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米武娟

作品数:30 被引量:156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水利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2篇生物学
  • 3篇水利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9篇水库
  • 8篇三峡水库
  • 6篇植物
  • 6篇浮游植物
  • 5篇藻类
  • 5篇水环境
  • 5篇群落
  • 5篇南水北调
  • 5篇南水北调中线
  • 5篇环境因子
  • 5篇干渠
  • 4篇水质
  • 3篇食物网
  • 3篇水体
  • 3篇螯虾
  • 3篇克氏原螯虾
  • 3篇环境评价
  • 2篇定量PCR
  • 2篇营养化
  • 2篇优势度

机构

  • 27篇中国科学院
  • 12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大连海洋大学
  • 3篇重庆交通大学
  • 3篇南水北调中线...
  • 2篇湖北师范大学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太原科技大学
  • 1篇新疆师范大学
  • 1篇中国长江电力...

作者

  • 30篇米武娟
  • 25篇毕永红
  • 10篇宋高飞
  • 6篇黄宇波
  • 4篇王斌梁
  • 4篇胡征宇
  • 3篇梁建奎
  • 2篇刘洋
  • 2篇黄文敏
  • 2篇夏春香
  • 2篇王树磊
  • 1篇刘妍
  • 1篇杨毅
  • 1篇张琪
  • 1篇吉莉
  • 1篇赵雪
  • 1篇杨毅
  • 1篇潘婷婷
  • 1篇任玉峰

