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强

作品数:128 被引量:629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化学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8篇期刊文章
  • 21篇专利
  • 7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1篇医药卫生
  • 19篇生物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7篇细胞
  • 14篇软骨
  • 14篇耐药
  • 13篇骨细胞
  • 13篇干细胞
  • 12篇缺损
  • 12篇肿瘤
  • 12篇骨缺损
  • 11篇蛋白
  • 11篇组织工程化
  • 10篇耐药性
  • 10篇基因
  • 10篇间充质干细胞
  • 10篇分子
  • 10篇成骨
  • 10篇充质干细胞
  • 7篇间充质
  • 6篇软骨细胞
  • 6篇球菌
  • 6篇骨髓

机构

  • 85篇军事医学科学...
  • 42篇中国人民解放...
  • 8篇武汉大学
  • 7篇保定市第一医...
  • 6篇华中科技大学
  • 5篇天津医院
  • 5篇中国科学院
  • 5篇河北省保定市...
  • 3篇北京大学
  • 3篇河北大学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济南军区总医...
  • 2篇北京积水潭医...
  • 2篇沈阳军区总医...
  • 2篇解放军总医院...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解放军医学院

作者

  • 128篇赵强
  • 37篇丁红梅
  • 36篇邵宁生
  • 36篇王常勇
  • 30篇李少华
  • 24篇李洁
  • 23篇罗燕萍
  • 21篇李慧
  • 18篇刘农乐
  • 18篇郭希民
  • 18篇叶丽艳
  • 18篇杨继勇
  • 16篇郭玲
  • 16篇段翠密
  • 16篇范明
  • 15篇黄皑雪
  • 15篇夏伟
  • 14篇苏雪婷
  • 12篇李章华
  • 12篇王会信

