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勇

作品数:7 被引量:22H指数:4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篇数值模拟
  • 2篇主应力法
  • 2篇拉深
  • 2篇值模拟
  • 1篇多壁碳纳米管
  • 1篇酸酯
  • 1篇碳纳米管
  • 1篇碳酸酯
  • 1篇冷压
  • 1篇流动性能
  • 1篇纳米
  • 1篇纳米管
  • 1篇金属
  • 1篇金属薄板
  • 1篇聚碳酸
  • 1篇聚碳酸酯
  • 1篇拉深力
  • 1篇冷变形
  • 1篇计算方法
  • 1篇加工性

机构

  • 7篇南昌大学
  • 1篇江西理工大学

作者

  • 7篇周勇
  • 6篇卢险峰
  • 2篇谭欣珍
  • 2篇李湖峰
  • 1篇贺龙
  • 1篇祝芳南
  • 1篇周六如
  • 1篇杨雪春
  • 1篇曾效舒

传媒

  • 5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机械工程
  • 1篇塑料工业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09
  • 3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金属薄板台阶断面件可冷压加工性的试验研究
2012年
基于冲压分离工序只能实现板类零件的分离成形,且其分离断面为直壁形状,而现今生产实际中又提出了一种内孔和外缘均有台阶断面形状的薄板零件的要求,研发了一种以普通冲裁的冲压工艺为基础,与挤压、压印等冷锻工艺组合的板料成形新工艺,成形出了这种新型结构的薄板零件。利用DEFORM-3D等通用软件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获得了该类零件成形过程中的一些变形力学行为规律,并提出了其内孔与外缘之合理壁间距概念及其数值大小的设计原则,设计制造了一副冲压冷锻组合模,用铝质动力电池盖零件以及铜板材料进行了工艺试验验证。
卢险峰李湖峰章跃荣周勇
关键词:金属薄板数值模拟
拉深变形力理论计算模型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基于对冲压成形加工中拉深工序变形区材料的应力、应变特点的分析,针对现有拉深力理论计算公式中忽略了材料厚度变化及加工硬化两个因素的影响的问题,利用金属塑性成形理论中的主应力法,考虑这两个影响因素,建立和提出了描述拉深力理论计算的一个新的数学模型,并用铝板材料的拉深试验进行了验证。
卢险峰谭欣珍周勇李湖峰
关键词:拉深力
拉深破裂规律的数值模拟及试验被引量:1
2009年
为了进一步探究拉深变形力学行为,尤其是拉深破裂时的规律特点,利用DEFORM-2D有限元软件,对1060铝板和10号钢板进行了拉深变形的数值模拟;还专门进行了各种拉深破裂的工艺试验。通过数值模拟与工艺试验,验证了最大拉深力出现时刻的传统观点,但对其破裂问题有新的补充发现;提出了拉深破裂位置的一种新认识;并描述了拉深破裂发生时的一些规律及力学特点。
卢险峰谭欣珍贺龙周勇
U形件自由弯曲力理论计算新模型被引量:5
2009年
考虑弯曲变形与其它冲压成形基本工序一样,均具有加工硬化效应,以及变形区材料厚度有变化的特点,利用金属塑性变形中幂函数加工硬化的规律与变形力理论求解法中的主应力法,推导出了U形件弯曲力理论计算的新公式。通过钢板QSTE460和铝板1060两种材料的弯曲试验实测出的弯曲力数据表明,该公式较具科学性且可以实用,研究结果为金属塑性变形可分为冷、热压两大类的原理提供了一种论据。
周勇卢险峰杨雪春周六如
关键词:主应力法
三维CAD环境下的冲裁工艺计算方法被引量:1
2008年
基于对冲裁工件受力特点的深入分析,引入一个质量曲面的概念,建立曲面的质量和重心与冲裁力和压力中心之间的联系,将冲裁力和压力中心的计算转化为曲面质量和重心的求解,借助于通用三维设计软件Pro/EN-GINEER的分析功能,获得了一个可同时计算冲裁力和压力中心的新方法。并以一个较为复杂的实例进行设计计算,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相比传统的计算方法,该方法简便易行,无须进行复杂的计算,大大减少设计工作量,提高设计效率。
周勇卢险峰
关键词:冲裁力
考虑冷变形加工硬化的翻边力理论计算被引量:6
2009年
在分析现有计算公式存在不足的基础上,根据翻边变形区材料的应力应变特点,考虑了冷变形加工硬化(取幂函数硬化规律)和变形区材料厚度变化(翻边为变薄)两个因素的影响,利用金属塑性成形问题求解理论中的主应力法,推导和提出了圆孔翻边力计算的一个新公式。通过用钢板(SPCC)和铜板(T1)进行了翻边工艺试验的验证,并与经验公式和现有理论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表明新公式计算结果能接近于实际,且原理上更为科学合理。
卢险峰周勇盛自强
关键词:主应力法
聚碳酸酯/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和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采用熔融混炼的方法制备聚碳酸酯/多壁碳纳米管(MWNTs)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表面电阻率与MWNTs用量的关系,并对材料流动性能、组织结构和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MWNTs用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电阻率呈下降趋势,MWNTs质量分数为1%~2%时为复合材料的导电阈值。在MWNTs质量分数为3%时复合材料的流动性最好;模压试样的内部比表面分布着更多的MWNTs。
祝芳南曾效舒周勇
关键词:复合材料聚碳酸酯多壁碳纳米管表面电阻率流动性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