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海明

作品数:9 被引量:29H指数:4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更多>>
发文基金: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海洋局海洋生态环境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天文地球
  • 2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海域
  • 3篇水质
  • 2篇植物
  • 2篇天津近岸海域
  • 2篇近岸
  • 2篇近岸海域
  • 2篇浮游植物
  • 1篇营养盐
  • 1篇预警
  • 1篇在线监测
  • 1篇在线监测技术
  • 1篇植物群
  • 1篇植物群落
  • 1篇生态风险
  • 1篇生态风险评估
  • 1篇水质调查
  • 1篇水质评价
  • 1篇水质状况
  • 1篇群落
  • 1篇群落结构

机构

  • 9篇国家海洋局

作者

  • 9篇石海明
  • 6篇屠建波
  • 4篇张秋丰
  • 4篇徐玉山
  • 2篇阚文静
  • 1篇于子江
  • 1篇崔文林
  • 1篇张丰收
  • 1篇曲亮
  • 1篇赵玲
  • 1篇罗先香
  • 1篇卜志国
  • 1篇袁道伟
  • 1篇付云娜
  • 1篇周勋
  • 1篇刘洋
  • 1篇张洪亮
  • 1篇霍素霞
  • 1篇高振会
  • 1篇赵宏

传媒

  • 3篇海洋环境科学
  • 2篇海洋开发与管...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海洋学研究
  • 1篇海洋科学前沿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0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初级生产力及网采浮游植物种类组成被引量:5
2015年
于2012至2013年调查了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的初级生产力和网采浮游植物种类组成.2012-2013年春季调查海域初级生产力为2.20~23.18 mgC/(m2·d),平均值为9.54 mgC/(m2·d),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塘沽附近海域;夏季初级生产力为6.37~138.37 mgC/(m2·d),平均值为44.13 mgC/(m2·d),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北塘和汉沽附近海域.与1982-1983年和1992-1993年同期调查结果相比,近30 a来渤海湾初级生产力呈下降趋势.网采浮游植物经初步分析发现2门59种(包括未定名种),其中硅藻49种,占种类组成的83.1%;甲藻10种,占种类组成的16.9%;优势种主要为柔弱根管藻Rhizosolenia delicatula、布氏双尾藻Ditylum brightwellii、中华盒形藻Bidduiphia sinensis、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尖刺菱形藻Nitzschia pungens、丹麦细柱藻Leptocylindrus danicus和浮动弯角藻Eucampia zoodiacus.调查海域春季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为3.32×103~3.85×107 cell/m3,夏季为2.48× 106~4.65×109 cell/m3,夏季明显高于春季;从分布上看,北部和南部的浮游植物细胞丰度高于中部,主要是由天津近岸海域河流分布造成.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在春季和夏季的均值分别为1.865和1.560.2012-2013年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及其分布主要与水深、化学需氧量、pH值、溶解氧和无机磷相关性较大.
尹翠玲张秋丰牛福新石海明徐玉山屠建波
关键词:初级生产力浮游植物
天津南港工业区海水淡化工程附近海域水质调查被引量:3
2020年
海水淡化工程带给城市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时,也给海洋环境带来负担。海水淡化工程产生的大量排海浓海水在温度、盐度、有机物和营养盐、重金属、酸度、余氯、溶解氧和机械卷载效应等方面对海洋生态环境和海洋生物会产生一定影响,甚至对人类健康产生间接的危害。文章在2018年调查天津南港工业区海水淡化工程附近海域水质状况的基础上,分析海水水质变化趋势。研究表明:2018年调查区域主要污染因子为无机氮,其次为化学需氧量;其局部海域范围内无机氮和化学需氧量的含量各自呈现规律性变化;其他指标均未出现明显波动;南港工业区海水淡化工程附近海域的调查指标未发生明显变化。
宗燕平屠建波谭晓璇何荣阚文静石海明
关键词:海水淡化工程海域水质污染因子
天津大神堂牡蛎礁保护区海域海水水质变化趋势分析与评价被引量:3
2022年
本文根据2015-2020年6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对天津大神堂牡蛎礁海域海水温度、盐度、透明度、pH、溶解氧(DO)、溶解无机氮(DIN)、溶解无机磷(DIP)、化学需氧量(COD)、油类、重金属、悬浮物(SS)和叶绿素a(Chl a)共18项水质指标进行分析,并通过营养状态指数(E)、营养状态质量指数(NQI)和综合污染指数(P)对牡蛎礁保护区海域的海水状况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研究结果显示:大神堂牡蛎礁海域的主要超标因子,按贡献率从高到低依次为DIN、DIP、COD、油类和DO;不同年份海水受污染程度和主要污染物水平存在极显著的年度差异(P<0.001);调查期间,海水N/P出现较大变化,由基本不存在氮、磷营养盐结构限制转变为明显的磷限制;海域Chl a和初级生产力总体保持稳定。
徐冠球谭晓璇屠建波石海明何荣刘洋
关键词:营养盐海水水质评价牡蛎礁
天津渤海湾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及来源分析
2023年
