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细波

作品数:8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化学工程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电沉积
  • 5篇合金
  • 3篇直流电沉积
  • 3篇稀土
  • 3篇纳米
  • 3篇耐蚀
  • 3篇耐蚀性
  • 3篇CU-CO
  • 2篇镀层
  • 2篇铁合金
  • 2篇镍铁
  • 2篇镍铁合金
  • 2篇金镀层
  • 2篇合金镀
  • 2篇合金镀层
  • 2篇NI-FE合...
  • 1篇电沉积制备
  • 1篇电催化
  • 1篇性能表征
  • 1篇氧化钐

机构

  • 8篇兰州理工大学

作者

  • 8篇余细波
  • 7篇朱福良
  • 7篇张霞
  • 7篇黄秀扬
  • 3篇张琰

传媒

  • 2篇材料保护
  • 2篇中国稀土学报
  • 2篇兰州理工大学...
  • 1篇中国铸造装备...

年份

  • 6篇2011
  • 2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硫酸盐电沉积Cu-Co合金工艺被引量:1
2011年
采用电沉积方法在硫酸盐体系中制备了Cu-Co合金。用扫描电镜、EDX能谱仪和XRD分析舍金镀层的表面形貌、组成和结构,考察了主盐离子浓度、配位剂浓度、pH值以及温度等工艺参数对Cu-Co合金组成的影响。同时为了使沉积过程中产生的气泡及时脱离镀层,防止镀层出现针孔,添加了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结果表明:镀层中的Co含量随镀液中Co^2+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在酸性条件下,Co的含量随pH值的升高而增大;温度升高,镀层中的Co含量减小,镀层晶粒也更粗大。在不超过60g/L时,配位剂柠檬酸钠的浓度增加对Co的沉积具有促进作用。此外,试验中添加微量的十二烷基硫酸钠以及采用较低的温度获得了光亮均匀的镀层,且pH值控制在5~6之间的Cu-Co合金镀层结合力较好。
余细波朱福良张霞黄秀扬
关键词:硫酸盐体系
工艺参数对直流电沉积纳米晶Ni-Fe合金箔的影响
2011年
采用直流电沉积的方法在氯化物-硫酸盐体系中制备纳米晶Ni-Fe合金箔,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硫酸亚铁、硼酸、NaCl、十二烷基硫酸钠、糖精、1,4-丁炔二醇、柠檬酸钠对镀层含铁量的影响,采用SEM、XRD、EDS分析Ni-Fe合金箔的形貌、结构和成分。结果表明:体系中组分含量对镀层含铁量有较大的影响;Ni-Fe合金箔表面光滑平整,镀层质量较好,为纳米晶态结构。
朱福良张霞张琰余细波黄秀扬
关键词:镍铁合金电沉积
直流电沉积纳米晶Ni-Fe合金箔的形貌、结构与耐蚀性能被引量:1
2011年
要弄清Ni-Fe合金箔的磁学、电学和力学性能及耐腐蚀性能,需先研究电沉积Ni-Fe合金箔的形貌、结构及FeSO4.7H2O含量对沉积速率、镀层含Fe量、硬度及耐蚀性的影响。以直流电沉积法制备纳米晶Ni-Fe合金箔,采用SEM,XRD,EDS,维氏显微硬度计及电化学试验方法对Ni-Fe合金箔的形貌、结构、成分、硬度及耐蚀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的合金箔晶粒细致,结构较为紧密,表面光滑平整,无明显的缺陷;FeSO4.7H2O含量对沉积速率影响较大,随着FeSO4.7H2O含量的增加,镀层中Fe含量基本呈线性增加而镀层显微硬度有减小的趋势;含20.00 g/LFeSO4.7H2O的镀液中所得镀层在1 mol/LNaCl溶液中的耐蚀性最好,超过20.00 g/L时镀层的耐蚀性降低,这些性能的变化可能与镀层中Fe含量有关。
朱福良张霞张琰余细波黄秀扬
关键词:直流电沉积耐蚀性
稀土氧化钐对直流电沉积纳米镍铁合金箔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利用直流电沉积的方法,在硫酸盐体系中制备纳米晶Ni-Fe合金镀层,研究在镀液中添加不同量的稀土氧化钐对镍铁合金箔镀层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氧化钐后镀层结晶细致,结构紧密,光亮度增加,添加氧化钐后并没有改变Ni-Fe合金箔的镀层结构,但使Ni-Fe合金箔的沉积速率下降,镀层的显微硬度增加;镀层中铁含量随着氧化钐含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镀层耐蚀性得到提高.
朱福良张霞黄秀扬张琰余细波
关键词:镍铁合金电沉积稀土
电沉积制备Cu-Co合金镀层的工艺研究及性能表征
随着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往主要依靠电镀单金属镀层的方法已远远不能满足对金属镀层的性能要求和日益增长的需要。电镀合金虽比电镀单金属复杂而困难,但由于合金镀层比单金属镀层具有许多独特而优异的性能,所以长期以来,合...
余细波
关键词:表面形貌耐蚀性
文献传递
脉冲电沉积Cu-Co合金镀层及其性能被引量:1
2011年
采用铂片做阳极,在不锈钢基体上采用脉冲电沉积法制备Cu-Co合金镀层,通过与直流镀层相比较,对脉冲镀层的耐蚀性、耐高温性、硬度以及组织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脉冲镀层的耐蚀性、耐高温性明显优于直流镀层,硬度也较直流镀层高.SEM和XRD分析结果显示,脉冲镀层较直流镀层表面更平整,组织更致密,晶粒尺寸也更小.此外,研究占空比对镀层的影响,发现镀层的Co含量以及硬度随着占空比的增大而增大,当占空比达到0.7时,镀层有最高的Co含量和硬度.
朱福良余细波黄秀扬张霞
关键词:脉冲电沉积CU-CO合金耐蚀性占空比
热处理温度对铕掺杂Ti/SnO_2-Sb电极性能的影响被引量:9
2010年
采用涂层热解法制备了不同热处理温度的铕掺杂Ti/SnO2-Sb电极。对所制备电极作LSV曲线和Tafel曲线,研究了电极的电化学性能;以对硝基苯酚为目标有机物,考察了电极的电催化活性;采用SEM,EDS,XRD等分析方法表征了电极表面涂层的形貌、元素组成及结构。实验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对电极的各项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制备电极时最佳的热处理温度为550℃,该温度下制备的电极有较高的析氧电位和电催化能力,以及较好的电极表面涂层结构和覆盖度。
朱福良黄秀扬余细波张霞
关键词:热处理温度电催化稀土
掺铕ATO纳米粉体的制备及表征被引量:1
2011年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掺杂稀土铕的ATO纳米粉体。运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等测试方法对ATO粉体进行表征,研究了制备工艺对粉体粒径和导电性能的影响,发现铕的摩尔掺杂比在0.5%~1%之间,600~700℃热处理温度下得到粉体的性能最佳,粉体的电阻率为243Ω.cm,颗粒尺寸为33.6 nm。掺杂前粉体的电阻率和颗粒尺寸分别为181Ω.cm和41.4 nm,掺杂后分别为243Ω.cm和33.6 nm。结果显示掺杂铕会使粉体的电阻率增加,但也能降低粒径,减少团聚。
朱福良黄秀扬张霞余细波
关键词:共沉淀法ATO纳米粉体稀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