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栋

作品数:60 被引量:313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建筑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14篇专利
  • 10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4篇废水
  • 11篇污染
  • 10篇生物修复
  • 9篇印染
  • 9篇水处理
  • 9篇水体
  • 9篇污水
  • 8篇河道
  • 7篇曝气
  • 6篇厌氧
  • 6篇印染废水
  • 6篇浮床
  • 5篇底泥
  • 5篇黑臭
  • 5篇废水处理
  • 4篇生态浮床
  • 4篇脱臭
  • 4篇污泥
  • 4篇反应器
  • 4篇臭氧

机构

  • 42篇中华人民共和...
  • 16篇环境保护部华...
  • 4篇湘潭大学
  • 3篇暨南大学
  • 3篇武汉大学
  • 3篇同济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1篇桂林工学院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淮南市规划设...
  • 1篇广东环境保护...

作者

  • 60篇江栋
  • 24篇李开明
  • 24篇刘永
  • 19篇谢丹平
  • 16篇陈思莉
  • 9篇邓志毅
  • 8篇贾燕
  • 7篇周伟坚
  • 6篇刘爱萍
  • 3篇金中
  • 3篇张剑鸣
  • 2篇易皓
  • 2篇陆雍森
  • 2篇陈泽涛
  • 2篇刘晓伟
  • 2篇李明玉
  • 2篇虢清伟
  • 2篇陈中颖
  • 2篇雷中方
  • 2篇杜建伟

