"五四"到新时期再到世纪之交,中国20世纪小说疯癫叙事文本在不同历史阶段皆隐秘漫溢出特殊的历史意识。20世纪中国文学疯癫叙事踯躅于对历史的建构、置疑与重构之间,某种意义上,疯癫叙事是窥探20世纪中国文学历史意识的标本与参照。90年代以前,疯癫叙事致力于挑战同时期文学实践赋予历史话语的崇高与宏大;世纪之交,疯癫叙事在浓郁的历史虚无主义氛围中,展现出对虚无主义历史意识的审视与过往历史话语价值的重新确立。
胡俊飞李游
关键词:疯癫叙事20世纪中国文学历史意识标本
新世纪底层文学总体性缺失检讨被引量:1
2012年
自上世纪80年代末先锋文学思潮始,新世纪文学总体性视野日渐模糊,尤其是底层文学出现总体性缺失,其主要症侯表征为缺乏辩证性的道德化写作、人物形象图谱单面化、廉价的苦难情怀、现代性焦虑症与文体风格滥情/戏谑化。新世纪底层文学要从歧路回到正途,必须重拾总体性视野,准确定位中国当下社会的现实阶段状况与未来走向,塑造鲜活饱满的典型形象,藉此揭示底层与中国当代历史隐秘而复杂的互动纹路。
胡俊飞李游
关键词:总体性检讨
高校课桌文化的狂欢化特征与疏导机制被引量:1
2010年
高校课桌文化是校园文化生态中一道日益引起注目的风景线,其狂欢化特征具体表现为表达参与的匿名性、形式的不拘一格、祛等级化和内容的私密性。课桌文化既有其消极影响也有积极的一面,其狂欢化特征如果加以有效合理的引导,对于培养大学生平等独立的思维素养、舒缓学习生活的紧张情绪、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生态将大有裨益。高校应当正视课桌文化的正面因素,不应一味封堵,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加以积极而有效的疏导。
李游
关键词:高校课桌文化狂欢化
唯物史观下当代文学批评中的“非民族”论批判被引量:2
2014年
永生/消亡论、文化想象建构论和反现代性论是当代文学批评中"非民族"论的三种主要形态,它们均建立在非物质的历史虚无论基础上。"民族"是一种历史现象与历史范畴,不是一个仅在思想或情感层面抽象发生的存在,不是一种纯然"文化想象"与"象征建构"的产物,它的兴起是以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为基础的,经济与政治因素是民族形成与演化中的决定性力量。那种认为民族在最近即将终结的论调与民族永生论一样,是缺乏历史依据的臆想。所有民族国家的建立均是现代性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人类获取全面解放征程中的前提条件与必要步骤,文艺的民族化与现代化实是相依互补而非对立割裂的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个体与民族之间也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不加辨析地认为民族必将阻挠人的现代化是一种武断偏颇之论。如同民族性并非与世俱来、天生正义一样,它也并不具有全然和永久的正当性,肯定民族性的同时不能走向将其圣化的另一极端。
胡俊飞李游
关键词:当代文学批评非历史化反现代性
高校艺术教育的困局与大艺术教育模式改革被引量:3
2009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艺术教育事业得到空前发展,但也面临着艰巨挑战,主要表现为体制不顺,重视不够,质量不高,艺术活动背离"普及"初衷等方面。实施"大艺术"教育模式,提出实验性改革方案,是打破高校艺术教育当下困局的有效途径。"大艺术"教育模式强化了艺术教育的人文学科性质定位,使学生在多种艺术的关联中,获得对艺术的感受和领悟,并能自觉理清艺术教育的分与合关系,这样的艺术教育模式能最大限度发挥其合力,提高艺术教育质量,使艺术活动真正得到普及。
李游
关键词:艺术教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