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乔木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克隆
  • 2篇饵料
  • 2篇饵料系数
  • 1篇性别
  • 1篇性别决定
  • 1篇性别决定基因
  • 1篇性染色体
  • 1篇养殖
  • 1篇养殖密度
  • 1篇应激
  • 1篇生长激素
  • 1篇生长激素受体
  • 1篇生长率
  • 1篇受体
  • 1篇特定生长率
  • 1篇同源
  • 1篇投饵
  • 1篇投饵率
  • 1篇投喂
  • 1篇投喂频率

机构

  • 5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 5篇孟彦
  • 5篇肖汉兵
  • 5篇胡乔木
  • 5篇田海峰
  • 2篇杨振江

传媒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淡水渔业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水产科学
  • 1篇四川动物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两栖动物的性别决定研究新进展被引量:2
2014年
两栖动物的不同科或属,乃至同一物种不同的地理种群内具有两种不同的性别决定系统,这种系统发生分布特征显示两栖动物的性别决定系统经历了多次转换。同型性染色体在许多两栖动物中存在,"高频转换"假说和"fountain-of-youth"假说是其形成的两种可能机制。激素在两栖动物性别决定早期起着重要作用。此外,我们还重点介绍了两栖动物中迄今唯一确认的性别决定基因(DM-W基因)。该综述将增进对两栖动物性别决定机制的多样性及其起源的认识,并为濒危两栖动物的物种保护和种群恢复以及养殖群体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田海峰孟彦胡乔木肖汉兵
关键词:两栖动物性别决定基因
1龄大鲵适宜养殖密度和投饵率的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在养殖条件下,通过70 d的生长实验研究了养殖密度和投饵率对1龄大鲵(Andrias davidiaus)摄食与生长的影响。养殖密度实验设40、70、100、130、160尾/m2五个组,投饵率实验设1.00%、1.50%、2.00%、2.50%、3.00%五个组,实验结束以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肥满度(CF)、饵料系数(FCR)为依据,综合评价养殖密度和投饵率对大鲵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1龄大鲵适宜养殖密度为70尾/m2,该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160尾/m2组;1龄大鲵适宜投饵率为2.00%,该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3.00%组。
刘小召杨振江涂铁链杨开学吴凡胡乔木田海峰孟彦肖汉兵
关键词:ANDRIAS养殖密度投饵率饵料系数
大鲵热应激同源蛋白70基因cDNA克隆及表达分析
2014年
结合同源克隆和RACE技术克隆大鲵热应激同源蛋白70基因(hsc70)cDNA序列全长,通过半定量PCR方法分析其在大鲵肾脏、脑、肺、皮肤、肝脏、肾脏、脾脏、心脏、肌肉和垂体组织的表达特点。结果表明:大鲵hsc70基因cDNA全长为2 284 bp(GenBank登录号为HM998289),其中3′端和5′端非翻译区分别为87 bp(1~87)和253 bp(2 032~2 284),中间序列即编码区长为1 944 bp(88~2 031),编码647个氨基酸(AA);其核苷酸序列与其他物种相似性最高达83.5%,而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则相对保守,与钝口螈的相似性达94%;根据其编码的AA序列构建进化树,结果大鲵hsc70首先与两栖类物种聚为一类,不同来源的hsc70基因与分类地位相似的物种分别聚类;半定量PCR结果表明,hsc70基因在大鲵的10种组织中都以较高的水平表达,但存在组织差异,在肾脏、脑、肺、皮肤、肝脏、胃、脾脏中表达量相对较高,在心脏中表达量次之,在肌肉和垂体中表达较低。
孟彦肖汉兵田海峰胡乔木
关键词:克隆
大鲵幼鲵适宜投喂频率的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在温度可人为控制在(19±1)℃的室内,于内壁光滑的面积为193 cm×167 cm的水泥池中,按照每个池内80尾的密度人工饲养幼体大鲵。测量大鲵试验始末体长体质量,通过生长指标,组织营养成分及消化酶活性对比分析,探究大鲵幼体的适宜投喂频率。结果表明:饥饿处理使大鲵摄食率增加,消化酶活性增强。投喂频率为饥饿6 d再连续投喂6 d,特定生长率和质量增加率出现最大值,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且饵料系数最低。投喂频率为饥饿2 d再连续投喂2 d,蛋白含量高且脂肪含量低。投喂频率为饥饿6 d再连续投喂6 d、饥饿8 d再连续投喂8 d,存活率略低于其他组。若对存活率和组织营养成分要求比较高则饥饿2 d再连续投喂2 d为适宜投喂频率,如果对此没有严格要求则饥饿6 d再连续投喂6 d为大鲵幼体适宜投喂频率,采用该频率投喂可使存活率、生长性能和营养成分都能达到较高水平。
杨振江肖汉兵田海峰孟彦胡乔木王芳
关键词: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消化酶活性
中国大鲵生长激素受体的克隆与表达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利用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性腺转录组测序获得的生长激素受体(GHR)基因部分序列,克隆获得基因全长2992 bp,开放阅读框1812 bp,编码604个氨基酸,该蛋白具有高度保守的FGEFS基序与BOX框。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大鲵GHR氨基酸序列与两栖类非洲爪蟾(Xenopus laevis)同源性最高,蜥形纲锦龟(Chrysemys picta bellii)次之,哺乳类水牛(Bubalus bubalis)和鱼类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最低。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GHR基因在肝中表达最高,肌肉、垂体、肾、性腺中的表达量次之,其他各组织表达量较低。在精巢发育早期GHR表达较高,随后表达量逐渐降低,在卵巢中表达量随时间增长而增加;17α-甲基睾丸酮(MT)与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LE)短暂处理后GHR基因在脑与卵巢中表达量发生变化,MT处理后,脑与卵巢中GHR表达量增加,LE处理后脑与卵巢中表达量降低。研究表明,GHR基因在大鲵性腺发育中可能发挥作用,且MT与LE可能通过不同的途径调节GHR基因的表达。
胡乔木田海峰孟彦肖汉兵
关键词:克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