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文玉

作品数:24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艺术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化科学
  • 6篇历史地理
  • 3篇政治法律
  • 3篇文学
  • 3篇艺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4篇电影
  • 4篇意识形态
  • 4篇主流意识形态
  • 4篇媒体
  • 4篇记忆
  • 4篇好莱坞电影
  • 3篇新闻
  • 3篇新闻媒体
  • 3篇主流媒体
  • 3篇教学
  • 3篇保守主义
  • 2篇新左派
  • 2篇英语
  • 2篇语境主义
  • 2篇正传
  • 2篇政治
  • 2篇时报
  • 2篇衰落
  • 2篇纽约时报
  • 2篇主流新闻

机构

  • 23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阿尔伯塔大学

作者

  • 23篇谢文玉
  • 1篇鲁艳辉
  • 1篇姚佩芝
  • 1篇李江平

传媒

  • 5篇历史教学(下...
  • 4篇史学月刊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湖南师范大学...
  • 2篇外国语言与文...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世界历史
  • 1篇长沙铁道学院...
  • 1篇邵阳学院学报...
  • 1篇科教文汇
  • 1篇当代外语研究
  • 1篇大学英语教学...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 4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4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卫·霍洛维茨与1960年代美国新左派学生运动
2018年
大卫·霍洛维茨是1960年代美国新左派学生运动的积极参与者。运动结束后,他"改宗"新保守主义,成为对学生运动反戈一击的新保守主义阵营中的骨干分子。在"改宗"后的政治和学术生涯中,在阐述政治和学术主张时,他都会有意无意地以1960年代学生运动为参照物观照现实世界,对美国新老左派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和攻击。他曾激情参与的新左派学生运动成为他批判美国左派、维护美国自由民主体制的棱镜,也在某种程度上成就了他的事业。
谢文玉
关键词:新保守主义
“读议写”课程改革——以美国历史与文化教学实践为例被引量:5
2012年
主要探讨美国历史与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可行性、教学效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改进等问题。该课程是对英语专业学生基础阶段进行以内容为依托、以语言输入与输出为教学理念的"读议写"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谢文玉
关键词:语言输入与输出
美国主流新闻媒体对新左派运动的形象建构——以《纽约时报》对“学生争取民主社会组织”的报道为中心
2021年
新左派运动重要组织"学生争取民主社会组织"于1965年4月17日组织了到当时为止最大规模的一次反战抗议活动,开始成为美国主流新闻媒体竞相报道的对象。以《纽约时报》为代表的主流新闻媒体从1965年至1968年对"学民社"的发展、壮大和衰亡进行了即时报道。作为一种社会政治化工具、媒介和公共记忆手段,《纽约时报》的报道框架随着该组织自身的发展而变化。当"学民社"以一种崭新的政治抗议力量出现在美国政治舞台上时,《纽约时报》的报道是客观中立的;随着"学民社"的不断壮大、人员构成更为复杂、与主流社会日渐疏离时,它被逐渐"边缘化";当"学民社"规模继续扩大、组织性质及组织结构发生变化时,《纽约时报》上的"学民社"被妖魔化为一种危险的、破坏性力量。《纽约时报》对"学民社"的即时报道和形象建构,有意无意间体现了与美国主流意识形态相一致的倾向。
谢文玉
关键词:《纽约时报》主流媒体
美国新保守主义阵营中的新左派“政治改宗者”探论被引量:2
2011年
美国新保守主义阵营由传统保守主义者、保守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以及20世纪70年代开始逐渐脱离新左派组织并转向保守主义阵营的新左派"政治改宗者"组成。本文将从"语境主义"史学的视角考察新左派"政治改宗者"对其"改宗"动因的记忆与认知,探究历史语境对其"政治改宗"和记忆与认知的影响。
谢文玉
关键词:语境主义
美国联邦调查局与新左派运动的衰落——以“学生争取民主社会组织”为中心被引量:1
2019年
“学生争取民主社会组织”是美国新左派运动重要组织之一,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积极参与民权运动和民主政治改革。随着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尤其是越南战争不断升级,该组织在60年代中期从追求体制内政治改革转向反战运动和反权威、反体制、反主流文化运动,甚至暴力对抗权力部门。美国联邦调查局以国家安全为由,借反苏反共的冷战话语和维护美国传统价值信念之名,对“学生争取民主社会组织”实行全面监控,并于1968年启动“反谍计划”,通过渗透、误导舆论、心理战、法律骚扰等手段破坏和消解该组织的活动和影响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对60年代末“学生争取民主社会组织”走向衰落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美国联邦调查局对新左派等国内持不同政见者的打压,体现了美国国家权力与公民个人自由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谢文玉
关键词:冷战史
历史记忆与历史重构——以汤姆·海登形象塑造与重塑为中心的考察
2019年
汤姆·海登全程参与了20世纪60年代新左派学生运动。在美国人的历史记忆中,他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赞扬者认为他是20世纪60年代唯一伟大的人物,改变了美国;批判者眼中的他是一个声名狼藉的反战激进分子、政治和经济上的"反美主义者"和"政治投机分子"。这种截然相反的评价一直伴随着海登,尤其是被"妖魔化"的形象成为他施展政治抱负的绊脚石。站在被动自卫和防守的立场,海登为了重塑自己作为体制内政治改革家的新形象,通过积极参加政治经济改革、著书立说和接受采访等方式和途径,表达了自己的回归心意和悔意,强调学生运动是对美国激进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为其激进经历辩护,肯定学生运动取得的巨大成就,重构了对20世纪60年代学生运动的记忆与认知。
谢文玉
关键词:历史记忆历史重构
美国新左派运动研究中的“衰落假说”
2010年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新左派运动一直都是学者们颇为关注的研究领域。"衰落假说"是美国新左派运动研究中的一个醒目的解释框架,是该领域的学术权威。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假说受到年轻一代学者的质疑和挑战。美国史学界新左派运动研究中的发展趋势体现了时代变迁与学术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
谢文玉
《纽约时报》对汤姆·海登形象的重塑被引量:2
2012年
汤姆·海登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学生运动代表人物。运动结束后,美国主流媒体《纽约时报》对其形象加以重塑,体现了媒体与主流意识形态的高度一致性。
谢文玉
关键词:美国主流媒体
20世纪60年代好莱坞电影中的美国青年文化
2018年
1960年代中期,素有梦工厂之称的好莱坞电影开始青睐战后出生的婴儿潮一代,拍摄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反映60年代美国青年文化的影片。《邦尼与克莱德》敏锐地捕捉到美国青年中日益激进和好战的情绪,着力表现和渲染了一种暴力文化;《毕业生》反映了60年代愈演愈烈的代际冲突和反叛思想;《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和《逍遥骑士》记录和再现了青年人诉诸"性、毒品和音乐"的另类生活方式反叛主流文化的新意识革命。作为影像文本的好莱坞电影与60年代美国青年文化不谋而合。
谢文玉
关键词:好莱坞电影青年文化暴力反叛反主流文化
美国主流新闻媒体对新左派学生运动前行动主义者形象的重塑
2019年
新闻是公众获取知识的一种重要形式,在美国被视为与美国政府三个权力部门平起平坐的“第四种力量”,在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中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美国主流新闻媒体从1970年代中期开始塑造学生运动前行动者主义者重新拥抱美国主流价值观和美国体制的形象,在有意无意中体现了与主流意识形态的一致性,体现了美国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文化机构和个体认知的强大塑造力。
谢文玉
关键词:主流新闻媒体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