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玉松

作品数:74 被引量:288H指数:8
供职机构:江苏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冶金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7篇金属学及工艺
  • 20篇一般工业技术
  • 8篇冶金工程
  • 3篇化学工程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机械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2篇理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1篇合金
  • 9篇时效
  • 8篇显微组织
  • 7篇复合材料
  • 7篇复合材
  • 6篇接头
  • 5篇时效钢
  • 5篇力学性能
  • 5篇马氏体
  • 5篇马氏体时效
  • 5篇马氏体时效钢
  • 5篇力学性
  • 4篇锡合金
  • 4篇接触线
  • 4篇金属
  • 3篇导电
  • 3篇导电率
  • 3篇电弧喷涂
  • 3篇电渣
  • 3篇电渣重熔

机构

  • 72篇江苏科技大学
  • 8篇浙江大学
  • 3篇钢铁研究总院
  • 3篇上海瀚昱环保...
  • 1篇东北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苏州科技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过...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南车戚墅堰机...
  • 1篇北京航天动力...
  • 1篇江阴华瑞电工...
  • 1篇江苏广川超导...
  • 1篇浙江科得力新...
  • 1篇材料制造有限...
  • 1篇西藏金浩投资...
  • 1篇泰兴市圣达铜...

作者

  • 72篇徐玉松
  • 9篇陆敏松
  • 8篇刘少光
  • 7篇支海军
  • 7篇李国一
  • 5篇张超
  • 5篇吴进明
  • 5篇郑莉芬
  • 4篇谢拥护
  • 4篇季凯
  • 3篇孙乃荣
  • 3篇马成勇
  • 3篇赵琪
  • 3篇陈菊飞
  • 3篇李学浩
  • 3篇李鹏
  • 3篇罗来马
  • 3篇魏金山
  • 3篇靳翠平
  • 3篇范继