本文根据天津近岸海域14个站位的调查结果,对表层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元素(Cu、Pb、Zn、Cd、Cr、Hg和As)的含量和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一致性沉积物质量标准评价了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环境质量,并采用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对重金属的来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天津近海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Pb、Zn、Cd、Cr和Hg的含量均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仅Cu和As在少数站位出现超标现象;从空间分布来看,重金属含量呈现中部和南部海域较高、北部海域较低的分布特征;调查海域除Hg具有中等-强潜在生态风险外,其余重金属元素均处于轻微潜在生态风险等级,多种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同样处于轻微-中等等级;As和Cr在部分站位高于重金属毒性效应阈值下限但未超过阈值上限,其余重金属元素含量均低于重金属毒性效应阈值下限,表明天津近海发生沉积物重金属生物毒性危害现象的概率较低;沉积物中Cu、Pb、Zn和Cr元素可能主要来源于自然过程,而As和Cd则主要来源于人类的工农业活动。
徐冠球何荣石海明屠建波崔健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估
2011年渤海湾近岸海域网采浮游植物群落被引量:9
2013年
调查了2011年渤海湾近岸海域春季和夏季的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经初步分析发现,春季网采浮游植物共3门4纲8目13属37种,夏季网采浮游植物共4门24属46种;调查海域浮游植物以广温型近岸种为主,春季主要优势种为北方角毛藻(Chaetoceros borealis)、夜光藻(Noctilluca scintillans)、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夏季主要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尖刺菱形藻(Nitzschia pungens);与历史资料相比,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中硅藻无论在种类还是数量上仍然占有很大优势,但浮游甲藻的比例有所上升,尤其是赤潮藻叉状角藻(Ceratium furca)、三角角藻(Ceratium tripos)、梭角藻(Ceratium fusus)和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的数量有所增加,其中夜光藻在调查中接近赤潮发生的密度标准,应引起重视;调查海域网采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分布主要由浮游硅藻的分布所决定;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春季出现由近岸水域向离岸水域减少的趋势,夏季则呈现由南向北减少的趋势;调查海域网采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普遍偏低,爆发赤潮的几率较高。
尹翠玲张秋丰石海明徐玉山马玉艳崔健孙家伟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赤潮重点监控区监控预警系统
高振会赵冬至崔文林张洪亮卜志国于子江袁道伟霍素霞刘霜王友亮李忠强曲亮高晓慧张汉德周勋赵宏罗先香张秋丰胡延忠石海明王斌徐玉山赵玲张丰收杜飞杨建洪高树刚付云娜孙育红庄百兵沈红
本课题针对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对赤潮监测和预警的重大需求,结合国家赤潮业务化监测计划和863十五期间取得的赤潮监测技术成果,在渤海湾赤潮监控区,建立了一个由浮标定点监测、船载快速监测、航空遥感监测、卫星遥感监测构成的赤潮立...
关键词:
关键词:赤潮预警
基于海洋环境在线监测技术的研究探讨
2020年
海洋在线自动监测技术作为一种监测技术在海洋环境监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研究和探讨海洋在线监测技术在海洋灾害预警监测中重要作用,并介绍了海洋在线自动监测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指明了我国海洋在线监测技术的不足并为将来的发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阚文静谭晓璇石海明
关键词:监测预警
海洋工程对天津近岸海域环境的影响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文章根据2014年在天津近岸海域海水水质调查成果和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现阶段天津近岸海域水质状况,并结合近几年大规模海洋开发活动,分析天津近岸海域环境变化趋势。研究表明:除营养盐浓度明显增加外,其他因子没有明显变化,说明近期的海洋工程对天津近岸海域的环境影响不大。
何荣石海明屠建波徐冠球宗燕平
关键词:海洋工程海域环境
渤海湾基础生物资源现状及其变化趋势被引量:7
2013年
根据2011年5月和8月渤海湾海域生物调查资料分析其现状,结果表明:渤海湾浮游植物春季为37种,夏季为46种;优势种5种,其中硅藻门4种,甲藻门1种;春、夏季平均细胞数量分别为47.58×104个/m3和994.15×104个/m3。浮游动物春季为30种,夏季为37种;优势种7种,其中桡足类6种,毛颚类1种;春、夏季平均密度分别为12.74×103个/m3和57.31×103个/m3,平均生物量为291.04 mg/m3和37.00 mg/m3。底栖生物春季为29种,夏季为36种,优势种4种,其中软体动物3种,甲壳动物1种;春、夏季平均密度分别为83.75个/m2和107.25个/m2,平均生物量为31.38 g/m2和22.71 g/m2。通过年际变化分析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渤海湾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种类明显下降;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甲藻比重增加,浮游动物优势种个体有小型化的趋势。
马玉艳张秋丰徐玉山尹翠玲屠建波石海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