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亮

作品数:9 被引量:84H指数:4
供职机构: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水稻
  • 3篇性状
  • 3篇土壤
  • 3篇基因
  • 2篇诱变
  • 2篇土壤理化
  • 2篇土壤理化性
  • 2篇土壤理化性状
  • 2篇土壤酶
  • 2篇土壤酶活
  • 2篇土壤酶活性
  • 2篇微生物
  • 2篇微生物数量
  • 2篇理化性状
  • 2篇酶活性
  • 2篇秸秆焚烧
  • 2篇基因组
  • 2篇焚烧
  • 2篇EMS诱变
  • 1篇单核

机构

  • 9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黑龙江农业职...
  • 1篇吉林出入境检...
  • 1篇吉林省出入境...

作者

  • 9篇陈亮
  • 5篇王宁宁
  • 3篇吴楠
  • 2篇赵兰坡
  • 2篇马建
  • 2篇杨峰
  • 2篇任旭东
  • 2篇刘威
  • 1篇赵兴敏
  • 1篇聂丹丹
  • 1篇陈影
  • 1篇张术丽
  • 1篇李过

传媒

  • 4篇分子植物育种
  • 2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黑龙江农业科...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秸秆焚烧对不同耕层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以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被引量:39
2012年
以秸秆焚烧后覆盖的耕层土壤为对象,研究秸秆焚烧对不同耕层土壤酶(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脲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并探讨土壤有机质含量、含水量、速效养分、微生物数量的增减程度与土壤酶活性增减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脲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在焚烧秸秆后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耕层0-2cm,2-5cm土壤酶活性在焚烧前后都形成极显著性差异,5-13cm耕层的酶活性变化较小,13-20cm耕层的酶活性没变化。在微生物数量方面,焚烧秸秆导致0-2cm耕层的微生物数量大幅度减少,减少程度在80%左右,2-5cm耕层的微生物数量也有43%~52%的减少,5-13cm和13-20cm耕层的微生物数量没有变化。相关性分析表明,只有脲酶活性的降低程度与速效磷含量的增加程度达到显著相关,相关系数是0.959*。多酚氧化酶活性的降低程度与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的降低程度均呈极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是0.998**,0.999**,0.998**。同时脲酶活性的降低程度与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的降低程度均呈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是0.977*,0.974*,0.954*。
陈亮赵兰坡赵兴敏
关键词:秸秆焚烧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土壤理化性状
焚烧秸秆对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及理化性质的影响
农作物秸秆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质能源的主要原料之一。研究表明,焚烧秸秆已成为中国显著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近年来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昔日作为农民薪才的作物秸秆,如今却被付之一炬。这不仅是对资源的浪费,更是对自...
陈亮
关键词:不同土层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土壤理化性状
文献传递
水稻Osrdr1突变体全基因组CCGG位点甲基化的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DNA胞嘧啶甲基化变异调控植物基因组内功能基因表达和转座子转座活性,影响植物生长和发育的稳定性。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 2(RDR2)基因参与RNA-directed DNA methylation(RdDM)途径指导合成CHH(H=G、T、A)甲基化,CHH甲基化在基因和转座子上表现不同,是目前DNA胞嘧啶甲基化的研究热点之一。拟南芥中RDR1基因与RDR2属于同一家族,最新研究结果证实,RDR1基因不仅可以指导CHH甲基化形成,并且其功能缺失会不同程度影响CG和CHG甲基化。前期研究工作表明,水稻中其同源基因OsRDR1功能缺失可在特异位点影响DNA胞嘧啶甲基化,但是否大规模影响全基因组DNA甲基化尚不明确。在此基础上,采用甲基化敏感多态性扩增(Methylation sensitive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MSAP)技术研究OsRDR1基因功能缺失突变体全基因组CCGG位点的甲基化情况。结果同野生型比较分析发现,OsRDR1基因功能缺失没有引起全基因组CCGG位点甲基化水平的显著变化,但一定程度产生CHG去甲基化变异。由于MSAP试验方法的局限性,关于Osrdr1突变体全基因组DNA胞嘧啶甲基化变异还需更深入研究论证。
王宁宁王慧陈亮李过门秋影
关键词:水稻
