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珊

作品数:37 被引量:196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天文地球
  • 15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0篇盆地
  • 23篇塔里木盆地
  • 8篇寒武系
  • 7篇寒武统
  • 6篇下寒武统
  • 6篇储层
  • 5篇盐岩
  • 5篇碳酸
  • 5篇碳酸盐
  • 4篇碳酸盐岩
  • 4篇主控因素
  • 4篇穆棱组
  • 4篇勘探
  • 4篇奥陶系
  • 4篇白云岩
  • 4篇储层特征
  • 3篇地质
  • 3篇早白垩世
  • 3篇震旦
  • 3篇白垩世

机构

  • 34篇中国石油天然...
  • 6篇中国地质大学
  • 5篇中国石油化工...
  • 5篇中国石油
  • 4篇中国地质调查...
  • 3篇北京大学
  • 3篇教育部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西南科技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长安大学

作者

  • 37篇王珊
  • 17篇杜德道
  • 15篇曹颖辉
  • 15篇杨敏
  • 12篇闫磊
  • 10篇白莹
  • 9篇李洪辉
  • 8篇徐兆辉
  • 7篇马德波
  • 7篇罗平
  • 6篇赵一民
  • 5篇任建业
  • 4篇张亚金
  • 4篇陈永权
  • 4篇张云鹏
  • 4篇陈志勇
  • 4篇朱光有
  • 3篇赵学钦
  • 3篇周慧
  • 3篇张君龙

传媒

  • 8篇天然气地球科...
  • 3篇沉积学报
  • 2篇地质科学
  • 2篇石油勘探与开...
  • 2篇岩石学报
  • 2篇地学前缘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现代地质
  • 1篇中国地质
  • 1篇石油学报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古地理学报
  • 1篇地质通报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岩性油气藏
  • 1篇科技传播
  • 1篇地球科学

