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垂焕

作品数:23 被引量:58H指数:5
供职机构:福建省职业病与化学中毒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预防医学科研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职业病
  • 7篇职业病危害
  • 3篇色谱
  • 3篇离子
  • 2篇毒性
  • 2篇烟草尘
  • 2篇氧化损伤作用
  • 2篇有机污染
  • 2篇有机污染物
  • 2篇藻毒素
  • 2篇职业病危害因...
  • 2篇职业卫生
  • 2篇染毒
  • 2篇微核
  • 2篇微囊藻
  • 2篇微囊藻毒素
  • 2篇污染
  • 2篇污染物
  • 2篇细胞
  • 2篇小鼠

机构

  • 12篇福建省职业病...
  • 11篇东南大学
  • 3篇江苏省疾病预...
  • 2篇德克萨斯理工...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南京航空航天...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南京军区疾病...
  • 1篇南京市疾病预...

作者

  • 23篇曾垂焕
  • 10篇熊丽林
  • 10篇唐萌
  • 9篇柯宗枝
  • 9篇王晓娜
  • 8篇夏婷
  • 6篇陈进国
  • 4篇郑丽辉
  • 2篇王波
  • 2篇仓公傲
  • 2篇李小娟
  • 2篇傅筱
  • 2篇林兴
  • 2篇林文敏
  • 2篇赵时敏
  • 2篇姜志宽
  • 1篇叶明宪
  • 1篇张宇
  • 1篇李倩
  • 1篇王加生