传媒

  • 5篇水生生物学报
  • 4篇环境科学与技...
  • 3篇湖泊科学
  • 3篇人民长江
  • 2篇生态科学
  • 2篇水生态学杂志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2
  • 3篇2011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两种绿藻辅助饲喂对克氏原螯虾生理活性的影响
2020年
以克氏原螯虾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在正常投喂人工颗粒饲料的基础上辅助添加小球藻、刚毛藻饲喂克氏原螯虾的生理活性。结果表明:试验期间添加小球藻(1.0×10^6—1.0×10^7 cells·L^-1)、刚毛藻(0.06—0.08 g·L^-1)对克氏原螯虾的生长与存活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肌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肝胰脏酸性磷酸酶(ACP)的活性显著降低(P<0.05);机体的血细胞密度显著增加(P<0.05),外骨骼和肌肉中虾青素的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单独添加刚毛藻肌肉虾青素含量也显著提高(P<0.05),血清、肝胰脏和肌肉碱性磷酸酶(AKP)的活性极显著提高(P<0.01),肝胰脏酸性磷酸酶的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摄食小球藻和刚毛藻对于克氏原螯虾的抗逆活性和免疫能力具有促进作用,养殖水体中适度添加小球藻和刚毛藻有助于克氏原螯虾的健康与活力。
宋庆洋李长江米武娟黄宇波程咸立马达文毕永红
关键词:克氏原螯虾小球藻刚毛藻生理活性
克氏原螯虾壳虾青素提取条件的优化被引量:12
2018年
以新鲜克氏原螯虾壳为原料,比较了冷冻干燥、常温风干和烘干3种前处理方式对克氏原螯虾壳虾青素的提取效果。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提取溶剂、料液比例、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提取次数对虾青素提取效果的影响,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虾青素的含量。结果表明,丙酮的萃取效果优于无水乙醇和石油醚,风干和烘干处理的虾壳虾青素提取量显著低于冷冻干燥处理,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20(g∶mL)、温度30℃、时间2 h、重复提取2次。最佳提取条件下2次提取的加标回收率为99.2%,新鲜虾壳虾青素平均提取量为148.2μg/g。
宋庆洋米武娟王斌梁黄宇波黄宇波毕永红
关键词:克氏原螯虾虾青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区域地表水水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区域地表水水环境质量评价是水文学及水资源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资源规划、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的基础工作,可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关水资源及水环境方面的决策依据。 本文论述了当前国内外常用的水质评价方法的应...
米武娟
关键词:水环境质量评价TOPSIS法物元分析模型水质趋势分析
文献传递
葛仙米生长的尺度效应被引量:5
2017年
为考察葛仙米(Nostoc sphaeroides)群体粒径变化对营养成分和光合活性的影响,测定了生长过程中不同粒径群体的色素成分、光合特性和多糖含量。结果表明:叶绿素a、藻胆蛋白含量随群体粒径增大而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在粒径4.85 mm时最高,藻蓝蛋白/叶绿素a、藻红蛋白/叶绿素a以及别藻蓝蛋白/叶绿素a的比值随粒径增大先降低后升高;最大潜在光合能力(Fv/Fm)随群体粒径增大逐渐降低,大群体可通过光系统I介导的环式电子传递链耗散多余能量以保护光合作用系统;多糖含量在粒径3.03 mm时最高。研究结果显示葛仙米生长具有明显的尺度效应,细胞组分与光合活性对群体粒径变化具有显著的响应,开展规模化培养和采收需要关注这一效应。
赵雪潘婷婷米武娟毕永红胡征宇
关键词:葛仙米代谢产物
三峡水库蓄水前后重庆段整体水质变化分析被引量:16
2011年
随着三峡水库的形成和不同水位的蓄水,水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对三峡水库重庆段2003~2009年主要代表监测断面水质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单因子评价方法对蓄水前后整体水质进行评价,以各月水质类别占全年比例的变化来反映水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考虑粪大肠菌群,三峡库区重庆江段总体水质良好,各个监测断面水质类别大多为Ⅲ类(含优于Ⅲ类水),少数断面个别年月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和石油类超标较严重。干流2003~2009年Ⅲ类水质类别所占比例为58.9%~80.56%,且比重呈上升趋势,变化幅度平缓;支流2004~2009年Ⅲ类所占比例为80.3%~96.96%,年变化趋势平缓。三峡水库蓄水6 a来,库区江段总体水质呈向好趋势。
吕平毓米武娟
关键词:水质评价水质类别蓄水前后三峡水库
三峡水库香溪河初级生产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15年
2013 2014年采用黑白瓶测氧法对香溪河不同站点(上、中、下游及其支流库湾)和不同水深(0.5、1.0、2.0、5.0和10.0 m)的初级生产力进行原位测定.结果显示:(1)三峡水库蓄水后香溪河水域初级生产力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支流和上游的总初级生产力大于中、下游,下游的初级生产力水平最低;初级生产力随着水深增加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2)初级生产力具有显著的季节差异,春、夏季显著高于秋、冬季;(3)光照强度、水温和天气对初级生产力有显著影响,水体叶绿素浓度与初级生产力极显著相关.结果显示,蓄水后改变的水文情势将香溪河的初级生产划分为明显不同的两个区域,水动力条件成为影响初级生产力的重要因子;依据初级生产力判断香溪河为富营养、自养代谢型水体.
张琪袁轶君米武娟杨毅毕永红胡征宇
关键词:三峡水库初级生产力浮游植物
克氏原螯虾两种养殖模式的食物网结构及其食性比较被引量:7
2020年
为比较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精养模式和稻虾共作模式下的食物网结构及其食性差异,对两种养殖模式的基础食源与消费者的δ13C和δ15N进行了分析,并借助SIBER考察了各自的食物网结构,定量计算不同饵料对克氏原螯虾食物的贡献率。结果显示:在采集的19种样品中,消费者的δ13C值介于–34.22‰—–25.34‰,δ15N值介于2.33‰—8.05‰,营养级介于1.46—3.64;在精养模式下克氏原螯虾的营养级(2.34)高于共作模式(1.79)。食物网结构参数对比表明,两种模式下克氏原螯虾的生态空间利用率接近,但共作模式的食物网营养结构多样性较高,群落的营养生态位范围较宽,食物网的营养冗余程度较低,不同物种竞争激烈程度较低;食性分析显示,在两种模式下克氏原螯虾的δ15N值与其体长、体重具有线性正相关关系,说明克氏原螯虾营养级随着其体型增大而提高,另外克氏原螯虾在两种养殖模式中均偏向于摄食动物性饵料,共作模式中克氏原螯虾饵料来源分布较精养模式更均匀,其植物性饵料贡献率较精养模式更高。研究表明:精养模式的物质能量从基础食源传至克氏原螯虾的传递损耗较共作模式要高;与精养模式相比,稻虾共作模式中克氏原螯虾更偏向植食性。
周正米武娟许元钊宋庆洋毕永红
关键词:克氏原螯虾稳定同位素食物网食性
一种快速定量硅藻细胞密度的分子检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定量硅藻细胞密度的分子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待测水样经膜过滤后,提取样品的基因组DNA并纯化;2、采用特异性引物对硅藻的rbcL基因进行荧光定量PCR扩增,记录Ct值;3、取已知细胞密度的单种培...
毕永红常志兵梁建奎刘洋米武娟宋高飞
三峡坝前水域食物网结构分析
本研究选择茅坪水域和香溪河水域作为坝前干流和支流的代表性水域,采用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分析了干支流水域的食物网结构.结果 显示,坝前干流水域鱼类的δ13C范围是-33.5‰~-19.4‰,支流水域鱼类为-28.3‰~-13....
周正王斌梁米武娟毕永红
关键词:食物网三峡库区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水环境评价被引量:14
2021年
为了解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水环境状况,于2018年上半年(5月)和下半年(8月)开展了浮游植物群落与水体理化指标的调查监测,从河南南阳南水北调中线陶岔渠首至终点北京团城湖共设置11个采样点,通过水体理化指标、多样性指数、硅藻商与硅藻属指数(GI)进行水质评价。结果显示,总干渠共检出浮游植物6门、84种,其中上半年4门、46种,下半年6门、57种;绿藻、硅藻和蓝藻占群落藻类物种总数的91.38%~95.65%,隐藻、甲藻、裸藻种类相对少,占比仅4.34%~6.88%。优势种主要有空星藻、衣藻、极小曲壳藻和桥弯藻等13种(优势度Y≥0.02)。群落细胞密度为3.58×10^(4)~3.43×10^(7)个/L,下半年极显著高于上半年(P<0.01),空间上从南到北呈逐渐上升趋势,但各样点间无显著差异。叶绿素a含量为1.10~13.80μg/L,上、下半年无显著差异。Shannon-Wiener指数下半年极显著高于上半年(P<0.01),地理空间上从南到北也无显著差异。硅藻属指数与硅藻商变化显示时间的一致性,团城湖处GI显著高于其他位点(P<0.05),陶岔渠首处硅藻商显著高于其他样点(P<0.01)。RDA分析表明,水温是影响浮游植物时空分布的主要因子。基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分析,确认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水体总体处于β-中污状态,水体为贫-中营养型。鉴于藻类对水环境变动的敏感性以及南水北调中线水质稳定的重要性,需要持续关注总干渠的藻类群落动态。
张春梅米武娟许元钊宋高飞朱宇轩毕永红
关键词:南水北调中线浮游植物环境因子水环境评价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