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建平

作品数:74 被引量:63H指数:5
供职机构:广西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文化科学
  • 14篇艺术
  • 9篇文学
  • 6篇历史地理
  • 5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0篇文化
  • 5篇电视
  • 4篇遗址
  • 4篇文化产业
  • 4篇民族
  • 4篇抗战
  • 4篇抗战遗址
  • 4篇广西文化
  • 3篇电视剧
  • 3篇电视剧创作
  • 3篇民族地区
  • 2篇党委宣传部
  • 2篇新农村
  • 2篇新农村文化
  • 2篇新农村文化建...
  • 2篇新闻
  • 2篇行踪
  • 2篇宣传部
  • 2篇演出
  • 2篇遗址调查

机构

  • 40篇广西大学
  • 19篇广西社会科学...
  • 2篇广西建设职业...
  • 1篇广西广播电视...

作者

  • 51篇王建平
  • 5篇李建平
  • 3篇过竹
  • 3篇陶志红
  • 2篇任旭彬
  • 1篇王绍辉
  • 1篇覃振锋
  • 1篇黄璐
  • 1篇李燕宁

传媒

  • 15篇沿海企业与科...
  • 6篇广西社会科学
  • 5篇广西大学学报...
  • 4篇抗战文化研究
  • 3篇歌海
  • 3篇广西教育学院...
  • 2篇南宁师范高等...
  • 1篇当代电视
  • 1篇音乐创作
  • 1篇电影文学
  • 1篇人民音乐(评...
  • 1篇电影评介
  • 1篇美术大观
  • 1篇鲁迅研究月刊
  • 1篇广西师范学院...
  • 1篇人事天地
  • 1篇传承
  • 1篇创作评谭
  • 1篇视听
  • 1篇广西民族师范...