传媒

  • 14篇热加工工艺
  • 10篇机械工程材料
  • 7篇材料开发与应...
  • 4篇焊接学报
  • 3篇环境工程
  • 2篇稀有金属材料...
  • 2篇金属热处理
  • 2篇复合材料学报
  • 2篇过程工程学报
  • 2篇材料热处理学...
  • 2篇中国冶金教育
  • 1篇全面腐蚀控制
  • 1篇中国冶金
  • 1篇硅酸盐学报
  • 1篇特殊钢
  • 1篇铸造技术
  • 1篇塑料工业
  • 1篇功能材料
  • 1篇材料研究学报
  • 1篇盐湖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6篇2017
  • 4篇2016
  • 7篇2015
  • 5篇2014
  • 6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7篇2010
  • 12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粉末热挤压法制备ZrO_2/Cu复合材料及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采用新型加工工艺制备铜基复合材料,采用水雾化法制取Cu-0.4%Zr(质量分数)合金粉末,经内氧化、还原处理后,通过真空包套在900℃以不同挤压比挤压成型,获得ZrO2/Cu复合材料。通过XRD、扫描电镜、硬度计和涡流导电仪等设备研究了不同挤压比及冷变形对该材料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内氧化、还原处理后得到的Cu-ZrO2复合粉末呈球状或类球状;随挤压比增加,挤压坯料的硬度和导电率均提高;以27∶1的挤压比制得的ZrO2/Cu复合材料经冷变形处理后可使导电率达到80%IACS以上,硬度达117HV。
徐玉松刘颖胡陈
关键词:ZRO2CU复合材料水雾化制粉
铜银合金连续挤压过程中腔体结构参数影响
2010年
本文基于刚粘塑性有限元理论,运用DEFORM3D软件对不同腔体参数(模口宽度、堵头高度和堵头截面形状)下的铜银合金连续挤压过程进行了模拟,重点分析了其对初始阶段应变、流速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较小的模口宽度和较大的堵头高度有利于挤压成形和提高产品质量,而选择合理的堵头纵截面形状也能显著改善金属流动。这对腔体的优化设计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陆敏松徐玉松支海军郑莉芬
关键词:铜银合金腔体结构
Si_3N_4原位增强Cu基复合材料的制备被引量:2
2015年
采用感应炉熔炼及水雾化工艺制得了Cu-Si合金粉末,经N2、H2混合气体选择氮化和真空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成型,制备得到了Si3N4原位增强Cu基复合材料(Si3N4/Cu),利用萃取法研究了选择性氮化产物及其晶体结构。结果表明:复合粉末中N含量随氮化温度的升高和氮化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在1 000℃下氮化,持续时间大于60h时,粉末中的N含量明显提高;Cu的衍射峰出现整体向大角度方向的明显偏移,同时晶格常数变小,表明Si从Cu基体中脱溶,与N反应生成Si3N4;Si3N4/Cu复合材料的增强体以β-Si3N4为主;随着氮化温度的升高和氮化时间的延长,Si3N4/Cu复合材料的电导率和硬度逐步提高。
徐玉松李鹏靳翠平
关键词:复合材料原位增强SI3N4
热输入对船用高强药芯焊丝熔敷金属低温韧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使用三种热输入对船用高强药芯焊丝进行CO_2气体保护焊,使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镜(TEM)以及电子背散射技术(EBSD)等手段研究了热输入对熔敷金属微观组织及低温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三种热输入的熔敷金属组织主要由针状铁素体(AF)、侧板条铁素体(FSP)和少量残余奥氏体(RA)组成;随着热输入的增加铁素体由针状向板条状转变,其中针状铁素体的含量降低而镐牙状的侧板条铁素体的含量提高,板条间的残余奥氏体由薄膜状向块状转变;同时,随着热输入的增多熔敷金属中尺寸小于1μm的夹杂物含量减少而夹杂物的总含量增多;随着热输入的增加20°~50°的大角度晶界减少,熔敷金属的强度、塑性和低温韧性随之降低,-40℃冲击断口的形貌由韧窝+准解理向解理过渡。
张亚运魏金山安同邦徐玉松马成勇
关键词:药芯焊丝热输入显微组织低温韧性
Zr含量对高纯铜锻件热处理工艺及性能的影响
2010年
介绍了在高纯铜中加入0.1%~0.3%Zr元素后,材料的热处理工艺及性能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不同Zr含量对高纯铜合金锻件的最佳固溶温度影响甚微,但随Zr含量的增加合金的最佳时效温度随之升高,工业化生产中Zr元素的熔炼收得率稳定性较差,因此含Zr的高纯铜锻件不宜进行批量热处理,应以材料的实际含Zr量水平作为制定热处理工艺的依据。
李学浩徐玉松孙爱俊
TaC_p增强YG11C合金表面改性工艺及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选用自制烧结的YG11C/TaCp硬质合金作基体,介绍了采用电弧离子镀在试样上沉积TiN、TiCN和ZrN涂层的工艺。利用维氏硬度计、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表征了涂层的力学性能和组织结构。通过比较切削实验中刀具的磨损性,得出涂层刀具有更好的耐磨性能。研究表明,电弧离子镀TiN等涂层能使硬质合金刀具获得更好的使用性能。
徐玉松郑莉芬陆敏松李国一
关键词:电弧离子镀
BaO-CaO渣系不锈钢氧化脱磷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针对不锈钢氧化脱磷容易导致合金元素铬损耗的问题,在中频感应炉中采用20%CaO-45%BaO-15%Fe2O3-10%Cr2O3-10%CaF2渣系进行氧化脱磷试验。在热力学计算的基础上,通过调配BaO含量、钢液中初始碳含量和钢水处理温度,获得脱磷率不低于50%,脱磷过程中铬氧化量不超过8%的试验结果。试验研究表明:该试验渣系的脱磷效果比CaO渣系好,与BaO渣系相当;随着钢液中碳含量的提高,脱磷率增加、铬损减小;随着熔炼温度的升高,脱磷率降低、铬损减小,在1 750 K时脱磷率和铬损耗处于最优化水平。
徐玉松许云花顾永振田国建
关键词:不锈钢氧化脱磷
高速电气化铁道用CuSn合金接触线成形工艺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以实际应用为基点,开发适用于高速电气化铁道的CuSn合金接触线,并对其不同的成形工艺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分析、比较所得成品线的综合性能差异,最终确定了CuSn合金接触线的最佳成形工艺。结果表明,CuSn合金接触线的最佳成形工艺为上引连铸→连续挤压→连续轧制→连续拉拔;其抗拉强度为538 MPa,伸长率为12%,电阻率为0.023 60Ω·mm^2/m,反复弯曲次数为9次,扭转圈数为11圈。综合性能均已达到或超过TB/T 2809-2005标准的要求,满足高速电气化铁道的使用要求。
支海军徐玉松陆敏松郑莉芬
关键词:接触线电气化铁道
循环流化床锅炉风帽合金的组织及抗高温氧化性能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针对循环流化床锅炉风帽的严重高温氧化腐蚀问题,研制出适用于风帽的高温合金AN1(Cr23Ni32MoNb),结合金相(OM)、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能谱(EDS)等分析方法对风帽试样的微观组织和高温氧化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与25-20钢和316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AN1铸态组织为典型的树枝状晶结构,由奥氏体基体和Cr23C6、NbC等晶间碳化物组成,固溶处理后,枝晶结构基本消失;1000℃氧化100h,AN1的高温氧化抗力分别为25-20钢和316钢的2.2和3.8倍;AN1氧化实验后的表层相结构主要由γ奥氏体、Cr2O3和Cr与Mn的复合氧化膜组成。
戴炎彬游碧龙刘少光苏茂赵合勇徐玉松
关键词:循环流化床锅炉风帽高温合金
Cu-20%W原位复合粉末的制备工艺被引量:2
2016年
采用原位化学共沉淀法,高温下加入Na_2CO_3精确控制前驱体粉末CuWO_4·Cu_x(OH)_yCO_3的组成,再经二段氢还原工艺制备Cu-20%W复合粉末,对其形貌、物相组成、元素及粒度分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原位反应液pH=5、温度75℃及(NH_4)_2WO_4/Na_2CO_3摩尔比1/10.578、反应液总体积300 m L条件下,所得前驱体为CuWO_4与Cu_4(OH)_6CO_3组成的浅绿色络合物,合金元素收率高于95%;经450℃下0.5 h和600℃下0.5 h二段氢还原,得到粒径400~800 nm的亚微米级圆球状Cu-20%W复合粉末,钨半包覆铜且两相均匀分布.
徐玉松田国建顾永振岳站峰
关键词:氢还原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