传媒

  • 17篇中华医院感染...
  • 12篇生物技术通讯
  • 8篇军事医学科学...
  • 4篇解放军医学院...
  • 3篇中国矫形外科...
  • 3篇生物医学工程...
  • 3篇中国修复重建...
  • 3篇生物化学杂志
  • 2篇中华整形外科...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中华口腔医学...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华西口腔医学...
  • 2篇中国应用生理...
  • 2篇军医进修学院...
  • 2篇河北职工医学...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医学分子生物...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7
  • 5篇2016
  • 11篇2015
  • 16篇2014
  • 7篇2013
  • 12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8
  • 5篇2006
  • 9篇2005
  • 8篇2004
  • 4篇2003
  • 5篇2002
  • 4篇2001
  • 4篇2000
1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组织工程化骨构建及其 修复羊跖骨标准性骨缺损的放射学评估(英文)被引量:1
2005年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与可降解的多孔β-磷酸三钙陶瓷复合后具有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能力,为临床上修复各种原因导致的骨缺损提供了新的思路。目的:从放射学角度探讨用多孔β-磷酸三钙和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植入羊体内修复标准性骨缺损的效果。设计:以骨折愈合不同时期的骨痂生长情况为观察对象的随机对照。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组织工程中心。材料:实验于2002-03/2003-09在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组织工程中心完成。选取健康成年中国绵羊2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4只,单纯植入组8只,复合植入组8只。方法:全麻无菌条件下,抽取羊骨髓10~15mL,分离并培养出间充质干细胞,与多孔β-磷酸三钙陶瓷复合,构建组织工程化骨。各组动物均在跖骨中段锯取21mm长的跖骨干缺损,复合植入组植入β-磷酸三钙陶瓷与自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体,单纯植入组植入β-磷酸三钙陶瓷,空白对照组缺损区空缺,然后逐层缝合。分别在术后即刻及1,3,6个月摄片观察,进行放射影像学评估(骨缺损区每面骨连接形成即得1分,在缺损区的任一面上均无骨连接为0分,缺损区的前、后、侧面及中央均形成骨连接为4分),图像分析X线阻射密度比较骨缺损的修复情况。主要观察指标:各组绵羊术后一般情况及大体观察、骨缺损区放射学分析结果。结果:实验纳入绵羊20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绵羊术后一般情况:术后2~6h苏醒,切口无感染,内固定无松动。术后1周精神已逐渐恢复正常,伤肢能落地,但不能负重,2周后可以部分负重,3周有轻微跛行,4周后能自由活动,无跛行。②各组绵羊术后6个月大体观察结果:单纯植入组植入物表面白色的透明软骨样组织逐渐钙化,两端有骨桥与宿主骨相连,但仍可见有陶�
周月容李章华宋振华赵强王常勇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磷酸钙类放射学
大鼠成骨细胞特异单链DNA适配体的筛选与鉴定
2015年
目的:筛选能特异识别大鼠成骨细胞的单链DNA(ssDNA)适配体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利用完整细胞为靶标的消减细胞SELEX技术筛选大鼠成骨细胞特异ssDNA适配体,通过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术、基因克隆测序、MEME在线软件和RNA structure分析软件,分析适配体的一、二级结构,并对筛选得到的适配体进行鉴定。结果:经过6轮消减细胞SELEX筛选,荧光显微镜鉴定文库已富集;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及测序分析,得到2条适配体L54和L66与大鼠成骨细胞特异结合,其平衡解离常数分别为494.4±133.3和511.4±160.7 nmol/L。结论:筛选获得特异识别大鼠成骨细胞的ssDNA适配体。
李慧丁红梅李洁黄皑雪苏雪婷梁超张令强赵强李少华邵宁生
关键词:大鼠成骨细胞DNA文库适配体
人脑髓鞘碱性蛋白的分离纯化和鉴定
1990年
本文介绍了从人脑中分离纯化髓鞘碱性蛋白的方法,人脑组织匀浆经甲醇—氯仿脱脂、酸提取、硫酸铵沉淀和羧甲基纤维素柱层析,得到了纯化的髓鞘碱性蛋白。该蛋白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为单一带,分子量为21kD。在聚焦电泳中测得其等电点在pH10以上,氨基酸组成分析结果也与文献值接近。这为进一步研究人脑髓鞘碱性蛋白的抗原性创造了条件。
王会信赵强蒋滋慧刘农乐周廷冲
关键词:髓鞘碱性蛋白纯化
β-磷酸三钙为支架的组织工程化软骨修复羊关节软骨缺损
<正>如何对关节软骨损伤进行有效的修复与治疗一直困扰着国内外医学界,近年来组织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关节软骨缺损修复带来了希望。目前美国已有一种软骨组织工程产品获得FDA批准并用于临床,但是软骨组织工程产品产业化仍面临一系...
张玉富王常勇夏仁云郭希民段翠密赵强董灵芝
文献传递
一种利用miR-146a为标志物的肝癌患者血清检测试剂盒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分子生物医学技术领域的一种利用miR-146a为标志物的肝癌患者血清检测试剂盒及方法。本发明设计miR-146a特异性的引物,采用定量PCR的方法检测正常人血清、肝癌患者血清中miR-146a的含量变化,...
邵宁生李慧李少华李洁王玮丁红梅黄皑雪苏雪婷赵强
文献传递
尖锐湿疣患者人乳头状瘤病毒基因分型的分布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CA)患者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基因型的分布,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FQ-PCR),对2012年9月一2013年8月皮肤科门诊的77例CA患者标本,进行HPV感染分型检测。结果77例CA患者标本中检测HPV阳性63例,阳性率为81.82%;检出13种型别,以低危HPV6/11型为主,未检出HPV45型,其中低危HPV6/11型阳性49例次,阳性率63.64%;高危型HPV阳性40例次,阳性率51.9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单一型感染43例,感染率为55.84%,20例存在2~4重混合感染,多重感染率达到25.97%;就诊CA患者以21~30岁为主,其次为30~40岁,该两个年龄段HPV检测阳性率较高,分别为85.29%、89.47%,但与其他年龄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CA患者HPV检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患者内参基因Ct范围24.70~37.10(32.30±3.19),女性患者内参基因Q范围21.74±35.34(28.21±4.33),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尖锐湿疣主要基因型感染是低危型HPV6/11,20±40岁人群为易感人群,HPV分型检测在尖锐湿疣的临床诊断和预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赵强刘喆肖征罗燕萍
关键词:人乳头状瘤病毒尖锐湿疣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一种特异识别大鼠成骨细胞的寡核苷酸配基的序列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分子生物医学技术领域的一种特异识别大鼠成骨细胞的寡核苷酸配基L54的序列和应用。本发明设计L54特异性的序列,采用5’端或3’端修饰、标记(如FITC、生物素或者地高辛)的方法检测L54能够特异识别大鼠成...
邵宁生李慧李少华丁红梅李洁黄皑雪苏雪婷赵强
文献传递
超高场强磁共振在小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中的应用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缺血性脑卒中已经成为人类致死、致残的最主要的疾病[1]。磁共振成像( MRI)是研究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工具。MRI由于具有非侵袭性并且可以在活体组织中进行对比增强成像,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已经逐渐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及科研之中。小鼠脑动脉环的组成和脑血管解剖特点接近人类,而且几乎所有大型动物上观测的指标均可在用小鼠建立的模型上观测到,小鼠建立的动物模型具有种系同质性、纯合性好的优势,因此小鼠是模拟人类局灶性脑缺血的理想模型动物。但小鼠体积较小,进行磁共振扫描需要较高的信噪比( signal to noise ratio,SNR)才能得到较理想的磁共振影像,因此利用超高场强的磁共振扫描仪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超高场强磁共振( ultra-high field MRI,UHF MRI)的发展及其在小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中的应用进行回顾与分析。
赵强朱伟杰卜博佟怀宇许百男杨冬
关键词: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高场强小鼠缺血性脑卒中磁共振扫描仪磁共振影像
泌尿系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分析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分析泌尿系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及药物敏感性特征,为临床泌尿系感染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年1-12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肾病科门诊的953例泌尿系感染患者的953份尿标本同时进行支原体、细菌培养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953例泌尿系感染患者中,395例支原体培养阳性,阳性检出率41.45%,对美满霉素和强力霉素敏感率>90%;154例细菌培养阳性,阳性检出率16.16%,分离菌株156株,大肠埃希菌71株占首位,其次为草绿色链球菌14株、粪肠球菌12株、肺炎克雷伯菌11株、无乳链球菌11株等,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酞胺酶阳性率分别为45.07%和18.18%,未发现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的草绿色链球菌、粪肠球菌和无乳链球菌。结论泌尿系感染患者病原菌以解脲支原体和大肠埃希菌为主,及时监测病原菌的种类分布及药物敏感性特征,对泌尿系感染疾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元淑巧班丽素赵强张立文
关键词:泌尿系感染病原菌药物敏感性
人神经生长因子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1997年
以人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PCR获得人神经生长因子(hNGF)基因,载体pGEM-T中,DNA序列分析克隆的hNGF基因与文献报道的完全一致。
俞萍龙建银赵强柳川王会信
关键词:人神经生长因子基因克隆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