传媒

  • 4篇中国公共卫生
  • 3篇职业与健康
  • 3篇海峡预防医学...
  • 2篇环境与职业医...
  • 1篇中国工业医学...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国职业医学
  • 1篇中华卫生杀虫...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 1篇第四届环境与...
  • 1篇第五节全国环...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08
  • 3篇2007
  • 7篇2006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用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法测定不同蚊香烟雾的有机污染物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检测S2蚊香烟雾中的有机污染物。方法用乙醇作为吸收液采集S2蚊香烟雾,经FFAP毛细管柱分离后,用GC/MS仪全扫描方式检测。结果含有S2增效剂的蚊香在燃烧过程中,除了能释放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S2增效剂等能驱除蚊虫的有效成分外,还会因燃烧不完全而产生一系列有害于人体健康的有机污染物。结论无烟蚊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低于有烟蚊香。
唐萌曾垂焕李小娟姜志宽仓公傲熊丽林王晓娜夏婷
2017—2018年福州市某汽车配件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了解2017—2018年福州市某汽车配件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方法2017—2018年对福州市某汽车配件制造企业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并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作业场所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铝尘、电焊烟尘、丁酮、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二氧化锡、铜烟、一氧化氮、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噪声及紫外线。检测结果显示,电焊烟尘、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二氧化锡、铜烟、一氧化氮、二氧化氮、臭氧和一氧化碳的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2017年铝尘、丁酮、噪声和紫外线检测合格率分别为75.0%、0、91.4%和0。2018年噪声检测合格率为82.5%,紫外线检测合格率为0。2017年与2018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总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17—2018年福州市某汽车配件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不容忽视,部分岗位检测结果出现较大变化,在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基本无变化的情况下,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和强度仍可能不断变化,开展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江荧荧柯宗枝冯丫娟孙晓伟曾垂焕
关键词:职业病危害因素
某烟草企业工作场所烟草尘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及评价
2014年
目的了解打叶复烤烟草企业烟草尘的污染情况及危害程度,找出烟草尘危害的关键控制点,为其职业病危害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工作场所烟草尘职业卫生学调查、检测和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相结合的方法。结果该烟草企业打叶复烤整个生产过程的18个岗位中,16个岗位(88.9%)烟草尘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为0级,2个岗位(11.1%)为Ⅰ级,Ⅰ级作业岗位为烟草尘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结论 0级(相对无害作业)作业岗位,应继续保持目前的作业方式和防护措施;Ⅰ级(轻度危害作业)作业岗位,应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改善工作环境,降低实际烟草尘接触水平。
傅筱林文敏曾垂焕
关键词:烟草尘打叶复烤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
磁性三氧化二铁纳米粒子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氧化损伤作用(英文)被引量:12
2007年
背景:已有报道表明纳米级的Fe2O3产生的细胞毒性与细胞的脂质过氧化存在一定的联系。氧化铁纳米粒子是否对巨噬细胞产生毒性,其毒性机制与氧化作用有何关联?目的:观察不同浓度Fe2O3纳米粒子对巨噬细胞的氧化损伤作用。设计:观察对比实验。单位: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材料:RAW264.7细胞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所。Fe2O3纳米粒子(30nm)悬浮液由东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制备提供。实验前先进行预处理:将Fe2O3纳米粒子悬浮液置60℃水浴中10h,然后37℃水浴过夜。如此反复3次,灭菌处理。小瓶分装,4℃保存。DMEM高糖培养液(美国Gibco公司);胰蛋白酶(美国Difco公司,进口分装);新生牛血清(杭州四季青公司);过氧化氢、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乳酸脱氢酶、超微量ATP酶和考马斯亮蓝蛋白含量测定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技术公司)。方法:实验于2006-03/07在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实验室完成。RAW264.7细胞用DMEM培养基于37℃、体积分数为0.05的CO2培养箱中进行培养。每日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取生长状态良好的对数生长期细胞进行试验。①细胞中氧自由基的检测:将密度为1.5×105L-1的巨噬细胞接种于24孔培养板,每孔1mL,37℃、体积分数为0.05的CO2培养箱中培养24h后,以质量浓度为1.0700、0.5350和0.2675g/L的Fe2O3纳米粒子(30nm)悬浮液染毒细胞为纳米粒子干预组,并设生理盐水为溶剂对照组,24h后终止培养,染毒结束后,低温条件下用玻璃匀浆器破碎细胞,按试剂盒说明,分别测定细胞中过氧化氢、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②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活性及膜ATP酶活性的测定:纳米粒子干预组及对照组干预方法同上,染毒结束后,检测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活性及膜ATP酶活性,乳酸脱氢酶活性的检测采用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
王晓娜唐萌张婷杨磊夏婷曾垂焕熊丽林张宇顾宁
关键词:FE2O3巨噬细胞氧化应激毒性
钼矿山周边人群血中6种金属水平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了解福建省某钼矿山开采前矿山周边人群全血中铬(Cr)、铜(Cu)、砷(As)、钼(Mo)、镉(Cd)与铅(Pb)6种金属的水平及其在性别与地域分布上的差异。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钼矿山周边5 km范围内的6个村庄的91名常住居民(年龄≥5岁)进行调查采样,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采集的血样进行检测。结果该矿山周边人群全血中Cr、Cu、As、Mo、Cd、Pb质量浓度的几何均值分别为1.63、894.00、4.82、1.80、1.19、75.60μg/L,其中男性组全血中Pb、Cd质量浓度高于女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成年组男性血Cd的质量浓度高于成年组女性以及未成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矿山开采前,当地人群全血中6种金属水平总体未发现明显的异常,但成年男性血Cd异常率高;当地人群血As、Mo水平稍高于国内其他地区。
陈进国谢星云柯宗枝曾垂焕唐文娟林兴
关键词:全血金属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钼矿
某烟草公司干冰膨胀烟丝生产线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状况调查
2023年
目的调查福建省某干冰膨胀烟丝生产线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提高防护效果与完善职业卫生管理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8月,对该厂生产工艺、职业卫生防护措施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采样检测和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布、防护措施及效果。结果该生产线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烟草尘、二氧化碳(CO_(2))、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_(X))、二氧化硫(SO_(2))、噪声、高温及激光辐射。噪声超标岗位主要分布在杂物剔除机、切丝机、冷端设备间压缩机旁、风选机旁等工作场所,烟草尘超标岗位为开包和切丝岗位,其余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均符合相应的职业接触要求。结论福建省某干冰膨胀烟丝生产线应加强烟草尘和噪声治理,进一步优化防护措施,加强职业卫生管理,进一步将职业病危害因素降到低水平。
曾垂焕郑丽辉柯宗枝
关键词:职业病生产性毒物粉尘浓度烟草尘噪声
八氯二丙醚生产工人血清p53蛋白水平及氧化损伤的检测
[目的]检测八氯二丙醚生产工人氧化损伤及血清p53蛋白表达情况. [方法]选择八氯二丙醚生产工人21名为研究对象,另选21名非暴露者为对照,进行血清p53蛋白及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
曾垂焕唐萌熊丽林王晓娜夏婷
关键词:血清检测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
文献传递
微囊藻毒素和黄曲霉毒素及伏马菌素联合毒性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研究微囊藻毒素、黄曲霉毒素、伏马菌素对Hep G2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探讨3种毒素的联合毒性。方法选用3种毒素各自最具代表性的异构体微囊藻毒素LR、黄曲霉毒素B1和伏马菌素B1,用水溶性四氮唑(WST-1)比色法测定3种物质对Hep G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计算IC50,并根据等效曲面联合毒性分析模型判断联合作用类型。结果染毒24 h,微囊藻毒素LR对Hep G2细胞的IC50>100μmol/L;黄曲霉毒素B1、伏马菌素B1及3毒素混合物的IC50分别为1.0,399.2和172.0μmol/L。根据等效曲面法求得的相互作用指数α为0.95。结论微囊藻毒素LR、黄曲霉毒素B1和伏马菌素B1对Hep G2的联合毒作用类型为相加作用。
熊丽林唐萌王加生曾垂焕夏婷王晓娜
关键词:联合毒性细胞毒性HEP微囊藻毒素黄曲霉毒素伏马菌素
八氯二丙醚生产工人p53蛋白及氧化损伤检测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检测八氯二丙醚生产工人氧化损伤及血清p53蛋白表达情况。方法选择暴露于八氯二丙醚工人21名为研究对象,另选21名非暴露者为对照,进行血清p53蛋白及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测定。结果暴露于八氯二丙醚工人血清p53蛋白水平略高于对照组,但工龄>8年组血清p53蛋白的水平显著高于工龄<8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OD、GSH-Px酶活性略低于对照组,MDA水平则显示升高(P<0.01)。结论长期暴露接触于八氯二丙醚作业工人可有p53基因异常的危险性,以及对氧化性应激的易感性。
唐萌曾垂焕王波熊丽林王晓娜夏婷
关键词:P53蛋白
微囊藻毒素-LR和四氯化碳联合染毒致DNA损伤的研究
[目的]研究微囊藻毒素-LR和四氯化碳对Hep G2细胞的DNA损伤作用,探讨2种环境有害物质的联合毒性.[方法]以Hep G2细胞为受试对象,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研究微囊藻毒素-LR(0、0.005和0.1 μmo...
熊丽林唐萌曾垂焕王晓娜夏婷王加生
关键词:联合毒性析因设计微囊藻毒素四氯化碳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