传媒

  • 5篇中国给水排水
  • 4篇工业水处理
  • 4篇环境工程学报
  • 3篇给水排水
  • 3篇生态科学
  • 3篇生态环境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环境科学与技...
  • 2篇2008年中...
  • 2篇国家科技重大...
  • 1篇工业用水与废...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上海环境科学
  • 1篇桂林工学院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环境科学与管...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第二届全国恶...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 10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11篇2009
  • 6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5
  • 2篇1993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Fe^0/荧光假单胞菌联合处理直接耐晒黑的脱色特性被引量:3
2013年
采用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简称pf菌)与Fe0微粒构建Fe0/pf菌联合体系,处理了含偶氮类染料-直接耐晒黑(C.I.Directblack19,简称DB19)废水.在中温((35±2)℃)条件下,比较了纯pf菌、纯Fe0微粒和Fe0/pf菌联合体系的脱色能力,并探讨了联合体系中供氧条件、初始pH值、Fe0投加量和染料初始浓度等因素对DB19脱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微需氧、菌接种量为5%(体积比)的条件下,染料初始浓度为100mg·L-1、初始pH=7.0、Fe0投加量为500mg·L-1时,联合体系内脱氢酶活性最高,处理约30h后可实现90%以上的脱色率;与纯pf菌比较,Fe0/pf菌联合体系达到该脱色率的时间可提前约40h.UV-vis和FT-IR光谱分析表明,联合体系中DB19染料的脱色过程是通过偶氮键断裂来实现的,而且部分含苯环或萘环结构的中间产物也可被降解.
肖利平郭燕邓志毅江栋刘永
关键词:零价铁荧光假单胞菌偶氮染料废水处理
一种可生态调控的鱼礁生态浮床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生态调控的鱼礁生态浮床装置,包括浮床框架、若干个鱼礁模块单元和水生植物,各鱼礁模块单元之间相互连接并由浮床框架固定;每个鱼礁模块单元均包括网格以及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生物陶粒层、鱼礁通道层和填料层,各层之...
江栋贾燕刘永
重污染河道治理中的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利用氧化塘—河道原位生物修复的方法对广州市古廖涌黑臭水体进行治理,并对治理前、氧化塘处理、原位生物修复河段上游和下游四个不同治理阶段的水体进行水质和浮游动物的监测,试图通过对监测结果的对比分析,确定反应河道黑臭水体不同治理程度的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和指示种。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修复阶段,水体CODcr、BOD_5、氮和磷等污染物逐步得到去除,透明度大大提高;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浮游动物群落生物多样性和均匀度提高,浮游动物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尤其是轮虫的种类和数量的变化。水体修复完成后,浮游动物的优势种轮虫由花箧臂尾轮虫(Brachionuscapsuliflorus)转变为角突臂尾轮虫(Brachionus angularis)和Brachionus rubens,枝角类优势种为微型裸腹溞(Moina micrura),桡足类在数量上以无节幼体(Naupii)占绝对优势;可作为重污染河道水体修复的指示浮游动物主要有轮虫的花箧臂尾轮虫、角突臂尾轮虫、Brachionus rubens、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奇异六腕轮虫(Pedalia mira)、胶鞘轮虫(Collothecasp.),桡足类的无节幼体,枝角类的微型裸腹溞。
谢丹平李开明刘爱萍江栋
关键词:河道生物修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
底泥修复对城市污染河道水体污染修复的影响研究被引量:49
2009年
为开发城市黑臭河道的有效治理方法,利用人工模拟河道就河道底泥对上覆水体的二次污染、底泥污染生物修复对其氮磷营养盐释放及河道水体污染生物修复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工程现场应证。研究结果表明:河道污染底泥生物修复状况对上覆水体水质产生大的影响,在底泥不加修复时,底泥污染物释放使水体COD、TP、NH3-N浓度分别达到30~35mg/L、0.4~0.5mg/L和3.0mg/L,底泥修复后分别为15~20mg/L、0.1mg/L和2.5mg/L;底泥G值(Y)与底泥氮、磷污染物释放量(x)呈负相关关系,关系式分别为:y=0.5124x^-0.1394(R^2=0.9222),y=0.17772x^-0.4781(R^2=0.8701);结合底泥的生物修复,采用曝气增氧.投加生物制剂措施对水体进行生物修复时COD、NH3-N和PO4^3-的去除率分别提高13.6%、25.0%和15.7%;对古廖涌的现场治理工程表明,在未对河道底泥进行生物修复的情况下,经过氧化塘预处理-河道水体增氧-水体原位强化生物修复等措施的治理,河道中、下游水体又逐渐恢复黑臭,在对河道底泥进行修复后,河道污染水体水质得到显著的改善和提高。
谢丹平李开明江栋刘爱萍
关键词:城市河道底泥水体污染
古廖涌黑臭水体生物修复及维护试验被引量:28
2005年
利用生物氧化塘、底泥生物氧化、水体生物修复和河道生态恢复等技术,对广州市古廖涌黑臭水体进行治理.结果表明,在进水流量5000~8000m3/d的高负荷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冲量下,通过生物治理,消除了水体黑臭现象,从上游到下游,水色由暗黄逐步转为黄、黄绿;在上游不断流入污水情况下,CODcr除去率达50%以上,NH3N除去率为70%,H2S除去率达80%以上.从2003年8月到2004年3月,河道生物多样性逐步增加,先后出现枝角类、桡足类动物和鱼类.表明对于暂时无法截污的城郊河道,可以利用废弃的鱼塘、空地等对污水进行预处理,再通过上述措施和技术进行生物治理,可取得良好治理效果.本研究为城市黑臭河道,特别是暂时无法截污的城郊河道的治理和养护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
李开明刘军江栋刘斌
关键词:黑臭河道生物修复土著微生物
城市河道底泥污染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城市河道受污染底泥对水体产生大的二次污染,为有效的控制底泥污染物的释放和开发有效的水体治理技术方法,本研究利用人工模拟河道在连续流条件下,对河道污染底泥的生物修复及其对水体生物修复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曝气增氧和投加底泥生物修复制剂联合处理的方式能达到好的底泥生物修复效果,能有效的提高底泥的生物降解活性(G值),削减底泥氮磷污染物的释放量,底泥G值与底泥氮、磷污染物释放量呈显著负相关性:单独采用曝气增氧和投加土著微生物制剂联合实施的生物修复方法对河道污染水体均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但底泥的生物修复将对河道水体生物修复的效果产生大的影响。底泥生物修复后,对水体进行生物修复的处理效果更加显著,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对水体COD、氨氮的最大去除率由65.0%和16.30%提高到72.0%和41.0%,水体生物修复的周期由13 d缩短为6 d。
刘晓伟谢丹平李开明金中江栋李明玉
关键词:城市河道底泥污染水体污染生物修复
城市污染河道底泥治理与水体污染修复的关系研究
河道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河道水体和底泥之间往往相互污染,为城市河道的有效治理和河道水体水质的持续稳定带来困难。为掌握城市黑臭河道底泥污染和水体污染之间以及河道底泥治理与水体污染修复之间的影响和作用关系,本文对河道底...
谢丹平江栋刘爱萍李开明
关键词:城市河道底泥污染水体污染生物修复
文献传递
城区污水泵站的多介质干式脱臭设计
本文在分析了城区污水泵站设计特点的基础上,比较了主要的脱臭处理工艺,针对多介质干式脱臭处理工艺,叙述了工艺设计方法和处理效果,分析表明多介质干式脱臭工艺适合于城区污水泵站的脱臭处理要求。
江栋谢丹平郑政伟
关键词:污水泵站恶臭污染物硫化氢
文献传递
BAF处理生活污水过程中同步去除H_2S的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采用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的过程中,以混和臭气的空气为气源,以掺入了陶粒和铁炭颗粒的复合填料为载体,研究了反应器的运行条件和参数,结果表明,以混合臭气的空气作为气源对污水处理过程的需氧量基本无影响。当反应器的进气量为40L/h,进水容积负荷和进气H2S的浓度分别在0.3~1.6kgCOD/(m^3·d)和0.8—2.3mg/m^3之间变化时,可以实现出气和出水中H2S和COD分别小于0.04mg/m^3和90mg/L,满足同时达标排放的要求。H2S的同步去除可能是通过微生物的氧化分解和形成FeS沉淀来实现的。
江栋邓志毅张剑鸣刘永周伟坚贾燕
关键词:曝气生物滤池硫化氢
高效脱硫脱氨氮菌株的分离、鉴定及特性研究
2009年
从具有脱臭功能的曝气生物滤池中分离出一株能同时脱硫和氨氮的菌株TS-1。根据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初步鉴定该菌株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对菌株TS-1的生长性能和脱硫、脱氨氮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30±2)℃、转速为150r/min的条件下,该菌株的最佳生长pH值为7.0,对数生长期为12~32h;当S2-和NH4+-N分别为80、88mg/L时,对硫化物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可达91.8%、96.6%,且去除率随底物初始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贾燕江栋周伟坚邓志毅刘永
关键词:脱硫脱氨氮巨大芽孢杆菌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