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君涛

作品数:16 被引量:182H指数:7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180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军“十五”指令性课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腹内
  • 7篇内高压
  • 7篇腹内高压
  • 5篇细胞
  • 5篇内毒
  • 5篇内毒素
  • 5篇内皮
  • 5篇内皮细胞
  • 5篇腹腔
  • 5篇腹腔间隙综合...
  • 4篇烧伤
  • 4篇内压
  • 4篇腹内压
  • 3篇黏膜
  • 3篇肠黏膜
  • 2篇凋亡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内皮
  • 2篇烧伤后
  • 2篇特点及防治

机构

  • 8篇第三军医大学...
  • 6篇解放军第18...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南昌大学第二...

作者

  • 16篇程君涛
  • 7篇肖光夏
  • 5篇袁建成
  • 4篇李小毅
  • 2篇张诚华
  • 2篇沈秋凤
  • 2篇魏智艺
  • 2篇林玉丹
  • 2篇郑江
  • 2篇李丽香
  • 2篇秦孝建
  • 1篇陈冰冰
  • 1篇陈冰冰
  • 1篇夏培元
  • 1篇王倩
  • 1篇秦孝健
  • 1篇唐维平
  • 1篇冯智
  • 1篇周红

传媒

  • 4篇中华烧伤杂志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2篇2013年全...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国外医学(生...

