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
- 作品数:39 被引量:53H指数:4
- 供职机构:宁波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科技厅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文化科学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林可霉素发酵液絮凝过滤研究被引量:2
- 2002年
- 考察絮凝剂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的用量、絮凝温度和pH值对发酵液絮凝除杂质及过滤的影响.获得较好的实验条件为:在适度的搅拌下絮凝剂的加入量为0.008%质量浓度,絮凝温度为35℃,pH值为3.该研究为发酵工业采用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絮凝分离林可霉素发酵液中的杂质提供参考依据.
- 董明邵琼芳
- 关键词:林可霉素发酵液絮凝剂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抗生素类药物
- 红外光谱测定β-CD-氯菊酯包合物主-客体比的研究被引量:8
- 2004年
- 氯菊酯 (P)是目前我国茶园允许使用的拟除虫菊酯仿生农药品种之一 ,有见光易分解的特点 ,将其制成环糊精包合物 (IC) ,可以增加其稳定性 ,从而减少用量、减少在茶叶等作物上残留量。包合比是包合物加工的重要参数之一。作者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了 β 环糊精 (CD) 氯菊酯包合物 ,并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主、客体各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均不因形成包合物而改变。首次用红外内标法测得 β CD 氯菊酯的包合比为 1∶1。所选内标物质为硫氰化钾 ,因为它仅在 2 10 0cm- 1 处有一个强吸收峰 ,以该峰为硫氰化钾的定量峰。以 5 80cm- 1 处 β CD的环振动特征吸收 ,为 β CD的定量峰。将硫氰化钾与 β CD以一定的质量比混合 ,进行红外光谱分析 ,建立内标工作曲线。为超分子主。
- 邵琼芳董明谢小红曾兰萍冷雷雹
- 关键词:包合物茶园超分子化学
- 高职师院化学实验体系改革探讨
- 2001年
- 一、高职师院化学实验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高职师院化学系开设的化学实验课,基本上都是沿用普通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的化学实验课教学体系,分设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试验、有机化学实验和物理化学实验,即所谓四大化学实验,其特点是:①注重各自的系统性、完整性,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重复操作训练;②注重对理论的验证,结果使"照方抓药"式实验内容偏多;③实验内容往往是为配合理论教学而选择和安排的,难免脱离当代生产实际和职业中学、中专教学的需要,难以满足职业技术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操作实践能力的需求.
- 邵琼芳董明
- 关键词:化学教学实验教学
- 谈聚合物系统命名的教学(I)
- 2001年
- 邵琼芳董明
- 关键词:系统命名法化学教学高分子化学
- 一种β-环糊精接枝丙交酯共聚物的合成方法
- 本发明公开一种β-环糊精接枝丙交酯共聚物的合成方法,属于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将β-环糊精、氢氧化钠和水按质量比10∶3~5∶15~25混合,使迅速溶解为透明溶液,在20℃~50℃下搅拌反应2~24小时...
- 邵琼芳董明
- 文献传递
- 发酵液絮凝分离过程控制技术研究
- 为改进容器实验絮凝法、提高絮凝分离效率,对林可霉素发酵液及小诺霉素发酵液进行絮凝分离过程控制技术研究.将发酵液的输送过程、絮凝过程和固液分离过程组合为一连续操作体系,絮凝分离过程控制技术路线为:泵和管道输送发酵液→絮凝剂...
- 董明邵琼芳高浩其
- 关键词:发酵液分离林可霉素小诺霉素
- 文献传递
- 《应用化工热力学》教材内容改革研究
- 从教和学两方面分析了现有化工热力学教材的课程教学现状和在工程应用人才培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用化工热力学”课程概念,以“工程实例—原理—模型—实例应用”为主线组织教材内容,体现以“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怎样用”...
- 杨泽慧陈斌董明周国权邵丹凤
- 关键词:教学思想教材改革
- 文献传递
- 目视色差法判断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在水中的溶解程度
- 本发明“目视色差法判断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在水中的溶解程度”涉及污水处理、造纸、采矿、洗煤中高效使用高分子絮凝剂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可有效防止未溶解完全的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进入絮凝体系而影响絮凝分离效果。将水溶性的有色物质溶...
- 董明邵琼芳高浩其王家荣
- 文献传递
- 《应用化工热力学》教材内容改革研究
- 从教和学两方面分析了现有化工热力学教材的课程教学现状和在工程应用人才培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用化工热力学”课程概念,以“工程实例-原理-模型-实例应用”为主线组织教材内容,体现以“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怎样用”...
- 杨泽慧陈斌董明周国权邵丹凤
- 关键词:教材改革教学模式
- 小诺霉素发酵液组合连续絮凝分离技术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将发酵液的输送过程、絮凝过程和固液分离过程组合为一连续操作体系,对小诺霉素发酵液进行组合连续絮凝分离技术研究。其技术路线为:泵和管道输送发酵液→絮凝剂和发酵液在管道混合器中混合→絮凝柱连续流动絮凝→分离器固液分离。结果显示在适当条件下,组合连续絮凝分离技术比容器实验絮凝法的过滤速率提高63%,沉降速率提高48%。
- 董明邵琼芳周解石琦高浩其
- 关键词:发酵液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