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章崇杰

作品数:46 被引量:58H指数:4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22篇细胞
  • 14篇抗体
  • 14篇克隆
  • 12篇单克隆
  • 11篇单克隆抗体
  • 5篇蛋白
  • 5篇细胞株
  • 5篇内皮
  • 4篇受体
  • 4篇小鼠
  • 4篇磷酸化
  • 4篇白血
  • 4篇白血病
  • 4篇HL-60细...
  • 3篇逆转
  • 3篇逆转录
  • 3篇逆转录病毒
  • 3篇逆转录病毒载...
  • 3篇小干扰RNA
  • 3篇免疫

机构

  • 46篇四川大学
  • 11篇四川大学华西...
  • 4篇四川省人民医...
  • 4篇成都市血液中...
  • 4篇成都市妇幼保...
  • 2篇成都生物制品...
  • 1篇成都市第三人...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三峡医药...
  • 1篇四川省医学科...

作者

  • 46篇章崇杰
  • 27篇魏大鹏
  • 14篇张平
  • 10篇蔡美英
  • 9篇彭晓东
  • 7篇周昌华
  • 7篇罗志娟
  • 5篇李玲
  • 5篇赵宗蓉
  • 4篇蒋小梅
  • 3篇张晨阳
  • 3篇王蓉
  • 3篇胡丽娟
  • 3篇吴静
  • 2篇毕建虹
  • 2篇方丽
  • 2篇张丁丁
  • 2篇肖锡俊
  • 2篇黄文芳
  • 2篇袁宏声

传媒

  • 4篇四川大学学报...
  • 4篇西部医学
  • 3篇四川大学学报...
  • 3篇细胞与分子免...
  • 3篇四川省卫生管...
  • 2篇中国实验诊断...
  • 2篇中华医学遗传...
  • 2篇华西医科大学...
  • 2篇免疫学杂志
  • 1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营养学报
  • 1篇华西药学杂志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生物化学...
  • 1篇四川动物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四川生理科学...