年份

  • 2篇2024
  • 5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7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4篇2012
  • 1篇2011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鸡西盆地早白垩世城子河组和穆棱组物源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充分利用研究区的野外露头,特别是露头所显示的砾石排列方向和各种层理构造、地震资料、岩芯重矿物资料,系统分析了能够指示物源方向的4种参数—古水流方向,地震反射特征、重矿物稳定系数及组合分异特征、鸡西盆地早白垩世沉积特征,结果表明,这4种参数的匹配情况良好,总体显示城子河组时期盆地大致存在西部和东南部两个方向的物源,其中西部物源为主要物源区,分别从西北、西部以及西南3个方向供给盆地沉积物,东南部物源区为次要物源区,影响范围较小;穆棱组时期基本继承了城子河组时期的物源体系,只是源区相对后退,反映出从城子河组到穆棱组为水进和湖盆范围变大的过程,东南部物源的影响范围较城子河组时期变大。利用重矿物组合特征进行源区对比,认为盆地西部物源区为小兴安岭—张广才岭造山带,盆地东南部物源来自延吉褶皱带。
王珊任建业张云鹏赵学钦杨承志
关键词:鸡西盆地古水流城子河组穆棱组物源分析
四川盆地灯影组多类型流体多期次改造作用下孔隙度演化的定量研究
2024年
选取四川盆地灯影组四段(灯四段)地层,在传统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引入多组分、多相态、温度—流体—化学多场耦合的反应溶质运移模拟技术,基于物质平衡和能量守恒原理,深入探究深层碳酸盐岩储层成岩过程中多类型流体与岩石相互作用的机制,分析计算多期次流体对储层孔隙的叠加改造,定量恢复地质时间尺度的孔隙度演化史。结果表明:灯四段地层受到大气淡水、海水、有机酸和热液4种流体多达6期改造影响,控制孔隙度的主要成岩作用为溶蚀作用、白云石化作用与胶结作用,矿物间以方解石—镁方解石—白云石之间的转化为主;不同类型的流体对储层的改造差异较大,充足的大气淡水为建设性流体,而海水、有机酸和热液均为建设性—破坏性共存的流体;多期次流体对储层的改造有叠加效应,储层最终的物性条件取决于多期次流体的综合改造,同时流体改造的顺序对储层孔隙度的演变影响也极大。
杨磊磊魏国于志超于志超周慧鲁雪松周慧
塔里木盆地古城地区奥陶系鹰山组白云岩特征及孔隙成因被引量:8
2020年
奥陶系鹰山组白云岩是塔里木盆地的重点勘探领域,优质白云岩储层是制约其勘探的关键难题。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结合多口井岩心薄片观察、同位素、微量元素等地球化学分析,对古城地区奥陶系鹰山组白云岩成因、孔隙成因以及储层主控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古城地区鹰山组发育粉晶、粉细晶、细晶、细中晶、中晶、粗晶6种白云岩。粉晶和粉细晶白云岩碳、锶同位素分布范围均与同时期灰岩一致;氧同位素值与同时期白云石一致或偏正;锶元素含量相对较高;稀土元素与同时期灰岩分配模式相同。以上特征表明该类白云岩形成于蒸发海水环境,为准同生海源成因。细晶、细中晶、中晶及粗晶白云岩碳同位素值与同期灰岩总体一致;氧同位素值与正常海相白云石一致或偏负;锶同位素值与灰岩背景值一致或偏高;锶元素含量相对较低;大部分样品Eu正异常。以上特征揭示该类白云岩主要为中浅埋藏成因,并且叠加了早期淡水溶蚀及晚期埋藏-热液改造。孔隙成因分析表明高能缓坡滩是孔隙形成的物质基础、准同生暴露溶蚀是孔隙形成的关键、早期白云石化有利于孔隙的继承和保存,构造破裂和埋藏-热液溶蚀对孔隙起到有利的改造作用。白云岩规模优质储层受控于云化滩和断裂热液溶蚀改造,二者叠合之处为规模优质储层发育区。这一认识为研究区下一步勘探部署提供了重要依据。
王珊曹颖辉杜德道张亚金刘策
关键词:白云岩塔里木盆地
多期活动古隆起复合叠加过程解析——以塔里木盆地轮南古隆起为例被引量:5
2020年
中国含油气盆地以叠合盆地为主,经历多期次构造运动,造成盆地内部多期古隆起的复合叠加;目前对于多期活动古隆起复合叠加过程的解析研究较为薄弱。本文以塔里木盆地轮南古隆起为例,利用最新的三维地震数据和钻井资料,应用构造解析和古构造复原的方法,明确轮南古隆起经历寒武纪-早中奥陶世前古隆起、晚奥陶世古隆起形成、晚泥盆-早石炭世叠加改造、晚二叠世-三叠纪古隆起定型、侏罗纪-古近纪古隆起埋藏和新近纪以来构造掀斜6个演化阶段;揭示现今以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为主体的前中生界隆起是由位于研究区西北侧北东向展布的晚奥陶世古隆起、研究区中部北北东向展布的晚泥盆-早石炭世古隆起和研究区北侧近东西向展布的晚二叠世-三叠纪古隆起三者复合叠加而成;不同时期古隆起成因机制有差异,但都与盆地周缘洋盆闭合、造山作用关系密切。
马德波杨敏杜德道王珊陈槚俊何登发董洪奎
塔里木盆地柯坪-巴楚地区肖尔布拉克组沉积相与储层特征
塔里木盆地中下寒武统是盆地内重要的勘探领域,具备良好的勘探前景。柯坪-巴楚地区寒武系盐下储盖配置优越,中寒武统膏岩盖层分布稳定,是否存在规模储层是盐下勘探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基于野外露头观测、岩心薄片观察、地震资料分析等...
