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晓燕

作品数:14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细胞
  • 6篇关节炎
  • 5篇类风湿
  • 5篇风湿
  • 4篇类风湿关节炎
  • 4篇风湿关节炎
  • 3篇动物
  • 3篇特异
  • 3篇特异性
  • 3篇小鼠
  • 3篇胶原
  • 3篇C57BL/...
  • 3篇C57BL/...
  • 2篇型胶原
  • 2篇性细胞
  • 2篇特异性细胞
  • 2篇体液免疫
  • 2篇胶原诱导
  • 2篇干细胞
  • 1篇单核

机构

  • 14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武警森林指挥...

作者

  • 14篇李晓燕
  • 10篇樊春梅
  • 10篇朱平
  • 8篇贾俊峰
  • 8篇郑朝晖
  • 7篇王彦宏
  • 3篇丁进
  • 2篇安金刚
  • 2篇刘玉峰
  • 2篇尚鹏
  • 2篇赵雯
  • 2篇李承新
  • 2篇王宏坤
  • 1篇李鸿明
  • 1篇卢宁
  • 1篇吕婷婷
  • 1篇吴振彪
  • 1篇陈志南
  • 1篇杨红
  • 1篇唐浩

传媒

  • 3篇细胞与分子免...
  • 2篇第十二届全国...
  • 2篇第十届全国风...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国际皮肤性病...