年份

  • 3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 1篇1998
  • 4篇1997
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鲁迅的“辫子三部曲”被引量:3
1997年
鲁迅先生因自己的经历和体会,对中国人头发的遭遇极其敏感且终生关注。当鲁迅还是孩子的时候,辫子最初向他“提醒了满汉的界限”;在青年时代,他因剪去了辫子而受到“社会的责罚”;一直到临终前的两天,他还写文章表示对辫子“仍然要憎恨,愤怒”。③因此,辫子成了鲁迅一生中写得较多的东西。在小说创作中,鲁迅写辫子最集中的作品是《风波》(1920年8月)、《头发的故事》(1920年9月)和《阿Q正传》(1921年12月至1922年2月)。这三篇小说创作的时间相近,而且均以辛亥革命前后作为时代背景。在内容上它们又互有联系,有些人物甚至彼此出现。如《风波》中的七斤在《阿Q正传》里被提到,《头发的故事》中的N先生也像《阿Q正传》里的钱大少爷那样,被人称作“假洋鬼子”,并且也棒打了笑骂他们的人们,等等。所以,可以说,这三个短篇小说构成了鲁迅的“辫子三部曲”。
王建平
关键词:辛亥革命前后《阿Q正传》革命党《风波》剪辫
论2018年至2019年广西舞台演出生态——新时代广西戏剧创作研究系列论文之一(下)
2021年
文章以文艺生态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为依据,研究2018年至2019年广西舞台演出现象,认为主题演出和商业演出以及管理三个部分构成广西舞台演出生态系统,它们互相作用,良性循环,共同推动广西舞台演出事业与产业长足发展,开创繁荣昌盛之局面。在这个过程中,以主题演出为主,商业演出为辅,演出管理为原因。下篇聚焦于围绕经济效益中心运转的商业演出子系统,从商业演出场馆、商业演出主体、商业演出作品和商业演出票价等方面展开分析,认为商业演出不但使广西舞台艺术生存和发展得更为持久,而且还是舞台演艺产业的主要形式;近两年广西商业演出生态是良性的,它所显示的本土创作、生产、演出和营销等不足,恰恰正是广西发展演艺产业的突破口,只有针对它们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王建平王心远马亚非
关键词:舞台演出生态商业演出
论广西电视剧中的共和国南疆影像
2009年
广西地处边隅,其电视剧创作尽管时间短暂,但紧扣时代的脉搏,关注本土和民族,不少作品折射出共和国发展进程、社会变迁及各族人民与时俱进的思想感情。在多数广西电视剧里,我们可以看到丰富多彩的共和国南疆影像,感受到时代进步带给边疆、民族地区的巨大变化,体会到广西各民族只有团结在五星红旗下,才能走向繁荣昌盛。
王建平
关键词:电视剧创作共和国影像南疆民族地区思想感情
关注重大实际问题 提出科学解决办法——评《广西建设民族文化强区战略研究报告》
2014年
吕余生、覃振锋、何颖等人撰写,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广西建设民族文化强区战略研究报告》是一部关注重大实际问题,提出科学解决办法,具有理论价值与应用价值的研究报告,
王建平
关键词:民族文化科学解
试论新闻敏感
1998年
艾丰在他的《新闻采访方法论》中说:“做一个好记者,必须有新闻敏感。”这是把是否具有新闻敏感,当作衡量一个记者好或不好的重要尺度。新闻敏感往往决定着记者能否在生活事实中发现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能否取得较高的成就。著名记者刘白羽认为,新闻敏感是“一个新闻记者最重要的本事”,“一个有这种敏感的和缺乏这种敏感的,到同样的生活中去、他们的收获,天地悬殊,决然不同。”具有这种敏感的记者,常常可以在平凡的社会生活中,敏锐地发现不平凡的事实,从而写出出人意外,发人深省的好新闻,例如《文汇报》记者曹家骧在一次晚餐后的闲聊中,偶然听说郑州大学的科研人员在一只恐龙蛋化石中发现了“小恐龙”。
王建平陈帆
关键词:新闻敏感新闻价值恐龙蛋化石《华西都市报》新闻传播新闻采访
论花山文化品牌的打造被引量:6
2005年
花山文化具有成为世界品牌的品质,具体表现在区域宽广、历史悠久、壮族创作、内涵丰富、载体具体、艺术源泉、特点突出和世界相通等方面。同时,花山文化品牌可以转化为文化、旅游、工业等产业。打造花山文化品牌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宣传,宣传要有系统性、全面性、长期性和技巧性。最后提出了宣传花山文化的具体策划。
王建平
关键词:文化品牌全面性技巧性策划
《呐喊》中不应被忽略的一声“呐喊”——《头发的故事》解读被引量:2
1997年
《呐喊》中不应被忽略的一声“呐喊”——《头发的故事》解读●王建平在鲁迅的小说中,《头发的故事》最为评论家们所忽略。对它的评论大多夹杂在其它文章或论著中,而且有些论者甚至说它“是《呐喊》全集的‘赘疣’”①,认为它“写得特别坏,坏到不可原谅的地步”②,还...
王建平
关键词:《呐喊》辛亥革命前后头发《风波》《为了忘却的记念》
潘琦序言特色论
2012年
潘琦是当代广西的文艺领军人、学术带头人和著名写作人。他所作的序言反映出深厚而独到的政治理念、世界观、道德观、文化观和艺术观,具有内容广泛性、评论准确性和行文可读性等特色,对其进行学术归纳和价值判断,有利于广西当代文化嬗变脉络的梳理和内在原因的探寻。
王建平
关键词:序言可读性
简论1998年以来广西电视剧创作(下)
2008年
从历史学和文艺学的角度勾勒和评述广西电视剧在1998年至2007年的发展轨迹。1998年是广西电视剧创作的拐点,此后它经历了两个阶段。在走向崛起的阶段(1998-2002)里,短篇剧获得突破,掀起创作高潮;中篇剧平稳发展,取得骄人成绩;长篇剧初显繁荣,探索发展道路。在走进市场的阶段(2003-2007)里,广西电视剧发展以长篇剧为主,呈现出七个突出现象,它在2008年的创作和生产将走上新的高潮。在这10年间,广西电视剧艺术家艰苦奋斗,寻求突破,与时俱进,屡创佳绩,担当起了时代文化所赋予的历史使命。
王建平
关键词:电视剧
论桂学视野下的广西广播电影电视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本文认为潘琦提出"桂学"概念的学术意义是首次自觉以广西作为学术研究焦点,彰显广西特色;整合广西学术资源,提升文化层次;拓宽学术空间,扩大研究领域,推动文化发展。在桂学视野下的广西广播电影电视研究主要聚焦于传播主体、传播文本和受传者。它的研究容量巨大,学术前景光明,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学术界应该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广西广播电影电视进行多角度、多层面和多元化的研究,并将关注的重点集中在历史、新闻、文艺、民族、外宣、效果、产业、技术、行政、教育等十个方面,推出丰硕成果,为"桂学"理论体系的构建作出贡献。
王建平陶志红
关键词:广播电影电视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