王珊杜德道曹颖辉王石李洪辉董洪奎严威白莹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断裂活动及其对海相克拉通解体的作用被引量:17
2012年
在地震剖面地质构造解释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塔里木盆地断裂系统在中央隆起带的形成演化及塔里木海相克拉通盆地演化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表明,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主要发育中加里东I幕(早奥陶世末)、II幕(晚奥陶世末)和喜马拉雅运动中晚期(中新世末以来)共3期大规模断裂系统.这些断裂系统的活动控制了中央隆起带构造演化过程和隆坳格局的变迁,其中巴楚隆起经历了加里东中晚期隆后斜坡和海西-燕山期前隆,至喜马拉雅运动中晚期最终定型为挤压断隆.塔中隆起形成于中加里东I幕构造运动,至中加里东II幕构造运动定型,而塔东隆起则形成于中加里东II幕构造运动并基本定型;将塔里木古生代海相克拉通盆地的演化过程划分为海相克拉通盆地的形成、解体和消亡(即陆内前陆和挤压坳陷形成)3个演化阶段,认为中加里东两期断裂系统的形成是塔里木海相克拉通解体的重要原因.
任建业阳怀忠胡德胜张俊霞王珊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塔中隆起沉积学
黑龙江东部林口地区下白垩统穆棱组砾岩的成因及其意义被引量:5
2012年
大三江地区是中国东部重要的油气资源接替区,早白垩世时期该地区曾为一个统一的盆地,之后盆地遭受破坏分解。如何确定当时的盆地边界进而恢复盆地原型,是该地区亟待解决的关键地质问题之一。前人对盆地边界的确定大都以理论推测为主,缺乏实际证据。本次工作在黑龙江林口地区发现一套穆棱组底部砾岩,对砾石进行成分及分选特征、沉积特征等的统计与分析,结合古水流恢复和地震解释资料,认为该套砾岩整体为冲积扇相,以河道砾岩沉积和漫流砾岩沉积为主,物源主要来自盆地西部的张广才岭。结合地震资料分析,认为研究区穆棱组时期的沉积模型为冲积扇相向滨浅湖亚相的直接过渡。本研究不仅为大三江盆地西部边界的确定提供了直接证据,同时也为该地区今后的油气勘探指明了方向。
张云鹏任建业赵学钦汤艳王珊杨承志
北京西郊寒武系第二统昌平组核形石特征及成因
<正>"核形石(oncoid/oncolite)"一词来源于希腊语"onkos",等同于英文词汇"lump"。作为微生物岩的一种,核形石常被认为是由微生物直接形成的,或者是由微生物新陈代谢而产生的碳酸盐沉淀间接形成。在前...
白莹罗平王珊
台缘微生物礁结构特点及储集层主控因素——以塔里木盆地阿克苏地区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为例被引量:26
2017年
基于5条野外露头剖面、162块薄片、12块扫描电镜(SEM)样品及52套孔渗物性数据等资料,分析塔里木盆地阿克苏地区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台缘微生物礁的结构特点及储集层主控因素。台缘由小型微生物礁群组成,单一礁体可分为前礁相、礁前相、礁脊相、礁后相,镜下可见礁岩具有不同的显微结构。微生物礁发育微生物结构储集空间和非生物结构储集空间,前者包括窗格孔、格架孔、铸模孔及超大溶孔,后者包括微裂缝和缝合线。孔渗数据统计结果表明:于提希剖面微生物礁孔隙度基本小于5%,渗透率一般小于1.0×10^(-3) μm^2,主要为特低孔特低渗储集层,而苏盖特布拉克剖面孔隙度多为3%~10%,渗透率为(0.1~50.0)×10^(-3) μm^2,整体跨度较大,且礁内物性非均质性较强,主要为低—中孔、低—中渗储集层。说明不同微生物礁的物性特征具有较大的差异,同一微生物礁内亦具有明显的储集非均质性。古地貌特征控制微生物礁的发育,沉积作用控制相带的展布及原生孔隙的发育,而溶蚀作用受控于古地貌特征和沉积作用,最终决定微生物礁储集层孔隙的演化。
白莹罗平王石周川闽翟秀芬王珊杨宗玉
关键词:储集层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
北京西郊丁家滩剖面寒武系第二统昌平组核形石特征及成因被引量:4
2019年
核形石是微生物岩的一种,长期受到地质学家的广泛关注。目前在核形石的展布模式、沉积环境以及微生物特征和形成机制方面的研究仍显不足。北京西郊丁家滩剖面地层出露良好且保存完整,其寒武系昌平组的早期高位体系域主要沉积在潮下-潟湖环境中。受控于三级以下海平面以及水动力条件,早期高位体系域自下而上发育了三套形态各异的核形石层。第一套毫米级核形石零星分布于早期高位体系域下部,不具明显核心,包壳内见大量泥晶物质及砂屑、生屑。第二套厘米级-亚厘米级椭球状核形石集中分布于早期高位体系域中部,具有明显核心,包壳主要由亮纹层、菌纹层、生屑层和包壳层组成。第三套厘米级椭球/叶状核形石集中分布于早期高位体系域上部,具有明显核心,包壳主要由亮纹层组成,菌纹层含量较少。镜下鉴定结果表明由亮/暗纹层交互而成的核形石包壳具有不同的显微/超微结构,代表了微生物席与沉积环境的不同互动方式。分析其形成环境可知,北京西郊丁家滩剖面寒武系昌平组以核形石为主的微生物岩,生物灭绝事件是其直接成因,但也许不是决定性因素。
白莹罗平刘伟徐安娜赵振宇王珊龚骥遥
关键词:核形石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