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楠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聊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野生
  • 3篇野生稻
  • 3篇水稻
  • 3篇QTL
  • 2篇颖壳
  • 2篇NDVI
  • 2篇QTL定位
  • 2篇QTL定位分...
  • 1篇淀粉酶活力
  • 1篇冬小麦
  • 1篇照射
  • 1篇水稻籽粒
  • 1篇种子
  • 1篇种子萌发
  • 1篇紫外线
  • 1篇紫外线照射
  • 1篇籽粒
  • 1篇小麦
  • 1篇小麦种
  • 1篇小麦种子

机构

  • 4篇聊城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张文会
  • 4篇李楠
  • 3篇吕志伟
  • 2篇赵志超
  • 2篇万国峰
  • 2篇侯雷
  • 1篇王春明
  • 1篇樊颖伦
  • 1篇赵琳琳
  • 1篇陈敏
  • 1篇吴姗姗
  • 1篇宋勇
  • 1篇郭伟伟

传媒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核农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野生稻渗入系颖壳颜色的简易测定及QTL定位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用Unispec光谱仪测定水稻颖壳反射光谱,筛选对水稻颖壳色素敏感的色素指数,用筛选出的最佳植被指数NDVI作为检测颖壳颜色的指标,测定106个家系的颖壳颜色用于QTL定位分析。共检测到12个与颖壳颜色相关的QTL,其中有4个来源于栽培稻特青,分别位于第1染色体RM243附近,贡献率为5%;第7染色体RM295、RM481和RM82附近,贡献率分别为4%、7%和4%。另外8个QTL位点来源于野生稻,分别位于第1染色体RM5和RM212附近,贡献率分别为5%和6%,第2染色体RM233A附近,贡献率为6%;第4染色体RM273附近,贡献率为38%;第6染色体RM204和RM3附近,贡献率分别为17%和5%;第8染色体RM38附近,贡献率为6%,以及位于第12染色体RM235附近,贡献率为5%。在检测到的12个QTL中,来源于野生稻的位于第4染色体RM273附近,以及位于第6染色体RM204附近的QTL的加性效应及贡献率较大,分析是主效QTL。
万国峰吕志伟王春明侯雷李楠赵志超张文会
关键词:水稻NDVIQTL
野栽渗入系水稻籽粒储藏蛋白质含量的QTL遗传解析被引量:1
2015年
以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为供体亲本、以优良籼稻品种特青为受体亲本构建了高代回交群体(BC3)。采用全自动凯氏定氮仪测定糙米中的总氮含量,用总氮含量乘以5.95估算储藏的蛋白质含量,蛋白质含量采用Map Manager QTXb17软件进行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定位分析,利用QTL检测分析2次测定的储存蛋白,结果共发现14个对蛋白质含量有较高相关性的QTL。在第1号染色体的RM272、RM243、RM23、RM5、RM212、RM306位点和第2号染色体的RM250位点附近发现了7个能提高蛋白质含量的QTL,它们均来源于野生稻;另外7个QTL位于第6、7、8、10号染色体上,分别是第6号染色体的RM345、第7号染色体的RM295、RM82、RM481、RM172,第8号染色体的RM25,以及第10号染色体的RM258附近的QTL,它们来源于栽培稻亲本特青的等位基因作用表现为提高蛋白质含量。在检测到的QTL中,有6个QTL在2次分析中均被检测到,经分析是较稳定的低蛋白QTL,它们分别为RM243、RM23、RM5、RM295、RM82、RM258。
赵琳琳李楠吕志伟吴姗姗赵志超张文会
关键词:凯氏定氮法QTL分析
野生稻渗入系颖壳颜色的简易测定及QTL定位分析
用Unispec光谱仪测定水稻颖壳反射光谱,用筛选出的最佳植被指数NDVI作为检测颖壳颜色的指标,测定了106个家系的颖壳颜色用于QTL定位分析。共检测到12个与颖壳颜色相关的QTL,其中有4个来源于栽培稻特青,分别位于...
万国峰樊颖伦侯雷李楠吕志伟张文会
关键词:水稻NDVIQTL
文献传递
紫外线照射促进冬小麦种子萌发的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为了解紫外线照射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冬小麦品系聊大2号为材料,采用不同波长的紫外线分别照射休眠的干种子及吸水萌动(浸种3 h)的种子,然后在自然光和黑暗条件下进行发芽实验,比较了不同时间段种子萌发的动态变化及萌发过程中α-淀粉酶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紫外线照射(UVB85μW.cm-2照射3 h;UVC 420μW.cm-2照射1 h;UVC处理1 h附加照射6 h UVA或1 h UVB)对干种子和吸水萌动种子萌发均有促进作用,发芽较自然光下(CK)及黑暗下快,相关时段发芽率均高于CK,但不影响最终发芽率,只是缩短了种子萌发的时间。UV处理(UVB 85μW.cm-2照射3 h;UVC 420μW.cm-2照射1 h)的干种子及吸水萌动种子的α-淀粉酶活力在萌发前随时间的推移呈快速增加的趋势,与对照相比可提高2.5%~68.7%,发芽后α-淀粉酶活力下降,但仍高于CK,且UVB与UVC处理种子的α-淀粉酶活力变化趋势相同。说明不同波段的紫外线照射对种子具有相同的生物学效应。
李楠宋勇陈敏郭伟伟张文会
关键词:小麦种子紫外线照射发芽率淀粉酶活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