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胜玫
- 作品数:20 被引量:51H指数:4
-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卫生技术干部训练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血清肌酸激酶系与急性心肌梗塞心室晚电位的关系
- 1993年
- 本文观察早期急性心肌梗塞(AMI)44例,心室晚电位(VLP)阳性率29.5%,并与血清肌酸激酶(CK)及同功酶(CK—MB)峰值呈正相关系(P<0.05,P<0.01);与年龄,性别,心梗部位无关。室速(VT)和室颤(VF)组的VLP阳性率明显高于室早组(P<0.05)。但二组的CK,CK—MB比值差异不显著(P>0.05)。
- 孙胜玫陶方王玲
- 关键词: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心室晚电位
- 血小板中蛋白激酶C与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关系
- 1999年
- 为研究血小板( P L T) 中蛋白激酶( C P K C) 与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发病的关系。以急性心肌梗塞( A M I) 和脑梗塞病人为对象,检测分析 P L T 中 P K C 底物40k D 蛋白磷酸化程度来反映 P K C 活性,并同时设健康对照组。结果疾病组40k D 蛋白磷酸化程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随凝血酶刺激时间的延长而增强。结果提示 P K C 活性增高为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机制之一。
- 孙胜玫陶方郝一文张丽霞
- 关键词:血小板蛋白激酶C脑缺血缺血性心脏病
- 血小板及蛋白激酶C与急性心肌梗塞的关系(摘要)
- 1998年
- 孙胜玫郝一文张丽霞
- 关键词:血小板蛋白激酶C心肌梗塞病理
- 基层部队医院监护仪使用常见故障分析
- 2007年
- 李岚祝华孙胜玫
- 关键词:监护仪
- 急性心肌梗塞时血浆脂蛋白(a)、血小板及其蛋白激酶C之间关系的研究
-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脂蛋白(a)[Lp(a)]、血小板(PLT)及蛋白激酶C(PKC)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以20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为对象,以ELISA方法检测分析其血 浆Lp(a)水平,用血细胞自动分...
- 孙胜玫
- 关键词:心肌梗塞血小板蛋白激酶C
- 文献传递
-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小板蛋白激酶C高反应活性的研究被引量:4
- 2000年
- 目的 :研究血小板蛋白激酶 C(PKC)在急性心肌梗塞 (AMI)中的活性 ,以揭示 PKC的致病机制。 方法 :利用 P-磷酸二氢钠标记血小板 ,以 PKC的底物 40 KD蛋白的磷酸化为酶激活的标志 ,对 AMI组及对照组PKC的基础活性及反应活性进行检测。经 t检验进行分析比较 ,同时检测两组的血小板数及血小板膜表面 α颗粒膜蛋白140 (GMP- 140 )分子数。 结果 :AMI组 PKC基础活性及经凝血酶刺激后的反应活性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 (P<0 .0 5 ) ;血小板膜表面 GMP-140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 (P<0 .0 1)。 结论 :AMI中血小板
- 陶方孙胜玫郝一文
- 关键词:血小板蛋白激酶C心肌梗塞
- 大连市800名小学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调查
- 1993年
- 乙型肝炎(HB)是沿海地区发病率较高的常见传染病。无症状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是HB重要的传染源。为此1992年3月间,我们对大连市中山区某小学800名小学生进行HBsAg的调查,报告如下。一、对象和方法普查对象共800名小学生,普查率96.2%(800/832),其中男生407名,女生393名,年龄7~14岁,平均年龄10.8岁。800名学生均进行询问病史,谷丙转氨酶(sGPT)和HBsAg的检测;
- 孙胜玫郑全清李树凯齐安
- 关键词:乙型肝炎携带者地区发病率法检学龄期儿童
- 高血压血小板中蛋白激酶C底物磷酸化程度的实验研究
- 2000年
- 目的 研究血小板蛋白激酶C(PKC)在高血压中的活性 ,以揭示PKC的致病作用。方法 利用32 P NaH2 PO4 标记血小板 ,以PKC底物 40kD蛋白磷酸化作为酶活性的标志 ,对高血压组及正常对照组PKC的基础活性及反应活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高血压组PKC的基础活性及经凝血酶刺激后的反应活性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 (P <0 .0 1)。结论 提示PKC活性增高为高血压病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机制之一。
- 孙胜玫陶方王燕清
- 关键词:高血压血小板蛋白激酶C
- 浅谈一堂精品解剖课的基本标准被引量:13
- 2007年
- 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作为一门科学,就应该有一定的评价标准,而作为一门艺术,贵在创新,就不应该有唯一的评价标准。俗话说:“各有各法,只要得法”。但作为一堂精品课,最基本的衡量标准还是可以归纳出来的。
- 李慧友姜研华孙胜玫
- 关键词:解剖课课堂教学艺术
- Down综合征核心区Cosmid克隆探针在人21号染色体上分布
- 1999年
- 张励李树壮孙胜玫李福才
- 关键词:DOWN综合征原位杂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