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英

作品数:14 被引量:121H指数:7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肿瘤
  • 6篇病理
  • 5篇子宫
  • 5篇临床病理
  • 4篇临床病理分析
  • 4篇病理分析
  • 3篇生殖
  • 3篇女性
  • 3篇子宫内膜
  • 3篇临床病理特征
  • 3篇卵巢
  • 3篇免疫
  • 3篇内膜
  • 3篇宫颈
  • 3篇宫内
  • 3篇宫内膜
  • 3篇病理特征
  • 2篇女性生殖
  • 2篇子宫颈
  • 2篇子宫内膜癌

机构

  • 14篇四川大学

作者

  • 14篇何英
  • 12篇杨开选
  • 11篇徐炼
  • 6篇吴秀丽
  • 6篇孙亮
  • 6篇杨帆
  • 4篇李雷
  • 4篇黄芹
  • 3篇叶绿
  • 3篇于娜
  • 3篇王巍
  • 2篇江炜
  • 2篇唐霄
  • 2篇邱培媛
  • 2篇尹如铁
  • 2篇姚先莹
  • 1篇伍韦韦
  • 1篇沈扬眉
  • 1篇李倩
  • 1篇魏晓霞

传媒

  • 4篇中华病理学杂...
  • 4篇现代预防医学
  • 2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实用妇产科杂...
  • 1篇华西医学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09
  • 6篇2007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658例子宫内膜癌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整理658例由四川大学华西二院病理科2002~2006年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的病例,并运用χ2检验和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最小年龄为18岁,最大年龄为85岁,平均年龄为(53.30±9.60)岁,51~60岁组是子宫内膜癌发病的高峰,年龄组构成比为49.7%。年龄与子宫内膜癌病理类型不相关(χ2=6.699,P=0.224);高中低分化的子宫内膜癌平均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381,P=0.001)。[结论](1)子宫内膜癌中,年轻患者以高分化的子宫内膜癌为主,预后较好,而中老年患者以中分化的子宫内膜样腺癌为主。(2)还需长期收集数据,以进一步探讨子宫内膜癌的流行病学特征。
杨开选邱培媛杨帆孙亮徐炼何英尹如铁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病理类型流行病学
息肉样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探讨息肉样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及发病机制。方法收集6例息肉样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及病理资料,采用HE及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其组织形态学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主因阴道出血、卵巢肿块就诊,平均年龄41.3岁。病变主要位于卵巢子宫内膜囊肿内、阴道后穹窿、直肠前壁及左侧阔韧带后叶。眼观:均为类圆形息肉样肿块,切面灰白、灰红色,质软,4例病变单发,2例多发。镜检:病变由子宫内膜样腺体及类似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短梭形细胞构成,伴成簇的厚壁血管。腺上皮及间质细胞均无非典型性,核分裂象少见。免疫表型:腺上皮细胞ER、PR、CKpan阳性;间质细胞ER、PR、vimentin、CD10阳性,腺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Ki-67增殖指数<5%。截止随访日期均未见患者复发。结论息肉样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罕见亚型,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特征,在临床及病理诊断中易误诊为恶性肿瘤,需与Müllerian腺肉瘤、卵巢宫内膜样腺癌、苗勒管乳头状瘤和纤维上皮性息肉等相鉴别。
徐炼杨开选王巍江炜李雷于娜何英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病理特征
人乳头瘤病毒基因亚型分布及与宫颈病变关系分析被引量:30
2013年
