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浩敏

作品数:3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间充质干细胞
  • 3篇梗死
  • 3篇骨髓间充质
  • 3篇骨髓间充质干...
  • 3篇干细胞
  • 3篇充质干细胞
  • 2篇死区
  • 2篇黏附分子
  • 2篇梗死区
  • 2篇归巢
  • 2篇分子
  • 1篇低氧
  • 1篇低氧诱导
  • 1篇低氧诱导因子
  • 1篇低氧诱导因子...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粘附
  • 1篇粘附分子
  • 1篇粘附分子表达

机构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吕浩敏
  • 2篇王爱玲
  • 2篇万俊

传媒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HIF-1α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作用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观察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作用,并与单纯BMMSCs移植作比较。方法①BMMSCs的提取、培养、标记。②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单纯BMMSCs组、HIF-1α反义寡核苷酸组、HIF-1α错义寡核苷酸组。术后4周,测定大鼠左室收缩压、舒张末压、压力变化最大上升与最大下降速率,检测细胞移植情况及新生血管密度。结果①大鼠血流动力学检测:与对照组、HIF-1α反义寡核苷酸组相比,BMMSCs组与HIF-1α错义寡核苷酸组左室收缩压、压力变化最大上升与最大下降速率均明显升高,舒张末压明显降低。②心肌超微结构检测:BMMSCs组与HIF-1α错义寡核苷酸组大鼠心肌超微结构损伤少于其他两组。③心肌血管密度:BMMSCs组与HIF-1α错义寡核苷酸组大鼠梗死心肌内血管密度高于其他组。结论 HIF-1α反义寡核苷酸对BMMSCs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具有抑制作用,BMMSCs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部分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HIF-1α介导的。
万俊王爱玲吕浩敏
关键词:低氧诱导因子-1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梗死
黏附分子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表达及向心肌梗死区归巢的作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炎性因子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黏附分子表达及对其向心肌梗死区归巢的作用。方法采用全骨髓直接贴壁法获取大鼠原代BMMSCs,体外培养至第3代用于以下实验:①将培养的BMMSCs用浓度为10μg/L的IL-1β刺激24 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l(ICAM-1)的表达率;②开胸结扎雄性SD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于心肌梗死后24 h,经尾静脉输注经Brdu标记、10μg/L IL-1β预刺激的BMMSCs;输注BMMSCs 24 h后取心肌组织,做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计数组织中的BMMSCs数目。以上实验以设不加IL-1β刺激作空白对照组,另在刺激组加抗VCAM-1单克隆抗体作为实验对照。结果生理状态下,大鼠BMMSCs表面黏附分子ICAM-1表达较高,而VCAM-1表达较低;而IL-1β刺激后,黏附分子VCAM-1表达升高;浓度为10μg/L的IL-1β刺激BMMSCs,输注到大鼠体内,心肌梗死区组织的BMMSCs数目明显高于对照组及IL-1β+抗VCAM-1单克隆抗体组。结论炎性因子IL-1β能够增强大鼠BMMSCs表面VCAM-1的表达,但对大鼠BMMSCs表面ICAM-1的表达无影响;其可以有效促进BMMSCs与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提高BMMSCs向心肌梗死区域迁移,其机制可能与BMMSCs表面VCAM-1表达升高有关。
吕浩敏王爱玲万俊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黏附分子细胞移植
IL-1β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及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梗死区归巢的作用
研究背景Friendenstein等研究发现在塑料培养皿中培养的贴壁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化为脂肪细胞、成肌细胞、成骨细胞以及成软骨细胞,而且这些细胞甚至经过20~30代传代培养后仍保持其多向分化潜能。骨髓中...
吕浩敏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黏附分子IL-1Β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