年份

  • 1篇2013
  • 4篇2012
  • 7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 8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2篇1988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TAT3在HL-60细胞内的表达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探讨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内STAT3的表达及酪氨酸磷酸化活化情况。方法 :培养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HL 60 ,利用特异性抗体 ,用免疫沉淀法、聚丙烯酰胺凝胶 (SDS PAGE)电泳及WesternBlot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HL 60细胞内有STAT3α和STAT3 β的表达和酪氨酸 (Y70 5 )磷酸化活化。 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STAT3的异常表达和活化可能与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发生有关。
李玲黄杰张平魏大鹏章崇杰蔡美英郭平刘华伟李建红
关键词:STAT3HL-60细胞酪氨酸磷酸化
质粒介导靶向c-myc的siRNA对MCF-7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观察靶向原癌基因c-myc的siRNA对MCF-7人乳腺癌细胞c-myc/c-Myc表达及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以原癌基因c-myc mRNA 589-609位碱基为靶序列构建靶向c-myc的siRNA真核表达质粒p-Mat01-1及其错配质粒p-Mis09-1,空质粒pEGFP-C1为对照,用脂质体Lipo2000包裹转染MCF-7细胞。采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c-myc mRNA及蛋白表达,MTT法检测MCF-7细胞增殖。结果与pEGFP-C1及p-Mis09-1比较,转染p-Mat01-1能够特异性抑制MCF-7细胞c-myc mRNA(24h:P<0.01)及蛋白(5d:P<0.01)表达,显著降低MCF-7细胞增殖能力(3d:P<0.05,5、7d:P<0.01)。结论采用siRNA表达质粒技术能够有效抑制MCF-7乳腺癌细胞c-myc/c-Myc表达,初步证实下调c-myc/c-Myc表达能够抑制MCF-7细胞增殖,为RNA干扰技术在乳腺癌生物治疗中的应用打下一定实验基础。
周昌华彭晓东吴静张平赵宗蓉魏大鹏章崇杰
关键词:C-MYC乳腺癌小干扰RNARNA干扰
抗FLT3受体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2009年
目的制备抗FLT3受体的单克隆抗体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方法以PET146-FLT3-His-tag表达蛋白作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经多次筛选及克隆化,建立可以稳定分泌抗FLT3受体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用ELISA、Western blot、免疫组化对此抗体特性进行鉴定。结果筛选到两株能稳定分泌抗FLT3受体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5F3B11B1和D3H2C12,亚类鉴定两种单抗为IgG1,ELISA法测定两株细胞腹水抗体效价分别为1∶409600和1∶102400,抗体相对亲和力为7.85×106L/mol。Western blot显示抗体能特异识别免疫原。细胞免疫组化显示此单抗可以特异的识别急性髓系白血病病人骨髓中原始细胞表达的FLT3受体。结论成功制备抗FLT3受体单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其与白血病等血液疾病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童师雯宣景秀章崇杰魏大鹏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白血病
抗KDR胞内区(KDR-CD)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研制特异性针对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或含激酶插入区受体)胞内区(KDR-CD)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Ab)。方法:以谷胱甘肽转硫酶耦联的KDR-CD(GST-KDR-CD)可溶性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分泌抗KDR-CD mAb的杂交瘤细胞;用间接ELISA法测定其亲和力、亚类,Western blot检测其特异性。结果:获得1株稳定分泌抗KDR-CD mAb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2B8H2A5;它分泌的抗体亚类为IgG1,к型轻链,而且亲和力强、特异性高。结论:成功获得能分泌抗KDR-CD mAb杂交瘤细胞,为以后将该mAb改造成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使其能进入细胞内与受体KDR-CD特异性结合并阻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强大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李丽英彭晓东章崇杰董立华潘英王凡
关键词: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
抗β8整合素单克隆抗体在推断小鼠死亡时间中的初步应用
2012年
用抗β8整合素单克隆抗体,检测星形胶质细胞氧糖剥夺-复氧模型,小鼠死后不同时间肾和脑组织β8整合素表达、定位的变化,绘制光密度平均值-死亡时间曲线,初步推断小鼠个体死亡时间.结果显示缺氧环境中,星形胶质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和脑胶质细胞β8整合素表达量升高.细胞形态的变化以脑胶质细胞最为明显,β8整合素定位由细胞膜到细胞浆,最后随细胞膜破裂释放到细胞外基质.Image-Pro Plus分析显示,缺氧脑胶质细胞β8整合素表达量在48 h达最高值,绘制的光密度平均值-死亡时间曲线能初步推断小鼠个体死亡的时间.
黎光张晨阳魏大鹏章崇杰刘彦军胡丽娟罗志娟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死亡时间PLUS
