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静红

作品数:8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历史地理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 1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影视
  • 3篇普洱茶
  • 2篇言说
  • 2篇田野
  • 2篇自我
  • 2篇自我言说
  • 2篇相互作用
  • 2篇古道
  • 2篇本真性
  • 2篇茶马古道
  • 1篇当下
  • 1篇学人
  • 1篇影视人类学
  • 1篇云南普洱茶
  • 1篇正宗
  • 1篇人类学
  • 1篇人民
  • 1篇荣辱
  • 1篇荣辱观
  • 1篇神话

机构

  • 6篇云南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内蒙古大学
  • 2篇澳大利亚国立...
  • 1篇柏林自由大学

作者

  • 8篇张静红
  • 2篇黄隽瑾
  • 2篇桂慕梅
  • 1篇杨昆

传媒

  • 2篇内蒙古大学艺...
  • 2篇广西民族大学...
  • 1篇神州学人
  • 1篇民族艺术研究
  • 1篇玉溪师范学院...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3
  • 1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4
  • 1篇200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影视人类学的当下处境被引量:9
2008年
当代人类学特别关注全球化进程中涌现出来的各种多样化情形,尤其重视现在不断网络化的世界里变迁的时空观念。这就要求影视人类学去除过时的文化观念及传统的"二分法"思维,走自己的路,探讨发展影视人类学的理论潜质,多层次地分析研究日益媒体化的世界。
芭芭拉·艾菲杨昆张静红
关键词:影视人类学文化观传媒技术
神话发展中的理性思维
2003年
神话一开始就没有和理性思维绝缘 ,只是早期以一种特殊的方式 (主要是不自觉的象征 )存在 ,后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神话创作规律和人类认识水平的发展 ,理性思维在神话中占据的份量由少到多 ,由不自觉到自觉 ,最后在文明神话中明显展现。
张静红
关键词:神话思维理性思维
田野合作中的期待——怒江茶马古道上的一次影视纪录分析
2004年
20 0 3年 5 -6月怒江茶马古道上的一次影视纪录拍摄使用了请当地人“再现生活图景”的故事片安排式手法拍摄纪录片 ,当地人为迎合拍摄 ,惯常生活习俗发生暂时性较大改变。以此次影视纪录为基点 ,结合其他影视拍摄及田野调查案例 ,本文站在被拍摄者角度 ,从经济、情感、外来压力、摄影机效应几方面入手 ,分析当地人愿意配合拍摄的各种内外原因 ,从而揭示出被拍摄者对影视纪录的一种深层心理期待。
张静红
关键词:茶马古道
本真性的多元化视角:普洱茶在云南和其他地方的消费研究①(上)被引量:1
2013年
在当今中国,普洱茶是最流行的茶叶之一。本文要探究不同群体在不同地点和不同时期对普洱茶本真性的不同理解。通过展现这些多元化的视角,本文认为,普洱茶品味上的差别是不同的自我言说之间相互互动的结果;而且,任何一种自我言说都不是绝对独立自足的,而是纳入了借来的、调适的以及被"再本真化"的多个因素。
张静红桂慕梅黄隽瑾
关键词:普洱茶本真性相互作用自我言说
田野合作中的互视——怒江茶马古道上的一次影视纪录分析
2003年5-6月怒江茶马古道上的一次影视纪录拍摄使用了请当地人'再现生活图景'的故事片式手法拍摄纪录片,当地人为迎合拍摄而使惯常生活习俗发生暂时性较大改变.以此次影视纪录为基点,结合其他影视拍摄及田野调查案例,该论文志...
张静红
关键词:茶马古道反观
文献传递
热爱祖国 服务人民 留澳学人谈学习“八荣八耻”体会
2006年
林斐王丽王琳吕昭河罗淳张静红
关键词:热爱祖国人民留学人员荣辱观
本真性的多元化视角:普洱茶在云南和其他地方的消费研究(下)
2013年
在当今中国,普洱茶是最流行的茶叶之一。本文要探究不同群体在不同地点和不同时期对普洱茶本真性的不同理解。通过展现这些多元化的视角,本文认为,普洱茶品味上的差别是不同的自我言说之间相互互动的结果;而且,任何一种自我言说都不是绝对独立自足的,而是纳入了借来的、调适的以及被"再本真化"的多个因素。
张静红桂慕梅黄隽瑾
关键词:普洱茶本真性相互作用自我言说
重构的“正宗性”:云南普洱茶跨时空的“风土”被引量:5
2016年
以普洱茶原产地之一、云南西双版纳易武乡的茶叶经济的兴起为例,探讨在跨时间、跨空间和跨情境的转变中,该地普洱茶的价值标准及与其相关的地方文化形象如何逐渐被确立的过程。法国红酒经历上百年时间逐渐树立其独特的地理标志概念"风土"的过程,以及由"风土"所引发的一系列人类学论述,是讨论普洱茶案例的重要参照体系。通过叙述普洱茶自身"风土"概念的建构过程,拟对西方学者有关物品生产和消费环节里有关"正宗性"的经典论述做出回应,以探讨中国当代消费热、收藏热的特殊性。通过分析提出,普洱茶"风土"标准的形成,是在普洱茶所置身的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在经济利益、文化建构、地方互动、政府导向等多种力量的驱动下逐渐形成的。
张静红
关键词:云南普洱茶风土红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