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玲
- 作品数:9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贵州民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艺术经济管理医药卫生更多>>
- 旅游中的涵化:一种理论概观被引量:2
- 2011年
- 涵化是文化变迁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在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都存在着由涵化而引发的文化变迁。旅游中的涵化问题,是当下学界的一个研究热点。从旅游中的东道主、游客、旅游地等视点对涵化理论予以观照。
- 王金玲
- 关键词:旅游涵化东道主凝视协商
- “地戏”称谓及其文化意涵递嬗
- 2022年
- 地戏作为屯堡人最具标志性的文化符号,层累了不同历史语境下复杂的社会因果关系。理解“地戏”称谓及其文化意涵的递嬗,需从三个层面加以把握:一是钩沉江南旧俗中的“地戏”;二是梳理从“跳神”到“地戏”的文化脉轮;三是作为屯堡人生存技术的一种隐喻。“地戏”是一个带有时代印记的称谓,从地戏-跳神-屯堡地戏(跳神)这一变化脉络中,可以窥见屯堡人对待自我文化的态度。
- 王金玲王金玲
- 关键词:地戏跳神
- 延安时期党的民族政策的历史价值及当代启示被引量:4
- 2022年
-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实际相结合,在充分认识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能够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民族政策,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出了贡献。详细梳理延安时期党的民族政策,深挖其中的历史价值,为新时代党的民族政策进一步发展完善提供经验启示,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 王金玲
- 关键词: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
- “八风舞”考
- 2022年
- 八风为来自八个地理方位之风,而八风舞源自殷商及其之前的与农业相关的风祭仪式,始为祈求农业丰产的祭祀八方风神仪式,于春秋时期发生了分化:一是祭祀之舞,一是世俗之舞。这种分化的结果直到明清时期仍然存在。其形态自黄帝至尧舜时期,是规模宏大而以祈年为目的的图腾祭祀舞蹈;到春秋时期,用于“行八风”目的的舞蹈有佾舞(含羽舞即文舞、万舞即武舞),是广义上的八风舞——或祈年或观政;魏晋南北朝时期,此舞被视为《承云》乐,为佾舞,既用于道教祭祀仪式中——这是一个新变化,也用于世俗宴飨;至唐,出现了《八风》乐,由专职部门太乐署掌管,服务于国家大祠享——秦汉及其之前的这类舞蹈至此才有了正式命名,并被后世沿用。唐天宝前,八风舞分文舞、武舞,皆有扮演;唐中宗时期,此舞吸收胡旋舞或骨碌舞,由集体性舞蹈变为个人世俗舞蹈。明清时期,八风舞进入民间社祭与世俗宴飨,形态更为世俗化。
- 王金玲王金玲
- 革命语境下中国共产党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演变被引量:1
- 2022年
-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该政策的确立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历史过程,从早期的摸索与初步尝试(1921—1936),到全面抗战时期的进一步尝试与深化(1937—1945),再到解放战争时期的实践与确立(1946—1949),贯穿于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立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语境,详细梳理和阐释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历史演变,不仅可以对其发展演变的轨迹给予客观清晰地认识与正确审视,而且有助于深化对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研究,从而在新时代更加坚定中国共产党民族区域自治理论与制度自信。
- 王金玲
- 关键词:革命语境民族区域自治历史演变
- 试析布依族民歌“好花红”的词体意蕴——基于文化审美的视角
- 2012年
- 布依族民歌"好花红"的词体结构与内容具有十分丰富的意涵,彰显出布依族历史、文化以及民族性格的多个侧面。文章立足于文化审美的视角,在深入剖析"好花红"词体内容之基础上,着力读解了词体意蕴中的自然生态美与道德和谐美,并由此直接抵达了布依族族群的文化审美心理层面。
- 王金玲
- 关键词:文化审美自然生态伦理和谐
- 新常态背景下文化企业创新发展的路径选择
- 在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的大背景下,文化企业对"新常态"的发展语境应提升主体自觉,通过敏锐把握文化产业业态结构的内在律动,不断反思文化产业的本质特性,获得对该产业领域资源变化特点与商业模式创新的深刻理解。
- 王金玲
- 文献传递
- 布依族民歌“好花红”的文化审美研究
- “好花红”乃布依族经典民歌,主要流布于贵州惠水、龙里、贵定、花溪等布依族广大地区,如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因其曲调悠扬、旋律优美、委婉动听的艺术特色而深受布依族民众的喜爱,并已逐渐成为能够代表布依族社会生活的一张“文化名...
- 王金玲
- 关键词:文化审美审美个性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