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小辉

作品数:5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长江大学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篇中古生界
  • 2篇格架
  • 2篇构造格架
  • 2篇古生界
  • 1篇地层
  • 1篇地层切片
  • 1篇地震解释
  • 1篇展布
  • 1篇展布规律
  • 1篇切片
  • 1篇切片技术
  • 1篇江汉平原
  • 1篇构造带
  • 1篇构造样式

机构

  • 5篇长江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5篇丁小辉
  • 4篇佘晓宇
  • 4篇梁斌
  • 3篇孙颖
  • 2篇龚晓星
  • 1篇卢异
  • 1篇董政
  • 1篇焦立波
  • 1篇陈苗
  • 1篇吕鹏

传媒

  • 1篇地质科学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年份

  • 3篇2012
  • 2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地层(体)切片技术及其应用被引量:17
2011年
地层(体)切片技术自提出后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只是在地震沉积学上的应用,很多时候也应用于储层的预测方面,已成为目前全三维地震综合解释的常用手段,同时在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将地震属性切片分为时间切片、沿层切片、地层切片和地层体切片,着重对地层切片和地层体切片进行了严格区分与详述。在对地层切片技术原理及应用条件分析基础上,结合其在大港油田滨海斜坡区的应用,指出应用地层切片技术时应注意其所适用的地震、地质条件,描述了参考等时面的提取方法及使用技巧等,为地层切片技术的应用提供借鉴。
孙颖卢异佘晓宇梁斌丁小辉韩祥海
关键词:地层切片
江汉平原东部构造格架及局部构造展布规律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充分利用钻井、测井、二维地震等资料,开展地质结构解剖,建立了江汉平原东部地层区域构造格架。工区受南北造山挤压,构造应力由造山带向盆内逐渐减弱,区内整体具有对冲干涉、南北分带、纵向叠置的结构特征。研究区内构造展布复杂而有序,主要表现为空间展布上的分带性及构造变形程度上的分区性:空间展布上可将该工区划分为北部秦岭-大别山推覆构造带、南部江南-雪峰滑脱推覆构造及北东向弧形构造及张性构造带3个构造带;从构造变形程度上可将该区分为强烈拉张改造区、强烈褶皱区和相对稳定区。
佘晓宇梁斌丁小辉孙颖
关键词:构造格架地震解释展布规律构造带
江汉平原东部构造特征与演化被引量:5
2012年
本文论述了江汉平原地区东部区域构造格架与局部构造样式及其构造演化,指出该地区中古生界以发育挤压性构造为主,具有对冲干涉、南北分带、纵向叠置的结构特征。全区分为南部江南-雪峰滑脱推覆构造带、中部对冲(背冲)构造带、北部秦岭大别推覆构造带三个主体构造带。多期次构造变形变位及岩浆活动作用,发育了挤压构造、压扭走滑构造、刺穿和隐刺穿构造、张性构造四类基本构造样式。一般认为震旦纪至早、中三叠世本区及中扬子区经历了两期板块汇聚、增生、裂解、俯冲、陆内碰撞造山的构造旋回;之后经历了晚三叠世前陆斜坡演化阶段;侏罗纪末期陆内造山、挤压褶皱演化阶段;侏罗纪后-早白垩世剥蚀夷平、岩浆岩活动改造演化阶段;中晚白垩世-古近纪构造负反转、断陷演化阶段;新近纪构造体制再次正反转、区域挤压抬升演化阶段。多期构造运动导致多种原型盆地改造叠加使江汉平原东部地区的构造格局复杂多变。
佘晓宇丁小辉梁斌孙颖陈苗龚晓星吕鹏董政焦立波
关键词:江汉平原构造格架构造样式
中扬子区东缘中古生界对冲构造体系形成与演化被引量:4
2012年
中扬子区东缘侏罗纪末期—白垩纪早期,受大洪山推覆区南西方向和江南雪峰逆冲推覆区北西方向的强烈挤压,形成了压扭性狭长的对冲构造体系;两大推覆区的形成主要受深、浅变质岩结晶基底内幕两套拆离滑脱层系的作用,导致沉积盖层压缩沿基底面、志留系底面、泥盆系底面多层次滑脱推覆,产生了多样的挤压和压扭构造类型及其样式;由造山带向盆内构造变形具有渐变的特点,为不对称式的仰冲(根带)—楔状掩冲(中带)—滑脱推覆(锋带)—对冲带;持续压扭作用导致产生系列北东向左行走滑断裂将对冲构造体系分割;白垩纪晚期—下第三纪,挤压转换为伸展环境,断裂负反转回滑成为中新生代断陷主控断裂,认为大洪山推覆区锋带已处于通海口—杨林尾—汉南一线,主体由于受洪湖走滑断裂和通海口断裂回滑的影响,接受了上白垩统一第四系沉积,仅保留了东、西两端弧形构造带古生界出露的构造面貌。
佘晓宇丁小辉梁斌龚晓星
中扬子区东缘中古生界对冲构造体系形成与演化
关于中扬子区中古生界构造格局及其扬子板块形成与演化一直是研究的核心问题,近年来,许多学者从盆山耦合构造观出发,着重研究了秦岭-大别造山和江南隆起陆内造山形成机制、形成过程与盆内构造变形、变位的对应关系及其构造演化阶段。但...
丁小辉
共1页<1>
聚类工具0