目的:探讨女性HPV感染率和基因亚型分布,分析其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妇科就诊29832例女性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对2398例同时具有宫颈活检组织病理诊断结果的患者进行分组,包括慢性宫颈炎症组599例;CINⅠ组437例;CINⅡ/Ⅲ组906例(CINⅡ338例,CINⅢ568例);宫颈癌组456例。结果:HPV感染率为25.20%(7518/29832),其中高危型HPV、低危型HPV、HPV多重感染率分别为21.03%(6275/29832)、4.17%(1243/29832)、5.94%(1772/29832)。常见的高危型HPV为HPV16、58、33、52、18。随着年龄增加,HPV感染率呈现增高趋势。随着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增加,HPV感染率增高。所有宫颈病变中,常见的高危型HPV由高至低依次为HPV16、58、33、18、52;在宫颈癌组中为HPV16、18、58、33、52;在CINⅡ/Ⅲ组为16、58、33、52、18。在HPV阳性的不同程度宫颈病变中均以单一感染为主,除慢性宫颈炎组外,单一感染的比例随宫颈病变程度增加而增加。结论:本研究最常见的高危型HPV为16、58、33、52、18,与其他地区相比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HPV感染率随年龄增加呈现增高趋势。在不同宫颈病变中,HPV的型别分布有所不同,单一感染可能更易导致宫颈癌的发生。
唐霄杨帆何英李雷江炜徐炼于娜杨开选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基因亚型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
卵巢低级别浆液性腺癌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 探讨卵巢低级别浆液性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以提高该类肿瘤的病理诊断水平。方法收集并分析26例卵巢低级别浆液性腺癌的临床及病理资料,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其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总结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结果 26例患者平均年龄41.7岁,分别因盆腔包块、阴道流血、腹胀等就诊,22例患者术前肿瘤标记物检查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巨检显示肿瘤为囊性或囊实性,囊内为细脆乳头状结构。镜检见肿瘤主要由微乳头结构及筛孔状结构组成,肿瘤间质内可见不规则的实性细胞巢或腺样结构的浸润灶。免疫表型显示26例肿瘤细胞WT-1弥漫核阳性,P16胞核及胞浆灶性阳性,4例肿瘤细胞P53局灶核阳性,22例肿瘤细胞Ki67增殖指数≥10%。随访患者23例,随访时间3-156月,随访期间无患者死亡。结论卵巢低级别浆液性腺癌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组织形态学特点及分子生物学特点,在临床工作中主要与交界性浆液性肿瘤、高级别浆液性腺癌等相鉴别。该类肿瘤总体预后较好,但仍有转化为高级别浆液性腺癌的风险。
徐炼何英冯敏孙亮童玲玲王巍
关键词:卵巢肿瘤免疫组织化学临床病理分析
卵巢性腺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
2009年
卵巢性腺母细胞瘤是一种由原始生殖细胞及性索成分组成的肿瘤,由Scully于1953年首次报道2例并命名。此类肿瘤罕见,我们收治3例性腺母细胞瘤,结合临床资料和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
吴秀丽徐炼何英于娜伍韦韦杨开选
关键词:病理分析原始生殖细胞临床病理特征类肿瘤
卵巢非特异性类固醇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探讨卵巢非特异性类固醇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及诊断、治疗。方法对8例卵巢非特异性类固醇细胞瘤进行 HE 和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 法)染色及特殊染色,结合临床资料和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7例良性非特异性类固醇肿瘤,肿瘤主要由两种细胞构成:一种为多角形细胞,胞质含小颗粒或嗜酸性;一种为胞质含空泡的较大细胞。细胞排列成巢或条索状,似肾上腺球状带和束状带。1例恶性非特异性类固醇肿瘤,细胞呈明显异型性,核分裂象7/10 HPF,伴出血、坏死。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肿瘤细胞胞质内钙结合蛋白和α-抑制素普遍阳性表达。诊断非特异性类固醇细胞瘤需与广泛黄素化的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富于脂质的支持细胞瘤和嗜酸型透明细胞癌等相鉴别。良性肿瘤治疗一般为肿瘤切除或加患侧附件切除术;恶性肿瘤行肿瘤加附件切除,辅以化疗或促性腺激素激动剂治疗。结论非特异性类固醇细胞瘤是类固醇细胞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良性多见;免疫组织化学可辅助肿瘤诊断;治疗方法主要取决于肿瘤的良恶性。
叶绿吴秀丽徐炼黄芹孙亮何英杨开选