食用菌单孢分离技术被引量:4
2013年
食用菌育种的方法有杂交育种、诱变育种、选择育种、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等。其中杂交育种是食用菌新品种选育中应用最广,成效最显著的育种方法。杂交育种的理论基础是通过单倍体交配实现基因重组,通过双亲性状的优势互补或借助于某一亲本的优点去克服另一亲本的缺点,通过选择适当的亲本进行交配,从杂交后代中筛选出具有双亲优良性状或超亲性状的菌种。此方法适用于异宗结合的食用菌,即2个不同担孢子萌发成的单核菌丝进行配对,实现双核化,形成子实体。食用菌杂交育种中的关键步骤之一是单孢分离。该文总结了金顶侧耳子实体单孢分离的技术要点以及注意事项,旨在为食用菌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张术丽陈影陈亮
关键词:单孢分离食用菌杂交育种基因工程技术优良性状新品种选育
秸秆焚烧对土壤微团聚体及有机无机复合体组成的影响被引量:21
2015年
针对东北玉米田间"平铺式"和"成铺式"2种秸秆焚烧处理方式,对秸秆焚烧前后土壤中微团聚体组成及有机无机复合体组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种秸秆焚烧方式仅对0~2 cm表层土壤中团聚体组成具有影响,且成铺式焚烧对其的影响更为显著。与未焚烧相比,2种秸秆焚烧处理均有大粒级微团聚体(〉0.2 mm和0.2~0.02 mm)含量显著降低,而小粒级微团聚体(0.02~0.002 mm和〈0.002 mm)含量显著升高。秸秆焚烧后土壤分散系数也明显升高,其中成铺式焚烧提高了33.82%~58.23%,而平铺式焚烧提高了13.50%~23.01%。有机无机复合体组成中,与未焚烧相比,仅成铺式焚烧对其影响显著,表现为粘粒和细砂粒含量降低、粉粒含量升高。2种焚烧处理下,各粒级复合体中碳储量均低于未焚烧,且在粘粒和细砂粒复合体中其有机碳含量降低,而粉粒复合体中其有机碳含量升高。结果表明:成铺式焚烧对土壤团聚体组成的影响较平铺式焚烧强;秸秆焚烧会使得土壤团粒结构有向小粒级微团聚体聚集的趋势,从而破坏了土壤微团聚结构,降低了土壤的微结构水稳定性。
隋雨含赵兰坡陈亮
关键词:秸秆焚烧微团聚体有机无机复合体
EMS诱导水稻一目惚(Hitomebore)表型和基因组序列变异被引量:3
2017年
甲基磺酸乙酯(EMS)是常用的化学诱变剂之一,可诱导水稻产生大量基因型及表型变异,在良种培育和遗传机理的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甲基磺酸乙酯诱导水稻栽培型一目惚(Hitomebore),在不同浓度下一目惚表型变异明显。同时选取突变样本M6进行表型变异检测和基因组重测序分析。实验发现:处理样本M6与对照样本野生一目惚相比,生长势、根尖活力、植株高度、分蘖数及千粒重存在明显差异;重测序的结果显示,基因组范围内有14 469个单核苷酸变异位点,并且广泛分布于水稻的12条染色体上。这些变异位点伴有不同类型的转换和颠换,在12条染色体的转座子和基因内均有分布,存在于不同基因合成途径中。本研究为深入探索EMS诱发表型变异的遗传机理研究提供了基础,并期望对影响水稻表型相关基因的探究提供依据。
杨峰刘威吴楠隆艳喜任旭东聂丹丹陈亮王宁宁王宁宁
关键词:EMS诱变
水稻耐盐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8年
水稻是对盐胁迫中度敏感的作物。水稻通过无机离子渗透平衡、有机物质渗透平衡、活性氧清除、转运蛋白及跨膜运输等调节机制应对盐胁迫。因此研究盐胁迫下水稻体内反应机理及调节机制对水稻抗盐的研究有重要意义。通过水稻抵御盐胁迫反应机制在盐胁迫条件下变化,而了解水稻耐盐性具有反应机制有哪些,对于发掘耐盐相关调节机制,了解反应机制作用机理,解析耐盐生理生化机制有重要作用。同时,有助于培育耐盐能力提高的作物新品种,应用到实际水稻生产中,并为育种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隆艳喜唐玙璠吴楠陈亮王宁宁
关键词:水稻耐盐机制无机离子有机物
外源脱落酸在水稻盐碱胁迫作用中的进展被引量:4
2018年
在水稻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土壤盐碱化程度向来都是生长发育和产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盐碱胁迫对于水稻的危害已经成为全球水稻生产核心问题。脱落酸作为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必要生长素,具有抑制与促进生长,维持植物幼芽与种子休眠的作用。此外,对于果实与叶的脱落和植物叶片气孔关闭等现象,脱落酸都有一定影响,对盐碱胁迫下的水稻生长发育更是有着重要影响。本综述着重介绍脱落酸对水稻盐碱胁迫下的水稻表观形态、生理生化、分子机制等方面的影响的研究进展。
吴楠聂丹丹陈亮王宁宁
关键词:水稻盐碱胁迫脱落酸
EMS诱变下水稻Hitomebore基因组内mPing转座子的转座
2017年
mPing转座子是水稻中较常见的活跃转座子,组织培养、射线刺激、高压、激光辐射、逆境胁迫都可导致mPing转座子的激活。本研究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水稻品种一目惚(E10),在田间种植该诱导品种后,发现一株开花期明显提前11 d的突变体植株(E20),对其单株收获。第二年随机取E20种子50粒种植,获得了开花期明显提前10~13 d的突变体材料13株(E30a),其它35株(E30b)的开花期正常与E20相同,E30a与E30b株数比例为1:2.69,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利用29对引物对E30a进行mPing转座子检测,发现E30a中有14个转座子位点发生了跳出,且13株开花期提前转座子位点跳出情况一致,而非EMS处理对照(E10)植株未发生转座子跳出。因此,推测EMS诱导激活了E10中mPing转座子,E30a中14个转座子位点的跳出与突变体花期提前均为EMS诱导。为进一步深入探究mPing转座子跳出与水稻开花期提前的关系奠定基础。
任旭东陈亮唐玙璠聂丹丹刘威刘威杨峰马建
关键词:水稻EMS诱变开花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