曲尼司特对CsA慢性肾毒性大鼠TGF-β/Smad通路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曲尼司特(TNL)对环孢素A(CsA)慢性肾毒性大鼠肾脏TGF-β/Smad通路的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4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TNL低剂量治疗组、TNL中剂量治疗组、TNL高剂量治疗组、安博维治疗组。采用低盐饮食加CsA20mg/(kg·d)灌胃的方法建立环孢素A慢性肾毒性大鼠模型。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不同剂量TNL对大鼠肾脏TGF-β1、Smad3、Smad7的影响。结果TNL能下调CsA慢性肾毒性大鼠肾组织中TGF-β1、Smad3的mRNA水平及在肾脏的表达,上调Smad7的mRNA水平及在肾脏的表达。结论在CsA慢性肾毒性大鼠模型中,TNL可能通过调节TGF-β/Smad通路而发挥抗纤维化的作用,从而减缓CsA慢性肾毒性的进展。
胡丽娟李莎莎陶冶刘其锋章崇杰吴欣李聃丹罗志娟
关键词:曲尼司特环孢素A慢性肾毒性SMAD3SMAD7
不同类型二尖瓣病变者左房心肌组织氧化应激特点及其与心房颤动的关系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二尖瓣病变心房肌氧化应激特点及其与心房颤动(AF)的关系。方法24例二尖瓣病变者,其中二尖瓣狭窄(MS)和二尖瓣关闭不全(MR)各12例(窦性心律各6例,AF各6例)。术中切取部分左心耳组织,4例意外死亡者作为对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价3-硝基酪氨酸(3-nitrotyrosine,3-NT)表达。比色法检测心肌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MM isoenzyme of creatine killase,CK-MM)、肌球蛋白ATP酶活性。Western blotting评价心肌CK-MM含量及CK-MM中3-NT的表达。结果所有病人心房肌3-NT表达均明显增高(P〈0.05),AF者表达高于窦性心律者(P〈0.05),MS者表达高于MR者(P〈O.05)。病人心肌CK、CK-MM活力均降低(P〈O.05),CK活力与心房肌3-NT表达呈负相关(r=-0.382,P〈0.05),CK-MM活力与其3-NT表达亦成负相关(r=-0.446,P〈0.05)。结论二尖瓣病变者心房肌氧化应激反应明显升高,MS者心房肌氧化应激反应高于MR者。心房肌氧化应激与AF的持续存在有关。CK和CK-MM中酪氨酸硝基化可以降低其活力。
邵换璋钱永军魏大鹏章崇杰袁宏声肖锡俊
关键词:二尖瓣心脏瓣膜疾病心房颤动心肌
HTRA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关联性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探讨HTRA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和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及其患者血清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Snapshot法测定344例RA患者和288名正常健康人HTRA1基因5个SNPs(rs2014307、rs2248799、rs2300433、rs714816、rs2268356)位点基因型,终点散射比浊法测定RA患者血清RF和CRP水平.结果 RA组HTRA1基因SNPs(rs2014307、rs2248799、rs2300433、rs714816、rs2268356)基因型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倍型分析也显示H豫A1基因RA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患者HTRA1基闪SNPs位点(rs2014307、rs2248799、rs714816、rs2268356)不同基因型之间血清R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rs2300433位点基因型(AA+AG)组的RF水平明显高于GG组((P〈0.05).结论 已分析的与HTRA1基因相关的5个SNPs与中国汉族人种RA遗传易感性不相关,HTRA1基因rs2300433位点不同基因型RA患者体内RF水平有差别,HTRA1基因表达的丝氨酸蛋白酶可能参与了RA患者RF的表达.
雒瑞军张丁丁朱静周斌马誓鲁芳刘建龙武彬杨正林章崇杰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单核苷酸多态性类风湿因子
去C末端JAK3基因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在NIH3T3细胞中的表达
2004年
目的 :构建去C末端Jak3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 ,获得能稳定产生去C末端Jak3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的细胞株 ,为利用去C 末端Jak3对白血病进行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打基础。方法 :用限制性内切酶从质粒PcJak3(ΔC)中切出目的基因并从凝胶中回收该目的基因片段 ,连接到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多克隆位点上构建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LJak3(ΔC) ,通过转化感受态细菌后氨卞青霉素筛选、酶切及DNA测序鉴定 ;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转染包装细胞PA317细胞并用G4 18筛选抗性细胞 ,转染的包装细胞包装出病毒粒子 ,同时用PCR方法检测PA317阳性细胞中是否插入目的基因片段 ;用该病毒感染靶细胞NIH3T3,G4 18筛选抗性克隆 ,检测出病毒滴度 ;经免疫沉淀 (IP)、SDS PAGE电泳、Westernblotting检测NIH3T3细胞中Jak3(ΔC)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LJak3(ΔC)酶切和DNA检序均表明已含有 2 796bp的Jak3(ΔC)基因 ;②转染的PA317阳性细胞经PCR扩增后得到与目的基因一致的片段 ;③病毒滴度为 1.2~ 2 .0× 10 4CFU/ml;④转染的NIH3T3细胞中表达出了Jak3(ΔC)蛋白 ,其分子量为 10 7KD。结论 :我们已成功构建了去C 末端Jak3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LJak3(ΔC) ,并得到稳定产生病毒粒子的PA317细胞克隆 ,为利用Jak3(ΔC)
王蓉黄文芳张平章崇杰蔡美英
关键词:逆转录病毒载体包装细胞
小鼠nepmucin与CD31在内皮细胞内的定位和循环的比较研究
彭晓东章崇杰魏大鹏罗志娟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