关键词:卵巢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p16及HPV分型检测在子宫颈黏液腺癌伴双侧卵巢转移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免疫组化标记p16及HPV分型检测在诊断和鉴别诊断子宫颈黏液腺癌伴双侧卵巢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例子宫颈黏液腺癌伴双侧卵巢转移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对子宫颈及卵巢的癌灶进行含p16在内的多个免疫组化标志物染色及HPV分型检测。结果 3例患者的子宫颈均有不同程度的肥大、糜烂及肿块,双侧卵巢增大,切面有黏液感伴出血、坏死;镜下可见子宫颈腺癌周围有不典型增生的子宫颈管腺上皮,与腺癌移行过渡,可见癌栓,腺癌几乎侵及子宫颈全层;双侧卵巢纤维增生明显,腺癌穿插其中。颈体交界、子宫内膜、输卵管黏膜、阴道手术切缘等查见癌累及。3例子宫颈及卵巢癌灶的免疫表型基本一致,均强阳性表达p16、CK7和Ki-67,HPV亚型分型检测阳性结果如下。子宫颈/卵巢:例1,16、18/16、18、58;例2,16、18/18;例3,16/18。根据p16的表达及HPV分型检测结果,提示3例均为子宫颈黏液腺癌伴双侧卵巢转移。结论子宫颈黏液腺癌伴双侧卵巢转移属于晚期子宫颈癌。借助p16的表达及HPV亚型的分型检测结果可诊断及鉴别诊断肿瘤的原发部位,有利于肿瘤的后期治疗。
沈扬眉何英徐炼魏晓霞赵霞
关键词:子宫颈肿瘤黏液腺癌P16HPV分型
可能来源于Wolff管的女性附件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可能来源于Wolff管的女性附件肿瘤(FATWO)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要点与治疗进展。方法对2例FATWO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1例为输卵管系膜原发FATWO,术后7年发生盆腔广泛转移;另1例为输卵管系膜原发FATWO。原发病变及复发转移病变均表现为境界清楚的实性肿块,镜下可见管状、网状及实性结构。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Kpan、CK7、vimentin、CD10和calretinin(+),α-inhibin局灶弱(+),EMA、CEA和CK20(-)。结论 FATWO是一种罕见的起源于残留中肾管的肿瘤,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对于原发性FATWO首选治疗方式是完整肿块切除加子宫及双附件切除;对于复发病例常规化疗或放疗的效果并不确切,针对CD117阳性的复发或转移FATWO病例,格列卫有望成为一种可供选择的新型化疗药物。
何英王巍杨开选李雷徐炼
关键词:临床病理特征
p57^(Kip2)在完全性和部分性葡萄胎与流产伴绒毛水肿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3
2007年
p57^Kip2是细胞周期抑制因子和肿瘤抑制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1p15.5。其所编码产物是一种广泛的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的抑制蛋白。p57^Kip2显示极强的父本基因组烙印,在母本等位基因中为优势,即该基因的表达是由母系来源的基因开放所致。我们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57^Kip2蛋白在由组织学所诊断的完全性葡萄胎、部分性葡萄胎及流产伴绒毛水肿中的表达情况,试图探讨p57^Kip2基因在完全性、部分性葡萄胎和流产伴绒毛水肿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何英杨开选王红静徐炼黄芹吴秀丽
关键词:P57^KIP2部分性葡萄胎完全性葡萄胎流产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
499例子宫内膜癌预后及随访资料分析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总结分析子宫内膜癌临床特点、治疗方法的疗效及与各预后高危因素之间的关系,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住院的子宫内膜癌患者499例的临床病理资料,总结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特点并进行随访,分析内膜癌高危因素对预后的影响。采用寿命表法计算患者生存率,Wilc-oxon(Gehan)比分法及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预后因素。结果:(1)手术-病理分期I、Ⅱ、Ⅲ期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94%、100%、75.3%,IV期患者1年生存率57.1%、2年生存率11.4%。(2)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是否行淋巴结切除术是影响预后的高危因素。(3)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和肌层浸润深度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对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如特殊病理类型、手术-病理分期期别晚、组织学分级为G3和深肌层浸润,应辅以术后治疗以提高生存率。(2)分期越晚,生存率越低(P〈0.05)。
吴秀丽何英杨开选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随访预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