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敏
- 作品数:4 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不同耕作覆盖措施下延收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研究延收对春玉米籽粒产量、千粒质量、灌浆速率、光温资源利用及植株器官干物质运移的影响,为玉米延收增产提供依据。【方法】以玉米"金赛6850"为材料,分别设传统耕作、传统耕作+秸秆覆盖、传统耕作+地膜覆盖、免耕+秸秆覆盖、免耕+地膜覆盖5个处理延期收获(习惯收获后,每隔5d为1个收获期),测定在不同耕作覆盖措施下延收对玉米千粒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适时延收,玉米千粒质量和产量增加显著,延收15d,传统耕作千粒质量平均日增3.59g,产量增加1 334.7kg/hm2,灌浆速率为1.7mg/(g.d);延长收获提高了光温资源的有效利用,延收15d,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的有效积温分别增加了180.33和154.98℃,日照时数分别增加53.90和23.30h,植株干物质向籽粒中运移量以传统耕作最多,达10.06g,叶和茎秆的干物质对籽粒增重的贡献率较高。【结论】玉米适时延收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但增产幅度因耕作和覆盖方式不同而有显著差异。
- 鲍艳杰郝明德杨小敏
- 关键词:春玉米增产效应
- 陕西关中地区夏玉米适时延收的增产效应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研究延迟收获对陕西关中地区夏玉米千粒质量、籽粒产量以及地上部分植株各器官养分含量的影响,为夏玉米适时延收提供依据。【方法】以郑单958、先玉335为试验材料,在陕西关中地区设4个试验点(杨凌、咸阳、渭南、宝鸡),分别在各试验点夏玉米习惯收获时间的基础上延迟收获,测定不同延迟收获时间下夏玉米千粒质量、籽粒产量以及地上部分植株各器官养分含量。【结果】在关中地区4个试验点,收获时间推迟10~24d,夏玉米千粒质量增幅为7.9%~40.9%,籽粒产量增幅为17.5%~33.3%。夏玉米叶片、茎秆、穗轴等器官中的氮、磷养分向籽粒转移,提高了籽粒品质;而茎秆中钾含量明显提高,叶片、籽粒、穗轴等器官钾含量降低。在同时满足夏玉米生育期积温和冬小麦越冬前积温的条件下,关中东部地区夏玉米收获日期应在习惯收获的基础上推迟10~15d,即收获期以10-10-10-15为宜;中部地区推迟10d左右,收获期以10-10左右为宜;西部地区则应确保在10-10之前完成夏玉米收获。【结论】延迟收获对夏玉米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 杨小敏郝明德王忠有黄耀明张涛
- 关键词:夏玉米籽粒产量千粒质量养分含量
- 黄土旱作区不同覆盖耕作措施下产量和肥力变化研究
- 黄土高原是我国典型旱作农业区,其主要地貌特征是沟壑景观,长期以来由于降雨少而集中、不合理的农业耕作方式和种植制度,导致粮食短缺问题比较突出。旱作农田采取少耕、免耕以及配合覆盖等措施是提高降水利用效率、增加作物产量的有效手...
- 杨小敏
- 关键词:水分利用效率养分吸收利用
- 文献传递
- 黄土区旱地覆盖对小麦养分吸收及水分利用的影响被引量:8
- 2013年
- 为寻找适宜黄土区旱地小麦高效栽培的覆盖方式,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几个不同覆盖方式对黄土区旱地冬小麦产量、养分吸收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全年地膜全覆盖方式对提高小麦产量、养分吸收和水分利用效率效果最好,该处理下小麦籽粒产量较不覆盖、夏闲期地膜全覆盖和夏闲期地膜麦草行间覆盖等处理分别增加21.9%、21.2%和20.8%,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7.54%、13.02%和15.65%,同时籽粒吸收N、P、K总量较不覆盖增加45.7%、23.5%和21.4%,茎叶吸收N、P、K总量较不覆盖增加56.6%、172.9%和52.1%。夏闲期蓄水以夏闲期地膜麦草行间覆盖的效果最好,分别较不覆盖、夏闲期地膜全覆盖和全年地膜全覆盖等处理增加160.25%、39.3%和16.2%。综合考虑不同覆盖方式对小麦增产、养分吸收以及土壤蓄水保墒效果的影响,全年地膜全覆盖是黄土区旱作小麦较佳的栽培方式。
- 杨小敏郝明德李龙董晓兵
- 关键词:小麦养分水分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