年份

  • 2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57BL/6小鼠CIA模型的建立及其监测体系的初步筛选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建立稳定的C5 7BL/ 6小鼠胶原诱导关节炎 (CIA)模型 ,构建进一步进行类风湿关节炎 (RA)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的体系。方法 取 4 0只雄性C5 7BL/ 6小鼠 ,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采用鸡II型胶原与完全弗氏佐剂在尾部皮内注射 ,2 1天后同样方法加强免疫。定期观察两组小鼠的关节和关节外表现以及病理学改变 ;用三重免疫荧光标记、胞内细胞因子测定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 对照组小鼠均未发病。模型组小鼠在 5 0天的发病率达 70 % ,关节炎评分在 3~ 8分 ,持续时间大约 1 0 0天 ;病理切片显示典型的炎性细胞浸润 ,滑膜增生 ,软骨及软骨下骨破坏 ;外周血Th1 /Th2比值升高。结论 应用Ⅱ型胶原能在C5 7BL/ 6小鼠上成功建立CIA模型 。
贾俊峰李晓燕朱平王彦宏樊春梅赵雯
关键词:C57BL/6小鼠关节炎类风湿疾病模型动物
PMA对THP-1细胞和RA患者单核细胞及培养上清中CD147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研究豆蔻佛波醇乙酯(PMA)刺激前后,体外培养的人单核细胞系THP-1细胞和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humanperipheralbloodmonocytes,HPBM)上及培养上清中CD147的表达。方法以贴壁法分离RA患者HPBM。用PMA刺激体外培养的RA患者HPBM和THP-1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动态检测THP-1细胞、RA患者HPBM膜表面CD147的表达。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CD147分子的含量。结果PMA刺激前,THP-1细胞膜及RA患者HPBM表面CD147分子的表达均较高,培养上清中均可检测到CD147分子。PMA刺激后,THP-1细胞培养上清中CD147的含量升高,THP-1细胞上CD147的表达先升高后降低,最后进入稳定期;RA患者的HPBM上CD147的表达下降,培养上清中CD147的含量升高,于刺激后2d进入稳定期。结论THP-1细胞、RA患者HPBM膜表面CD147分子可从细胞上脱落或由细胞直接分泌到培养液中。PMA可上调可溶性CD147的表达。
李鸿明朱平樊春梅王彦宏郑朝晖李晓燕卢宁
关键词:CD147THP-1细胞
β-葡萄糖醛苷酶基因转染人卵巢癌细胞的生物学观察
目的:将β-葡萄糖醛苷酶(以下简称BG)基因转入卵巢癌细胞系3AO,建立高表达βG 的卵巢癌模型。并观察转染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构建真核表达的逆转录病毒载体pcDNA3.1 □G,利用阳离子脂质体将其转入人卵巢癌细胞...
杨红李晓燕
文献传递
C57BL/6小鼠与DBA/1小鼠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的建立和比较
建立C57BL/6(H-2b)小鼠与DBA/1(H-2q)小鼠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并动态观察比较关节炎表现、血清Ⅱ型胶原(CⅡ)特异性抗体滴度、影像学及病理学...
贾俊峰朱平李晓燕赵雯樊春梅王彦宏
文献传递
C57BL/6小鼠胶原诱导关节炎的特异性细胞及体液免疫反应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观察并比较C57BL/6小鼠初次和加强免疫Ⅱ型胶原后的特异性细胞及体液免疫应答,探讨特异性免疫应答在胶原诱导关节炎发病中的意义。方法用鸡Ⅱ型胶原(CⅡ)在C57BL/6小鼠尾部皮内注射,诱导胶原性关节炎(CIA)。分别取初次免疫后19d及加强免疫后7、28dCIA小鼠脾脏淋巴细胞,CⅡ体外刺激扩增后,采用5-溴脱氧尿嘧啶(BrdU)掺入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其扩增情况和表型;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中细胞内细胞因子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4的水平分析Th1和Th2亚群的变化;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不同时期CIA模型血清中抗CⅡ抗体的表达。结果①免疫后不同时间,CIA模型组外周血中CD4+IFN-γ+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CIA模型组内不同时间CD4+IFN-γ+细胞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特异性增生实验显示,CIA模型组CD4+T细胞中BrdU+细胞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加强免疫后BrdU+细胞率明显低于初次免疫(72±6)%,并且有逐渐降低的趋势;初次免疫后CD4+IFN-γ+细胞百分率为(13±4)%,加强免疫后阳性细胞百分率也下降;③ELISA法测定不同时间血清中CIA模型组抗CⅡ抗体水平,28d吸光度(A)值达到最高,其后逐渐减低,到35d左右(即加强免疫后14d)出现较低的抗体水平。
李晓燕朱平樊春梅王彦宏贾俊峰郑朝晖
关键词:C57BL/6小鼠特异性细胞体液免疫反应C57BL/6小鼠干扰素(IFN)-Γ细胞内细胞因子脾脏淋巴细胞
重组人Ⅱ型胶原250-270多肽对特异性体液免疫的抑制作用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研究口服重组人Ⅱ型胶原250-270多肽(CⅡ250-270)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小鼠特异性体液免疫反应的抑制作用,为应用口服CⅡ250-270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ELISA测定加强免疫后小鼠血清中抗原特异性抗体的表达,ELISPOT检测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中抗原特异性抗体形成细胞。结果:口服重组人CⅡ250-270小鼠血清中抗CⅡ和抗CⅡ250-270的IgG抗体水平[A值分别为(0.82±0.02)、(0.84±0.04)]比CⅡ免疫对照组[抗CⅡ的IgG抗体水平,A值为(1.01±0.06)]显著降低,而且特异性抗CⅡ250-270的IgG抗体反应在口服多肽组被明显抑制(P<0.01);口服重组人CⅡ250-270小鼠的CⅡ和CⅡ250-270特异性抗体形成脾细胞的增殖频率分别为(158±9计数/孔)、(181±10计数/孔),比CⅡ免疫对照组[CⅡ特异性抗体形成脾细胞的增殖频率为(247±16计数/孔)]也显著减少(P<0.05)。结论:口服重组人CⅡ250-270多肽具有抑制CIA小鼠的特异性体液免疫的作用,可能是此疗法治疗CIA多发性关节炎的重要机制。
王宏坤朱平李晓燕郑朝晖贾俊峰丁进樊春梅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口服耐受
重组人Ⅱ型胶原250-270多肽的表达、纯化和鉴定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表达与纯化重组人Ⅱ型胶原250-270多肽(rhCⅡ250-270),鉴定并确认rhCⅡ250-270多肽与预期的相符。方法:在E.coli BL 21中表达rhCⅡ250-270多肽,使用亲和层析法分离纯化。用限制性酶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基因序列测定、琼脂糖凝胶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免疫印迹等方法在基因和蛋白水平上对rhCⅡ250-270多肽进行鉴定。结果:纯化的rhCⅡ250-270多肽,大小约43 kD,纯度为89.3%。E coRⅠ和SalⅠ双酶切法和PCR法鉴定测得DNA大小约为500bp和650bp,核苷酸序列测定证实基因DNA序列与设计的完全相符。SDS-PAGE显示rhCⅡ250-270多肽目的蛋白条带的大小约为43 kD,W estern B lotting证实GST融合蛋白上存在CⅡ片段。结论:表达和纯化rhCⅡ250-270多肽与预期的相符,并发现此多肽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
王宏坤朱平李晓燕郑朝晖贾俊峰吴振彪
关键词:色谱法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体内外诱导其向软骨细胞分化
探讨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stem cells或bone marrow stroma cells,MSCs)体外分离、培养的方法,并研究体内、外条件下诱导向软骨细胞的分化的特...
郑朝晖朱平李晓燕尚鹏王彦宏樊春梅贾俊峰
文献传递
转基因动物技术研究皮肤肿瘤
2008年
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是常见的皮肤肿瘤,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从遗传学的角度上看肿瘤是一种基因病,以往由于研究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于涉及的基因并不了解。随着转基因以及基因打靶技术的不断完善,研究者已经能够精确研究肿瘤发病中相关基因的具体作用,这对于明确肿瘤发病机制及指导治疗均提供有利的平台。以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为例,对转基因动物技术在皮肤肿瘤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概述。
李晓燕安金刚刘玉峰李承新
RANK RANKL和骨保素在强直性脊柱炎外周血和滑液中表达的研究
骨保素(osteoprotegerin,OPG)和细胞核因子NF-κB受体激活剂(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RANK)及其配体(roco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
尚鹏朱平樊春梅王彦宏郑朝晖李晓燕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