年份

  • 5篇2013
  • 1篇2009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毒素对人血管内皮胞的损伤及其防治的初步研究
该课题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内毒素对血管内皮细胞直接损伤机制》中有关 内毒素阻断部分的一个分题.因此,该研究拟在对内毒素与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进行探讨的同时,对BNEP对内毒素的拮抗作用进行初步研究.通过该研究得出以...
程君涛
关键词:内毒素内皮细胞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细胞因子模拟肽
文献传递
烧伤科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特点及防治策略被引量:2
2013年
感染是烧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创面加深、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甚至威胁患者生命的重要原因之一。革兰阳性球菌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尤其是具有多重耐药属性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烧伤创面及全身性感染中的主要致病菌。MRSA是指对甲氧西林、苯唑西林、头孢西丁耐药或mecA基因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魏智艺程君涛
关键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烧伤科革兰阳性球菌MECA基因多重耐药
腹腔间隙综合征被引量:69
2002年
程君涛肖光夏
关键词:腹腔间隙综合征腹内压增高病因发病机制疾病监测
内毒素对内皮细胞的损伤机制被引量:5
1999年
内皮细胞在维持血管的完整性、对机体的凝血功能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内毒素可直接或间接对内皮细胞造成损伤,使其形态、功能及表面特性发生改变。LBP/CD14 在LPSEC 相互作用中起着关键性的调节和增敏作用。MAPK 酪氨酸磷酸化在LPS 作用于内皮细胞的信号转导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程君涛袁建成
关键词:内毒素类内皮细胞
杀菌性/通透性增加蛋白模拟肽对内毒素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0
2002年
目的 通过杀菌性 通透性增加蛋白 (BPI)模拟肽 (BNEP)拮抗内毒素 (LPS) ,观察对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 - 6 (IL - 6 )、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以及表达细胞间黏附分子 -1(ICAM - 1)的影响 ,探讨BNEP对LPS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的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为模型 ,分别观察单纯应用LPS、BNEP以及不同剂量BNEP与LPS作用后各细胞因子的分泌表达。IL - 6、TNF -α应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 ;ICAM - 1采用生物素 -抗生物素 -过氧化物酶复合物 (SABC) -cy3免疫荧光染色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下观察其表达情况。 结果 LPS 10ng ml可使IL - 6分泌量显著增加 ;BNEP 6 0 μg ml即可显著降低 10ng mlLPS诱导的IL - 6分泌 ,随BNEP浓度增加IL - 6分泌量呈降低趋势 ,达2 4 0 μg ml时 ,IL - 6分泌量与单纯应用BNEP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BNEP 12 0 μg ml与LPS 10ng ml作用后 ,可使TNF -α分泌量降低 94 % ;BNEP 2 4 0 μg ml可完全阻断TNF -α的分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 ,BNEP与LPS作用后 ,ICAM - 1在细胞膜及细胞浆的表达明显减弱。 结论 BNEP在阻断LPS对细胞的激活和损伤。
程君涛郑江袁建成秦孝建周红肖光夏
关键词:模拟肽内毒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白细胞介素6胞间黏附分子1内毒素血症
腹内高压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及在肠道氧化还原失衡、凋亡中作用的研究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腹内压及作用时间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并通过对腹内高压后肠道氧化还原状态改变、肠黏膜细胞凋亡的研究,探讨引起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原因.结论:1、采用氮气气腹法制作腹内高压动物模型,避免了以往制作方法上...
程君涛
关键词:腹内高压腹腔间隙综合征肠黏膜肠黏膜屏障
文献传递
改良腹内高压动物模型制作及动脉血气分析被引量:21
2005年
目的介绍一种改良腹内高压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并观察不同程度腹内压(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及作用时间对动脉血气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腹内高压对机体的病理生理影响奠定基础。方法动物右侧股动脉置管,采样行血气分析;以套管针行腹腔穿刺,通过三通管连接压力计及贮气袋。实验采用健康成年新西兰兔30只,分为实验组(27只)和正常对照组(3只)。前者按IAP大小分为10、20、30mmHg组,压力维持时间分别为1、2、4h3个时相点,每组3只。结果本研究设计的动物模型制作方法简便易行,费用低,克服了以往实验所采用动物模型的缺点。血气分析结果表明,IAP20mmHg作用1、2、4h,PaO2、SaO2、血pH显著降低,PaCO2明显增高;IAP30mmHg2h以上可导致动物的死亡。结论在总结国外实验研究资料的基础上,成功制作改进了腹内高压动物模型,方法简便易行,致伤效果稳定可靠;IAP>20mmHg可导致明显的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及酸中毒,30mmHg持续2h以上可导致全部动物的死亡。
程君涛肖光夏张诚华李小毅
关键词:腹内压腹内高压动物模型血气分析
严重烧伤后腹内高压及腹腔间隙综合征的监测及护理
对43例严重烧伤后并发腹内高压(IAH)及腹腔间隙综合征(ACS)的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并总结护理经验.制作简易腹内压(IAP)测量压力计,建立监测表格,对严重烧伤患者入院后常规行腹内压监测,做到早期预防与治疗.重视患者主...
沈秋凤陈冰冰李丽香林玉丹程君涛
关键词:烧伤腹内压腹内高压腹腔间隙综合征护理
内毒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形态和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7
2001年
目的 研究内毒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形态和功能的影响 ,探讨内毒素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激活全身性炎症反应、脓毒症、多器官功能衰竭中的作用。 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为模型 ,应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内毒素对HUVEC形态的影响 ;ELISA双抗夹心法测定IL 6的含量 ;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法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的表达。 结果 内毒素可明显改变HUVEC的形态 ,使其发生长梭状变形。刺激HUVEC分泌IL 6的最小剂量为 1ng/ml,呈剂量依赖性增加 ,8h达高峰。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 ,LPS 10ng/ml与HUVEC作用 2 4h后 ,ICAM 1在核膜及细胞膜的表达都明显增强。 结论 内毒素可明显改变HU VEC的形态和功能 ,对增加血管通透性 ,促进白细胞粘附 ,在炎症瀑布反应的触发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始动作用。
程君涛袁建成郑江肖光夏
关键词:内毒素内皮细胞白介素6细胞间粘附分子-1
腹内高压对兔肠道通透性及内毒素细菌移位的影响被引量:39
2003年
目的 观察不同程度腹内压及作用时间对兔肠粘膜通透性及内毒素、细菌移位的影响 ,探讨腹内高压 (IAH)在腹腔间隙综合征形成及多器官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方法 制作IAH动物模型 ,通过异硫氢酸荧光素葡聚糖 (FITC Dextran )和辣根过氧化酶Ⅱ型 (HRP Ⅱ )两种分子探针 ,观察不同程度腹内压力下肠道通透性的改变 ,检测IAH对肠道细菌、内毒素移位的影响。 结果 腹内压 (IAP) >2 0mmHg(1mmHg =0 .133kPa)时 ,门静脉血中FITC D及HRP Ⅱ含量显著增高 (P<0 .0 1) ;IAP为 10mmHg作用 1、2、4h ,门静脉血中内毒素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改变 ;2 0mmHg压力作用 1h ,内毒素含量即显著增高 ,并随压力增高及作用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细菌培养结果显示 ,2 0mmHg压力下 1、2、4h ,细菌到肠系膜淋巴结的移位率分别为 33.3%、6 6 .7%、10 0 % ,2、4h各有 1例移位到肝脏 ;30mmHg时 2h以内 ,细菌到肠系膜淋巴结的移位率为 10 0 %。所有实验组均未出现细菌至脾脏的移位。 结论 当IAP >2 0mmHg时肠道通透性显著增加 ,门静脉血内毒素含量显著升高 ,细菌可移位至肠系膜淋巴结及肝脏 ,可能是导致腹腔间隙综合征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的重要原因之一。
程君涛肖光夏夏培元袁建成秦孝建
关键词:腹内高压内毒素细菌移位肠粘膜通透性腹腔间隙综合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